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成功的父母--賞識孩子的55個細節

第一章賞識與讚揚 許多父母把賞識與讚揚等同起來,以為賞識孩子就是告訴孩子:"你真棒!"事實上,賞識教育遠遠不是說一句"你真棒"這麼簡單。賞識首先應該是一種心態,一種欣賞孩子的心態。而讚揚只是賞識的一種手段而已,只有把賞識的心態融入讚揚之中,孩子才會真正感受到賞識的力量。 細節1:賞識孩子應該發自內心 張瑩10歲的女兒小梅,長得並不漂亮,小臉黑瘦,頭髮黃黃,個子也不高。而且,小梅的學習成績也很一般,總在班上二十名左右徘徊,在任何一門功課上都沒有表現出過人的天賦。  在張瑩的眼裡,女兒太平凡了,平凡得讓她沒有誇獎女兒的機會。張瑩對這個女兒幾乎失去了信心。每當小梅不小心做錯了什麼,張瑩總會生氣地對她說:「我真懷疑你是不是我的女兒,怎麼這麼笨啊,長大了肯定沒出息!」  作為父母,我們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但是,在我們的眼裡,自己的孩子總是不如別人的孩子好。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這源自於父母們望子成龍的心態。但是,每個人都有優點,也有缺點,孩子也是一樣。父母由於天天跟孩子生活在一起,眼中看到的似乎總是孩子的缺點,而忽視了他們的優點。  在現實生活中,父母經常會把自己孩子的短處和別人孩子的長處相比,甚至把別人的孩子過度地美化和誇張,本想給自己的孩子樹立榜樣,其實卻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傷害,甚至會因此影響孩子的一生。  每一個孩子都有他的長處和優點,雖然孩子的天資有別,學習事物有快有慢,學習成績也有高有低,但判斷一個孩子的好壞,不能只取決於一個方面。  作為家長,不能只憑長相、成績等某個方面就認定自己的孩子不如別人、沒有出息,而是應該善於發現他們的優點,發現他們與眾不同的地方,要始終相信自己的孩子是優秀的,要把讚美留給自己的孩子,讓他們在你的讚美聲中繼續發揚自己的優點和長處。  杜魯門當選美國總統後,有一天,一位客人來拜訪他的母親。  客人笑著對杜魯門的母親說:「有哈里這樣的兒子,你一定感到十分自豪吧!」  杜魯門的母親微笑地回答:「是這樣的。不過,我還有一個兒子,他同樣讓我感到非常自豪。他現在正在地里挖地豆呢!」  杜魯門的弟弟是一位農夫,但是,母親並沒有認為這位做農夫的兒子是無能的。對她來說,每個孩子都令她感到自豪,無論兒子是總統還是農夫。  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杜魯門的弟弟是這樣評價哥哥和自己的:「我為哥哥感到驕傲,他將是美國最優秀的總統之一。但我同時也為自己感到驕傲,我是一名農夫,用自己的雙手養活了自己,照顧了父母。」  這是何等的自信!而這種自信正來自於母親的賞識。  實際上,每一個孩子總是有優點的,只要父母真正從內心去賞識孩子,每一個孩子都是值得父母自豪的。  知心姐姐盧勤說:「小時候媽媽給我的鼓勵是我一輩子都不會忘記的,我覺得媽媽給我的愛,就表現在對我的鼓勵上。我做的每一件事情,媽媽並不是在刻意讚揚,而是發自內心的情感表達。我5歲的時候,有一次一個人在家收拾屋子,媽媽一回來,就說:『哇,是誰這麼勤勞把屋子收拾得這麼乾淨!』於是我就從門後邊站出來。媽媽說:『真想不到是你,你可真能幹!』就這一句話,我便愛上了收拾屋子的活兒,總想給媽媽一個驚喜。」  如果父母沒有發自內心,那麼,所有的讚揚都是虛偽的,孩子會覺得父母是假惺惺的,讚揚的目的就不可能達到。  知心姐姐盧勤還舉過這樣一個例子:  我的一個同事經常打孩子,後來聽了我的話,覺得的確應該常誇誇自己的孩子。回家兒子正吃飯呢,她就跟兒子說:「兒子你太好了!你真棒!」兒子說:「媽,你生病了吧?我看你今天病得不輕,都說胡話了。」  同事下午就來找我了,說兒子不相信她的讚揚。  我說你假惺惺的誰信哪。讚美的話要發自內心地說才行。  由此可見,賞識孩子應該發自內心,從孩子本身出發,不要把孩子與別的孩子做盲目的比較,尤其不要把自己孩子的短處和別人孩子的長處相比,而應該看到自己孩子的長處,看到自己孩子的進步,讓孩子活出屬於自己的精彩。  不管孩子是否優秀,做父母的都應該以平常心對待孩子。只有把孩子當作一個平凡的人,當你在發現孩子的優點和長處時,你才可能發自內心地去賞識他。  當你要賞識孩子的時候,一定要認真地注視著孩子,溫和地對孩子說:「孩子,你是我的驕傲!」 作者:--馬老師--2006-07-02 18:05
細節2:賞識孩子的努力而不是聰明有一位到北歐某國做訪問學者的人曾經歷過這樣一件事:  周末,她到當地的一位教授家中做客。  一進門,她就看到了教授5歲的小女兒。小女孩滿頭金髮,漂亮的藍眼睛讓人覺得特別清新。她不禁在心裡稱讚小女孩長得漂亮。  當她把從中國帶去的禮物送給小女孩的時候,小女孩微笑著向她道謝。這時,她禁不住誇獎道:「你長得這麼漂亮,真是可愛極了!」  這種誇獎是中國父母最喜歡的,但是,那位北歐教授卻並不領情。在小女孩離開後,教授的臉色一下子就陰沉下來,並對中國訪問學者說:「你傷害了我的女兒,你要向她道歉。」  訪問學者非常驚奇,說:「我只是誇獎了你女兒,並沒有傷害她呀?」但是,教授堅決地搖了搖頭,說:「你是因為她的漂亮而誇獎她。但漂亮這件事,不是她的功勞,這取決於我和她父親的遺傳基因,與她個人基本上沒有關係。但孩子還很小,不會分辨,你的誇獎就會讓她認為這是她的本領。而且她一旦認為天生的漂亮是值得驕傲的資本,就會看不起長相平平甚至醜陋的孩子,這就給她造成了誤區。」  「其實,你可以誇獎她的微笑和有禮貌,這是她自己努力的結果。所以,」教授聳聳肩說,「請你為你剛才的誇獎道歉。」  中國的訪問學者只好很正式地向教授的小女兒道了歉,同時讚揚了她的微笑和禮貌。  這件事讓這位訪問學者明白了一個道理:賞識孩子的時候,只能賞識孩子的努力,而不應該賞識孩子的聰明與漂亮。因為聰明與漂亮是先天的優勢,而不是值得炫耀的資本和技能,但努力則不然,它是孩子後天的應該予以肯定。  在人生的旅程中,聰明的人,常常在最後變笨了;而笨的人,卻常常在最後變聰明了。  遇到寒冷酷熱,聰明的人逃開了;笨的人親身嘗試,卻意外地在寒冷酷熱中成長。笨的人逐漸認識到:「努力不一定會成功,但成功卻永遠需要努力。」  孩子的容貌也是如此,長得如何不能決定孩子以後生活得怎樣。大多數情況下,努力才是決定孩子今後生存狀態的重要因素。  聰明是一種個人資源,從大人到孩子,人們都會為自己擁有這一資源而自信和自豪。所以,孩子都願意別人誇他聰明,甚至有很多孩子為了得到聰明的「頭銜」,常常在同伴面前常常裝作不怎麼努力的樣子,但回到家裡卻拚命地學,從而保證好的成績。這樣一來,很多孩子都形成一種錯覺,以為聰明就是一學就會,樣樣都會,不需要努力就能取得成績,所以爭相效尤,導致很多孩子都不努力學習。  那些經常被稱讚為聰明的孩子,往往把分數看成自己的聰明所得,把分數高低看得比什麼都重要,一遇挫折就容易灰心,且不願意也不敢接受新的挑戰;而那些被誇獎為努力的孩子,則更願意做出新的大膽嘗試,會盡自己最大努力把它們做好。  所以,家長若想激勵孩子在學習上取得更好的成績,最好的辦法不是讚揚他們聰明,而是鼓勵他們刻苦學習。  家家小的時候學東西比別的孩子慢半拍,為此,他的父母非常苦惱。家家上小學了,就當父母都認為家家不會有什麼好成績的時候,家家卻帶回了一張100分的試卷。這是一張數學測驗的試卷,上面被老師畫滿了紅色的勾勾。  「這是你的卷子嗎?」爸爸吃驚地問家家。  「當然是我的,上面有我的名字啊!」家家自豪地對爸爸說。  「家家真不錯,告訴媽媽你是怎麼考出這麼好的成績的?」媽媽問道。  「老師講課的時候我經常聽不太懂,所以下課之後同學們都出去玩,我就把不懂的地方拿去問老師,老師再給我講一遍,我就全懂了!做作業的時候如果有不會做的題,我就把老師講的課再複習一遍,不會做的題也就會做了。所以考試的那些題目我都會做,就考了100分。」家家高興地對媽媽說。  聽了家家的話,媽媽的眼圈一下子紅了—雖然自己的孩子算不上聰明,卻如此好學和努力。  「家家真努力,是我們的好孩子!」媽媽含著淚說。  有一個當老師的朋友曾經告訴我,在一個學校或者班級,通常有兩種學生是最受老師喜愛的:一種是非常聰明又非常努力,從來都不因為自己的聰明而驕傲自滿的;另一種是不算聰明卻非常努力,從來都不為自己的不聰明而自卑的。由此可見,努力的孩子到哪裡都是受歡迎的。  作為父母,應該賞識孩子的勤奮和努力,對他們的努力給予最熱情的支持和鼓勵。不要因為自己孩子的不聰明而氣餒,而應該為孩子的不努力而擔心。始終記住一句話:「所謂天才,是百分之一的聰明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奮!」很多情況下,父母應該故意淡忘孩子的聰明,而重視孩子的努力,並把這種理念傳遞給孩子,讓他們感覺到只有努力才能獲得父母的認可和誇獎,進而逐步明白一個道理:聰明往往只能決定一時的成敗,而努力則決定了一世的命運。  當孩子在學習或其他方面取得優異成績時,不要把這個成績歸功於孩子的先天優勢,而是把觀注點集中在孩子的後天努力上。應該告訴他:「成績真不錯,這都是你努力學習的結果!」  當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做好了一件事情的時候,父母應該這樣賞識和讚揚他:「真是個努力的好孩子!」 作者:--馬老師--2006-07-02 18:13
