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閱讀成為一種習慣
美國詩人史斯克蘭·吉利蘭在《閱讀的媽媽》一書中寫到:
你或幸運 發現寶藏 黃金成堆 珠寶滿堂 你我比來 仍是我富 因有慈母 為我讀書。
詩中可以看出孩子對母親陪自己讀書,充滿溫馨與幸福。
與孩子一起讀書,所給予孩子的成長價值,所賦予家庭的美好記憶,已經遠遠超越閱讀本身。
如今很多父母都意識到了引導孩子養成讀書習慣的益處。那麼,如何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呢?
興趣可促進閱讀,閱讀可提高興趣
大人閱讀是通過眼睛,而嬰兒閱讀是通過耳朵聽。因為父母讀書的時候與平時說話完全不一樣。孩子會盯著父母的眼睛,耳朵聽著父母的聲音。這種感覺和奇妙,嬰兒也會慢慢的愛上這種方式,形成習慣。
3-6歲的孩子只要給他們大聲的朗讀,他們是非常喜歡聽故事的。只是這時的孩子已經有自我獨特的喜好,父母需要尊重孩子的興趣,挑選孩子興趣相關的書籍。
估計大家都有過和我一樣的經歷,我兒子4歲的時候就喜歡「混凝土攪拌車」,所以我從書店內借來了「攪拌車」繪本,自從有了這本書,小傢伙反反覆復就要講這本。有一次又讓我講這本書,但我實在是講了好多遍,於是便說:今天不講這本,我們來講其他的。小傢伙聽後哇哇大哭。沒辦法,只能順從,給他講完。
其實現在看來這時的孩子要培養的是閱讀習慣,並非要按照父母的意願增加閱讀的廣度。而閱讀廣度是通過孩子自身興趣衍生而來。
現在兒子的興趣有很多,恐龍、大海、星星等等,我則需要按他喜好,一個系列一個系列的幫他打開,跟著他的興趣講述一個一個故事。
隨著孩子的長大,興趣的增多,閱讀習慣的養成,識字量的增加,父母則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去書店,任由孩子自行挑選他喜歡的書籍。屆時父母只要定期不間斷的帶他走進書店,則一切水到渠成了。
堅持親子共讀,給孩子朗讀,哪怕他能夠獨立閱讀了。
孩子剛開始聽你朗讀的時候,很少真的能明白故事的全部意思。
但是他們能明白父母全部的表情。
能感受到父母全部的愛。
這種感覺才是孩子需要的。
孩子找你給他讀故事,有時僅僅是需要你的陪伴
3-8 歲期間是一個人閱讀能力形成的關鍵階段。
在兒童自主閱讀能力成長的歷程中,需要父母的正確引導與溫暖的陪伴。
但是,過了8歲以後,是否就可以停止了呢?
當然,我們還可以繼續堅持一段時間。
直至孩子說自己想一個人看看的時候,我們不要去打攪。
但是關於讀書的交流還是可以在家庭繼續。
父母不要總是想著從親子共讀中脫身而出。
脫身出來干更多的家務?
得一個清凈的時刻?
還是看看電視,玩玩遊戲?
……
其實,孩子真正能如此聆聽我們的時光也不多。
在六七歲這個依賴和獨立激烈碰撞的年齡。
孩子還是渴望自己像幼兒時那樣得到你全部的愛。
所以當你跟孩子說,你自己讀吧,你能自己讀了。
孩子會哭著拒絕,哪怕他真的有了這種能力。
請在這個階段,繼續跟孩子共讀一本書。
也許你可以換一本難度大一點的書。
當然,在沒有取消共讀的前提下,孩子是願意自己獨立閱讀一些簡單的圖書的。
所以,親子共讀和孩子獨立閱讀交叉進行,應該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
父母的閱讀習慣是影響孩子閱讀習慣的關鍵
我們會發現孩子常常說一句話:「你做什麼,我也做什麼。你不准我做,那你也不要做。」
孩子一直會把父母當作自己的榜樣和標杆。你想讓孩子做什麼樣的人你自己就成為什麼樣的人。
我們有太多人已經「被迫」放棄了閱讀。手機、電視已成為填補空白時間的主要項目。
但當你當想要培養一個愛閱讀的孩子時,那就是時候找回你失去的閱讀了。
每天翻開幾頁,不要圖多,貴在堅持。
讀什麼,只要你喜歡,一本雜誌,一本歷史,一本言情或武俠小說。
(PS:試著找回我們學生時代的俠客夢和言情憧憬,也會讓我們重新找回閱讀的感覺。^_^)
孩子不會關心你在讀什麼,只會留意你是否在讀。
如果我們讀到了有趣的故事,不防讓它變成一種情景劇,共同表演一番。
讓書成為家裡最亂「擺設」
不要總想著家裡整齊劃一。
茶几放幾本書,床頭放幾本書,陽台放幾本書。讓書隨處可拿。
推薦閱讀:
※培養習慣 奠基人生
※糾正老人用藥「壞習慣」
※再5分鐘就好,10個女生最習慣說的甜蜜小謊言~~
※30天挑戰
※五條金律 讓掙錢成為一種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