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提、垂髫、豆蔻、及笄、弱冠、花信、而立...那些走過的歲月多麼美好
國館君按:吾十有五,而志而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論語·為政》
文 |有禮有節
來源|有禮有節微雜誌
(ID:jiazhanghuicui)
古人對於年齡的稱謂極其講究,
不同的年齡階段還有許多詩意的叫法,
而立、不惑、耳順……孔夫子金玉良言,
一開口就把許多重要的年齡定下來了,
什麼年齡該做什麼、
什麼時候要達到什麼樣的境界,
感悟的生活似乎也隨著稱謂的變化而變動著,
從呱呱墜地到耄耋之年,
生命分成了許多階段,
等著我們細品箇中滋味!
▽
童年
(0-3歲)
關鍵詞:
赤子、襁褓、牙牙、孩提
—
「哇~哇~」,新生命誕生哭個不停,
大人們卻異常興奮,
村裡一戶人家添丁,全村人都來祝賀。
每個新生命都是被賜予的禮物。
襁褓是小孩的第一件衣服,
在溫暖柔軟的棉布里,
脆弱又可愛的生命在等待著茁壯成長,
從第一次叫「媽媽」到第一次不用扶站穩,
都有父母無私的愛陪伴左右。
模仿大人說話,
口水流個不停,
愛吮吸手指。
最溫暖的莫過於母親的懷抱。
小孩什麼都不懂,所以什麼都會被原諒,
這時意識很模糊,對一切都充滿好奇,
怯生生,也膽大妄為,無畏無懼,
有趣的孩提時代,
玩泥巴、追蝴蝶,天真浪漫。
▽
童年
(3-12歲)
關鍵詞:
童齔[chèn]、垂髫、黃口、總角
—
《說文》中有「男八月生齒、八歲而齔;
「女七月生齒、七歲而齔」的說法。
所以用「童齜」、「髫齔」代指兒童時期。
因牙齒變化而來的稱呼,趣味十足。
「八月、七月」看來,
女孩的成長比男孩要快。
掉牙齒是一件很「羞羞的事情」,
女孩一般在牙齒沒長出來都很淑女:
笑不露齒。
平時很野的女孩,
也會收斂,等待牙齒長齊。
男孩雖然勇敢,
但對牙齒無故掉落也很擔心,
尤其是當有大人打趣,
「八歲掉牙齒,九歲吃牙屎。」
在湖南方言中,爸爸的發音很像「牙」,
一聽此言,小孩就急了,
追在爸爸屁股後面問個不休……
古時漢族兒童不束髮,
頭髮自然下垂,謂之「垂髫」。
陶淵明《桃花源記》中說:
「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說的就是老人小孩不被打擾,各得其樂。
八九歲時,
父母就把小孩的頭髮分作左右兩半,
在頭頂各紮成一個結,
形如兩個羊角,故稱「總角」。
好像現在也有扎這種山羊辮子的小孩。
▽
少年
(12-20歲)
關鍵詞:
金釵、豆蔻、二八、桃李、束髮、志學、舞象、弱冠
—
古代女孩12歲稱金釵之年,
13歲稱豆蔻年華,
15歲稱及笄之年,
16歲稱碧玉年華,
20歲稱桃李年華。
幾乎是每長大一歲,名稱就美上一分。
杜牧詩云:
「娉娉裊裊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
豆蔻是一種初夏開花的植物,
初夏花苞初綻,用來形容女孩莫能過之。
十五歲的時候,女孩子們開始盤發,
並用簪子綰住,表示已經成年,稱為「及笄」,
相比現在的十八變,古代的女孩都很早熟。
及笄過後就待字閨中了。
男孩要到20歲才行冠禮,
代表成年,此前都是束髮狀態。
束一部分頭髮,
一部分自由散開,
很飄逸的樣子。
《禮記·內則》說:
「成童,舞象,學射御。」
成童在15歲以上,
舞象15~20,
之後就是七尺男兒了。
二十歲才行冠禮,才算成年,
和女孩比,差距咋就那麼大呢?