細節3:及時讚揚孩子的成就「媽媽,今天跑步我得了第一名。」樂樂高興地對媽媽說。  「和誰跑步啊?為什麼跑步啊?」媽媽淡淡地問了一句。  「今天上體育課,老師讓我們比賽跑步。我是跑得最快的,老師誇我很有運動天賦呢。」樂樂的臉上帶著得意的笑容。  「哦,知道了。今天有作業嗎?快去做作業吧!」媽媽好像沒有聽到樂樂說的話。  聽到媽媽這麼說,樂樂非常失望,悶悶不樂地躲進了自己的房間。他不明白為什麼自己跑了第一名,媽媽卻一點都不高興,更沒有誇獎他。  在現實生活中,父母們常常在孩子不需要關心的時候,給了孩子過分的呵護,而當孩子需要父母讚揚和鼓勵的時候,卻因為怕孩子驕傲而故作冷淡。  每個人都希望獲得別人的認同,孩子更是如此,尤其是來自父母的肯定。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在學習或者比賽中取得好成績,這是多麼值得父母賞識的事情!這時候,父母應該為孩子感到高興,應該及時給予熱情的賞識和讚揚。  事實證明,及時賞識和讚揚孩子,比事後再給予讚揚所起到的作用要大得多。  某小學的校長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期末考試之後,他分別在不同時間內對兩個班級考試成績差不多的兩組孩子做出評價。  對第一組孩子,校長在考試成績出來的當天就表揚了他們:「成績真不錯,你們都是聰明的孩子,繼續努力吧。」  對第二組孩子,校長一直等到下一個學期開始之後,才對他們說:「你們上學期考試成績不錯!」  一個學期以後,第一組孩子因為受到了校長及時的讚揚和鼓勵,學習成績有了明顯的提高。他們一致認為是校長的讚揚讓自己對學習充滿了信心,學習勁頭也更足了。而第二組孩子的學習成績卻沒有明顯進步。雖然校長讚揚了他們,但時間已經相隔太久,所以他們根本沒有察覺到這種表揚,所以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也沒有太大的變化。  這個實驗證明,孩子是需要賞識和讚揚的,並且家長要正確把握讚揚的時機。一般來說,在孩子取得成就以後,及時給予賞識和讚揚的效果最好,這時候,最能激發出孩子的潛能,孩子最容易從父母的讚揚和鼓勵中獲得繼續努力的動力。如果不是及時讚揚,而是在一段時間以後再讚揚,效果則會相差很多。那時候,孩子已經因為沒有得到父母的肯定和讚揚而失望,即使後來再補也無濟於事了。  儘管案例中的媽媽沒有意識到應該及時讚揚孩子取得的成績,但是,孩子的爸爸意識到了。  正當樂樂不理解媽媽的行為時,爸爸回來了。爸爸發現樂樂很不高興,就問他:「怎麼了孩子,有什麼不開心的事情嗎?」  「爸爸,我今天跑步得了第一名,老師都誇獎我了,可是媽媽卻一點都不高興。」樂樂很委屈地對爸爸說。  「是嗎?第一名啊,真厲害!和爸爸說說,都是和誰跑的?」爸爸很高興地問。  「體育老師讓我們分兩組,男生一組,女生一組。男生里我跑得最快,他們都不如我,被我落下好大一截呢!」  「真是好樣的,等會兒吃飯的時候一定要多吃點,這樣才能讓身體更強壯,以後還要跑第一名,好嗎?」  「嗯,我以後還要跑第一名。」樂樂高興地跑到飯桌旁邊,等待吃飯了。  作為父母,適時對孩子的成績給予積極評價,告訴孩子你因他的成績而自豪,這將是對孩子極大的鼓舞,促使孩子乘勢而上,取得更優異的成績。  因此,當孩子達到了某個既定目標,父母一定要把握機會,及時由衷地讚揚孩子;同時表現出你的喜悅心情,讓孩子感受到是他的良好行為表現使父母感到高興。這是簡單而又能產生顯著效果的一招,只要堅持去做,必有喜人的收穫。  有時候,孩子需要的不僅僅是父母一句讚揚的話,他們也需要得到父母的重視和關心。如果父母沒有對孩子的成績表示出及時的關注,會讓孩子感到失望,而這種失望很可能會讓他們失去繼續努力的動力。  當看到孩子打掃房間時,應該及時稱讚他:「你真能幹,家裡乾淨多了。」當看到孩子畫了一幅畫,應該及時稱讚他:「畫得真棒,很有想像力。」相信這些及時地讚揚會讓孩子更加快樂和自信。  不要給孩子設立周期太長的目標,讓孩子長期等待父母的賞識和讚揚。孩子的意志力和耐力都是有限的,他們很可能會因為等待時間過長而放棄努力。因此,應該多給孩子設立一些短期的表揚目標,一旦孩子達到目標或取得進步,就及時讚揚他。  及時讚賞孩子的成績,表現出家長對孩子的真心賞識和熱切期望,這能傳遞給孩子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這種力量不僅可以讓孩子更加努力和自信,而且會促進孩子智能發展和身心健康,大大增強孩子對學習和生活的信心和勇氣,從而激勵孩子奮發向上,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賞識孩子,不僅僅表現在毫不吝惜地把自己的讚揚送給孩子,更要在第一時間把這種讚揚和肯定傳遞給孩子,讓孩子感覺到父母發自內心的賞識和期望,從而滿懷自信地面對學習和生活。  當孩子在生活和學習中取得哪怕一點微小的成績時,都不要置之不理,也不要等事後再讚揚孩子,而應該及時讚揚孩子所取得的進步。你可以說:「這次幹得真不錯,我真為你高興,下次繼續努力!」  當孩子主動向父母展示自己取得的成績時,父母一定要及時給予孩子關注,停下手中的工作,真誠地給孩子一些讚美和鼓勵:「讓我來看看,嗯,確實有進步!」 作者:--馬老師--2006-07-02 18:15
細節4:通過別人賞識孩子一天,幼兒園放學了,小荷早早地站在幼兒園門口,等待爸爸來接她。因為,她今天得了朵小紅花。  過了好一會兒,爸爸終於來了。  小荷興奮地撲到爸爸懷裡:「爸爸你怎麼才來?我都等你好長時間了!」  「哦,爸爸剛才去找幼兒園的老師詢問你的情況了!」爸爸說。  「老師是不是表揚我了?」小荷高興地拿著小紅花炫耀起來。  爸爸想到孩子不能過分讚揚,於是就說:「老師說,小荷午睡時總是不好好睡覺,是不是有這回事?」  小荷一聽,就有點不高興了:「那我今天上課的時候表現很好,還得到小紅花了呢?」  「得了小紅花就可以不睡午睡了嗎?以後不許不聽老師的話!要好好睡覺。」爸爸呵斥了一聲。小荷一下子就不吭聲了。一路上,父女倆一句話也不說,小荷更是撅著小嘴。  每個人都希望獲得別人的讚賞,孩子也一樣,他們不僅僅希望獲得父母和家人的讚賞,更希望得到老師、鄰居、小夥伴等其他人的誇獎。因為,父母對孩子的賞識是一種主觀的評價,往往無法從實際生活中得到對證,而別人對孩子的賞識卻大多來自實際的交往,他們沒有故意誇獎孩子的義務,因此他們的話要客觀得多。  通過別人之口賞識孩子,對孩子正確認識自己在其他人心目中的印象以及與其他人的交往都有很大的幫助。當孩子不確定自己給別人留下的印象是好是壞,以及在與別人交往過程中出現困難和障礙時,適時傳達給孩子別人對他的正面看法和讚賞,不僅可以強化孩子的信心,更可以融洽孩子與他人的關係,讓孩子擁有更快樂的生活。  作為父母,聽到別人對自己孩子的賞識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但是不要忘記及時把別人的賞識傳達給孩子,讓孩子認識到別人對他的評價,感覺到別人對他的讚賞,從而激勵他不斷努力和進步。在上面這個例子中,小莉的爸爸就不應該專挑老師的負面評價來轉達。如果他讓孩子知道老師對自己的肯定,那麼,孩子會樹立起信心,繼續進步的。  一天,小梅突然對媽媽說:「我覺得老師和同學們都不喜歡我。」  「為什麼這麼說?」媽媽疑惑地問小梅。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這個學期,數學老師上課時總是不提問我問題,就連我的作業他也不仔細看。媽媽你說他是不是不喜歡我呢?」小梅難過地說道。  「那為什麼說同學們也不喜歡你呢?」  「因為班上有幾個同學不愛跟我說話,有時我主動和他們說話,他們還躲躲閃閃的,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我有這麼讓人討厭嗎?」小梅的聲音里透著著急。  「噢,是這樣啊,你先不要胡思亂想,也許老師和同學這樣做,都是有自己的原因的,等媽媽和老師談談再說。」  過了兩天,媽媽走進小梅的房間,和藹地對她說:「我已經去問過你的數學老師,也和你班主任老師談過了,想知道他們的想法嗎?」  「怎麼說的,是不是我什麼地方讓他們不喜歡啊?」小梅急切地問。  「沒有,他們沒有不喜歡你。你的數學老師對我說,你一直都很勤奮,是個懂事而且好學的孩子,所以他覺得用不著經常提問你,而且他知道你肯定會很認真地完成作業。而你的班主任老師告訴我,幾個不太和你說話的同學都是今年剛轉學過來的,他們對你還不太熟悉,並且他們都知道你學習成績非常好,所以在你面前有些自卑,再加上你也不太主動和他們說話,他們也就不太敢和你說話了。」  聽了媽媽的話,小梅想:是啊,數學老師雖然不常提問她,但是對她的學習卻很關心,而且每次考試之前都會鼓勵她;還有那幾個剛剛轉學來的同學,雖然不太和她說話,但看她的眼神卻沒有一點敵意,反而是友善和害羞的。  「小梅,老師和同學都這麼看重你呢,你以後更要好好學習,不能辜負他們對你的信任啊!」媽媽不失時機地鼓勵小梅。  「嗯,我知道了!」  後來,小梅學習成績越來越出色了。不僅如此,在她的幫助下,轉學來的幾個同學的成績都有了很大的進步,他們在共同學習和交往的過程中成為了好朋友。  因此,在賞識教育中,父母不僅可以通過自己的語言和行動來賞識孩子,更可以借他人之口來賞識孩子。有時候,這種方式更容易被孩子接受,也更能激發他的信心和潛力。  在孩子的社會交往中,時常傳達別人對他的正面評價,可以培養孩子正確認識他人、評價他人、與他人友善相處的良好習慣,有利於孩子人際關係的處理,對孩子以後的生活也有很大的益處。當孩子聽到從你的口中傳達的是別人對他的讚賞時,他會更加感到光榮和自豪。  經常和孩子的老師、同學和朋友聊一聊自己的孩子,了解在別人心目中孩子的優點和長處,並把這些信息傳達給孩子,如告訴他:「老師說你是個勤奮的孩子!」  當孩子在與別人交往中遇到問題時,可以先了解一下別人對孩子的印象,再把別人對孩子讚賞直接告訴他,而把別人對孩子的意見,通過委婉的方式轉達:「他們說你很和善,不過要是能經常和他們在一起玩,那就更好了!」 作者:--馬老師--2006-07-02 18:20
