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天清地明 踏青掃墓

「清明風至。萬物生長至此,皆清凈明潔,故謂之清明。 此時萬物潔凈,天清地明。」

by鹵貓

二十四節氣

清明

在農曆每年三月初一前後(公曆4月4-6日),太陽到達黃經15度時為清明節氣。清明有天清地明的意思,這個節氣開始, 天氣清澈明朗,陽光明媚,百鳥啼鳴,柳綠桃紅,樹木開始繁茂生長,整個大地的生物都活躍起來了。清明不僅是節氣,也是中國人祭祀祖先、緬懷先人的傳統節日。在二十四個節氣中,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只有清明。

清明演變

清明最早只是一種節氣的名稱,其變成紀念祖先的節日與寒食節有關。寒食節是中國古代較早的節日,傳說是在春秋時代為紀念晉國的忠義之臣介子推而設立的。寒食節期間的習俗,主要有禁火冷食、祭掃墳墓。

清明節後來還吸收了另外一個較早出現的節日—上巳節。上巳節古時在農曆三月初三日舉行,主要風俗是踏青、祓禊(臨河洗浴,以祈福消災),人們在清明掃墓的同時,也伴之以踏青遊樂的活動。因此,清明節也被人們稱作踏青節。

融匯了兩個古老節日精華的清明節,終於在宋元時期形成一個以祭祖掃墓為中心,將寒食風俗與上巳踏青等活動相融合的傳統節日並延續至今。

清明三侯

桐始華

「桐花開,清明到。」桐花一開,春意闌珊,此時繁盛的春景即將逝去,因此古詩詞中常借桐花凋落表達一種傷春的情緒。

田鼠化為鴽

習慣了陰暗洞穴環境的田鼠,禁不住清刺眼的陽光紛紛回到地下的洞里躲起來;喜愛燦爛陽光的鴽(鵪鶉一類的小鳥),反而從洞里爬出,古人就誤以為, 進入洞里的田鼠出洞後都變成了小鳥。

虹始見

清明時節,雨水逐漸增多,雨滴也變大了。太陽光照在雨滴上,就像通過一面三稜鏡,分散出不同的顏色,形成美麗的七色彩虹。

清明民俗掃 墓

清明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其習俗由來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載:「三月清明日,男女掃墓,擔提尊榼,轎馬後掛楮錠,粲粲然滿道也。」其實,掃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際,清明掃墓則是秦以後的事。到唐朝才開始盛行。並相傳至今。踏 春

清明之時,正是春回大地,人們乃因利乘便,掃墓之餘亦一家老少在山鄉野間遊樂一番,回家時順手摺幾枝葉芽初綻的柳枝戴在頭上,怡樂融融。也有的人特意於清明節期間到大自然去欣賞和領略生機勃勃的春日景象,郊外遠足,一抒在嚴冬以來的鬱結心胸,這種踏青也叫春遊,古代叫探春、尋春。其含義,就是腳踏青草,在郊野遊玩,觀賞春色。

插 柳

清明節插柳植樹的風習,據說是紀念發明各種農業生產工具並曾"嘗百草"的神農氏;另一說是介子推死時所抱的柳樹後來複活,晉文公賜名為清明柳,並折柳成圈戴在頭上,此習俗後傳入民間。雖然有著不同的典故源流,但這些風俗仍不離人們對春回大地的喜悅。

游 樂

清明節除了上述掃墓祭祖、踏青插柳的習俗之外,還有大量遊樂的風習,千百年來,倍受人們的喜愛,如延續至今的牽鉤、放風箏和盪鞦韆等,也還有曾盛行一時,惟今已不復見的射柳和蹴鞠。

清明文學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

[唐]宋之問

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

可憐江浦望,不見洛橋人。

北極懷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

清明養生

清明是清氣上升的時節。《黃帝內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中寫道:"寒氣生濁,熱氣生清。"從立春到清明整60天,其間經過雨水、驚蟄、春分,大地漸暖到了清氣上升的時候。

1、夜卧早起 以使志生

關於清明養生,在《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里說得非常清楚:春天是萬物復甦的季節,為了適應春天陽氣生髮的規律,人們應當晚睡一點、早起一些,舒緩形體,以使神志隨著春氣而舒暢怡然,這是養生的自然法則,違背了就會傷肝。

2、生髮食品要慎食

常言道,過猶不及,如果肝氣過旺,會對脾胃產生不良影響,妨礙食物的正常消化吸收,還可造成情緒失調、氣血運行不暢,從而引發各種疾病。發物是動風生痰、發毒助火助邪之品,清明節飲食溫馨提醒:有慢性病的人要忌口。

3、多飲菊花茶清明時節,天氣溫暖、陽氣生髮,此時可選擇具有疏散風熱、清肝明目功效的菊花茶飲用,不但可以養肝利膽、疏通經脈,還可藉此將一個冬季積存在體內的寒邪散發。

4、祭祀踏青 預防疾病

清明時節乍暖還寒,細菌、病毒容易滋生,如果這個時候出門不注意保暖,很容易引起感冒。由於市民在外遊玩時,忽視了適時增減衣物和勞逸結合,過度的玩耍和勞累,很容易引發感冒。

清明時節到了,帶著孩子回家掃掃墓,感受一片春光無限吧!待到下次相見,就是穀雨了,離那熱鬧非凡的夏季就越來越近嘍!


推薦閱讀:

踏青賞花
春日踏青,天柱山一日游
清明小長假 北京周邊12條自駕之探春路線
添上反芻品踏青
踏青賞花不可不知的6首詩

TAG:清明 | 掃墓 | 踏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