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想錄:人生就是一次玩捉迷藏的遊戲
小時候的玩捉迷藏,是一種天真無邪的遊戲;成人社會的玩捉迷藏,倒是一種欺騙與反欺騙的對抗。欺騙總是與真誠同在,對抗的矛頭總是插向對方人性的漏洞。欺騙者愚蠢,被欺騙者聰明。得者失也,失者得也;人生得失,不經意間,就直接透露出本性之優劣來。善撒謊者不得好睡眠,真誠者夢魂輕安。謊言重複一萬次,還是謊言,不會變成事實。自作聰明藉機掩飾其虛情假意者,反而落入自家愚妄陷阱而不可自拔。
人生就是一次玩捉迷藏的遊戲,你時而在明處,時而在暗處,你又時而顛倒真假是非口說無憑。隨著社會角色的轉換,人心的善惡意識彷彿有意無意地躲藏在一個陰暗的角落蓄積著能量,四處尋找你蹤跡的人,也忙慌慌地瞎撞。
捉迷藏遊戲,這一明一暗之間的對抗,直接導致的是人心如雜草般滋生不已的煩惱。所謂煩惱者,自作之;消除煩惱,亦靠自力,非他力能成。
意想中的古典女子,是畫在紙上的,是寫在水裡的,是藏在花蕊里的,是唱在歌里的,是飄在天上的,是想在夢裡的。
無奈與惆悵是灰色的情緒,也是灰色心想天空一道哀傷的凄美的傷痕。灰色是一種沉思中生命的存在狀態,典雅的玫瑰紅是一種生命超越自我的流線。
秋之愁,一統萬古;秋之詩情,亦一統萬古。
無數精妙的詩詞紛至沓來,給人以性靈上的至大陶醉。悲秋者,觀落葉紛紛水落石出而感觸生命輪轉之興衰無常。秋水清澈靈秀,也就有秋波之妙喻;秋波晃蕩明滅,也就有迷醉中的情意傳遞。
貧病交加的杜甫「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這氣象的雄渾,漫天的落葉,浩浩蕩蕩的長江水滾滾東流去,這落葉,這長江水,正是老杜悲苦心境的寫照。
王勃「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其間的落霞跟孤獨的鶩映襯在秋水長天一色的大背景,這澄明的意象里隱含的,也許就是一種大孤獨的惆悵情緒。
宋玉《九辯》「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憭栗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 」,這裡的悲秋者,一是悲草木之凋零衰敗,二是悲心緒之不寧如將作盲目的遠行,三是這時節的送別是最讓人傷感的。秋天的意象,騷人墨客大多寄託著一種生命無常的失落感,從中也能夠感悟出生命存在的本原價值觀來。
所謂胡思亂想者,非胡思亂想。人往往於這胡思亂想間,不知不覺就達成了覺悟自我的目的;努力證明一切自己認可的思想為真正的思想,即胡思亂想。
曲終人散,是夢,是淚,是輾轉。幾多落寞的情懷,隨風而飄逝。也許這正是新的情感歷程的開始,夢醒時分,輕輕地安慰自己的靈魂,也是一種很好的情感體驗。聚散離合,聚時不覺其大喜亦不覺其大悲,唯有離別後才有撕心裂肺的痛楚襲上心頭。
曲終人散黃昏後,月上西樓,佇立企盼,情夢兩空瘦,此恨何時休?
生離死別,大悲哀之生起因由,人生之歸宿必然如此,無法避免的,痛者自痛,悲者自悲,以悲痛化療心靈的鬱結,此是最有效用的辦法。
知音者,知彼此之心音。心音是心想,心想的頻率一和諧,就成知音。但知音難遇,世間太多的是怨憎會,所以鬥爭激烈;即使有知音,也只能留下太多遺憾於紅塵世界的記憶。
知音與良朋益友,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紅粉佳人之垂青,更是如此。
他者是自己的一面鏡子,自己內視的時候,是一團漆黑,沒法看清自己的本來面目的,所以,一個人要想真正了解自己,是非常之難的事情。自己往往是自己最大的敵人,內在的魔性是什麼時候暴發出來的,不知道;這魔性對於自己的危害,當然是清楚的。但人在眼睜睜感覺到魔性對自己施暴的時候,卻沒法控制其迅猛的漫延,往往會隨之將自我弄得面目全非的。
所以,企求知音的目標是無法實現的。首先要對自己的內心有一個長期的審視,必須將自己內心的魔性調伏得溫順可愛了,自己才有可能成為自己的主人。
春江潮水,花月之夜,前人與今人的共鳴,月還是那輪時圓時缺的月,江還是那道奔流不息的江,社會人事呢,卻輪換了若干次了,人生之有限,與天地日月之無限,恰好給玄想的人們以許許多多的心靈啟示。月下獨坐,品茗清心,不過隨意而為之,如果事先預設好了這情景,到時就有索然無味的感觸,讓自己陷入一種深深的失落與惆悵中。
隨緣是執著,不隨緣更是執著,不管你說得怎樣的高,總是沒法真正掌控自己的情感流向的。
緣這觀念也很誤人的,妄說跟某人前世或今世有緣者,無異於害人慧命的惡行。若真有緣,為什麼若干年前沒緣呢?你說跟某人是無緣的,偏偏跟某人生活了許多年。
緣分與夢幻的假說,藉以男女愛欲的激流,造成的惡果可謂多多。隨緣呢,隨的什麼緣,如果這緣滅了,你又說是無緣,所謂有緣無緣也只是任憑你口中的假說,是沒有任何切實可靠的依據的。
有無前世,你跟他有無前世的愛恨情仇緣分,誰倒退回去見證了?即使有那些愛恨情仇的前世今生緣分的現象存在,也是沒法捉摸得透徹的,最終還是將人的心性折騰得貪嗔痴爆滿而無法收拾,可悲可嘆啊。
每一個人都必須戴上面具活著,就好比每一個正常的人都必須穿著衣服遮羞並美化著自己。
真與假,無法判斷其正邪。只要是善意的,假也是真的;如果是惡意的,真也會是假的。
真話好講不好受,假話難說得喜樂。真話若帶卑下欲求,真話的意義就等同於惡;假話如果帶善良意願,假話也能等同於真實利益別人的滋補品。
真與假,不存在全真與全假的現象,更不是非真即假的事實,這兩者之間的交叉與錯位,也是常有的事情。說愛就是騙人,說出口就假了,再經過事實考驗,就讓人吃驚地覺得太假了。
2014年3月18日根據舊稿修改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