細節5:在錯誤中發現孩子的優點公交車站牌下,一對母子正在等車。  一陣大風把媽媽的圍巾撩了起來,媽媽想用手按住圍巾,可是手裡還提著皮包,非常不方便。看到這個情形,小男孩主動對媽媽說:「媽媽,我幫你拿包吧。」媽媽猶豫了一下,還是把皮包遞給了小男孩,然後整理她的圍巾。  沒想到風更大了,小男孩一不小心,把皮包掉在了地上的水窪里。小男孩馬上把皮包撿了起來,一臉的驚恐。  媽媽的臉色立刻變得非常難看,厲聲訓斥小男孩:「你怎麼連個皮包都拿不住啊?你看,包都髒了,你讓我怎麼拿?你真笨……」  小男孩一聲不吭,眼淚卻嘩嘩地湧出來。  母親的訓斥一定傷透了孩子的心。以後再有這樣的情況,小男孩還會主動從媽媽的手裡接過皮包嗎?而如果媽媽的反應不是這樣的呢?  媽媽看到小男孩驚恐的表情,先從孩子的手中接過皮包,用紙巾擦乾淨,然後對孩子說:「沒事的,你看,皮包擦擦就乾淨了。」  「我不是故意的,媽媽你不怪我吧?」孩子小聲地問。  「當然不怪你。你能主動幫我拿皮包,說明你很有愛心,還樂於助人,真讓媽媽高興。」媽媽撫摸著小男孩的頭說。  「可是皮包掉在水窪里了。」小男孩還是很後悔。  「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每個人都有不小心的時候,媽媽也犯過這種錯誤,不過媽媽以後就特別注意了,相信你也會吸取教訓的!」  「嗯,我以後不會再犯這種錯誤了,我還想幫你拿包,好嗎?」孩子說。  「好啊,媽媽相信你!」說完,媽媽又把皮包交給了小男孩。公交車來了,母子倆高興地上了車。  每個孩子都免不了會犯這樣那樣的錯誤,而孩子正是在不斷犯錯誤、糾正錯誤的過程中成長起來的。所以說,重要的問題不在於孩子是否犯錯誤,而在於父母採取何種態度讓孩子認識並糾正錯誤。善於在孩子的錯誤中發現優點,用賞識的態度去教育孩子糾正錯誤,比嚴肅的批評和打罵更有作用。  也許大家都看過陶行知先生「四塊糖」教育孩子的故事:  有一天,陶行知發現學生王友用泥塊砸自己的同學,他當即制止了王友,並讓他放學後到校長辦公室。  放學後,陶行知來到校長室,王友已經等在門口準備挨批了。陶行知立即掏出一塊糖果送給他:「這是獎給你的,因為你按時來到這裡,我卻遲到了。」  當王友驚疑地接過糖果後,陶行知又掏出一塊糖果放到他手裡:「這也是獎給你的,因為我讓你不再打人,你就立即住手了,這說明你很尊重我。」  王友迷惑不解,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塊糖果,說:「我調查過了,你砸他們,是因為他們欺負女同學。這說明你很正直,有跟壞人作鬥爭的勇氣!」  王友感動地哭了,他後悔地說:「陶校長,你打我兩下吧,我錯了,我砸的不是壞人,是我的同學呀!」  陶行知滿意地笑了,他隨即掏出第四塊糖果遞過去:「為你正確地認識了錯誤,我再獎給你一塊糖果……我的糖獎完了,我看我們的談話也該結束了吧!」  面對王友的錯誤,陶行知既沒有批評更沒有打罵,而是換了一個角度,用充滿賞識的心態,從錯誤中發現學生誠實守信、尊眾師長、為人正直、敢於承認錯誤的優點,並及時給予讚揚。陶行知用賞識喚醒學生的良知,讓學生主動承認錯誤、接受教育,從而在心靈深處產生改正錯誤、完善自己的願望。  相信陶行知先生的故事會給廣大父母一些有益的啟示。現實生活中,發現孩子的錯誤並不難,難的是從錯誤中發現孩子的優點,並用賞識的態度和語言設計充滿愛心的教育場景,在對孩子的賞識中完成「潤物細無聲」的教育。  要想找出孩子在錯誤中的優點,必須首先了解孩子犯錯誤的過程,通過對過程的分析發現孩子的優點。如果陶行知不對王友用泥巴砸同學的過程進行調查,他就不會知道事情的起因是那幾個同學欺負女生,也就不會發現王友為人正直、敢於打抱不平的優點。  另外,必須對孩子敢於承認錯誤的優點給予賞識。如果孩子已經認識到並承認了自己的錯誤,父母就不應該再窮追不捨,而應該鼓勵和肯定孩子敢於認錯的勇氣。  孩子犯了錯誤,父母難免會責備孩子,但是責備的方法卻有很多種,如果方法不當,可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不當的責罵以及動粗、體罰或其他威嚇等處罰方式,不僅會在不知不覺中傷害孩子,而且可能激起孩子的仇恨心理。而如果父母善於找到孩子錯誤中隱藏的優點,然後賞識孩子,不僅可以讓孩子充分認識錯誤,而且還會繼續保持這個優點,從而養成良好的對待錯誤的習慣。  面對孩子的錯誤,父母還應該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有些時候,孩子錯誤的很大一部分原因來自大人的誤導。例如孩子和老師頂嘴,可能是因為父母經常在他小時候說「等你上學了,讓老師管教你!」之類的話,讓孩子誤認為老師和自己是對立的、是敵人,從而產生了逆反的心理。如果父母明白了這一點,就必須向孩子承認自己的錯誤,並在教育孩子尊敬師長的同時,對孩子敢於懷疑、敢於挑戰的優點給予賞識。  當孩子犯了錯誤,要調查清楚事情的起因、經過,發現孩子在錯誤中顯露出來的優點。你可以說:「雖然你做錯了,但是你表現得很勇敢。只要改正錯誤的方式,你的勇敢仍是非常可貴的!」  如果孩子的錯誤是出於好意,首先應該賞識孩子的良好初衷,而不是抓住他的失誤,如「我知道你很想幫助別人,這真讓我高興!」 作者:--馬老師--2006-07-02 18:27
細節6:重視孩子的每一個問題「媽媽,為什麼會下雪呀?」  「爸爸,你為什麼會長鬍子呀?」  「為什麼人每天要吃飯呢?」  ……  生活中,孩子總會提出千奇百怪的問題。大人們看起來很平常的事,孩子也會問個不停。這時,父母千萬不要感到厭煩,孩子好問是好事,說明他有強烈的求知慾和思考意識。  尊重孩子的問題,給孩子一個認真的答覆,不僅可以讓孩子學到知識,而且可以密切親子關係,讓孩子更加信賴父母。  如果不能馬上回答孩子的問題,應該把問題記下來,並儘快把答案告訴孩子,以此鼓勵孩子的好問。千萬不要因為孩子的問題太過幼稚而嘲笑或者敷衍孩子,這樣會使孩子漸漸失去提問的興趣。  4歲的果果坐在客廳地板上在玩布娃娃。忽然,她抬頭對媽媽說:「媽媽,我是怎麼來的?」  「小孩子問這種問題做什麼?」媽媽呵斥道。  果果看著生氣的媽媽,不敢再問了。但是,她確實很想知道自己是從哪裡來的。於是,接下來的日子裡,果果遇到每一位大人,都會問同樣的問題:「你知道我是怎麼來的嗎?」  隨著孩子逐漸長大,也許會問一些父母都不好回答的問題,這時候,不要迴避更不要責怪孩子,而應該通過查閱資料或者諮詢專家,盡量給孩子一個合理的回答。  迴避問題或責怪孩子,只會讓孩子更加疑惑,從而產生一些不必要的擔心,甚至產生錯誤的聯想。因此,面對孩子的新問題,父母應該通過科學渠道,認真給予回答,從而化解孩子的擔心和疑惑,為孩子的心理健康創造條件。  果果的媽媽如果能夠這樣回答孩子,孩子肯定會感到父母的尊重與關愛。  「媽媽真高興,我的寶貝長大了。現在讓媽媽來告訴你,你是怎麼來的。4年前,爸爸和媽媽非常相愛,生活得很幸福,我們希望有一個可愛的小寶貝來分享我們的快樂。於是,爸爸把他的精子跟媽媽的卵子融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個胚胎,並在媽媽的肚子里孕育。」  「這就是我嗎?」  「對極了,這個胚胎就是後來的你。你在媽媽肚子里住了十個月,十個月後,你長得很大了,在媽媽的肚子里住不下了,於是,在醫生的幫助下,你就從媽媽的產道里出來了。」  「哦,原來我以前是住在媽媽的肚子里的。」  回答孩子的問題時,父母一定要耐心,只有耐心回答才可以解除困擾他們的疑惑,從而使孩子快樂的成長。  前一天晚上下了一夜的雪。早上起床,莎莎望著窗外白茫茫的一片,興奮地大叫:「媽媽,下雪了,你看多漂亮啊!」  媽媽說:「嗯,很漂亮,下雪了,明年咱們的麥子又要豐收了!」  「下雪和麥子豐收有什麼關係啊?」莎莎不解地問。  「你的問題真好。媽媽來告訴你:厚厚的雪就好像給小麥鋪上的棉被,小麥躺在裡面,又溫暖又舒服,可以很安全地度過冬天。雪化了以後,還能給小麥提供充足的水分,讓小麥喝得飽飽的,等春天來了,就能旺盛地生長了。」  吃完早飯,媽媽給莎莎穿上厚厚的棉服,準備去幼兒園。 「為什麼下雪了要穿棉衣?」莎莎邊穿衣服邊問媽媽。媽媽笑了:「因為雪花落到地上,還要化成水,這個過程需要吸收地面的熱氣。這樣,我們就會感到很冷,所以只有多穿衣服,防止身上的熱氣散發出去,我們才會感到暖和。不信,你伸手到窗外試試冷不冷。」  媽媽打開窗戶,讓莎莎把小手伸到窗外,莎莎凍得一哆嗦,趕緊把手縮回來。  你也許認為孩子的問題非常簡單,但是對孩子來說,卻是很大的困惑。尊重孩子的問題,認真對待並解釋清楚,從而消除孩子的困惑,這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是有利的。  當孩子問你問題時,不要因為問題幼稚、簡單而不屑回答,應該給予尊重,你可以說:「你的問題真好,問到點子上了。」  當孩子問你有關成長中需要面對、但是父母又不太好回答的問題時,不要迴避和責怪孩子,而應該說:「給媽媽一點時間,我會儘快告訴你答案。」 作者:--馬老師--2006-07-02 18:34
細節7:欣賞孩子的新奇發現「小鳥用草和泥做窩!」  「小貓、小狗都喜歡曬太陽!」  「小鵝和小鴨都穿著同樣的『黃衣服』,而長大了就不是了!」。  生活中,孩子們經常會興奮地向父母報告他們的新發現。這些發現是如此珍貴,它不僅表明孩子對世界充滿好奇,而且表示他們在觀察和思考。但是,孩子的發現對於成年人來說,並不新奇,因此,我們往往會以自己的眼光來看待孩子的發現,認為孩子就是孩子,玩性十足,更令人痛心的是,父母往往把孩子的發現當作幼稚可笑的遊戲而忽略了。其實,孩子的新奇發現是他認識世界的一種方式,而且,其中不乏很有價值的發現。  賞識孩子的發現,就要善於觀察孩子,及時看到孩子的新發現。當孩子向父母報告新發現的時候,父母一定要像對待重大的發現一樣滿懷熱情,分享孩子的快樂,同時給予積極的賞識,激勵孩子發現更多的新事物、探究世界的奧秘。  「是嗎?讓我來看看,哇,真的是這樣啊!」  「你真是細心,居然能夠發現別人沒有發現的東西!」  每個孩子都有一雙慧眼,只要父母去賞識孩子、引導孩子、激勵孩子,他們總會給我們一些令人驚喜的發現。  兒子上幼兒園了,媽媽每天都要去接他放學。回家的路上,媽媽經常會問:「兒子,今天幼兒園有沒有什麼有趣的事情?」  這時,兒子就把今天在幼兒園發生的事情講給媽媽聽。  講完了,媽媽會再問他:「對這件事情你有什麼看法呢?還有沒有什麼其他發現?」  於是,兒子又把對事情的意見和想法說給媽媽聽,還經常會有一些新的發現。  聽完孩子的話,媽媽總會誇獎孩子:「真不錯,觀察得很仔細!」「嗯,這個發現很好!」在媽媽不斷地引導和賞識下,兒子逐漸養成了善於觀察、善於思考的好習慣。  孩子經常會在不經意間有一些發現,而如果不加以提醒,就會很快拋諸腦後而忘記。尤其是上幼兒園或者小學的孩子,他們與社會的接觸逐漸增多,可能會碰到越來越多新奇的事物和問題。所以父母應該時常提醒和詢問孩子,讓孩子竭力回憶並把自己的發現說出來,從而培養他們的觀察和思考意識。  很多情況下,父母要善於給孩子提問題,然後通過適當指導,鼓勵孩子得到最後的結論。這樣不僅可以讓孩子學到許多新知識,而且可以開拓他們的思維方式,培養他們的思考意識和能力。  一天,陳先生從一本雜誌上看到了德國數學家高斯的故事。當他看到8歲的高斯竟然發現了著名的數學定理時,不禁有些吃驚。這時,恰巧自己剛上二年級的兒子走過來。他喊住兒子,說:「爸爸考你一個問題好不好?」「什麼問題?」兒子歪著腦袋問。「1到100這100個數相加等於多少?你算算看。」  兒子拿起紙和筆,算了起來,一邊算還一邊說:「這個算起來太麻煩了。」  過了很長時間,兒子終於大功告成:「我算出來了,結果是5050!」  「嗯,不錯,你算得對,不過時間太長了一點。你想不想學習一個更快的演算法?」陳先生問兒子。  「想!什麼辦法啊?」兒子好奇地問。  「你來看看,這樣有沒有什麼特別?」陳先生一邊說,一邊在紙上寫「l+100,2+99,3+98……」。  兒子拿過紙,聚精會神地看了起來。一會,他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然後驚喜地喊道:「我知道了,從1加到100有50個101!」  「對,你看這樣是不是簡單多了!」陳先生對兒子說。  「是啊!這真是個好方法。」兒子說。  「其實這是德國一個8歲的孩子發現的,他的名字叫高斯。不過現在你也發現了,爸爸相信你以後會有更多更好的發現!」陳先生繼續說道。  「嗯,我要向他學習!」兒子堅定地對爸爸說。  當孩子主動向你展示他的新發現時,不要因為發現的幼稚而嘲笑他們,應該對孩子說:「你發現了一個大秘密!真棒!」  在生活中,經常問問孩子遇到的事情和新的發現。比如「孩子,今天又有什麼新發現?」  要注意引導和激勵孩子去發現,經常問孩子:「這裡面有個秘密,你能看出來嗎?」 作者:--馬老師--2006-07-02 18:36
