最全的哄睡技巧 讓寶寶睡個好覺
圖1寶寶處於圖1躺著的狀態,要把她抱起至圖2,豎抱的姿勢:先俯身,一手四指併攏從頸部穿過去,張開手掌先托住寶寶的頭,一手托住寶寶的屁股,托頭的手先向上抬,然後起身。
圖2三個月內嬰兒大比例的重量是集中在頭部,頸部肌肉的力量還不強,所以豎抱的時候要注意給頭部和頸部足夠的支撐,一般到4個月後頭部會比較穩了。當寶寶像圖2那樣趴在肩頭或像圖3貼在胸口。注意到寶寶頭是側著的,這樣她可以呼吸通暢即可。有時候抱累了、或者寶寶動來動去不舒服的時候還要換手、換姿勢,注意保持頭部始終有支撐。
圖3哄覺時寶寶的時候那樣整個貼在媽媽胸前,他能夠聽到媽媽的心跳感受到媽媽的體溫,這是很好的安撫。媽媽可以用不託屁股的手,輕拍寶寶後背,手臂遮擋住她的視線,口中輕輕給寶寶唱歌,發出一些有規律節奏的「嗯嗯」「哦哦」「噓噓」之類的聲音。
圖3橫抱姿勢一般分為圖4、5兩種
圖4圖4手拖頭用另一隻手去穿過屁股支持背部,屁股一般在手肘附近。
圖5圖5抱的時候也是俯身一隻手先穿過頸部,但穿得深一些,延伸到背部,在這個過程中使寶寶微微側身,嬰兒的頭枕在媽媽手臂上,這支手臂既支撐頭部也支撐整個背部,另一隻手從另一側托屁股。起身後,背部的手延伸到小屁股,這時另一隻手可以助力或者騰出來。適合小一點的孩子。圖4的托屁股手法和圖5的頭枕臂彎結合起來也是一種很穩當舒適的抱法,能在抱體重大一些的孩子是省力一些。具體要多練習幾次就熟悉了。抱著哄覺的時候,一支手托住,另一隻屁股部位的手就可以以手腕為軸,輕輕拍動背部、搖晃。
圖6圖6的抱法俗稱飛機抱著是難度較高但很有安撫力的抱法,對緩解脹氣、哭鬧都有幫助。把寶寶的頭和胸都擱在手臂上,確保寶寶的頭放鬆的擱在手臂彎曲的部位,這時另一隻手可以輕拍寶寶的背部,要始終注意頭頸有支撐。 臨睡前某種姿勢下哭鬧了,可以嘗試切換到另一種姿勢,這個過程分散了注意力,也緩解了某種體位導致的不舒適。一般的孩子喜歡豎抱多於橫抱。如何哄寶寶入睡——睡眠儀式如果你把寶寶丟在床上他瞬間就睡著可能是已經累過頭崩潰式入睡了。睡眠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一般需要花幾分鐘到十幾分鐘不等,才能從清醒的活動狀態轉入相對安靜的睡眠狀態。古人看太陽的高度辨別時間、夜裡靠打更知道是幾更天。現代人看錶,知道是幾點了,該吃飯還是睡覺了。嬰幼兒尚未有完全的時間意識,他們辨別時間的方式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光線、內在生物鐘以及外在生活的順序。當某件事情發生的時候,幫助他預計到下面將發生何事,這是他們穩定和安全感的來源之一,這也是相對規律的生活重要性的緣由之一。睡眠儀式也應運而生,利用一系列穩定的、有先後順序能夠舒緩情緒事情,來幫助情緒、狀態平穩過渡也為了幫助孩子意識到:「嗨,睡眠時間到了。」比如,洗澡、穿睡衣、喝奶、刷牙、講故事、撫觸、聽睡眠曲之類其實都算某種意義上的睡眠儀式。如何哄寶寶入睡——睡眠聯想所謂聯想好比成語裡面說的睹物思人之類。日常生活中,每次帶娃出門都換鞋,後來他看到換鞋就知要出門了,孩子的聯想力不容小覷,睡覺同理。睡眠聯想是指由能夠幫助聯想到到要睡覺的物體、事件。睡眠儀式的一個作用就是建立起睡眠聯想。嬰兒常見的睡眠聯想包括:吃奶、安撫奶嘴睡覺、抱著睡覺、上推車睡覺之類,這些聯想單一化、習慣化之後,在其他環境:比如沒奶吃、在床上之類就容易睡不著或者醒來無法繼續睡。