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結構與符號的世界,你懂嗎?——結構主義運動
專題第五十六期 在20世紀有4個最重要的哲學運動:現象學運動、分析哲學運動、西方馬克思主義運動,還有就是我們現在要講的結構主義運動。
你也許不會想到,發起這場哲學運動的人不是一個哲學家,而是一個語言學家。他就是現代語言學的創始人弗迪南·德·索緒爾。而他發起這場運動的著作,竟是在他死後,由他的學生編輯的講課筆記。這些講課筆記被彙集整理,就成了結構主義語言學的代表作《普通語言學教程》。
先說說索緒爾這個人。索緒爾1857年出生於日內瓦,從小就對語言學感興趣。15歲之前就已經在別人的指導下學習了法語、德語、英語、拉丁語、希臘語、梵語,表現出很高的語言天賦。後來在萊比錫大學專門學習語言學,畢業後又到法國、瑞士等國的大學教語言學。他的一生可謂平淡無奇,也沒什麼逸聞趣事,一輩子就是在和語言打交道。雖然在語言學界也算有些名氣,可名氣也不算很大。他生前哪曾想到,在他死後別人會為他編一本書,而這本書又使他成為一位影響深遠的思想家呢?!
這本《普通語言學教程》是1916年出版的。開始它還只是對語言學有影響,可後來影響越來越大,涉及到了人類學、社會學、符號學、美學等等。到了60年代在法國形成結構主義運動,它的影響也達到了頂峰。
一本語言學著作怎麼會有那麼大的影響力?這當然不在於它的具體內容,而在於它所包含的一系列基本思想。
首先為什麼要稱為結構主義呢?「結構」這個詞當然不是一個什麼深奧的哲學辭彙。我們經常會用到它。說起來結構主義也沒什麼難以理解的,就是要找出複雜現象背後的基本結構。語言有語言的結構,社會有社會的結構,神話也有神話的結構。說到底結構主義和傳統哲學一樣,都是為了找到現象背後的本質,只是現在本質變成了結構。
在結構主義運動中誕生了現代符號學,本來語言也是一種符號嘛。但符號的範圍又遠不止語言,比如交通信號燈、圖標都可以叫符號。後來符號的範圍越來越大,只要是能傳達某種意義的東西都可以成為符號,比如服裝,因為服裝代表了你的性格、身份,而且在不同場合要穿合適的服裝,所以它又具有社會意義。
符號學的基礎是索緒爾的一組基本概念:「能指—所指。」
其實很簡單,「能指」就是那些符號,而「所指」就是符號所指的東西或意義。比如「樹」這個「詞」就是一個「能指」,而它指向的現實中的「樹」就是「所指」。所以符號就是能指,符號表達的意義就是所指。
後來,結構主義者們又說,符號的意義(所指)分兩層:表層意義和深層意義。著名的結構主義者、符號學家羅蘭·巴特就舉了個例子——
一本雜誌的封面刊登著一幅照片,一位穿著法國軍服的黑人士兵向著冉冉升起的軍旗敬禮,眼光露出嚴肅崇敬之情。
這幅照片就是一個「能指」,而剛才我們對這幅照片的描述就是它的表層意義,也就是第一級的所指。
可是別急,它還有更深層的意義呢。照羅蘭·巴特的說法,這幅照片表現了法國殖民地和法國同屬一體,並且殖民地人民完全擁護法國政府,從而完全掩蓋了殖民地人民反抗法國統治的鬥爭,因此具有政治意識形態的欺騙性。這種深層意義就構成了第二級的所指。沒想到一幅小小的照片還有這麼重大的政治意義吧!
明日預告:哲學解釋學——赫爾默斯
推薦閱讀:
※摩羅:愛國主義為什麼遭到圍剿
※官本主義引論
※為什麼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叔本華,持悲觀主義的樂觀者
※百年諾貝爾文學獎漫話(17)拓展自由主義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