細節8:欣賞孩子的淘氣上小學二年級的樂樂是個特別淘氣的孩子。樂樂最大的愛好是喜歡玩泥巴。樂樂說,把土摻上些水,做成泥巴,就像橡皮泥一樣,可以捏出各種形狀,特別有意思。  可是,很顯然,樂樂的爸爸非常不理解樂樂的這個愛好。他總批評樂樂是個臟孩子,把自己弄得跟個「泥猴」似的,一點也不知道心疼爸爸媽媽給他買的新衣服。  有一天放學回家,樂樂用泥巴做了輛坦克。「坦克」成型的時候,樂樂高興極了,他完全忘記了今天剛穿的新衣服。爸爸經過樂樂身邊的時候,樂樂完全沒察覺,還陶醉在自己的「傑作」中。  爸爸看到樂樂滿身泥巴時氣壞了,憤怒地抓起坦克就要往地上摔。樂樂不顧一切地撲上去搶,並哀求爸爸:「爸爸,千萬別摔壞了,求你了!我現在馬上就去做作業,我會把衣服洗乾淨的。」  可是爸爸不管樂樂怎麼哀求,還是把「坦克」摔到了地上。  樂樂難過極了,他覺得好像自己被摔壞了一樣。  他大哭了一場,恨透了爸爸。  此後很長時間,樂樂一直沉浸在失去「坦克」的痛苦中。他一直悶悶不樂,無論上課還是回家,總是想著他的「坦克」。他上課經常走神,學習成績也下降了。  直到這時,爸爸才意識到自己的做法太過分了,傷了孩子的心。  後來,爸爸專程帶樂樂到鄉下取紅膠泥,並且幫樂樂重新做了一輛漂亮的「坦克」。樂樂的臉上這才重新綻放了笑容。  在日常生活中,往往有許多父母只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淘」所產生的所謂「不良」後果上,而忽視了孩子「淘氣」背後深層次的東西,忽視了孩子在「淘」中所表現出的優點和值得賞識之處。甚至還有許多父母對孩子的「淘氣」行為採取了錯誤的教育方式,給孩子幼小的心靈造成了極大的傷害,產生了嚴重的後果。  俗話說「淘丫頭出巧,淘小子出好」。在很多情況下,「淘氣」是孩子聰明、富於想像力和創造性的表現。作為父母,我們應該保護孩子的「淘氣」,賞識孩子的「淘氣」,甚至和孩子一起淘氣,讓孩子在淘氣中學習,在淘氣中進步。  當孩子特別淘氣的時候,我們要挖掘孩子淘氣的真正原因和淘氣的目的。比如上面案例中的樂樂。他的淘氣絕對不是壞事,相反是樂樂的一個最大優點,樂樂的「淘」是淘出了名堂的。  針對這個情況,爸爸應該採取如下做法來賞識孩子的淘氣:  爸爸走到孩子的身邊,露出驚喜的表情,說:「哇!好漂亮的『坦克』呀!你是怎麼做出來的?真是了不起!爸爸小時候玩泥巴只會弄一身臟,卻沒有你這樣的創造力,能造出這麼漂亮的坦克。你為什麼要做坦克呢?是不是長大後想開坦克呀?」  「是呀,我就夢想著長大後,自己造坦克、開坦克。」孩子高興地回答。  「嗯,這真是個好主意!是個偉大的理想。可是你打算怎麼實現這個理想呢?造真的坦克可比造泥坦克要難多了。它需要掌握好多好多知識呢!」爸爸不失時機地讚美孩子的偉大理想。  「哦,是呀!那我一定好好學習!」可愛的孩子沉浸在他的理想中。  「好呀,只有學習更多的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將來才能實現造坦克的偉大理想,爸爸一定會支持你的,未來的『小坦克家』。」爸爸摸摸孩子的頭說,「好了,咱們現在開始學習知識,充實自己,為將來造坦克做準備好嗎?等做完了作業,爸爸陪你一起做坦克好不好?我知道鄉下有種紅膠泥,用它來造坦克更漂亮呢!」  「真的呀,太好了,你真是個好爸爸!」  孩子淘氣,多數表明孩子性格好動,求知慾強烈。但在多數父母眼裡,這樣的孩子卻是不聽話、好爭鬥、叫人頭疼的。其實,從某種意義上講,孩子的不聽話恰恰反映他有主見,而所謂好爭鬥恰恰反映他有進取心。雖然主見多帶有主觀和無知的傾向,進取心也有些逞強和虛榮心的成分,但這並不能掩蓋孩子在淘氣中所表現出來的值得父母賞識和鼓勵的閃光點。因此,對於淘氣的孩子,父母要站在賞識的角度上給予正確的引導,可有針對性地帶孩子看電影、逛公園、參觀展覽館,或者學習唱歌及繪畫等。通過多渠道教育,因勢利導,更換興奮點,將他們過剩的精力、體力發揮到適當的活動中去,這樣不僅可以滿足孩子好動和求知的心理和需求,而且可以讓孩子學到更多的知識和技能,從而收到更加理想的效果。  因此,面對孩子的淘氣,父母不僅不要感到生氣和難過,更要給予賞識和鼓勵。父母要善於從孩子的淘氣中看到他的創造性、想像力和求知慾,然後通過賞識和鼓勵,讓孩子在淘氣中獲得知識、掌握做事的方法,進而樹立更為遠大的理想。  在孩子淘氣的時候,我們通常可以採取如下方法來賞識孩子。  豎起大拇指,告訴孩子他的「傑作」是多麼神奇,多麼棒。例如:  「真棒!多麼漂亮的坦克!」  「太好了,你是怎麼做出來的呀?」  拍拍孩子的頭說:「你這個小腦袋瓜里的好主意真是不少啊!說說看,你還能做出什麼更好的東西?」 作者:--馬老師--2006-07-02 18:37
細節9:賞識孩子的大膽懷疑有一天,一個小女孩在課堂上聽老師講到蚯蚓有很強的再生能力,即使被斷成兩截也可以活下去,並可能分別再生長出完整的蚯蚓。  小女孩很好奇,一定要弄個明白。  於是,她挖來蚯蚓斷開兩段,放在窗台上養起來。母親發現後非常生氣,狠狠打了她一巴掌,並把蚯蚓扔出窗外。  對這個故事,教育部一位領導同志曾經沉重地說:「這位母親完全沒有想到,她這一巴掌造成什麼樣的後果。我覺得這一巴掌,很可能就打掉一個女科學家。」  懷疑就是對事物有自己的獨立見解,對某個結論不輕易認同,更不隨聲附和。如果孩子對事物有了自己的懷疑,家長一定要珍惜他們的這種意識,而不能強迫他們認同自己的觀點。  孩子的懷疑是可貴的,他們的懷疑完全有可能結出科學的碩果。  蜜蜂發音靠的是翅膀振動—這個被寫入我國小學教材的生物學「常識」,卻被一位名叫聶利的12歲小學生用實驗推翻了。聶利為此撰寫的論文《蜜蜂並不是靠翅膀振動發聲》榮獲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銀獎和高士其科普專項獎。  這一科學發現竟然出自一名年僅12歲的小學生之手,確實難能可貴!無數生物學家沒有發現的自然奧秘,小小的聶利發現了;成年人沒有懷疑過的來自書本的「定論」,聶利把它推翻了。  《人民日報》的報道稱,聶利的發現過程並不複雜:她先是很偶然地發現一隻沒了翅膀的蜜蜂仍然嗡嗡叫個不停,便覺得很奇怪,然後就用放大鏡仔細觀察了一個多月,終於找到了蜜蜂發聲的真正器官。  正如許多重大科學發現一樣,聶利發現蜜蜂發聲器官的過程本身並不曲折,而關鍵在於聶利具有勇於向「定論」提出質疑、向權威提出挑戰的精神。正是聶利身上的這種「離經叛道」和勇於懷疑的精神,比「蜜蜂發聲器官」這個發現本身更具有價值。  要賞識和鼓勵孩子的懷疑意識,因為懷疑才能產生真理。「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就是告訴我們不要輕信別人和書本,要勇於懷疑,在懷疑中發現事物的真實本質。  不久前,一位法國教育心理學專家讓法國的小學生和中國的小學生同時完成下面這道測試題:一艘船上有86頭牛,34隻羊,問:這艘船的船長年紀有多大?  超過90%的法國小學生對這個題目提出了異議,認為這道測試題根本沒辦法回答,甚至嘲笑老師的「糊塗」。顯而易見,這些學生的回答是對的。而中國小學生的回答情況恰恰相反:有80%的同學認真地做出了答案:86-34=52歲。只有10%的同學認為此題非常荒謬,無法解答。做出正確回答的同學竟然只有10%!  這位法國教育心理學專家很驚訝,兩國小學生的答案為什麼會出現這麼大的差別呢?他通過對中國這80%小學生的調查後發現,他們之所以做出令人匪夷所思的答案,是因為他們認為:「老師平時教育我們,只有對問題做出回答,才可能得分;不做的話,就連一分也得不到。老師出的題總是對的,總是有標準答案的,不可能沒辦法做,也不可能沒有答案。」  由此可見孩子的懷疑精神是多麼的重要!而作為父母,應該好好珍惜孩子的懷疑,而不是橫加干涉,澆滅孩子懷疑的火種。下面這位媽媽的做法就非常好。  一天晚上,小路拿著語文書從房間里走出來,對媽媽說:「我覺得書上有一個字寫錯了。」  「是嗎?哪個字,讓媽媽看看。」  小路指著書上一個「他」字對媽媽說:「這個字不對。」  「為什麼不對呢?」媽媽問小路。  「因為『他』指的是小蝌蚪,小蝌蚪是動物,應該用這個『它』。」小路一邊說,一邊在媽媽的手心裡寫了一個「它」字。  「噢,你的懷疑很有道理,讓媽媽看看。」媽媽把書拿過來,仔細看了一下課文,然後對小路說:「在正常情況下,小蝌蚪是應該用『它』,但是課文中是把它當成一個找媽媽的小朋友來寫的,這是童話里常用的方法,所以就用了『他』,明白了嗎?」  「噢,在課文里小蝌蚪是媽媽的孩子,是和我一樣的小朋友,所以用了『他』,對嗎?」  「嗯,小路真聰明!」  古希臘哲人德謨克里特說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點燃的火把。」我們在教育孩子時,也要改變過去給孩子填鴨式灌輸的消極模式,改變孩子被動的地位,鼓勵孩子懷疑事物,充分調動孩子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  賞識孩子,就要允許孩子懷疑,培養孩子善於懷疑的習慣。  當孩子對事物產生並表現出自己的懷疑時,不要認為這是可笑和荒謬的,而應該對孩子說:「你的懷疑很有道理,再說得詳細點。」  當孩子懷疑而試圖去驗證某件事情時,你可以說:「孩子,我們支持你。」 作者:--馬老師--2006-07-02 18:40