所以一個易於實現和復現的睡眠聯想對孩子就很重要,尤其是年齡逐漸增大之後。躺床上、自己睡之類的聯想就相對更穩定也容易復現,但舒適度上確實有差別,孩子也有偏好,所以在這類新的睡眠聯想的建立就需要一個過程,也可能會比較辛苦。這個過程也是學習自主入睡的過程。為了讓孩子不至於對床太反感,初期在床上玩培養感情是有一定幫助的.但長期來說還是注意減少在床上的非睡眠時間,少在床上玩,避免太清醒的時候著床。著床後很快能睡著,睡眠和床之間的聯想就緊密起來,有利於降低入睡難度。哄睡技巧——4S 安撫法這個概念出自《實用程序育兒法》,包括:睡眠環境布置setting the stage、裹襁褓swaddling,靜坐 sitting,xu拍shush-pat method 。每次重複同一程序,這是建立睡眠聯想條件反射的關鍵。哄睡技巧——睡眠環境布置包括相對固定的睡覺場所,從吵鬧的地方轉到安靜的地方,拉窗帘遮擋光線,也可以播放音樂。哄睡技巧——裹襁褓襁褓的原理據說小寶寶還不知道手也是身體的一部分,所以臨睡興奮,手腳不受控亂舞,而看到眼前都是晃動的手,就會更受干擾,襁褓能緩解這個。其實按住手,摟緊之類應該也是一個原理。襁褓還減少睡眠中肢體抽動對睡眠的影響。月子里寶寶可以試試,不過寶寶在媽媽肚裡是蜷曲的,不一定習慣腿變成筆直的,要是不習慣也別勉強,不裹襁褓也一樣可以哄睡。裹襁褓是稍有爭議的,有人認為會限制嬰兒的運動自由並且使嬰兒變得消極被動。也有一些研究表明會有一些積極效果。其中一項研究中,一些有腦損傷的新生兒被隨機分成兩組,一組使用襁褓撫養,另一組採用按摩療法(Ohgi&others 2004), 與按摩療法相比,襁褓的使用更能夠減少孩子的苦惱。推薦使用襁褓的兒科醫生認為,襁褓可以約束嬰兒缺乏控制的手腳運動,而不受控的手腳運動恰是導致強烈哭泣的一個原因(Huang & others 2004 )。哄睡技巧——襁褓如何裹
注意:要稍微緊一些,不要鬆開或者裹住嬰兒的臉。此外,注意不要強行將腿按直,會有可能導致髖關節脫位,上面緊抱住手臂上部,下面腿仍然要相對放鬆有活動空間,模擬懷抱子宮環境,且僅在睡眠時段用。如何哄寶寶入睡——靜坐 書上是說安靜抱著坐著,減少晃動,但其實很多媽媽實踐中發現,有時候坐著哭鬧會比較嚴重,所以無法安靜的話輕輕晃動是可以的。經過一段時間的改善,如果入睡容易了,應該有意識的過渡到靜止,並減少抱哄的時間。這是為了減少引入不必要的睡眠聯想。如何哄寶寶入睡——Xu-拍法哭鬧時,在耳邊發出噓噓~西西~斯斯~嗯嗯~哦哦~之類持續或有規律節奏的聲音,同時在背部中間有節奏感的輕拍。其出發點是嬰兒無法同時關注三件事,當想哭,卻同時聽見聲和被有節奏輕拍時會注意力轉移,不集中在哭上,從而有機會平靜下來。注意聲音要輕柔,離耳朵可以近一點,但不要對準耳膜。哭得厲害可以大聲一點蓋過哭聲,否則無法引起注意,大聲時要遠離耳朵。拍要有力但不能過重,屁股等其他部位拍也有效果,越是專心注意哭之外的事情,越是有可能平靜。6個月以上大寶寶能多線程處理問題,可能反而分心失效。一般大月齡如果xu拍不起作用或更激動,可能白噪音對寶寶已經失去安撫作用,寶寶嫌煩。應該注意採用單一說話或者把手放在肩頭或者背部或胸口靜止不動更好。對大孩子說話(非對話)也是安撫的一種,寶寶要睡覺了,寶寶累了之類的內容都會可能有幫助。