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感冒後咳嗽不止的臨床心得

臨床上外感導致咳嗽是兒童就診最常見的疾病之一,筆者在診治此類疾病的過程中有一些心得體會,現總結如下。

一、宣降配合,祛風解痙

肺主氣,司呼吸,開竅於鼻,上連氣道、咽喉,外合皮毛。外邪襲表,肺宣降失常,肺氣上逆,發為咳嗽。宣發和肅降是肺生理功能相輔相成的兩個方面,在病理過程中也互為因果。

因此在治療外感咳嗽時,宣清和降逆不可偏廢,二者相合,調暢氣機,外邪去,咳自寧。開宣肺氣常用麻黃、桔梗,配合其他解表葯,降肺常用苦杏仁、前胡、紫蘇子、紫菀、旋復花等。

風為六淫之首,其它外邪多隨風邪侵襲人體,所以外感咳嗽多以風為先導,或夾寒,或夾熱,或夾燥,表現為風寒、風熱、風燥相合為病。

小兒肝常有餘,風氣通於肝,外風常引動肝風上擾於肺,出現咽癢痙咳,治療除祛風解表外,還需平肝熄風止痙,常用鉤藤、蟬蛻、僵蠶、地龍、防風等。

二、清肺熱主用甘寒,少用苦寒

肺為清虛之體,肺氣與秋氣相應,喜清潤而苦溫燥。《醫學源流論》曰:「肺為嬌臟,寒熱皆所不宜。太寒則邪氣凝而不出;太熱則火爍金而動血;太潤則生痰飲;太燥則耗精液;太泄則汗出而陽虛;太濕則氣閉而邪結。」

可見肺不但容易受邪,而且肺葉嬌嫩,畏寒、畏熱、惡燥、惡濕。小兒形氣未充,臟腑薄弱,體稟稚陰稚陽,如草木之方萌,對藥物反應敏感,病情變化迅速,在病理上有易虛易實的特點。

正如《溫病條辨·解兒難》所述:「其用藥也,稍呆則滯,稍重則傷,稍不對證,則莫知其鄉,捉風捕影,轉救轉劇,轉去轉遠。」

小兒為純陽之體,《黃帝素問宣明論方·小兒門》說:「大概小兒病者,純陽熱多冷少也。」故小兒外感咳嗽以風熱咳嗽為多見,但用藥過於苦寒,則寒涼郁遏,陽氣受伐,邪郁不解,氣機郁滯,反致患兒病情遷延,纏綿難愈,且苦燥也可傷陰。

故清肺熱多用甘寒清潤之品,如桑葉、金銀花、桑白皮、地骨皮、川貝母、瓜蔞、生石膏、竹瀝、羅漢果等,但若患兒體壯邪實,確是火盛咳急,宜苦寒直折。

故須詳察病機,明辨虛實寒熱,葯如葶藶子、黃芩、黃連、生大黃之屬,亦當審證擇入。魚腥草味辛能散,微寒清熱,主入肺經,兒科常用。

三、咳嗽遷延不愈,勿忘化痰消食

小兒脾常不足,加之飲食不知自節,冷熱不能自調,或肥甘厚味之品攝入過多,易致脾失健運,中焦痰食停積,腑氣不降,氣逆挾痰食上沖,肺失肅降上逆而咳。此時宜運脾消食,化痰止咳,常用陳皮、蒼朮、厚朴、大腹皮、紫蘇梗、萊菔子、雞內金、神曲、山楂、麥芽等。

若痰食停而生熱,濕熱內蘊,患兒除咳嗽外,還可見易發脾氣,夜眠差易驚醒,舌邊尖紅、苔白微黃厚膩,脈弦滑數等肝膽濕熱,痰熱擾心之症。

此時在健脾利肺、消食導滯的基礎上,再加入一些清熱、平肝之品,如連翹、燈芯花、黃芩、桑葉、菊花、夏枯草、鉤藤等,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飲食起居的調攝對小兒病瘥頗有裨益,應予重視。

四、久咳肺虛,施以健脾益肺固表

有些兒童外感咳嗽反覆治療未愈,咳痰色白量多而稀,汗出多,納呆,面黃體倦,氣短懶言,語聲低微,脈細弱,此為肺脾氣虛,痰濕內停。脾為肺之母,久咳肺虛,子盜母氣,脾必受累。

《幼科發揮》曰:「飲入於胃,脾為傳化,水谷之精氣為榮,悍氣為衛,周流一身,晝夜不息,虛者不能運化精悍之氣以成榮衛……而發為咳嗽也。」

《醫學心悟》云:「肺屬辛金,生於已土,久咳不已,必須補脾土以生肺金,此誠格致之言也。」久咳肺脾俱虛,治以益氣健脾,止咳化痰為主,解表之葯可逐漸減輕,而加用太子參、党參、黃芪、五爪龍、白朮、茯苓、山藥等補氣健脾,並可適當予以固表收澀之品,如訶子、烏梅、五味子等收斂肺氣,浮小麥、煅龍骨、煅牡蠣固表止汗等。

若兼自汗畏風,易感冒,為肺氣虛衛表不固,衛外功能的提高亦離不開脾胃所化生衛氣的充盈,治療加玉屏風散。若出現畏寒肢冷等脾陽虛見者,宜理中湯合二陳湯加減。

本文摘自《新中醫》2011年第43卷第4期,僅供專業醫生參考。版權歸創作人所有,我們尊重著作權所有人的合法權益,如涉及版權爭議,請著作權人告知我方刪除,謝謝。


推薦閱讀:

如何更圓滿的繞塔:末學卓瑪拉措的點滴心得
裝修心得不看後悔 家庭裝修50條注意事項
心得樂
太極心得
練拳心得/劉瑞

TAG:感冒 | 心得 | 咳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