細節10:在別人面前讚揚孩子 一天,苗苗和媽媽從街上買東西回來,恰巧碰到了鄰居家的母子倆要出門,媽媽對苗苗說:「這是李阿姨!」苗苗大方地問了一聲「李阿姨好」。這時,鄰居家的阿姨對苗苗的媽媽說:「你家苗苗可真可愛,又漂亮又聽話,不像我們家這小子,整天就知道吵吵鬧鬧,只會淘氣,真是被他給煩死了。」  聽完媽媽的話,鄰居家的小男孩瞪大了眼睛看著媽媽,然後非常生氣地說:「媽媽!我怎麼不乖了?」媽媽並沒有顧及孩子的情緒,而是大聲地說:「你就是不乖,還頂嘴,整天就知道淘氣,真煩人!」小男孩一扭頭,自顧自地跑了。  從此,鄰居家的男孩像變了一個人,再也不像以前那麼天真活潑了。  一次,他看到到媽媽下班回來,便躲在椅子後面不搭理媽媽。媽媽說:「乖孩子,過來親親媽媽!」小男孩不僅沒有過去,反而非常怨恨地對媽媽說:「我不乖,我不想親!」  每個孩子都有自尊心,作為父母,應該清楚地認識到這一點,這樣才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煩。尤其在別人面前,孩子的自尊心更加強烈,當著別人的面批評和訓斥孩子,將會大大地傷害孩子的自尊。孩子的大腦還處在混沌天真的狀態,大人的一言一行將影響孩子的一切。當你漫不經心或火冒三丈地說孩子「笨」的時候,就是讓孩子形成一種概念:我是天下最笨的孩子。孩子一次次地接受大人苛責,也就等於一次次地接受對自己的否定:我什麼也比不上別的孩子。  有些父母自己的自尊心往往比較強,而對孩子的自尊心卻毫不在意,就算已經感覺到孩子受了委屈或傷害了孩子的自尊,也不以為然,認為小孩子有什麼面子不面子的,甚至有時還有意給他們一點小傷害作為懲戒。其實,這種做法非常不明智,因為這不但不能激勵孩子,反而會給孩子造成心靈上不可磨滅的傷害,甚至讓孩子怨恨父母,造成親子關係的緊張。  賞識教育的理論告訴我們,對孩子要多讚揚、多鼓勵,少批評、少責罵。經常對孩子讚揚、鼓勵,尤其是當著別人的面讚揚孩子,能使孩子產生成功感和榮譽感,從而增強他們學習和做事的信心。  因此,我們應該把對孩子的賞識擴展到別人的面前,要善於當著別人的面賞識和尊重自己的孩子,讓孩子充分感覺到你對他的重視和欣賞,從而激勵孩子產生無窮的力量和信心。  一次,小東的爸爸請幾位朋友來家裡吃飯,幾杯酒下肚,幾個人開始談論起各家的兒女,可是他們都是在誇獎別人的孩子,卻沒有一個誇獎自己的孩子。  這時,小東的爸爸非常興奮地說道:「你們都別互相吹捧了,我還就覺得我們家小東好,我這兒子既聰明又聽話,還特別關心別人。就前幾天,我幹活累了,他還幫我捶肩揉背呢。兒子的小手捶在我的肩膀上,別提有多舒服了!」  說這話的時候,小東爸爸的幾個朋友都用羨慕的眼神看著他,其中有一個朋友說:「小東真是個好孩子,我們真羨慕你!」  「其實你們的孩子也都很好,只是你們光挑他們的毛病,卻忽略了孩子的優點。」小東的爸爸對朋友們說。  小東在自己的房間里聽到了爸爸和朋友們的談話,心裡高興極了,他決心以後更加努力學習,不辜負爸爸對自己的讚賞!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如果能及早地發現孩子的長處,幫助他發揚長處,能使孩子在取得成績的同時,感覺到自己的優點所在,從而更加自信。父母在賞識別人孩子的同時,其實也是讓別人來賞識自己的孩子,每個孩子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誇獎,有時,這比父母的賞識更能激發孩子的上進心。  在別人面前賞識自己的孩子時,有以下幾點需要注意:  一是賞識孩子的態度必須是認真和真誠的。不能因為炫耀自己或者敷衍別人而故意吹噓,誇大孩子的優點。  二是必須有根有據。要根據孩子的平時表現來賞識孩子,不能因為賞識而賞識,憑空捏造事實,讓孩子感覺你在作假。  三是要適可而止。不要說起來沒完,讓孩子感覺不自在。要知道,賞識的話並不是越多越好,有時候說得多了反而無益。  當跟別人說起自己的孩子時,不管孩子是否在場,都要懷著賞識和尊重的心態去談論他,應該說:「我的孩子很棒,我很喜歡他!」  經常把孩子的成績和作品拿到別人面前欣賞,通過自己和別人對孩子的賞識和誇獎,激發孩子的上進心,你可以說:「看我兒子又得三好學生了!」「看我女兒的畫多漂亮!」 作者:--馬老師--2006-07-02 18:41
第二章:賞識與激勵 賞識教育專家周弘曾經說過:「無論什麼人,受激勵而改過,是很容易的,受責罵而改過,卻是不大容易的。而小孩子尤其喜歡聽好話,而不喜歡聽惡言。如果家長總是用消極的辦法來對待孩子,其結果,小孩子改過的少,而怨恨父母的多,即使不怨恨父母,至少也會有一點不喜歡父母了。」在孩子遇到問題時,少些責罵,多些激勵,親子教育就是這麼簡單。 細節11: 要讚揚,更要激勵 在一次數學測驗中,張輝得了80分,這個成績在班上屬於中等。回家後,他把自己的成績告訴了媽媽。媽媽認為應該賞識孩子,就非常高興地對張輝說:「不錯啊孩子,恭喜你考了好成績,今天晚上想吃什麼?媽媽做給你吃!」  本來已經做好了挨批評的準備,沒想到卻被媽媽誇了一頓,張輝非常納悶。不過他還是咽著口水告訴媽媽:「我想吃紅燒肉!」  晚飯,媽媽果然做了紅燒肉,並對張輝說:「這是為你取得優異成績專門做的,以後取得好成績,媽媽給你做更多好吃的。來,多吃點!」張輝看到媽媽是真誠地誇他,於是放心地吃了起來。  原來考80分媽媽就這麼滿意,這還不簡單嗎。張輝一邊吃,一邊想。  於是,張輝不僅沒有加強對數學的學習,反而逐漸放鬆了。他想,反正媽媽要求也不高,只要能拿到80分就可以了,我幹嘛還要那麼努力呢。  結果,張輝的數學成績始終沒有進步,甚至有時候還在退步。為此,張輝的媽媽也很苦惱,為什麼自己這麼賞識孩子,他卻沒有做到想像中那樣好呢?  張輝的媽媽犯了這樣一個錯誤:只誇獎、不激勵,只看到孩子的成績、看不到孩子的不足。對於孩子的成績,如果我們只給予肯定和誇獎,甚至小題大做,把一個本來不是很理想的成績說成是優異的成績。把本來準備接受批評得孩子捧到天上,而不對孩子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作出提醒和激勵。這樣一來,會讓孩子誤會父母的意圖,認為父母對自己的成績很滿意,從而忘記了自己的不足和差距,變得驕傲自滿,最終放棄了繼續努力和積極進取的想法。  所以,不僅要對孩子的成績進行肯定和賞識,更要在賞識的基礎上,提出建議和鼓勵,讓孩子在欣慰的同時,感覺到來自父母的殷切希望。可以對孩子說:「成績還不錯,不過再努力一點,你會取得更優異的成績!」只有這樣,才能做到真正的賞識孩子。  小學一年級的第一次期末考試,李民的語文成績是87分,數學成績是89分,總分排在全班第十名,應該還是一個不錯的成績。回家以後,他馬上把這個消息告訴了爸爸。  「是嗎?全班一共三十多個同學,你第一次就考了第十名,這個成績挺不錯的!」爸爸對李民說。  聽了爸爸的話,李民的心裡一陣高興。雖然他沒有考第一名,但是前十名的成績也凝聚著他的努力。接著,爸爸說:「不過,成績是考核你過去的努力的,如果你接下來不努力了,下次的考試成績可就不知道是多少了!」  李民意識到自己應該加把勁。在第二次考試中,李民的成績基本上沒變化。語文88,數學90,總分排在了全班第九名。  爸爸看了李民的成績,高興地對李民說:「不錯,成績比上次有進步,不要小看這一分呀,這可是你努力學習的結果。」  結果,在接下來的考試中,李民的成績總是緩慢地提高。儘管多是一分兩分,但是,小學畢業的時候,李民已經是班裡的尖子生了。  李民的爸爸是明智的,他不僅善於讚揚李民,更重要的是,他懂得如何激勵李民,讓李民在讚揚和激勵中不斷進步。  賞識孩子,不僅表現在對孩子成績的肯定和誇獎上,更表現在對孩子熱情地鼓勵和適當地提醒上。對孩子成績的讚揚可以讓他感到溫暖和欣慰,讓他感覺到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至少獲得了父母的認可;而對孩子的提醒和鼓勵則可以給他繼續努力的動力和信心,讓他們感覺到自己還有差距,還有繼續進步的潛力。  有時候,如果孩子的成績已經非常好了,父母也感到非常滿意,這時就應該換一種賞識和激勵的態度。比如孩子考了第一名,你可以對他說:「真是好樣的,相信你能繼續保持下去!」而不是說:「不錯,繼續努力!」如果孩子聽「繼續努力」這句話的次數太多,也會失去耐心,他不禁會問:難道父母對我的期望沒有盡頭嗎?總是讓我繼續努力,努力到什麼程度他們才會滿意呢?所以,要適可而止,尤其在孩子已經非常出色的時候,不妨多說幾句讚賞的話,讓孩子繼續保持好習慣。  當孩子取得一定成績,或完成了某項任務時,即使還有一些差距,出於賞識和激勵孩子的考慮,你應該說:「做得不錯,如果再努力一些會更好!」  如果孩子已經做得很好,比如考試得了第一名,就要鼓勵孩子繼續保持這個成績。你可以說:「真是好樣的,相信你可以繼續保持下去!」 作者:--馬老師--2006-07-02 18:42