要相信雖然他還不能夠說但是已經可以理解感受到你的意思了。輕鬆一點的語氣告訴孩子,你的身體上的不適只是因為困,這種情況是要睡覺了,沒有關係,爸爸媽媽在陪著你,你能夠做到。xu拍可以側身位操作,另外要控制身體不過度亂動,可以借用毛巾枕頭等工具。根據美國兒科學會aap的建議,一歲之內始終要仰卧入睡,趴著側著有增加嬰兒猝死症的風險。所以但一旦睡著還是要複位到仰位。哄睡技巧——5S 安撫法 這個概念出自《卡普新生兒安撫法》,包括:裹襁褓(swaddling)、讓寶寶側躺(side-on),發出「噓」聲(shushing),輕輕搖晃寶寶(swinging)和讓他吸吮奶嘴(suck)。同作為安撫嬰兒的手段,5S和4S有許多共通之處,4S更主要針對睡眠階段,5S則應用於安撫3個月內寶寶在日常生活也包括睡前的哭鬧。卡普5S的理論哄睡技巧——5S 安撫法卡普5S的理論基礎是認為懷孕時0-3月,3-6月,6-9月分別稱為孕程的前、中、後三期。而出生後0-3個月稱為第四期。其它動物一出生比人類新生兒掌握的技能多,人類其實第四期發育完才該脫離母體出生。但那個時間太長,對母體負擔太大,發育過大也使得生產無法順利實現,所以只能早點出來,也就說說人類某種意義上都是早產兒。5S 靠模擬子宮環境產生「鎮靜反射」,減少嬰兒哭鬧和對環境的不適應。5S是遵循步驟來的,第一步裹襁褓和前文4S里提到的是一致的。第二個是使寶寶側躺(注意不是側睡),很多爸媽都會發現,趴/側著或者趴/側著睡會明顯比仰著舒適及睡得容易,睡得深這是個確實存在的現象。但由於宣傳仰睡減少了一半嬰兒猝死症的發生,所以建議上是仰睡的,這裡的讓嬰兒側著是特指醒著的狀態。噓聲也和4S中的異曲同工,不過卡普醫生認為激發鎮靜反射需要的條件比較嚴格,操作不規範就達不到效果,具體還是參考他書中的詳細內容,這裡不再贅述。哄寶寶入睡的方法——輕輕搖晃有些人認為搖晃會把嬰兒腦袋搖壞,其實輕晃問題不大,因為在羊水裡就是晃著過。搖晃打開了腦袋裡的「運動感測器」,讓嬰兒覺得舒適。放在鞦韆里,也是卡普醫生提到的一類搖晃,很多孩子在推車、汽車中容易睡、喜歡搖搖車部分原因也正是由於搖晃產生的舒適感。具體鏈接的器官是「內耳前庭」,後文再詳細展開。哄寶寶入睡的方法——最後一個也是最關鍵一個是吮吸吃乳頭、吃手、吃安撫奶嘴都是通過吮吸產生愉悅、鎮靜感。主流意見是不要干涉吃手,這是嬰兒的自我安撫,也是對身體的一種認識和學習。實在嚴重的分散注意力,多安撫孩子自然吃手就少了。看到吃手就餵奶不必要,如果孩子只是要喝口白水就避免端去杯奶茶。安撫奶嘴可以助眠,但在最初的時候2-3周內使用可能會產生乳頭混淆不利於母乳餵養,不建議使用,具體安撫奶嘴的利弊也是有很多的討論。哄寶寶入睡的方法——聲音的魔力白噪音所謂白噪音是指一段聲音中的頻率分量的功率在整個可聽範圍(0~20KHZ)內都是均勻的。由於人耳對高頻敏感一點這種聲音聽上去是很吵耳的沙沙聲。其實上文提到的「噓」聲本質上就是一種白噪音,白噪音和嬰兒在子宮內的環境音接近,屬於嬰兒熟悉的聲音,雖然不是每個孩子都喜歡但對部分來說是很有安撫作用的。其他常見的白噪音還有:吹風機、洗衣機、吸塵器、收音機、電視機空白頻道聲音、雨聲、海浪等。如果睡眠環境吵鬧可以放白噪音或催眠曲抵抗一下環境噪音,但注意長期處在噪音環境對寶寶有害,所以音量不可持續過大睡著後也不可長開。