青春是美到絢爛的年華,少年情竇初開,
欲說還休,待字閨中,期待有緣人。
男子則勤學苦讀,雖不都是頭懸樑錐刺股,
但也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
剛剛高考完的莘莘學子是很幸福的,
那麼多男孩女孩在學校朝夕相處,
明裡暗裡的戀愛,在悄悄發芽,
任何小事情都將是甜蜜的回憶。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
那些年,我們一起愛慕的男同學,
課間紙條、偶然收到的情書,
晝夜不眠的夜……
青少年時過剩荷爾蒙無處安放,
如青春的躁動,
愛慕都以歡樂收場,純凈動人。
▽
青年
(20-30歲)
關鍵詞:
花信、而立
—
女孩24歲,年輕貌美,為花信年華。
女子一生最美的時候到來了,
最適合來一場「媒妁之言」。
這個時期,現在女子也到達最驕傲的時期,
愛慕、追求的人十個指頭也數不過來,
春風得意不說,職場如意,郎君隨意挑,
所以女孩要抓住這個黃金期。
男子三十而立,人們說得最多,
因為男子也到了關鍵時期,是一大關。
《論語·為政》「三十而立」,
指「立德、立言、立身」,
30歲的男子就要成家立業,站穩腳跟,
成了家庭里的頂樑柱,
張開雙臂為家人遮風擋雨。
不過,現在年輕人似乎都不急,
就是父母催催催
也無動於衷的樣子,
一個人孤獨而快樂著。
周邊關注不夠,
壓力和習俗的變化,
讓他們望而卻步。
自由而獨立,
「奇怪的」年輕人再不為別人的看法而左右自我了,
無論風向如何,始終堅持自己的初心,
不隨波逐流,也不趨之若鶩,
不羨慕,不鬧騰,不詆毀,不虛華。
這時,懂得了該來的總會來,
放輕鬆,並沒有落後,
只是時機還未成熟。
要做的只是耐心再耐心一些,
因為豐收在望。
▽
壯年
(30-50歲)
關鍵詞:不惑、知天命
—
男人四十不惑,
高曉松說,到了40歲不是不再困惑,
而是不明白的就不明白了,
曾經什麼都想弄明白,
什麼都想一探究竟,
覺得世間有「極致的真理」,
40之後似乎就「妥協」了,
不明白也不再困惑,
曾經遇事慌張忙亂,
回過頭看,那就是青春。
經歷過,所以懂得,把握住了一種平衡,
似乎遊刃有餘了,放不下的放下了,
執著的放緩了,多了耐心,多了理解,
經過大風大浪,也修得坦坦蕩蕩。
到了50就「知天命」了,行動中規中矩,
不妄求,不輕易心動,寵辱偕忘。
到了享受天倫之樂的時候了,
兒孫繞膝,逗逗流鼻涕的孫子,抱抱孫女,
50歲就像就像黃昏前的太陽,
雖然還熱,但少了那麼執拗,斂了鋒芒。
不過,豁達、通透在先,
也不是說一切就成了定局:
齊白石27歲學畫畫,57歲北漂,
70歲之後才名滿天下;
勾踐30歲卧薪嘗膽10年,
47歲捲土重來,一舉滅吳;
劉邦弔兒郎當到47歲才搞革命,
多年征戰,從「織席販履」做到千古第一帝;
曹操說,「老當益壯,不墜青雲之志」,
夕陽也能紅得燦爛,美得多姿多彩。
沒有人可以左右你的意志,
活成什麼樣全在於自己。
只要有想法,任何時刻去實現都不晚。
這大概就是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
▽
老年
(50歲以後)
關鍵詞:
耳順、花甲、古稀、耄[mao]耋[die]、人瑞
—
古時活到花甲之年便算多福多壽了,
古代曆法里,60年為一甲子,為一循環,
花甲因天干地支而來,也叫「耳順之年」,
好像這時候就能裝聾作啞,固若罔聞了,
修為到家,什麼粗話都不為所動,
話外之音,弦外之意,
也能一聽就懂,笑而不語。
杜甫說:
「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到了70歲古來少有了,
就是拿那一屁股酒債沒招。
孔夫子也說70之後就隨心所欲了,
言合規,行合矩,
也就沒有什麼能再妨礙到自己了。
耄耋之年就更「稀」了,
這時仍精神矍鑠就非常難得,
不過也有能穿針走線的人瑞,
雖然有點耳背,
仍笑口常開,一副樂天知命的模樣。
垂髫、弱冠、而立、不惑、古稀、人瑞……
人生劃分出如此之多的刻度,
尺子一般度量著生命,
每個時刻都意義非凡,
每個階段都燦爛輝煌,
生命的無數種可能,盡在其中,
這或許就是古人對生命的參悟,
一個個刻度,
提醒我們努力生活,
不負精彩每一天!
作者:有禮有節
推薦閱讀:
※吳哥歲月中雋永的靜謐
※女人最怕歲月的痕迹,這些男人卻是「老來帥」!
※誰將歲月掩埋
※她是毛主席的舞伴 也是陪毛主席走過最後歲月的人物之一
※修一顆琉璃心,與紅塵紫陌,得一份歲月靜好,現世安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