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好陽虛體質,冬季不再怕冷

調好陽虛體質,冬季不再怕冷
祁文強中醫
  「天之大寶,只此一丸紅日;人之大寶,只此一息腎陽。」腎陽在哪裡?就在臍下三寸這個部位,叫做「丹田」。人們身體不適時,在去看病之前,最好先想一想,除了治病,這個病是因何而起?我為什麼會生斑,我為什麼會月經不調?為什麼會乳腺增生?為什麼會有子宮肌瘤?你聽了今天的課,你就會明白,哦,原來它的源頭在這兒,是自己的行為方式有問題,是發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不留意。實際上,什麼樣的生活習慣就會造就什麼樣的體質,形成什麼樣的體質,就容易得什麼樣的病,我們一定要注意這個因果關係。  陽虛體質的總表現  主要就是怕冷,尤其是背部和腹部特別怕冷,甚則,一到冬天手冷過肘,足冷過膝,是由於熱量不夠,火力不足,也就是根本上的「真陽不足」,首先人體內的陽氣,就像駐紮在人體內的軍隊一樣,要走要防,而人體的邊防就是皮膚,陽氣旺盛,皮膚的循環和抵禦外邪的能力好;其次,人的後背脊柱兩旁為膀胱經的走行,膀胱經在經絡里號稱「藩籬」,把不應該進入到人體,對人體有害的因素全部隔離,所以,陽氣虛的人,其共同特點就是臉色發白,渾身無力,腰背部特別怕冷。另一個是腹部特別怕冷,為何這麼說?我們開頭已經給大家說過「天之大寶,只此一丸紅日;人之大寶,只此一息腎陽。」腎陽在哪裡?就在臍下三寸這個部位,叫做「丹田」。陽虛體質實際就是下邊虛,陽氣虛衰,臍周和臍下就特別的怕冷,所以陽氣不足的人要特別注意保護後背和前腹部,由於陽氣鼓動力不夠,脈象上也很沉細,舌體胖大,比較嬌嫩,整體表現為生機不夠,頭髮不茂密,由於養息不足,蒸騰汽化就不行,飲水之後不能很好的被身體吸收利用,所以喝進去就尿出來,晚上起夜兩三次,夜尿多;另外,沒有火力溫煦,大腸也偏寒,就會總腹瀉,更嚴重的,因為人體沒有足夠的熱量,營養無法吸收轉化,吃什麼就拉什麼。在神志方面,因為陽氣不足,所以性格比較沉靜,情緒方面會有消沉。所以我們經常說抑鬱症,抑鬱症多見於兩種體質,一種是氣虛,一種是陽虛。氣虛陽虛的人容易有抑鬱的傾向,就是陽氣虛弱的原因。  女性生理期更要多注意  中醫上說:「水無熱不沸,冰無熱不化;寒無熱不祛,濕無熱不除;血無熱不行,瘀無熱不散;痛無熱不消,瘤無熱不解。」說到這裡,特別提醒一下女性朋友,穿衣時一定要注意(尤其是生理期),背部和腹部一定要保暖,這個部位同時是元陽和盆腔所在的部位,生理期時,所有的血液聚於盆腔,盆腔充血,蓄勢待發。這時,你若不注意保暖,穿露臍裝,冷風一吹,盆腔血液循環受到影響,就會導致痛經。若長此以往,月經淤滯,該排的無法排出,生育能力和更年期都會受到影響,現代社會,很多女性不孕,月經不調,更年期難過等等,這些問題的源頭都是年輕時各方面不注意造成的,也就是所謂的「宮寒」,將會導致一系列的問題!!!  從傳統養生看陽虛體質該注意什麼  我國養生學一向注重「天人相應」,意思是自然有自然的變化規律,人要根據自然的變化做出不同的調整,與之和諧。所謂的「天」,指的是一種自然規律,如春溫、秋寒等,人體的臟腑、經絡等隨著季節的變化,其功能也會發生相應的改變,只有順應這種趨勢,才能保障健康。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所以,冬季不能外泄太過,養生以「靜」字當頭,這也是中醫「整體觀念」的一種體現。《黃帝內經》是我國現存醫書中最早的典籍之一,其中在提到人與自然的關係時,用了言簡意賅的八個字來概括——「順之則昌,逆之則亡」。在古代,由於生產力低下,人類對自然的依賴性很大,基本上是靠天吃飯,所以人們非常重視自然界的變化和規律,努力跟自然之間保持著和諧統一。進入現代社會,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逐漸從自然的束縛中掙脫,與自然規律越來越背道而馳,與此相應的,身心也發生了一系列病變。這也就是為什麼雖然現代醫學越來越發達,但疾病卻層出不窮的原因所在。  通過鍛煉改善陽虛體質  陽虛體質,可以通過鍛煉來改善。陽虛體質冬季鍛煉身體時,要堅持兩個原則,一是「必待陽光」,二是「無泄皮膚」。前者指明了運動的時間,後者指明了運動的強度。  那麼,冬天我們該如何具體的順應自然呢?不難,一個字——「靜」。很多動物到了冬季,都會冬眠,就是為了儘可能少的消耗體內的能量。然而,人類不可能冬眠,但是冬天應該少運動,少運動也不是不運動,一定要控制好運動量,另外就是要注意運動的時間。說起運動時間,一般人都認為清晨運動比較好。再加上老年人睡眠少,很多人天剛亮就起床鍛煉了,那麼,早上鍛煉到底好不好呢?好,但要注意不能太早。  