白噪音的來源,可以把吹風機之類的聲音錄在手機里,用手機下載白噪音軟體,尤其有媽媽反映有混音模式的白噪音軟體效果更好,比如商場的音和雨聲混在一起。因為白噪音的原理是模擬子宮環境,所以其實嬰兒過了第四期也就是3個月之後,它的效果會大打折扣,爸媽不要因為白噪音省事而過於依賴是關鍵。哄寶寶入睡的方法——催眠曲 聲音類的安撫還有熟悉人的聲音,比如媽媽的獨特嗓音。還有很多有效的催眠曲也可以選用。分散注意力角度發揮作用聲音類還可以從吸引注意力這個角度發揮作用。妙招薈萃哄睡技巧——小夥伴的魔力孩子到了一定的年紀可以引入安撫物,參與到寶寶的日常活動中去,媽媽和寶寶一起鬨小熊睡覺之類的事情也可以作為睡眠儀式的一部分,而小熊作為小夥伴陪伴寶寶入睡也可以使他在媽媽無法陪睡的時候感到心安。哄睡技巧——氣味的影響嬰兒對於氣味是比較敏感的,有時候夜裡哭,閉著眼睛也知道誰在抱他,聞見媽媽身上的奶味就要喝奶,或者知道媽媽在旁安心睡之類。哄睡技巧——表演打哈欠媽媽的觀察:打哈欠是可以傳染的——有時候小朋友到要睡的點還挺精神的,我倆躺著的時候,我就會表演打哈欠,一邊打哈欠一邊說誒呀媽媽好睏好累啊,哈欠,媽媽眼睛閉了…不知道是學樣還是好像想起來什麼,他也會開始打哈欠,過不多會就睡了。偶爾有用的,大月齡主打心理牌哄睡技巧——按摩推拿從成人睡眠書中找靈感,肌肉先緊繃用力再放鬆,比如雙腿綳直微微抬起,堅持幾秒,再放鬆。拍腦袋拓展一下,如果入睡困難要助眠,對身體某些部位(比如虎口掌心腳跟)進行有規律的施力按壓,然後放鬆,也可以起到類似的效果,這也許和按摩、推拿之類能助眠的原因類似撫觸確實肌膚接觸、撫觸好處很多 ,有條件的別忘了給寶寶做。這也是很好的放鬆方式。擺脫焦慮放鬆心情以前有人做個實驗,一組,以前有人做個實驗,一組,入睡快的有錢拿,另一組是正常的對照組,結果發現第一組的人入睡時間反而比第二組長。 入睡是要放鬆,越著急想睡越容易睡不著,很多講成人睡眠的書籍會提到,時間長了睡不著不要硬睡,起來轉轉,等有了困意再嘗試,其實嬰兒睡眠也是這樣,有可以借鑒之處。何時睡?——寶寶入睡時機 知道孩子生理上大概需要睡多久之後,切入到如何睡這個主題上。 結合清醒時間留意孩子的睡眠信號,注意什麼時候何時犯困該睡覺,嬰兒不能自己拉窗帘關燈上床,小一點甚至不能自己躺下……所以爸媽適時安排睡眠環境是它們順利入睡的基礎。鬧覺的背後「鬧覺」「磨覺」都特指入睡前哭鬧的現象。 它並不是寶寶不懂事胡攪蠻纏,而多是疲勞過度導致,孩子累崩潰很難入睡。幾乎所有的研究都表示:過於疲倦的兒童之所以表現得興奮、易怒、急躁、難以入睡,是因為體內的化學物質在對抗疲勞。缺乏睡眠會導致中樞神經系統高度清醒,積年的疲倦會讓孩子總處於興奮狀態從而無法放鬆。很多孩子被認為是脾氣暴躁,但其實是睡眠不足,睡多了脾氣自然就變好了。不是一定玩了什麼,醒久了就會疲勞,對嬰兒來說越缺覺越是敏感度高,睡不實。可能看起來很精神很興奮,但要記住很可能很可能是假象,興奮由於過度疲勞引起,不要認為是不想睡,爸媽要堅定一點及時哄睡。雖然累到極致最終一定會睡著,但入眠突然發生,是不健康的崩潰式入眠。哭鬧了說明哄晚了,哄睡難度也同時飆升。孩子從生理上無法保持清醒那麼久,即使看起來很興奮很好玩,也一定要堅定哄睡。該睡長覺卻半小時就醒來,孩子沒得到充分休息,可以嘗試繼續接覺哄睡。有時候孩子哭鬧大人會逗樂以求停止哭鬧,但要記住哭鬧有可能是疲勞引起的,當務之急不是靠逗樂平復哭鬧,而是需要安排就寢。