細節12:賞識孩子的每一個進步 小張是少年宮的鋼琴老師,這段時間,她正在教一批新學生學鋼琴。在這批孩子中,有一個叫魯明的小男孩,他學鋼琴非常刻苦,雖然剛開始的時候入門比較慢,但後來慢慢地進入了狀態,彈得越來越好,她覺得這個孩子很有潛力。  可是,小張發現魯明已經兩個周末沒有來學琴了。她感到非常奇怪,於是她撥通了魯明家的電話,接電話的正是魯明。  「魯明,這兩個周末怎麼沒有來學琴呢?」  「媽媽不讓我去了。」魯明小聲地說。  「為什麼不讓你來了呢?家裡有什麼事嗎?」  「沒什麼事,因為媽媽認為我學不好,再學下去也是耽誤時間。」  「怎麼會呢,你學得很努力,進步也很快,媽媽為什麼會這麼說?」  「我每次學完琴回家,媽媽總讓我彈給她聽。每次彈完,她都說彈得不好,一點進步都沒有,就不讓我學了。」  掛上電話,小張為魯明的媽媽感到悲哀。  無視孩子的進步,僅僅因為孩子沒有達到「最佳」或自己心目中理想的標準,就全盤抹煞孩子的成績,這是對孩子的一種傷害。也許在無意中,會因為父母過高的期望而葬送掉一個科學家或藝術家。  孩子在學習或者生活中總會有一些讓父母不滿意的地方—成績沒有別人好,做事沒有別人快,腦筋沒有別人聰明,但是,孩子一直都在進步,這才是最重要的。  應該珍視孩子的進步。在孩子看來,只要自己取得一點點進步,父母就應該是高興的,就應該表揚自己。可是有的父母不會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總是用大人的標準要求孩子,因而孩子很多時候很難達到父母的要求。這樣一來,孩子就很難看見自己的進步,就會產生自己沒有用的想法,從而喪失了前進的動力。  因此,隨時都要看到孩子的進步,尤其是在孩子表現不好或者成效不明顯的時候,不要打擊孩子的信心和積極性,而是應該善於發現孩子哪怕是一點點的進步,對孩子的表現給予寬容,對孩子的進步給予賞識,這將會讓孩子建立或者重新建立做好事情的勇氣和信心。  期末考試的成績下來了,達達只考了第二十名,而他的同桌考了第一名。  回到家,他問媽媽:「我是不是比別人笨?我覺得我和同桌一樣聽老師的話,一樣認真地做作業,可是,為什麼我考第二十名,而她考第一名?」  媽媽撫摸著達達的頭,溫柔地說:「你已經比以前進步了,以後會越來越好的。」  第二學期的期末考試,達達考了第十五名,而他的同桌還是第一名。達達還是想不通,又向媽媽問了同樣的問題。媽媽還是說:「你比上學期又進步了,以後會越來越好的!」  達達小學畢業了,雖然他還是沒有趕上他的同桌,但他的成績一直在提高,已經進入前十名了。  暑假裡,媽媽帶達達到青島看大海。母子倆坐在海灘上,看那些在海邊爭食的海鳥。他們發現,越是體型比較小的鳥越能迅速地起飛;而那些體型比較大的鳥,如海鷗卻顯得非常笨拙,起飛很慢。這時,媽媽對達達說:「兒子,海鷗雖然起飛慢,但是真正能飛越大海、橫穿大洋的還是它們。」  初中的時候,達達的成績已經名列前茅了。到了高中,他成了全校著名的尖子生,最後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了北京大學。  這個故事是耐人尋味的。  發現並賞識孩子的進步,不僅影響到孩子學習和做事的效果,而且還會影響到孩子對學習和做事的態度。我們發現,孩子喜歡某一門課程,很多時候是因為放學回家後有人願意了解他們的學習情況,並肯定他們的進步。有的孩子說:「我喜歡音樂課,因為回家後可以唱歌給爸爸媽媽聽,他們可喜歡聽了。」也有的說:「我喜歡數學課,因為回家後算數經常得到媽媽的讚揚。」如果我們對孩子的進步不聽、不看、不肯定、不讚揚,孩子的學習態度肯定會受到打擊。  有這樣一段很精彩的話:假如你的孩子不能成長為參天大樹,那就讓他做一棵默默無聞的小草吧,他一樣可以給你帶來春天的美麗;假如你的孩子不能成為一片汪洋,那就讓他做一朵最小的浪花吧,他同樣可以帶給你跳動的喜悅;假如你的孩子不能成為一位名人,那就讓他做一個平凡的人,無論是地地道道的農民,或是普普通通的工人,也無論是一名軍人還是一位商人,只要他誠實、正直、善良、上進,為父母者都應感到驕傲,因為他們培養出來的孩子是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這就足夠了。  當孩子在學習和生活中取得進步,哪怕是很小的進步,作為父母,你都應該說:「孩子,你比以前進步多了,繼續努力,一定會越來越好的。」  當孩子做事的成效不明顯時,不要打擊孩子的積極性,要對他說:「你每天都在進步,別著急,會好起來的!」 作者:--馬老師--2006-07-02 18:42
細節13:鼓勵孩子嚴格自律 有一次,張明和媽媽一起過馬路,紅燈亮了,但當時並沒有車輛經過。於是媽媽連忙拉著張明的手說:「反正沒車,我們快過去吧。」  張明下意識地對媽媽說:「媽媽,紅燈呢!」  媽媽不耐煩地說:「管那麼多幹什麼,快點走!」  於是拉起張明就闖紅燈過了馬路。  從此以後,媽媽發現張明在家裡也學會自由散漫,沒有自律性。當她認識到是自己的不良教育影響了孩子時,已經後悔莫及了。  身教勝於言傳。父母在賞識孩子的過程中,不僅要教育孩子自律,更應該做到以身作則。因此,賞識孩子不是簡單的幾句話,而是從語言到行動,全身心地賞識和鼓勵孩子。  為了鼓勵孩子嚴格自律,父母可以在制定規矩和計劃的時候徵求孩子的意見,和他一起完成。而不是以父母的意志來強迫孩子遵守。  王剛過完暑假就該上四年級了。在這個暑假裡,他不僅按計劃完成當天的作業,而且參加了少年宮的游泳班,學會了游泳。是什麼讓他如此自律呢?  原來,王剛三四歲開始,媽媽就鼓勵他動手洗手絹等小東西。剛開始,王剛洗不好,灑了滿地滿身的水,但媽媽一點都不怪他,還誇讚他「幹得真好!」王剛越干越有勁,不僅很快學會了洗手絹,而且以後只要自己能做的事情都搶著做。  從上小學開始,爸爸就和他一起制定了家規。比如要求王剛放學回家先做作業,每天看電視不超過1個小時,當天的事情當天完成等;要求爸爸在家裡不能抽煙,每天要洗碗等。這些規矩都是爸爸和王剛一起商量制定出來的,並且還要雙方簽字,誰違反了,誰就按規定接受相應的懲罰。  王剛覺得這樣很民主,大家都按制度行事,公平合理,所以十分願意接受。有時候爸爸忍不住在家裡抽煙,王剛都會教育爸爸要遵守家規。  後來,爸爸又鼓勵他自己安排做作業和玩耍的時間。當他把自己的計劃告訴爸爸的時候,爸爸會說:「你的計劃真不錯,就按這個執行吧!」  就這樣,王剛在父母的賞識中變得越來越自律了。  沒有自律,就不會有成功。  和孩子一起制定家規,不僅表示了爸爸對孩子的賞識和尊重,而且有效地鼓勵和培養了孩子的自律能力和責任感,可謂一舉兩得。  而如今,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往往採取了一些錯誤的方式。有些父母把許多事都替孩子「管」了,有時是因為擔心孩子太小做不了,有時是為了讓孩子安心學習。這樣一來,也許孩子會感到很享受、很快樂,但是換個角度看,父母這樣做只會讓孩子變得懶散。  另外,那種凡事父母都說了算、不許孩子發表意見的「老子」式家規已經過時了,在新時代,用公平合理的方式制定家規,更能起到激勵孩子嚴格自律的作用。  賞識和鼓勵在鍛煉孩子的自律能力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因為要賞識孩子,所以父母不應該強迫孩子去做什麼,而應該通過鼓勵,讓孩子自願去做。在父母的強迫下做的事情,孩子不僅不會記住,還會產生逆反心理;而如果是他們自願去做的,效果自然就好多了。  比如,當你要孩子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他可能會說「等會再做」,可是過了很久,他也絲毫沒有自己動手的意思。這時,父母出於疼愛孩子的心理,就乾脆替孩子做完了。這樣的縱容會使孩子養成懶散和沒有時間觀念的毛病。而正確的方法是問問孩子「等會」需要多久,讓他明確說出一個時間,然後告訴他:「說到就要做到」。而不要說「等會就等會吧」這樣太過寬容或者「給我馬上去!」這樣強制的話。  一個孩子從小養成自律的習慣,可以克服很多不良嗜好,比如無節制地看電視、玩遊戲機。當他懂得約束和剋制自己的時候,他就能夠把握分寸。因此,在賞識孩子的過程中,要時刻注意培養孩子的自律能力。對於孩子能夠自己管好的事,家長可以多教一些方法,多尊重孩子的自願,多賞識孩子的成績,慢慢的,孩子就懂得如何對自己的事情負責,從而自然而然地就把這當作一種習慣了。  當你希望孩子自覺遵守一些規則和制度時,不要只是口頭上說,而應該以身作則,通過實際行動鼓勵孩子遵守規則。你可以說:「來,像媽媽這樣做。」  平時給孩子制定規矩時,多徵求孩子的意見,並且也要給自己制定一些規矩,讓孩子覺得公平合理,以此鼓勵孩子遵守規矩。你可以說:「來,咱們好好商量一下。」 作者:--馬老師--2006-07-02 18:43
細節14:激勵孩子戰勝失敗 小鋒從小在農村長大,大學畢業後來到城裡。他各方面都很出色,只有一點,我們都感到非常吃驚,他竟然不會騎自行車!  為此,小鋒給我講了一個他小時候的故事:  在小鋒八九歲的時候,看到小夥伴們都開始學自行車,於是也想學。小孩學自行車,最困難的一個環節是跨上自行車。小鋒學得很認真,但是為了能夠跨上自行車,卻吃了不少苦頭,經常連車帶人摔倒在地。  在旁邊扶著的父親脾氣很暴躁,一看小鋒摔倒,就著急上火,大聲地訓斥小鋒「笨蛋」、「沒出息」。後來,小鋒在父親的罵聲中不僅沒有進步,反而越來越膽小,最後連跨上自行車的勇氣都沒有了。  小鋒最終也沒有學會騎自行車。這成了他的一塊心病,他始終對學自行車充滿恐懼,雖然後來也嘗試過幾次,但心理的障礙讓他每次都無功而返。  失敗是令人沮喪的,而別人的諷刺更讓人難過。當孩子失敗的時候,一句「笨蛋」可能會傷透孩子的心。如果來自失敗的打擊太多,孩子會產生嚴重的自卑感和自我懷疑,結果就真的成了「什麼都學不會的笨孩子」。  科學家做過這樣一個實驗:  他們把一條梭魚放進一個有許多小魚的水池裡,只要梭魚餓了,張張嘴,就可以把小魚吞進肚子里。過了一段時間,科學家用一個玻璃瓶罩住了梭魚。開始時,小魚在瓶子外面游來游去,梭魚就衝上去,企圖吞食小魚,但每次都撞在了瓶壁上。慢慢地,梭魚的衝撞越來越少,最後,它完全絕望了,放棄了捕食小魚的所有努力。  這時,科學家取走了罩住梭魚的玻璃瓶,但這時候備受打擊的梭魚已經沒有了鬥志。無論有多少小魚在它的身邊甚至嘴邊游來游去,它都不會再張嘴。最後,這條可憐的梭魚就這麼活活餓死了。  聽了這個故事,也許你會說,這條梭魚真是笨死了。其實梭魚原來並不笨,捕食小魚是它的拿手好戲,它是一條能夠獨立生活的正常的魚。可是,無數次的碰壁後,梭魚開始懷疑自己捕魚的能力,最後徹底絕望了。  人生不是一帆風順的,總要經歷很多失敗和挫折。孩子也一樣,當他們去努力嘗試一件事情的時候,很可能等待他們的並不是成功,有些時候,需要千百次的嘗試和努力。當孩子失敗和碰壁的時候,父母應該給他及時的激勵,讓他們鼓起再試一次的勇氣,從而克服困難,獲得成功。  春節過後的幾天,明明從電視上看到歡慶春節的熱鬧場面總少不了踩高蹺,於是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央求爸爸給他買高蹺。  爸爸從小在農村長大,對高蹺的感情也很深厚,心想讓孩子學高蹺還可以鍛煉孩子的膽量和意志,於是就到市場上買了一副。  爸爸讓明明坐在椅子上,很認真地給他綁好了高蹺:「好了,站起來吧!」  明明興奮地想站起來,可是剛一起來,卻又坐在了椅子上。  「怎麼了?怎麼不站起來?」爸爸問他。  「我怕摔倒。」明明回答爸爸。  「沒關係,站起來,往前走。」爸爸說。  明明鼓起勇氣,晃晃悠悠地站了起來,可是剛邁了一步,就立足不穩,摔了一跤。