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畫精賞」元 · 倪瓚《谿山圖》軸(上海博物館藏)
【國畫精賞】
元 · 倪瓚《谿山圖》軸
(上海博物館藏)
元 倪瓚 谿山圖軸 紙本墨筆 116.5x35.7cm 上海博物館藏
作品鑒賞
倪瓚擅山水、竹石、枯木等,其中山水畫中採用了典型的技法——折帶皴,是元代南宗山水畫的代表畫家,其作品以紙本水墨為主。其山水師法董源、荊浩、關仝、李成,加以發展,畫法疏簡,格調天真幽淡。作品多畫太湖一帶山水,構圖平遠,景物極簡,多作疏林坡岸,淺水遙岑。用筆變中鋒為側鋒,折帶皴畫山石,枯筆干墨,淡雅松秀,意境荒寒空寂,風格蕭散超逸,簡中寓繁,小中見大,外落寞而內蘊激情。
此圖為風格蒼潤的平遠山水。以簡略的筆墨畫出河岸的山丘,寬闊的水面連接著前景的坡石樹木。圖中自題中點明此畫於至正甲辰(公元1364年)四月八日為周伯昂所作,作者時年64歲。後又有作者戊申(公元1368年)六月詩題。畫幅中另有張監(天民)、邵貫詩題。
畫家簡介
倪瓚(1306-1374),元末書畫家、詩人。初名埏,字元鎮,號雲林子、幻霞子、荊蠻民、經鋤隱者等,無錫(今屬江蘇)人。家豪富,築「雲林堂」、「清悶閣」,收藏圖書文玩,並為吟詩作畫之所。擅畫水墨山水,宗法董源,參以荊浩、關仝技法,用筆方折,創「折帶皴」寫山石,畫樹木則兼師法李成。所作多取材於太湖一帶景色,疏林坡岸,淺水遙岑,意境清遠蕭疏,自謂「逸筆草草,不求形似。」用筆輕而松,燥筆多,潤筆少,墨色簡淡,卻厚重清溫,無纖細浮薄之感,能以淡墨簡筆,有神地籠罩住整個畫面,識者謂其「天真幽淡,似嫩實蒼。」這種「簡中寓繁」的風格,對明清文人水墨山水畫影響頗大。後人把他和黃公望、吳鎮、王蒙合稱為「元四家」。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推薦閱讀:
※他用60年婚姻建成了一座「愛情博物館」
※俄羅斯都有哪些博物館?
※【國家寶藏】大漢楚雄---徐州博物館藏玉欣賞
※紀年:國家博物館志願者十五年
※盧浮宮博物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