晚間睡前興奮程度(疲勞程度)和入睡難度成正比,和睡醒不久又哭的可能成正比。而且睡得早一般容易睡,而且不會降低睡眠時長。不要白天故意讓孩子少睡藉以提高晚上的睡覺時長,會起反作用。晚間入睡不久,不一會大哭,給了奶就安靜繼續睡了,不是沒吃飽,不是缺鈣,可能是疲勞導致神經太興奮,沒有平復。另外一個磨覺的可能是,在生物鐘清醒時段哄睡,這時候寶寶不困,大人誤讀了信號,導致看起來好像是難以入睡的磨覺。清醒時間清醒時間是指醒來到再次睡著的時間,哄睡、餵奶時間是算在活動時間裡面的。一般醒著到睡著10分鐘左右,也有新手要20分鐘的,所以如果要花很長時間哄睡,那麼要早點行動早點準備,不然睡著的時候可能過勞了。清醒時間不到1小時的小寶寶尤其如此。類似於長大了逐漸胃口見長,嬰兒的清醒時間也是逐漸增加的。說得直觀一點就像手機電池充電,小時候容量小,沖滿也就只能用1、2小時,長大一些,容量也跟著大了,續航時間才長起來。總是用光光才沖對電池性能可能就有影響,能用多久也和開了什麼程序也有關係,但因為總共就那麼點,偏差不會太大。各個年齡段大致的參考如下,這是基於:babysleepsite、韋氏嬰幼兒睡眠聖經》《睡眠聖經》《實用程序育兒法》等書以及網友媽媽們的親身實踐匯總而成。
要注意的是一天內的不同時段清醒時間可能是逐漸增加的,第一個早覺一般稱為回籠覺,時間比下午的清醒時間短,而且也有個體差異需要結合其他信息判斷。 比如,以7個月的孩子為例,清醒時間如果是2.5小時,那麼全天是有波動的。有可能早上醒來2小時就會睡第一覺,上午覺和午覺之間的清醒時間增加到2.5小時,晚覺之前則會到3小時,也就是一天的清醒時間越來越長。但也有少一些的情況是晚覺之前因為已經累了一天,清醒時間反而短,具體屬於哪種情況就要觀察實踐之後才能知道。早上的清醒時間短於晚上的,類似於成人也是早上7點起中午12點多睡午覺,卻能清醒到10點才睡,這倆段的清醒時間就有很大的差別。一般哄睡除了看哈欠揉眼睛等信號還會參考某個月齡對應的清醒時間,時間到了就差不多要準備入睡了,如果上一覺睡得特別短那麼下一覺的時間將趨近上一覺的長度,從而小於正常的清醒時間。此外,缺覺和夜裡沒睡好的情況,清醒時間也要相應縮短。比如,第2-3個月,最長清醒時間大概是1~1.5小時,但小睡如果30分鐘不到就醒盡量接覺,接不上的,再次入睡的時間參照上一覺的長度也就是30分鐘來算,如果上一覺睡得比較長,那麼才按正常的清醒時間1~1.5小時來算。注意本來就很短的覺,比如傍晚覺,不再此討論範圍內。任何建議都是有一定的前提和假設的,比如及時哄睡這個,對於缺覺的孩子及時甚至提早哄睡很必要。但是如果寶寶不缺覺,針對白天小睡,偶爾困的信號出現也可能可以不哄睡而讓孩子保持清醒:是為了配合睡在生物鐘睡眠時段,而不睡在平時清醒的時間段,以達到更好的睡眠效果,維持生物鐘穩定,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比如,並覺的時期,睡傍晚覺半小時可能推遲夜間入睡時間數小時,那麼這種覺就要權衡,未必需要睡。小月齡由於越困與興奮的魔咒,在合適的時間點入睡就很重要,太提前和之後都會困難。清醒時間的重要性隨著年齡的增長、睡眠的成熟逐漸降低,如果有分界線的話大概是在9個月到1歲左右:不肯睡的原因更多是由於過度疲勞轉向還不困或者不願意睡。哄睡技巧——睡眠信號哈欠,揉眼睛,眼睛沒神,拚命啃手,用力咬,晃頭,抓頭髮,手亂舞,尖叫都有可能是犯困信號。