明明的臉上頓時沒有了剛開始時興奮的表情,取而代之的是一臉恐懼。  「摔跤沒什麼的,不管是誰,剛開始學的時候都要摔跤,不摔跤是學不會的。來,再試一次!」爸爸鼓勵道。  「不用怕,爸爸小時候也是這樣學的,鼓起勇氣,一會就學會了,繼續!」  明明雖然很害怕,但還是默默地點了點頭。  「腳下要動起來,看著前方,別害怕。」  就這樣,在爸爸的一次次的鼓勵之下,明明終於學會了踩高蹺。  當孩子為「失敗」感到恐懼或難過時,父母不應以憐憫的態度對待孩子,或者在孩子面前唉聲嘆氣,更不能責罵孩子。正確的方法應該是讓孩子明白,失敗沒有什麼大不了的,這次不行,下次再來,再試一次,總會取得成功。  孩子從小到大,不可避免地會碰到很多挫折。如果孩子在受挫後得不到適當的引導,常常會失去自信,變得軟弱和退縮,而如果得到適當的引導,則會坦然面對挫折,漸漸培養出對挫折的承受力和意志力。  很多父母認為,孩子還小,還經不起挫折,因此一味放縱和滿足孩子,從不讓孩子受苦受累,孩子因此變得經不起風雨,甚至會產生一系列心理問題。  因此,家長應該讓孩子明白,生活有順境也有逆境,通往成功的道路並不是一帆風順,從而讓孩子逐步形成看待挫折的正確態度,學會戰勝挫折的本領。  當孩子遇到挫折和失敗,心情低落時,要鼓勵孩子戰勝失敗。你可以說:「沒關係,再試一次,相信你一定會成功的。」  當孩子做一件具有挑戰性的事情,併產生恐懼或一次次失敗的時候,你應該說:「不要怕,這沒有什麼可怕的,大膽地去做,你一定能戰勝它!」 作者:--馬老師--2006-07-02 18:43
細節15:鼓勵孩子克服緊張 張女士的孩子快考試了,她怕孩子會因為緊張而影響成績,於是心裡非常不安。她反覆告訴孩子「不要緊張,千萬不要緊張」,每天都叮囑孩子「快去複習,別玩了」,「注意身體,別感冒了!」;在孩子複習的時候,她忙著幫孩子查資料、找例題、檢查練習。  最後,孩子對她說:「我本來不緊張,被你這麼整天嘮叨著,反而緊張了!」  聽了孩子的話,張女士一下懵了。  面對考試或比賽,每個孩子都會有一些壓力和緊張情緒,有時甚至會因為緊張而影響發揮,陷入「學得好考不好」的怪圈。作為父母,為孩子分憂解難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不能把「弦」綳得太緊,這樣只會增加緊張氣氛,讓孩子壓力更大。  在孩子考試或比賽之前,父母不僅要讓孩子擁有一個寬鬆的環境,也應該關注一下自己的心理健康,別嘴裡說著不緊張,行為中卻處處透露著緊張,以致影響了孩子的考試或比賽。  明智的父母要從賞識孩子的角度出發,積極地鼓勵和安慰孩子,通過對孩子的賞識和鼓勵,讓孩子樹立「只要努力,我一定能考好」的信念,緩解孩子的壓力,增強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儘快從緊張情緒中走出來,從容面對考試。  小武要參加運動會了,這是他第一次參加運動會,他報的項目是跳遠。賽前的幾天,小武很緊張,連做夢都在「跳遠」。  早晨起來,爸爸問小武:「快開運動會了,你做好準備了嗎?」  「這需要做什麼準備嗎?」小武疑惑地問爸爸。  「那當然啊,只有做好了準備,比賽的時候才不緊張,你現在緊張嗎?」  「緊張,我怕自己跳不好,同學們會看不起我的!」小武說。  「不用擔心,讓爸爸教你幾招,保證你跳出好成績,爸爸以前可是跳遠運動員呢。」  「好啊,那你快教我吧!」小武拉著爸爸的胳膊,著急地說。  「好吧,首先你要有信心,『其他同學都不如你跳得遠,你才是最棒的!』然後呢,這幾天你要多作運動,把身體活動開,到時候才能跳得更遠;另外,你應該先在沙坑練習跳一跳,熟悉一下場地環境,這樣到比賽的時候就不會感到陌生了。最後再告訴你一個方法,那就是要把助跑的步子量好,你可以從起跳線往回跑,在速度最快的時候停下,並記下那個位置,下次助跑的時候就從那個地方起跑。你按爸爸說的試一試,如果不明白再來問我,好嗎?」爸爸耐心地說道。  「好的。可是如果我都按你說的做了,到時候還是跳不好,那該怎麼辦呢?」  「不用擔心,相信你一定能拿到滿意的成績,即使今年拿不到好成績,明年還可以再比,到時候還可以拿冠軍!」爸爸把手放在小武的肩膀上,認真地說道。  「嗯,我明白了,我一定會按爸爸說的做!」  果然,小武按爸爸說的練習了幾天,信心越來越足。在幾天之後的比賽中,小武跳得非常棒,還獲得了第一名。  當孩子緊張不安的時候,父母要以身作則,冷靜面對孩子的焦慮,幫助孩子分析所面臨的形勢和困難,給孩子一些賞識和指導,讓他明白,勝敗乃兵家之常事,即使失敗,父母還會一如既往地愛他、支持他。這樣,可以讓孩子正確面對考驗,以積極的心態迎接挑戰。  同時,要給孩子一個寬鬆的環境,不要對孩子提過高或過嚴格的要求,要允許孩子出現失誤,並對他的失誤表現出寬容,這樣不僅可以緩解孩子的緊張情緒,而且可以更加堅定孩子的信心。  當孩子面臨考試或比賽出現緊張情緒時,家長應該給孩子充分的賞識和鼓勵。告訴孩子:「只要努力,就一定會取得滿意的成績,我們相信你!」  如果孩子擔心自己考不好,你可以說:「不要擔心,以平常心面對,即使這次考不好,下次還有機會!」  當孩子缺乏必要的準備時,應該給孩子適當的幫助和指導,讓孩子有更充分的準備。你可以說:「孩子,讓我來教你幾招!」 作者:--馬老師--2006-07-02 18:44
細節16:鼓勵孩子與人交往 最近一段時間,媽媽發現小凡不太高興,於是問他:「怎麼了小凡,在學校里遇到什麼不開心的事情了嗎?」  「沒有什麼。」小凡回答媽媽。  「那我怎麼發現你不開心呢?是不是有人欺負你了?」媽媽接著問。  「我說過沒什麼了,媽媽你別管了。」小凡一邊說,一邊朝媽媽揮了揮手。  這時,媽媽發現小凡的胳膊上有條傷痕,不禁吃了一驚,急忙抓住他的胳膊,問道:「到底是怎麼回事,快告訴媽媽。」  小凡一看瞞不過媽媽,就一五一十地告訴了她。原來班上有個同學特別霸道,經常欺負小凡,有幾次還動手打了他。聽到這種情況,媽媽非常認真地對小凡說:「別人老欺負你,你應該還手。」  小凡的爸爸聽到了媽媽的話,不解地說:「還手幹什麼,打架嗎?哪有你這樣教育孩子的?打架根本解決不了問題的。」  媽媽說:「那你說怎麼辦?難道就這麼老讓人欺負?」  爸爸說:「我也不知道怎麼辦,總之不能鼓勵孩子動手打架,再說,要是孩子打不過別人,怎麼辦?」  聽著爸爸媽媽的爭執,小凡默默地回到了自己房間。  小凡的爸爸媽媽碰到的確實是一個十分棘手的問題。孩子在與小夥伴的交往中,總會發生一些矛盾,甚至動手打架。這時候,父母應該怎樣面對?是讓孩子默默忍受,還是以牙還牙?  這些都不是好辦法。如果孩子之間有矛盾,應該鼓勵孩子去和對方交朋友,對孩子說:「不要打架,你應該主動講和,告訴對方,你想和他成為朋友!」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個和諧的人際關係,能和小夥伴們和諧相處、互相幫助。因此,對於孩子交往中遇到的種種難題,應該建立在以和為貴、發展友誼的基礎上。鼓勵孩子用心與他們溝通,相信孩子的真誠可以打動他們,從而把對手變為好朋友。  丁丁的爸爸是旅居美國的華僑,在他7歲的時候,爸爸把他送到美國當地的小學讀書。因為整個學校只有丁丁一個中國人,所以他在學校沒有朋友。就連他的同桌麥克爾也不願意理他,還經常欺負他。  丁丁把這些情況告訴了爸爸,爸爸問他:「麥克爾為什麼不願意理你呢?」  「我聽到他和其他美國同學說,中國人都很笨,所以不要理中國人。」丁丁告訴爸爸。  「那你就好好讀書,每門功課都要比他們好,讓老師也說你好,他們就不會不理你了。」爸爸說道。  丁丁聽了爸爸的話,非常用心地學習,成績進步很快,這讓那些美國孩子都很吃驚。漸漸的,他們都不說丁丁笨了。  可是,麥克爾還是經常欺負丁丁,有一次竟然打了他。丁丁很難過,告訴了爸爸。  「麥克爾是個怎樣的孩子?你能和爸爸說說嗎?」爸爸問丁丁。  「他學習不用功,經常在學校里搗亂,上課也不好好聽講,老師讓他回答問題,他什麼都不會。」丁丁說道。  「噢,那你想過在學習中幫助麥克爾嗎?」爸爸問。  「我為什麼要幫他,他總是欺負我!」丁丁不解地說。  「要想不讓他再欺負你,最好的辦法就是把他變成你的朋友,你覺得呢?」  丁丁想了一會,對爸爸說:「我知道該怎麼辦了。」  「好,相信你們會成為好朋友的!」爸爸高興地說。  後來,丁丁果然主動去幫助麥克爾了。起初麥克爾還有點遲疑,但看到這位中國同學是真心想幫助自己,便愉快地接受了丁丁的幫助。過了一段時間,麥克爾的學習成績有了很大的進步,丁丁和麥克爾也成為最好的朋友。  當孩子遇到交往中的問題時,鼓勵孩子與對方交朋友,給孩子一些時間和空間,通過他們自己的努力去改變事情的狀況,而不是讓孩子能忍則忍或者以牙還牙。  通過鼓勵和信任孩子的交往能力來賞識孩子,能夠激勵孩子更加註意與小夥伴們的交往方式,促使孩子學會交流並快速融入到集體中去,擁有一個開放的心態,從而有利於孩子人格的健全和學習的進步。  當孩子與別的小朋友發生爭執甚至打架時,作為父母,應該鼓勵孩子去和對方講和,然後積極地交朋友。你可以說:「你們都是好孩子,不應該打架,應該成為好朋友才對!」  當孩子不善於與人交往,怕見生人時,你應該說:「去和他玩吧,相信你們會成為好朋友!」 作者:--馬老師--2006-07-02 18:44
