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筆下山水多嫵媚——「清初四王」之王翚

   

 

  筆下山水多嫵媚——「清初四王」之王翚 還舊樓主2011年8月13日轉自《靈山居士的空間》

王翚是清代著名畫家,被稱為清初畫聖。是清初「四王」中技法比較全面,成就比較突出的一位。江蘇常熟人,字石谷,號耕煙散人,又號劍門樵客、鳥目山人、清暉老人等,生於1632年,卒於1717年(一說1720年)。 

《山水圖卷》

《冬景》

《談道圖》

《江村歸晚圖》

他是清初傑出的山水畫家,少時見賞於王鑒,被收為弟子;後轉師王時敏,臨摹不少宋、元名跡,並與惲壽平切磋畫藝。整理總結宋、元山水畫技法,梢研各家,冶為一爐。作品雖多仿古,卻具清麗深秀風致,功力深厚,但有時過於圓熟或刻露。晚年脫落,轉有蒼茫之致。從學弟子甚眾,稱"虞山派"。和當時王時敏、王鑒、王原祁、惲格、吳歷齊名,世稱「四王吳惲」又稱「清六家」。

《青綠山水圖》 王翚出身於繪畫世家。曾祖王伯臣,善畫花鳥,祖父王載仕,擅長山水、人物、花卉;父親王雲客也善畫山水。他們三人的畫名,在《海虞畫苑略》中均有記載。順治七年(1650)王翚十九歲,王鑒見石谷畫已甚有根底,收為弟子,帶回太倉。先命他學書法數月,臨古人名跡稿本,學藝大進。爾後,王鑒將赴遠任,為了培養王翠的畫業,便介紹給王時敏,王時敏是當時山水畫的領袖。王時敏每觀其作畫,即驚嘆道:「你是來做煙客(王時敏的號)的老師,還是來做煙客的學生?」.

《村居圖》

王翚在名家的指導下,40歲左右已成為一代大家,時人稱為「畫聖」、「海內第一」。60歲時,他由王原祁推薦,被康熙召幸,作《南巡圖》。 

《康熙南巡圖》(局部) 《康熙南巡圖卷》共十二大卷,堪稱王翚創作畫中的鉅制,畫面自京城永定門開始,至紹興大禹廟,再經金陵回京城,沿途城鄉風光、社會生活、山川景色以及康熙南巡時的盛況,安排得井然有序,又富於穿插變化,場面之浩繁,內容之豐富,筆墨之多樣,實為清代手卷中的宏篇,可以看出王翚駕馭場景的高超能力。  

《康熙南巡圖》(局部)

王翚因作此畫而名聲日隆,一時求畫者擠破門。此後王翚作畫就不象以前認真了,應付之畫甚多。後人學他風格者很多,形成「虞山派」。 

《仿李成山水圖》

《石磴林泉圖軸》 王翚將黃公望、王蒙的書法性用筆與巨然、范寬的構圖完美地結合起來,創造出一種華滋渾厚、氣勢勃發的山水畫風格。因而他所畫的江南小景往往生趣盎然,清幽靈動。王翚作畫喜好乾筆、濕筆並用,而且多以細筆皴擦,畫面效果比較繁密。曾說「以元人筆墨,運宋人丘壑,而澤以唐人氣韻,乃為大成」。

《仿巨然山水軸》

《秋樹昏鴉圖》

他早期畫風清麗工秀,晚期則傾向蒼茫渾厚。章法富於變化,水墨與淺絳渲染得法。也有評者指出王翚用筆過於圓熟,某些畫則顯得刻露,墨法少有變化,構圖略感壅塞。其畫筆墨功底深厚,長於摹古,幾可亂真,但又能不為成法所囿,部分作品富有寫生意趣,構圖多變,勾勒皴擦渲染得法,格調明快。在四王中比較突出。其畫在清代極負盛名,被視為畫之正宗,追隨者甚眾,因他為常熟人,常熟有虞山,故後人將其稱為虞山派。有《康熙南巡圖》(與楊晉等人合作)、《秋山蕭寺圖》、《虞山楓林圖》、《秋樹昏鴉圖》等傳世。著有《清暉畫跋》。

《廬山聽瀑圖軸》

《虞山楓林圖》

王翚山水畫,有早、中、晚三期的變化,25歲以前為早期,主要摹仿古畫,筆墨尚未成熟,顯得有些幼稚,35歲到60歲為中期,這時期他廣泛吸取前人優良技法,融匯南北諸家之長,作畫又專心精意,不肯苟簡,因此,這一時期作品最為精彩,技法精巧,清麗工秀。《康熙南巡圖卷》就屬這一時期的作品。60歲以後是他的晚期,由於求畫者甚多,作品多為應酬之作,難免粗製濫造,還出現了不少代筆畫。由於技法純熟,形成了一定格式,下筆也往往帶有習氣,不及中期生動英姿,但晚年也有一些傑作。 

《溪山紅樹圖》

《青綠山水》 歡迎進入還舊樓主個人圖書館>>>

 

 

推薦閱讀:

新中式設計客廳以畫會友之山水畫風水
張東林的山水畫:細密中求精神
後續報道:山水華府意見書
徐恆 | 山水與筆墨
山水畫中的風水怎麼看,風水解析圖分分鐘明了

TAG:山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