觀察對比睡醒、睡前半個小時之內的狀態表現,很快就能發現你家寶寶特有的犯困信號。輕微犯困信號(如哈欠等)出現後,一般也不會立即能夠哄睡,要有一段過度時間,所以如果寶寶不是長期缺乏睡眠,打哈欠之後不要太緊張,安心去做睡眠準備工作。咬東西是一個常和出牙搞混淆的信號。尤其臨睡前孩子啃咬的現象會加重,你抱著他的時候他會咬你的下巴、肩頭。 臨睡前獨有的,一般屬於困的可能性更大,而非長牙。此外 一般時候如果你說話孩子會把頭轉向你,但很困的時候往往不會。一個東西拿不到,或者從他手裡拿走玩具,如果剛睡醒的時候這些也許都可以,但很困的時候,這些簡單的動作卻很可能激怒孩子,他們會尖叫、打挺、甚至哭鬧來抗議。這常常會和一般的叛逆、脾氣大掛鉤,其實是困了難受,情緒和容忍度下降了。一般在改善入睡方式之前,先要檢查一下作息是否有可以改進的地方,這個配合總體平價睡眠量看作息哄睡時機是否合適。另外作息記錄也很重要,清醒時間和再次入睡的難易程度記錄下來,幾天的平均下來一比對就容易發現規律,找到孩子特有的清醒時間。但要注意精神狀態也不能替代全部的判斷,有時候給予刺激量多,在清醒的時候睏倦信號會被隱藏,不易發覺。一個哈欠也看不著,但遠離刺激源抱到安靜處,立即開始哈欠。 很常見的「前一秒生龍活虎,後一秒已經歪頭呼呼叫不醒了」「怎麼也不肯睡,吃飯吃著吃著居然睡著了」「一上車就睡著了」。維護生物鐘 維護生物鐘非常重要,玩、出門遛彎、逛街等活動應該讓步於睡眠。爸媽不安排並照顧孩子的小睡,孩子就會缺乏小睡。孩子不是很穩定的系統,各種活動都要圍繞讓步於睡眠的時間安排來進行,好睡眠需要小心翼翼的呵護3個月後應該注意形成規律的生物鐘,此外要盡最大力量維護生物鐘,不可太隨意,否則是對寶寶的不負責任。由多個人帶孩子或者白天晚上不同人帶更是要如此,不是要被時間表束縛,但參考時間表確實能夠讓大家都清楚什麼時候大概該做什麼,從而更好的響應寶寶的需求。一般需要再次入睡。當孩子需要睡眠卻想玩,而你陪他玩就是在剝奪他睡眠時間。要區分寶寶的需要和意願。維護生物種還有一個重要的但容易被忽視的點:作息應盡量和內在生物鐘保持一致,不在應該清醒的時候昏睡和在需要睡眠的時候清醒。盡量避免在生理清醒時入睡,這和在生理睡眠時順利入睡同等重要。實際操作上就是:孩子生物鐘比較規律,不太缺覺之後,不可提前太多哄睡,否則浪費體力不說還會招致反抗,難度增加。如果某種原因錯過了某次小睡,應盡量不要睡,保持低強度活動,到下一次睡眠時間再哄睡。身體在睡眠時段卻清醒,生物鐘在興奮而身體卻在睡眠,都會導致生物鐘混亂和身體的痛苦,影響入睡和睡眠時長。晚間早入睡不少小寶寶10點,11點才入睡,其實這個點太晚了!尤其下午覺很久醒了,晚上到這個點已經累慘了,這是很多孩子入睡困難夜醒頻繁的原因。早睡的孩子不容易出現睡眠問題,太晚睡覺和太晚起床都能導致經常的夜間醒來。很多真實案例證實早睡能夠改善夜驚夜醒, 支持這個觀點的睡眠書籍也占多數。早睡未必早起,晚睡反而可能早起。成人覺得7點已經很早了,6點之前就睡晚覺就更是很挑戰傳統觀念,但其實還是成人和嬰兒睡眠特點不同造成理解上的差異,對於疲勞的孩子還是可以勇敢嘗試一下的。對於一般雙職工家庭,父母下班比較晚,這麼早入睡很有難度。其實只要夜間總長差不多,是9點睡到8點還是7點睡到6點差別沒那麼大,晚6點睡到早6點和晚9點睡到早9點,其實睡眠量一樣,而且生長激素是和入睡時間相關的,並不是和實際幾點相關。