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香港電影100年(1994-2009)

圖說香港電影100年(1994-2009)

加入收藏 已經被1位會員收藏

2009-8-3 10:18:22 伍·何去何從(1994-2009)

庄澄、林建岳(中)。

1994年

1.港產片的本土票房普遍下滑,年度票房只有約9.73億港元,比起1993年的11.46億港元減少了將近1.7億港元,且其中將近一半影片的港產片票房低於400萬港元。電影界代表不斷呼籲成立「電影發展局」。

2.庄澄、林建岳等七位香港電影人士創辦「寰亞電影」,是一家以香港為基地的亞洲電影投資公司。

王晶、劉偉強、文雋組建「最佳拍檔」電影公司

1995年

1.王晶、劉偉強、文雋組建「最佳拍檔」電影公司,次年拍攝的《古惑仔》成為了風靡一時的票房黑馬,開創了一個嶄新的電影類型。

2.韋家輝首次執導電影《和平飯店》,該片是周潤發赴好萊塢前最後一部電影,票房慘敗。

3.香港電影美術學會成立,會長奚仲文。 4.香港電影剪輯協會成立,會長周國忠。

5.文雋、李焯桃、舒琪等三人成立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

6.香港影評人協會成立,會長陳清偉,第二年開始每年舉辦金紫荊電影獎。

劉家良獲得金紫荊電影獎

1996年

1.吳宇森赴好萊塢發展,先後拍攝了《斷箭》、《變臉》等名作,暴利美學風靡世界。

2.杜琪峰、韋家輝、游達志、司徒錦源等人共創「銀河映像」,開創了香港電影的新紀元。

3.陳可辛執導的浪漫文藝片《甜蜜蜜》上映。次年創下香港電影金像獎獲獎最多記錄,一舉拿下九項大獎,十年來再未有新片能夠打破。 4.導演李翰祥、李俠、吳回,演員關德興、尤敏先後不幸去世。

5.東方院線結束,全港只剩下嘉禾、金聲、新寶三條港產片院線。

吳回

1997年

1.《泰坦尼克號》與《侏羅紀公園2》在香港的票房成績遠勝港產片,這是八十年代以來的第一次。

2.「香港國際電影展覽會」由香港貿易發展局首次主辦。

3.電影人製作公司(UFO),因創作理念分歧而正式解散。

4.陳果導演的《香港製造》上映,以強烈的個人風格獲得當年電影評論學會獎的最佳導演,並贏得了不少影評人的佳評,成為當年黑馬。

5.林嶺東從好萊塢歸來拍攝《高度戒備》。

6.胡金銓在台北去世,享年六十五歲。

7.邵逸夫重新打起「邵氏兄弟電影公司」的旗號,翻拍昔日張徹經典《馬永貞》,希望能逆流而上,可惜最終慘淡收場。

8.亞洲金融風暴使港片傳統市場進一步萎縮,香港電影當年產量只有89部,自1985年來首次跌破了100部。

9.全港電影院把星期二定為減價日,一蹶不振的電影票房還是毫無起色。

《風雲之雄霸天下》成為香港武俠電影中的一道分水嶺。

1998年

1.影視及娛樂事務管理處成立了電影服務統籌科,負責促進香港電影業發展。 2.香港政府修改電影外景拍攝條例、批給電影業專門的拍攝用地、表彰電影界有特殊貢獻或成就的人士、嚴厲打擊盜版,以圖促進香港電影的復興。

3.成立不久的「中大」影片公司推出了《沒有小鳥的天空》、《陰陽路之升棺發財》、《愛情傳真》等中低成本作品,成為了年度最重要的電影現象之一。

4.劉偉強依靠「先濤」的科技支持,拍攝《風雲之雄霸天下》,成為香港武俠電影中的一道分水嶺。這也是自1985年《福星高照》以來,第一部本土票房冠軍不是由「雙周一成」主演的電影。

