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影是更豐富了還是更拜金了?
發布 2015是中國電影的一個大年
《2016中國電影藝術報告》顯示,2015年的中國電影,呈現了小康社會文化的豐富性和多樣性:一方面為觀眾提供文化娛樂;另一方面也為觀眾提供對社會現實的認知和對共同價值的認同。這一年的中國電影,在主流的商業娛樂電影以外,出現了許多風格、形態、題材、主題和訴求各異的電影,構成了2015年中國電影前所未有的文化多樣性和豐富性。
研究者指出,2015年,中國的商業娛樂電影在與被看做好萊塢大年的進口電影的競爭中,體現出超出預期的競爭力,出現了《捉妖記》、《尋龍訣》、《夏洛特煩惱》、《煎餅俠》、《西遊記之大聖歸來》、《港囧》、《九層妖塔》、《戰狼》、《天將雄師》、《奔跑吧!兄弟》、《滾蛋吧!腫瘤君》、《破風》、《左耳》等一批主流商業影片,滿足了觀眾的娛樂消費需求;同時也出現了《狼圖騰》、《刺客聶隱娘》、《山河故人》、《十二公民》、《烈日灼心》、《解救吾先生》、《老炮兒》以及紀錄片《喜馬拉雅天梯》這樣風格獨特、創作嚴肅的多樣性電影,而《闖入者》、《師父》、《一個勺子》、《心迷宮》等影片也一改常規類型片模式,形成了獨特的藝術創作個性。同時,像《百團大戰》、《天河》、《開羅宣言》等命題式的獻禮影片也在進行有限的藝術創新。可以說,2015年的中國電影,是電影產業化改革13年來類型最為豐富、風格最為多樣、特色最為鮮明的一年。從這個意義上來說,2015是中國電影的一個大年。
這一年,《捉妖記》標誌著中國幻想類電影開始被主流觀眾所接受並成為國產電影的重要力量;《西遊記之大聖歸來》標誌著中國原創動畫電影開始真正成為全年齡段可接受的電影類型;互聯網文學、視頻、遊戲IP開始成為中國電影題材、類型的寶庫;新一代電影人從過去的黑馬變成了中國電影的中流砥柱;新生代的電影觀眾開始甘當「自來水」為電影的「誠意」買單。這些現象應該說都具有標誌性的意義。
《2016中國電影產業研究報告》的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生產故事片686部,其中院線上映320部,占上映總數383部的83.55%,比2014年上映部數259部有大幅增加,顯示出國產電影創作生產活躍和質量的提高。2015年,共有48部國產影片票房過億元,比2014年的36部增長了33%;票房過千萬元影片有128部,比2014年的105部增長了22%,兩項指標漲幅明顯,是創作活力與市場認可的表徵。
報告也指出,電影市場在爆髮式增長的過程中也存在著諸多問題,如:高投入低產出的生產方式仍待改變、主旋律影片仍多顯僵化、審批和制約因素較多、「透露瞞報」蠶食電影票房現象較為嚴重、市場誠信體系尚不健全等。
此外,中國影協理論評論委員會昨天還現場投票產生了2015年度「批評家選擇」十部最值得推薦影片,包括:《老炮兒》、《烈日灼心》、《刺客聶隱娘》、《山河故人》、《狼圖騰》、《十二公民》、《捉妖記》、《滾蛋吧!腫瘤君》、《解救吾先生》、《一個勺子》。
爭鋒 《捉妖記》、《美人魚》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在2016中國電影發展論壇上,電影學術界、產業界專家圍繞「面向市場的創作」這一主題各抒己見,展開熱烈討論。
中國電影評論學會理事黃式憲教授一向言辭犀利,他把「炮口」對準2015年的票房雙雄《捉妖記》和《美人魚》:「這兩部作品都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它們能代表中國電影產業的成就嗎?」他拿《美人魚》與12年前的《可可西里》作比較,「《可可西里》才是真的環保,《美人魚》是資本家發善心關掉了聲吶,這不是天大的笑話嗎?」《捉妖記》在他看來也不過是許誠毅複製的中國版「怪物史萊克」,「男人懷孕,全世界電影都找不到一部,這叫什麼文化?」他認為,在互聯網新業態下,中國電影的文化其實是在滑坡和全面倒退,「我們如果盲目的看到票房400億,今年可能破700億,這沒有用的,這些票房拜金主義,導致了我們所有的藝術家的思維被打破。」
他的這一觀點當即在會場上引發了爭議。北師大周星教授直言,「我聽到許多老同志對《捉妖記》的批評都集中在一個核心的問題上,男人懷孕,但我在跟年輕人探討的時候,他們從來不從這個角度看問題。」因此他認為,年輕人的審美觀已經不同於傳統,不應該再一味地用傳統審美觀去評價一部電影。他反而鼓勵《捉妖記》里很多大膽的創新,「它票房的高揚代表年輕人在某種程度上希望有創新的故事。」
清華大學尹鴻教授則認為,很多專家批評中國電影票房至上、娛樂至上,這確實在部分電影中存在,但更應該看到另一個現象,「中國電影從來沒有一年像去年一樣豐富」。他舉例,《狼圖騰》、《山河故人》、《老炮兒》、《闖入者》、《刺客聶隱娘》、《喜馬拉雅天梯》等具有很高藝術品質的電影,過去根本不可能進入市場,但它們在去年卻收穫了幾千萬甚至過億的票房。「有時候我們的評論非要拿一部藝術片的票房跟最商業的電影票房比,然後罵這個電影市場,其實全世界藝術片的票房都不可能跟最主流的電影比。」