按家裡實際情況就行。能晚睡晚起的情況確實也有。但不得不提的是,早上光線量對敏感的孩子,很可能醒來無法再睡,光遮住了,還有各路早起買菜的大叔大娘,還有外面唧唧咋咋小鳥叫,還有各種車的聲音。如果娃沒法晚睡晚起,導致睡眠量剝奪,那麼只能早點睡早上早點起。而且早上時間其實挺合適親子互動,娃睡飽了脾氣好,玩起來沒壓力,晚上卻要擔心太興奮影響入睡。其實入睡時間比起床時間容易把握得多。每家入睡的時間不同,7點、8點、9點都有但為何都是5點多醒呢,尤其是夏天,光線的影響很大。入睡時間不同但都5點醒,所以早睡很重要!不單娃要早睡,爸媽也要早睡,同步和充足的睡眠能改善夜間照顧孩子的精神狀態,減少焦慮。人的定時清醒機制的運轉周期是25小時而不是24小時,所以有將上床時間推遲1小時的自然傾向,如果放任就容易越睡越晚,出現生物鐘的紊亂,這個是作息重要性的理論依據之一。想晚睡容易早睡難,睡前要注意不要過度興奮,要把基礎打好。哄睡技巧——關於接覺 小睡30/45分鐘甚至更短的時間醒來,爸媽幫助或者孩子依靠自己進入下一個睡眠周期的努力稱之為接覺。 類似於一醒就重新哄睡甚至沒醒就哄睡。為什麼需要接覺?嬰兒睡眠周期比成人短,早期45/30分鐘一個周期結束後,如無法順利進入下一個則會醒來。 接覺是為了延長小睡時長。延長小睡時長的需求源自於小睡短。而時間短的起因受發育階段和習慣兩者影響。一是要建立睡得長的習慣:半夜娃醒,爸媽一般不會覺得就不用睡了,而是會想辦法促使娃再接著睡。小睡半小時醒和心理預期有一些關係,心裡認為不會再睡了,開始起床活動了,那事實上就可能真的不會再睡了。所以不能一看到醒了就以為是睡夠了,然後抱起來逗著玩,這樣容易養成睡短的習慣,對於有些孩子來說這個習慣會保留很久。其次發育階段決定了嬰兒睡眠的不穩定性高和周期短,一般能夠自主睡長的能力在4-6個月期間才會逐漸發展出來,但這個因人而異有些更早,有些則會更遲。當排除習慣和人為干擾因素後,受生理條件所限仍有可能睡得短,爸媽還是要耐心和鎮定,避免過度焦慮。多個小打盹的修復效果不如三兩個長覺,而且30/45分鐘醒來常伴隨哭泣,即使停止哭泣後仍然有睏倦的跡象,這些都提示還沒有睡夠。為了保證全天的睡眠質量和嬰兒的精神狀態,有必要接覺幫助寶寶延長小睡時長。哄睡技巧——如何接覺?奶睡、抱睡、推車睡其實都算是接覺的方式,在提高入睡能力之前沿用這些方式的目的是為了走通作息,優先補覺。但很多和改善入睡方式同步的接覺,比如要破除奶睡、車睡,那麼則不可能沿用。替代的是:方向A 提高無幫助入睡能力,比如一般醒來哭泣,給出幾分鐘自己嘗試的機會,看是否能夠自主接覺。具體請參考延時響應。但要注意這個方式對於小睡,有時候反而會哭醒,導致接覺失敗。方向B 主動干預,比如基於抱起放下法。提前行動:如半小時醒,試試睡25分鐘還沒有醒的跡象的時候就拍拍或者把手放在肩頭,輕輕嗯嗯,拍拍或者手放在身上固定位置。過了常規要醒的點如沒醒就安全了,很可能渡過了淺睡眠周期,實在要醒及時抱起來哄開始得守著寶寶小睡,把醒的跡象撲滅在搖籃,這麼幾次基本他就習慣睡得就長了 。一般午覺可以試一下。寶寶進入比較踏實睡眠之後應該減少拍動不拍動。缺覺嚴重的孩子會秒醒,可能靠拍不行或者新手接覺,不單要抱起而且要提前抱起。接覺的首要目的是能睡長,所以如果睡在手上了也可以接受,睡覺優先。但如果是入睡就抱起放下的話接覺的時候也是盡量不要睡在手上。具體請參考抱起放下。