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與「四書」
"四書五經"是儒家的基本經典。"五經"原為"六經",後因《樂經》失傳,始為"五經",其中包括《易》《詩》《書》《禮》《春秋》。根據《史記》記載,孔子刪《詩》《書》,訂《禮》《樂》,贊《易》,作《春秋》,也就是說,"六經"先於孔子便有,孔子對於傳統的"六經"進行了大量整理和刪述的工作,才使得"六經"成為一個完整的經典體系,並作為儒家思想的承載者流傳下來。 "四書"是一個晚出的概念。"四書"包括《大學》《論語》《孟子》與《中庸》。《論語》《孟子》原就各自成書,《大學》《中庸》則是《禮記》中的兩篇,後被單獨挑出,與《語》《孟》放在一起,構成"四書"。"四書"的經典體系出自南宋朱熹之手。朱熹是宋代理學的集大成者。錢賓四先生曾說,中國文化史上有兩大最重要的人物超越眾人之上,前古是孔子,近古則是朱子。朱子所立"四書"與孔子所刪述的"六經"一道,構成了儒家最重要的兩大經典體系。即後世所並稱的"四書五經"。 朱子與"四書"的關係,集中體現在《四書章句集注》上。《四書章句集注》是朱子解釋和確立"四書"經典體系的範本。元代,朱子學入王官,《集注》被定為科舉取士的教材,考試內容不僅包含"四書"經文,朱子的註解也在考察之列。往下一直到明清兩代,《集注》 一直是思想文化領域裡面最有影響的經典。可以說,朱子及其《集注》,足足影響了中國思想七、八百年。 關於四書與五經的關係,朱子認為,"四書"簡易,"五經"繁重。"五經"中最基本的價值與道理在"四書"中都有所體現,但"四書"更加親切與平易。從為學的次第來講,應當先學習"四書",再學習"五經"。所以,朱子說:"四子者,五經之階梯也"。"四子"即是"四書",學習"四書"是學習"五經"的階梯。 朱子生平於"四書"用力甚多。《朱子語類》中曾記載他自己的話說:"某於《論》《孟》,四十餘年理會,中間逐字稱等,不教偏些子。學者將注處宜仔細看。"他的意思是說自己對於《論語》、《孟子》下了四十多年功夫,注釋的每一個字都逐字地仔細斟酌過,好像在稱上稱過一般,不讓文義有絲毫偏移,所以學者應該仔細看這些注釋。對於這些注釋,朱子一直在修改,直到臨死前三天,他還在修改《大學》的《誠意》章。正緣此,朱子對自己的注釋非常自信。他曾說自己的《集注》是"添一字不得,減一字不得",而且"不多一個字,不少一個字。" "四書"的閱讀方法,朱子也曾做過規定。他認為,讀"四書",應當以《大學》為先,次讀《論語》,次讀《孟子》,最後讀《中庸》。為什麼呢?朱子說:"某要人先讀《大學》,以定其規模;次讀《論語》,以立其根本;次讀《孟子》,以觀其發越;次讀《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處。"因此,朱子對於"四書"閱讀次序的規定,實際上包含無窮深意。但如果依照此等次序來讀"四書"的話,我們自然會問:《大學》的規模何在?《論語》的根本立於何處?《孟子》何以發越?《中庸》的微妙處又是什麼呢? 讓我們不妨帶著這些問題,翻開《四書章句集注》,開始我們的"回到中國"之旅。
(作者簡介:穆 文,1983年生,北京大學哲學系中國哲學碩士研究生。其專欄"四書筆記"將以經典選讀或以主題闡釋的方式解讀《四書》。)
推薦閱讀:
※怎樣給小孩取名字?從詩經楚辭、四書五經、詩詞歌賦中找靈感
※朱熹《四書》學與儒家工夫論(三)
※女四書《女誡》之譯文
※【四書反身錄(05)中庸反身錄】 李顒集
TAG:四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