同時他指出,類似《捉妖記》、《尋龍訣》這樣的奇幻類作品,原本是中國電影的短板,但在去年有了很大突破,為中國電影爭取到了青少年市場,而青年導演的出現也突破了老一代電影人在想像力上受到的束縛。
觀點 不因尊重逝者而過高推崇《百鳥朝鳳》的藝術成就
前一段時間,《百鳥朝鳳》出品人方勵下跪求排片的事件受到社會熱議,這一話題也被專家們再度提到了論壇之上。仍舊是黃式憲首先提出問題:「藝術片都要靠下跪來生存的話,這個世界是什麼樣的世界?將來千鳥朝鳳、萬鳥朝鳳怎麼辦?它是銀幕的癌症,是體制的不健全。」
中國電影評論學會秘書長張衛透露,就在方勵下跪前一小時,他們還一起在北大開研討會,「在會上我們說方勵的團隊是帶著一種宗教般的情懷,對藝術電影抱有信仰的一種狀態來做發行的。方勵聽完當即就熱淚盈眶,可能大家把他的宗教般的情懷一通鼓吹,回去以後再喝點酒、腦子一熱就跪下了。」結果,這種情懷後來卻被解讀為「事件性營銷」。但不管是否真的是營銷,《百鳥朝鳳》的票房確實從下跪前的300萬暴漲到現在的7000萬,電影市場票房分析專家劉嘉認為,這恰恰說明了:「文藝片票房不成功,最大的問題還是運作的失敗。」
作為影院代表,UME影院管理集團總經理陸遙認為,要解決文藝片的發行問題,目前還得依靠政府的補貼和扶持,「我們從《百鳥朝鳳》看到了有這種市場需求、有這種觀眾,但是你如果要求所有的商業影院都能夠做到這個,確實不行。怎麼能夠保留藝術電影正常的一個放映陣地?我希望政府能夠出手組織一個藝術院線。」
北師大周星教授的觀點與眾不同,他直言,儘管故去的人值得尊重,但他不同意因此就對《百鳥朝鳳》的藝術成就作出太高的推崇。「這個電影在某種程度上值得我們說好話,但是中國電影如果鼓勵這種比較老套的敘述和表述的話,當然是危險的。」反過來,他還指出,「資本介入讓《葉問3》遭到許多人的貶斥,但是評論家應該有一個新的看法,在資本介入的警惕後面,你得對《葉問3》和甄子丹創作的認真性給予肯定。」 本報記者李俐J203
關聯 影評大賽 贏年薪30萬
在中國電影紅紅火火的今天,影評人的地位卻顯得有點尷尬,一方面,大量的影評以公關軟文的形式出現,旨在給電影推廣宣傳;而另一方面,僅僅靠稿費生存的現狀也讓從事這個職業的專業影評人少而又少。前天,合一影業、咪咕G客、百度糯米影業在北京聯合發布了「振翅2016『啄影』影評大賽」啟動計劃,推出「世界上最酷的工作」的召集令,旨在將有才華的影評愛好者集結起來,除了獎金以外,這次比賽還提供年薪30萬的工作機會,同時簽約50名影評人,定期約稿支付稿費,從而給有才華的影評人提供經濟上的後盾。
以往,影評人的主要收入來自於稿酬,但隨著自媒體的出現,現在的收入來源有了更多的形式。儘管如此,要想靠稿酬來養家糊口,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合一集團副總裁費溢群表示,此次推出「啄影」影評大賽,就是要讓影評人真正地得到行業歸屬,讓他們有經濟上的保證,從而對中國電影的「審美起到引領的作用。」「啄影」影評人大賽為期3個月,6月開始,8月揭曉。
延伸 影評人到底 扮演什麼角色
「影評人是一個非常痛苦的職業。」影評人周黎明這樣感嘆道。在他看來,一位專業的影評人「必須站在第三方的立場發表觀點」,這是一個前提條件。「有些網路上的『電影評論』文章寫得好,讀者也愛看,但這些評論者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影評人,因為他們都是電影軟文的寫作者,是電影公關文章。」周黎明說,除了要站在第三方的立場發表觀點外,影評人最主要的職責是「發掘遺珠」,「那些票房好的電影不一定就是好電影,而票房低的電影也不一定就是不好的電影,影評人有責任向觀眾推薦那些真正的好電影,所以,影評人的服務對象是觀眾,影評是寫給『看電影的人』看的。」
影評人「桃桃林林」贊同這一點,「影評的主要目的是讓觀眾深度地了解一部電影,從而調動起觀眾對於影片的討論度,」他表示,「影評很少服務於創作者。」
一味唱讚歌並不能贏得創作者的尊敬,相反,有見地的評論,反而會贏得尊敬。這一點,周黎明深有感觸,「前不久,我受邀給國家大劇院寫劇評,文中一半都是負面的內容,原以為對方會生氣,沒想到對方不但不生氣,反而邀請我第二周再去看戲,並告訴我,劇評中寫出了別人想講而沒有講出來的話。」
來源:北京晚報 北晚新視覺網 記者 王金躍
查看原網頁 反饋問題推薦閱讀:
※口碑差!《外科風雲》這鍋白百何背?
※電影領域新用戶推薦(第二期)
※《阿凡達2》會上映3D嗎?
※25部保守主義電影(上)| 《國家評論》
※烽火芳菲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