接覺的注意點? 有時候辛苦一通只睡半個小時的,彆氣餒也別著急,這個短期需要運氣,長期靠耐心。接覺比開頭哄睡還難,這個是正常的,要有心理準備。小睡接覺成功之後不能不能得瑟太早,看似一動不動並不等於一定已經完全睡著了,要鞏固幾分鐘,否則一旦接覺「成功」後幾分鐘再醒,想再哄就很難了。早期如果不及時撲滅醒的火花就容易徹底的醒。但能睡長之後,尤其有自主入睡的能力後,應該逐漸變思維逐步減少干預不干預了,嬰兒自己哇一聲翻翻身一會也許就自主接覺,大人過早介入反而容易變成幫倒忙,徹底將孩子搞醒。避免幫倒忙比較好的辦法是裝睡。眼神接觸會刺激腎上腺素水平,可能算是睡眠期間尤其接覺的時候「避免眼神接觸」的理論依據吧。比如未滿三個月的,睡著後放下也可以,屁股先著床,脖子下的手暫時不拿出,用從屁股處挪出的手對身體進行輕拍類安撫, 脖子下的手可以最後抽出(過5分鐘之類),其目的是為了模擬抱著的感覺,優先保障睡眠時間然後再試圖改進入睡方式。但要注意有時候睡不長就和沒有能夠醒著入睡有關。腦補一下場景 :主人翁喝大了,不省人事…畫面切換到陽光照在床上,主角睜開眼,迷迷糊糊一副沒睡醒的樣…突然之間!發現房間,床很陌生,更要命的貌似衣服也換過…立馬跳起來有沒有?對娃也是這樣,人家入睡和醒的環境相差太大,要麼醒後復現入睡環境,要麼入睡環境向醒後的靠攏所以大月齡後醒著被放下對睡眠中能繼續入睡至關重要。中途醒來,迷迷糊糊之間一旦發現環境變化,如原本在溫柔懷抱中,醒來發現在躺在硬邦邦的床上,成年人尚且會立刻警醒更何況孩子,其中還牽涉到信任的問題,一旦覺得你會偷偷放下他,則更易醒來檢查。生物鐘建立後還總需要接覺和睡眠環境不一致有關。注意練習一下放下的技巧,放下的時候嘗試醒著放下,從全迷糊放下慢慢過渡到半迷糊放下再到醒著放下,多嘗試幾次熟悉寶寶的規律,醒著放下睡得長。45分鐘因人而異,如果很缺覺20分鐘也有可能醒,所以接覺的時間還是要基於你對孩子的觀察和了解來的。接覺失敗怎麼辦?以5個月寶寶為例,起床一個到兩個小時會開始睡早覺,早覺一般1.5小時,如果1小時左右精神好,也沒必要硬接,睡三覺的孩子傍晚小覺本身就屬於短覺,不屬於接覺失敗的範疇,不用硬接,而且也怕影響晚上入睡。午覺最有潛力,可以衝到兩個多小時,所以是最值得爭取的,一般午覺只有45分鐘應該作為接覺重點來。另外如果睡覺哭醒,一般需要嘗試幫助接覺,而非直接從哭泣中喚醒。接覺時間過長,準備放棄的話,可以抱出房間從哭泣中喚醒。接覺失敗後有兩種選擇,A 玩一會之後,較短的時間內再次嘗試入睡,也就是把下一覺的時間提前;B低調玩耍,接下去一覺還跟往常時間類似。具體看當時的情況和狀態。情況A中較短的時間指多短呢?假設只睡了30分鐘接覺哭醒,10,15分鐘接覺,失敗放棄。或者是如果精神狀態好,比如醒來直接是笑著醒的接覺的時間可以更短一些,稍作嘗試3,5分鐘放棄。那麼可以在失敗後的30~45分鐘後嘗試再次入睡。由於睡得短,這個入睡的間隔比長覺後的清醒間隔短。實際情況裡面也有能夠和平常清醒時間接近的,就屬於情況B。接覺不會次次有效,但不太可能完全無效。要膽大心細,沉著冷靜。
推薦閱讀:
※教你怎樣睡個好覺
※睡覺時突然抽搐一下就醒了,是怎麼回事?
※關於睡個好覺的對與錯
※上山下海,只是為了睡個好覺!
※午睡怎麼睡才既健康又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