必待陽光,《黃帝內經·四氣調神大論》在談到冬季養生時,特別指出要「必待陽光」。為什麼這麼說?因為清晨是一天中國較冷的時候(黎明前的黑暗),而寒為陰邪,最傷人體陽氣,所以過早起床鍛煉反而不好,對於這一點,現代醫學也認同;早上起床後,人體的體溫高,腎上腺素的含量也比晚間高出好幾倍,這時如果從事過於劇烈的運動,對身體根本沒有好處。但也不宜將鍛煉安排到下午,晨為春、晚為冬,上午為陽、夜晚為陰,所以鍛煉選在清晨日出之後才是最佳時刻。  無泄皮膚,除了運動時間外,運動時還要注意「無泄皮膚」,也就是說不要大量出汗。養生首先要做到勞逸結合,從儒家文化的角度看,是「取其兩端,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古人曾云:「肥肌腸,充腸腹,供嗜欲,養生之末也。」這裡講的是過逸,為什麼現在有很多富貴病,就是這個原因。過逸不好,過勞同樣也不好,過度勞累就會導致過勞死。中醫講究陰陽平衡,從運動的觀點來講,就是要「勞逸結合」,這樣才能使機體始終處於一種平衡狀態。冬天更要如此,因為冬天陽氣是潛藏的,運動量過大就會「擾乎陽」,所以運動時要以練靜功為主,打坐是一種不錯的方法。除了打坐外,一些比較輕柔的運動,如五禽戲、太極拳等也比較合適。  太極站樁,太極中有一招叫「站樁」,「站樁」:寓靜於動,這招不僅是太極的基本功,其養生功效也不容小覷。萬丈高樓平地起,想要蓋高樓,首先要做的就是打地基,而站樁就是「打地基」的過程。練習站樁,既可以出功夫,又可以養生。別的不說,單是扶陽這一點,站樁的功效就是很大的。古人有種說法:「純陽為仙,純陰為鬼。」初生的嬰兒生命力最為旺盛,生長最為迅速,就是因為他是純陽之體。之所以說「生命在於運動」,也是因為運動能生陽,雖然它也耗陽,但總體來說是生大於耗,因此人體才會健康。具體到站樁,為什麼強調站樁可以生陽呢?因為站樁首先練的是心理上的平衡。站樁有個要求,即「眼觀鼻,鼻觀心,心入定」,如此則眼無所視,耳無所聽,心無所慮,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人體對陽氣的消耗,「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站樁的過程中,始終要求「立身中正」,先賢們就曾經說過:「形正則氣順,氣順則周身血脈貫通」。生生不息,陽氣也才能源源不絕。初學站樁者,可以選擇一個安靜的場所,練功時,舌頂上顎,意守丹田,一丸紅日,坐肩雲起。兩腳分開與肩同寬,雙膝略微彎曲,以向前不超過腳尖,臀部向後不超過腳跟為宜。然後將身體的重心放於兩腳中間,雙手相合,中間像有一個氣球,緩緩置於肚臍(丹田)處,沉肩墜肘,全身放鬆。頭部和後背一定要保持正直,臀部感覺像坐於一個凳子之上,除去一切雜念,心中自會有一種虛無縹緲的感覺。初次練習者,開始每天最少要堅持5分鐘,之後可慢慢增加練習時間。站樁方位以向東方為最佳,因為東方正是朝陽升起的地方,這樣可以更好的養天地之正氣。要長期堅持,要下功夫,所謂「功夫」就是時間,若三天打魚,兩天晒網是不會起到效果的。再就是簡單易學的拍、打、揉、按摩,堅持下來也可以起到很好的保健效果。  另關於肝虛寒證探討,《備急千金要方》肝虛寒說:「右手關上脈陰虛者,足厥陰經病也。病苦脅下堅,寒熱腹滿,不欲飲食,腹脹,悶悶不樂,婦人月經不利,腰腹痛,名曰肝寒。」嚴用和說:「夫肝者,足厥陰經也。虛則生寒,寒則苦,肋下堅滿,時作寒熱,腹滿不食,悶悶不樂,如人將憾之,眼生黑花,視物不明,口苦頭痛,筋脈拘攣,爪甲乾枯,喜悲怒恐,不得太息,脈沉細而滑,皆虛寒之類也。」溫肝散寒必須在「養血中佐以溫葯生髮」,不能單用溫熱葯,否則損肝陰。  最後給大家說幾個我平時用的小偏方,以供大家參考!  敷臍巧治婦科病  痛經一:當歸、吳茱萸、乳香、沒藥、肉桂各50g、細辛10g,樟腦適量,研末,於經前3天取適量,用酒精調和敷在肚臍上。24小時一換,經後3天取下,每日一次。  痛經二:花椒粉、白鬍椒粉適量,用醋或酒精調和,傷濕止痛膏貼於臍上。  閉經:柴胡、香附、益母草適量,用黃酒調和成糊狀,貼於臍上,一日一次。  最後再給大家說幾句諺語:  1、冬進補,春打虎。  2、寧可無肉,不可無豆。  3、白菜吃半年,醫生享清閑。  4、胡蘿蔔,小人蔘,經常吃,長精神。  5、練雪不練霧。  6、寒頭暖足勝吃藥。  7、常曬陽光,身體如鋼。

推薦閱讀:

疾厄宮的先天體質.doc
你是寒性體質嗎?那夏天也別忽視它!――【暖身湯】
寒性體質 吃什麼暖胃又減肥
陰虛體質能吃西洋參嗎 服用西洋參的禁忌
分清體質再艾灸 李 靜

TAG:冬季 | 體質 | 陽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