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玄老師講神秘易經——易經與太極
《周易·彖傳》曰:「太哉乾元,萬物資始」,「 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二氣感應以相與……天地感,而萬物化生」。所謂「元」指本質原點,「本原」,「原始」之意,所謂「乾元」、「坤元」實質上指陽(乾),陰(坤)二為萬物的本原。而這本原又交集在二個陰陽魚眼上。可以說,世界上萬事萬物皆由陰陽二氣構成,陰陽二氣又通過一個「奇點」(陰陽魚的眼睛)交替變化而成。即所謂「元」。
《周易·繫辭上傳》中又進一步闡明了陰陽二氣的本磷為「太極,,而且永遠處於動態變化中:「易有太極,是生二儀,二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所謂「二儀」指陰陽二氣,即圖上的陰魚,陽魚;所謂。「太極」,是指區別於天、地、人「三極」之上的最高的「極」,即是天地萬物的終極本原。即是說,太極是指陰陽未分的氣。對此,唐朝孔穎達說:「太極謂天地未分之前,元氣混而為一,即是太初,太一也」(《周易正義》卷七)。
北宋張載說:「一物而兩體者,太極之謂歟!」「一物二體者,氣也......兩體者,虛實也,動靜也,聚散也.其究一而己。有兩則有一,是太極也。若一則有兩,有兩亦一在,無兩亦一在,然無兩則安用一?」
童筆者認為,這段應該理解為「任何事物均由兩個方面(陰、陽)組成,太極即是這事物的本原,原點。事物的兩個側面是陰、陽之氣,體現在虛與實,動與靜,聚與散等等不同形態上,但同歸於一體。
任何事物由陰、陽兩個方面組成,但這兩個側面(即陰、陽)是密不可分的,即陰、陽互根,陰中有陽,陽中有陰。也可以說,任何事物由陰陽(兩)組成太極(一)。太極中含有陰陽,沒有一(太極)就談不上兩(陰陽),有兩(陰,陽)時一(太極)亦在,以現代哲學語言是「一分為二」,反過來則「合二為一」。「合二為一」與「一分為二」是一切事物密不可分的、互為依存的本體,是太極變化的兩種基本形式。
明清之際的王夫之對「太極說」,作出理論總結認為:
(一)就實體而言,太極是元氣,即陰、陽渾淪未分之氣,就屬性而言,元氣具有至尊性。所謂:「蓋太極,一氣耳。」「太極者,言此氣之極至而無以加尊稱之也。」
(二)陰陽二氣「渾淪於太極之中而為一,自其清濁、虛實、大小之殊異,則因為二。」即合而為一,分而為二的具體形態。
(三)認為太極與陰陽是體用關係,兩者互相包含,「太極非孤立於陰、陽之上」,陰陽又為太極所固有。因而太極才能由它自身演化出萬物。
北宋易學家周敦頤為了解釋《太極圖》,寫了一篇《太極圖說》:
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陽變陰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氣順布,四時行焉,五行一陰、陽也,陰陽一太極也,太極本無極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無極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氣交感,化生萬物。萬物生生,而變化無窮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靈,形既生矣,神發知矣,五性感動,而善惡分,萬事出矣。
聖人定之以中正仁義而主靜,立人極焉。故聖人與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時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
故曰:立天之道,日陰與陽;立地之道,日柔與剛;立人之道,日仁與義。又曰: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大哉易也,斯其至矣!
推薦閱讀:
※春天沒來老師的代碼知識 2014-2-6 17:01:22
※南懷瑾老師:病由業生,業由心造
※家長應當機智應對 老師對孩子的批評
※美妝老師教你DIY串珠
※南老師南懷瑾 ------ 張尚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