5.成龍拍攝香港回歸後自己第一部作品《我是誰》。觀眾第一次在香港電影中看到「紫荊花」區徽。

邵氏經典電影數碼出擊

1999年

1.香港特區政府特撥一億港幣用作電影發展基金,資助有利香港電影長遠發展的項目,運作期為5年。

2.杜琪峰攜「銀河映像」加入「中國星」集團,與徐克等導演組建「一百年電影公司」。

3.根據以往的《電影檢查條例》的民意調查,修訂了電影檢查的檢查員指引,以及電影評級的決定可由審核委員會複審等。

4.邵氏兄弟影片公司以六億港元的價格將七百多部電影版權售予馬來西亞財團Usaha Tegas Sdn Bhd(該財團後來在香港成立天映娛樂有限公司)。

香港電影資料館

2000年

1.「英皇多媒體集團」成立(後更名為「英皇電影有限公司」),擴大電影製作業務,並開始將公司業務邁上國際化。

2.由香港國際電影節協會和香港貿易發展局、香港影業協會公司聯合主辦的第一屆香港亞洲電影投資會(HAF)舉行。

3.李安的《卧虎藏龍》成為2000年華語電影的代表作,被譽為「國際級武俠巨片」。

4.張之亮、爾冬陞主導的星皓影片公司成立,先後推出了《慌心假期》、《男人四十》等作品。

5.徐克拍攝好萊塢歸來後的首部作品《順流逆流》。

《無間道》台前幕後

2001年

1.邵逸夫與方逸華成立電影動力有限公司,創業作為《絕色神偷》。

2.香港電影服務統籌科舉辦了香港電影融資研究會,探討籌資的新渠道與方式。

3.香港電影資料館之永久館址開幕,館內設有電影院、展覽廳、資源中心。

4.香港國際電影節轉由香港藝術發展局主辦。

5.《少林足球》取得六千萬港元的收入,成為有史以來票房最好的一部港產片。

6.《絕世好 Bra 》《玉女添丁》《蘋果的滋味》《有情飲水飽》等生活愛情喜劇影片票房紛紛告捷,成為本年度的一大亮點。

《買兇拍人》DVD

2002年

1.劉偉強監製和導演的《無間道》,成為當年香港影壇救市之作。

2.天映娛樂將七百多部邵氏作品修復及數碼化,重新推出市場。

3.香港電影工作者總會成立,成員包括香港電影導演會、香港演藝人協會、香港電影編劇家協會、香港動作特技演員公會、香港專業電影攝影師學會、香港電影美術學會、香港電影剪輯協會、香港電影燈光協會及香港電影製作行政人員協會。

4.《買兇拍人》DVD問世,是香港第一張附帶導演評論音軌的港產片DVD。

5.著名導演張徹病逝,享年79歲。

香港電影工作者總會邀請15位香港導演拍攝《1:99電影行動》

2003年

1.中央政府和香港特區政府簽署了《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簡稱CEPA協議),將香港電影進一步納入到國家體制認同的範疇內,標誌著香港電影進入新時期。

2.香港電影工作者總會邀請15位香港導演拍攝了11部抗非典紀念的短片《1:99電影行動》。

3.「邵氏」與「中國星」合作投資十一億港元,於將軍澳工業村興建「香港電影城」。方逸華表示影城落成後,邵氏將再與演員簽約,開拍新戲。

4.5000萬港幣的電影貸款保證金成立,意圖協助本港電影製片公司向本地貸款機構取得貸款。

5.張國榮、梅艷芳、柯受良相繼離世。

張國榮於2003年4月1日去世。

2004年

1.1月1日起CEPA協議正式實施,香港電影與內地電影互相的融合趨勢越來越明顯。

2.以香港電影業發展史及旨在表揚幕前巨星和幕後電影工作者成就為主題的星光大道正式開放。

3.著名音樂人黃沾去世。

4.拍攝長達5年之久的《2046》上映,王家衛繼續保持其一貫風格,而也像是他之前的作品風格的一次總結。

5.周星馳自編自導自演《功夫》,狂收6100多萬港元的票房,打破了自己《少林足球》的票房記錄。

CEPA協議正式實施

香港影視娛樂博覽會推動本地娛樂產業發展

2005年

1.香港國際電影節正式由獨立慈善團體香港國際電影節協會舉辦。

2.香港貿易發展局與多個影視娛樂組織合作,成功舉辦第一屆「香港影視娛樂博覽會」。

3.香港電影金像獎特別舉辦「最佳華語片一百部」的選舉,邀請101位香港電影人或電影研究者等知名人士進行投票,以紀念中國電影一百周年。

4.香港浸會大學電影電視系主辦了「黎北海逝世50周年紀念座談會」,以在華語電影100周年之際紀念黎民偉這位「香港電影之父」。

5.徐克的《七劍》、成龍的《神話》在內地拿下高額票房,香港電影人的工作中心開始「北移」。

劉德華資助並推動「新星導計劃」

2006年

1.香港電影商協會創立,成員包括寰亞、中國星、英皇、星皓、嘉禾、東方、美亞、銀都和寰宇九家電影製作及投資公司。

2.劉德華資助並推動了「新星導計劃」,其中包括林子聰的《得閑飲茶》、寧浩的《瘋狂的石頭》等兩岸三地六部作品。

3.香港市場的華語片總票房不足三億港元,是八十年代中期以來最低潮的一次。

4.美國上映根據《無間道》改編的電影《無間行者》,連帶引發了好萊塢製作公司購買香港電影劇本的熱潮。

《電影雙周刊》停刊,《香港電影》創刊。

2007年

1.香港電影發展局成立,委任十六位非官方委員。

2.創辦28年的香港《電影雙周刊》宣布停刊。

  3.中國星電影製片公司走向停產,以杜琪峰為主導的銀河映像也在五月從中國星分家出來。

4.橙天娛樂購入鄒文懷以及其女兒所持有的全數嘉禾集團股票,成為嘉禾最大單一股東,李嘉誠為第二大股東。

5.《投名狀》在內地取得2億票房成績。

6.《香港電影》雜誌創刊。

「嘉禾」創始人鄒文懷宣布退休

2008年

1.香港電影為了進入內地市場而呈現出更多元化的面貌:

2.陳嘉上執導內地與香港的合拍大片《畫皮》,僅是在內地便取得超過2億的票房。

3.香港電影發展局推出「香港電影New Action」大型推廣計劃,協助香港電影擴展內地及東南亞市場,向外地推介本港新世代導演,以推動本港電影業的長遠發展。

4.《赤壁》成為華語片史上首部票房破3億的影片。

《赤壁(上)》全球票房超七億。
推薦閱讀:

這20部關於各個大學專業的滿分電影,送給你。加油啊!
馬雲想通過《功守道》這部電影表達什麼?
你知道x戰警都有哪些部?
電影《雄獅》是一部怎樣的電影?
第16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閉幕

TAG:電影 | 香港 | 香港電影 | 圖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