第三章:尊重與信任 賞識孩子,就要尊重和信任孩子。賞識教育應該基於對生命本質的愛和尊重,尊重孩子,信任孩子。作為父母,只有放棄分數、名次等功利指標,才能真正賞識孩子的點滴進步,發現孩子身上無數的閃光點,賞識才可以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尊重的話語,信任的目光,賞識如細雨,潤物於無聲! 細節17:尊重孩子的意願 一天晚上,齊齊的爸爸對他說:「從明天開始,我們要把你送到爺爺家裡住一個月。到了那裡一定要聽爺爺奶奶的話,不要惹他們生氣,知道嗎?」  聽到爸爸的話,齊齊很吃驚,接著大聲地反對:「為什麼要把我送到爺爺那裡,我不去!」  「不去不行,這個月爸爸和媽媽都要出差,沒有人照顧你!」爸爸生氣地對齊齊說。  「為什麼你們不問我願意不願意呢?我不想去爺爺家!」齊齊難過得快要哭了。  「大人決定的事還要問你同不同意,你懂什麼啊?這事你同不同意都得這樣了,我和你媽媽都出差,總不能把你一個人放在家裡吧」爸爸一臉怒氣地對齊齊說。  第二天,齊齊被爸爸送到了爺爺家裡。他有一種被拋棄的感覺,他開始恨他的爸爸媽媽了。  孩子也是家庭的一員。當遇到事情尤其是和孩子密切相關的事情時,父母應該徵求孩子的意見,並盡量尊重孩子的意願。而不是總以為孩子太小,根本沒有思考問題的能力,即使跟他們商量也沒有用。  當然,生活中有些大人的事情是不必讓孩子知道的,但是有些事情卻完全應該讓孩子參與討論,尤其是關於孩子的一些事情。尊重孩子的意願,遇事經常和孩子商量,是對孩子的一種賞識和尊重。  父母尊重孩子的意願,不僅是因為孩子有權知道自己的事情,這更是對孩子的分析和判斷能力的賞識,相信孩子有能力分析和決定家庭中的事務。  孩子和父母在家庭中的地位是平等的。父母在決定一件事情之前,不妨聽聽孩子的意見,有時候,孩子的意見也非常重要,甚至能對整個事情產生重大的影響。  陳先生和妻子準備買一套新房子。他們挑來挑去,覺得兩個樓盤比較中意。但這時候,夫妻兩人的意見卻出現了不一致。  一天,夫妻倆又因為房子的事情爭執起來。這時候,陳先生女兒—上小學六年級的彤彤終於忍不住了,大聲對爸爸媽媽說:「你們要買房子怎麼從來都沒有徵求過我的意見呢?」  兩個人立刻停止了爭吵,奇怪地看著彤彤,半天沒說出話來。  「你能有什麼意見,小孩子懂什麼啊。」陳先生首先從驚異中醒過神來。  「就是,買房子是大人的事,你管這麼多幹什麼?!」媽媽接著說。  「買房子是全家人的事,我也是家裡的一員為什麼不關我的事呢?」彤彤生氣地問。  「可是你懂房子嗎?小孩子好好學習就可以了,別管這麼多閑事。」爸爸朝彤彤一擺手,很不耐煩地說。  「誰說我不懂,我知道爸爸要買新時代花園,我還知道,那裡的房子根本不能買。」  「為什麼不能買,你知道什麼啊?」陳先生吃驚地問。  「新時代花園的旁邊有一片空地對吧?那裡馬上就要建化工廠了,爸爸想以後天天都聞化工廠的怪味嗎?!」  「什麼?化工廠?我怎麼不知道?你聽誰說的啊?」陳先生非常疑惑地問彤彤。  「我同學的爸爸是化工廠的廠長。那天我和他說你們想買新時代花園的房子,他說不能買,因為他爸爸告訴他化工廠馬上就要搬過去,他還說化工廠的氣味能熏死人呢。」  「真的嗎?要真是那樣,這房子就真不能買了。」陳先生自言自語地說。  後來,陳先生打聽了一下,彤彤說的消息確實是真的。於是他在另一個樓盤買了一套房子,一家人喬遷新居,生活得非常幸福。  賞識孩子,就要尊重孩子的意願,讓孩子有知情權和參與權,這樣才能讓孩子感覺到他在家庭中的重要性,從而建立對家庭的責任感,培養他們的主人翁意識和大局觀。  對於父母來說,對孩子的尊重是了解孩子最好的途徑。如果父母尊重了自己的孩子,孩子反過來也會尊重父母。只有父母想了解孩子的想法時,孩子才會大膽地告訴父母。  另一方面,如果父母經常和孩子商量事情,徵求孩子的意見,一旦孩子需要做一項決定,他也會主動跟父母商量,徵求父母的意見,而不是隱瞞父母,一意孤行。  因此,父母應該隨時記住孩子是家庭中的重要成員,遇事主動徵求孩子的意見;當孩子表示不滿或者反對的時候,應該心平氣和地給孩子解釋,爭取孩子的理解,而不能強制孩子服從甚至恐嚇孩子。  當遇到與孩子密切相關的事情時,應該主動徵求孩子的意見。對孩子說:「孩子,有件事和你密切相關,我們想聽聽你的意見。」  當遇到關係到整個家庭的大事時,應該讓孩子知道,並鼓勵孩子發表自己的意見。告訴孩子:「這件事非常重要,你有什麼想法嗎?」 作者:--馬老師--2006-07-02 18:45
細節18:尊重孩子的想法 周末,陳女士和來她家玩的同事聊天,說到單位幾個年輕人談戀愛的事。  「聽說小趙又失戀了,你知道嗎?」陳女士說。  「是嗎?我不知道,什麼原因?」同事很驚訝。  「還不是小王,已經好長時間不理小趙了,聽說又在醫學院找了一個研究生,正打得火熱呢!」  「啊?小王怎麼這樣啊,不是跟小趙談得好好的嗎?人家小趙也不錯啊,真是的!」  這時,一直在旁邊看電視的兒子明明突然說話了:「我要是小趙叔叔,才不理小王阿姨呢,她太壞了!」  「到你房間去,大人說話你搭什麼腔,你懂什麼啊,討厭的孩子!」陳女士站起來,拉著明明的胳膊就走。明明撅著小嘴,一邊走還一邊小聲嘟囔:「本來就是嗎!」  孩子懂事以後,便開始思考這個世界,思考他所遇到的每一件事,並逐漸產生自己的想法和觀點。大人和孩子的世界確實不同,但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卻一直在向大人靠近。他們對大人世界的事情發表意見和想法,說明他們有了獨立的思考意識,這是非常可貴的。  這時,父母應該賞識和尊重孩子的想法、理解孩子的心情、傾聽孩子的訴說,在孩子想要發表自己的想法和觀點時,給予積極的賞識和尊重。賞識和尊重孩子的想法,不僅可以進一步鍛煉孩子的思考意識和表達能力,而且可以通過傾聽孩子的觀點,發現和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從而糾正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些錯誤思想。  父母千萬不要忽略和壓制孩子的想法,即使他們說得不對,即使他們的想法幼稚可笑,也不能嘲笑和打斷他們;不要總是以大人的思維來要求孩子,而應該讓孩子說下去,允許孩子把自己的觀點表達出來。  一天晚上,小輝很憂傷地對媽媽說:「一休的媽媽怎麼這麼狠心啊,把一休送到廟裡當和尚,還不讓一休回家看她!」  「孩子,這不是狠心。她把一休送到廟裡,是因為她希望一休能在那裡得到教育和磨練,以後能成為了不起的人。」媽媽溫柔地對小輝說。  「可是一休才多大啊,為什麼不等到他長大以後再把他送到廟裡呢?」  「孩子,人在小的時候是一張白紙,你在上面畫紅的,他就是紅的;而你在上面畫黑的,他就變成了黑的。所以,媽媽讓一休從小就在廟裡受教育,這樣才能讓一休更加聰明、更加堅強,如果等一休長大了再去廟裡,那時候就晚了。」  「那我是不是也要去廟裡當和尚,以後才能成為了不起的人呢?可是我離不開媽媽啊。」小輝不是那麼擔憂了,眼睛裡開始閃出光芒。  「當然不用,寺廟只是象徵著一個受教育、受鍛煉的環境,就像學校一樣,你在學校也可以受到教育和鍛煉啊。如果你想成為和一休一樣聰明的人,就要在學校里好好學習,認真聽講,爭取把老師講的知識全部學會。」媽媽撫摸著孩子的頭髮,微笑著對孩子說。  「媽媽我明白了,我一定好好學習,變得像一休那麼聰明,我也要成為一個了不起的人。」孩子蹦了起來,摟著媽媽的脖子大聲說。  「好孩子,媽媽相信你!」媽媽高興地親了小輝一下。  孩子經常會在看動畫片或漫畫書的過程中產生一些想法。對於這些孩子世界裡的事物,父母不能漠不關心,而應該主動去了解它們,和孩子一起去欣賞和思考。  孩子主動和父母談到孩子世界的事情,是對父母的信任和依賴,是想從父母那裡得到解答和安慰。這時,父母應該努力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和尊重孩子的想法,耐心地和孩子溝通交談。如果故事中的媽媽不是這樣的,而是因為勞累一天的緣故,對小輝的問題不理不睬:「一休是誰啊?什麼當和尚啊?小孩子到一邊玩去!」事情的結果將會是怎樣呢?  大人的世界和孩子的世界應該是平等互重的,孩子的想法和大人的想法也同等重要。因此,不論是孩子想要討論大人世界裡的話題,還是大人想要進入孩子的世界,這種彼此之間交流都顯得尤為重要。  賞識孩子,就一定要尊重孩子。當孩子想要向你表達他的想法和觀點時,給他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耐心傾聽孩子的話吧。  當孩子在你和客人談話時突然想要發表自己的看法,不要打擊和壓制他們。你應該說:「好吧孩子,你也來說說你的觀點!」  當孩子說的觀點是正確的,你應該說:「孩子,你說得很對!」  當孩子主動和你談起他對某件事情的感受和想法,不要不耐煩地敷衍了事,而應該對孩說子:「我們一起聊聊。」 作者:--馬老師--2006-07-02 18:46
細節19:尊重孩子的理想 7歲的璐璐由父母領著到醫院看病。璐璐剛上小學一年級,但已有兩年鋼琴的學習經歷。母親對醫生說,她一進老師家門就哭,一開始練琴就淚流滿面,還可憐巴巴地哀求說:「媽媽,我真的不想學。」雖然母親心軟,但父親堅持要她學琴,並且把特長與升學聯繫在一起,認為學成以後孩子就有機會成為特長生,這對上重點中學有加分的好處。  鋼琴老師還給她布置了家庭作業:每天必須練習4首練習曲。一旦孩子琴彈得不好,父親就用手指戳她的頭,還推搡她,大聲訓斥她。  璐璐就這樣承受了兩年,終於有一天扛不住了:她經常擠眼睛、努嘴巴、聳肩膀,胳膊腿還控制不住地亂動。班主任也向家長反映:「璐璐上課擠眉弄眼,還擺肩膀,經常突然尖叫,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成績下降。」  後來,醫生診斷璐璐患了抽動症,需要長時間的治療才能康復。  上面這個故事正是由於家長不尊重孩子的理想,逼迫孩子學習鋼琴,造成孩子精神上極大的壓力和內心長時間的壓抑,從而誘發了疾病。  現實生活中,家長們往往喜歡為孩子設計理想。從上小學開始,就為了孩子的理想一步步規化好了,甚至想到了孩子以後要上哪所大學的什麼專業。為此,父母不顧孩子的愛好和理想,強迫孩子按自己設計的軌道發展,如果孩子有一步沒有符合自己的意願,就對孩子的所有努力和成績全盤否定,甚至打罵孩子。  作為家長,其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無可厚非,但是為了孩子能有一個好的前途,而給孩子過大的壓力,結果讓孩子不堪重負而走向極端,這就太讓人遺憾了。  所謂賞識孩子,就應該尊重孩子的理想和選擇。家長在培養孩子的業餘愛好時,必須首先徵求孩子的意見,尊重孩子的理想,進而理解孩子的理想、知道孩子的真正需要。即使孩子的理想與父母的設計產生偏差,也要平靜地與孩子溝通,在尊重孩子理想和選擇的基礎上,通過商量探討,讓孩子充分理解父母的想法,然後把選擇權交給孩子。  在賞識和尊重孩子理想的時候,還要注意一個問題:不要在孩子建立理想的初期給孩子太多的壓力和警示,這樣很容易打擊孩子的積極性,讓孩子輕易放棄自己的理想。正確的做法是鼓勵孩子樹立理想,並為理想而努力。  父親和上小學四年級的孩子一起看電視。孩子見屏幕上的律師威嚴、氣派,一會兒引經據典,一會兒舉例證明,說得大家一個個點頭稱是,敬佩之心不禁油然而生,便對父親說:「我以後也要當律師。」  父親立即說:「你的理想很好,我支持。當律師是非常威風的,能夠在法庭上滔滔不絕地為人辯護。但是,想要當律師就必須把許多法律條文背得滾瓜爛熟,還必須要學習很多其他多方面的知識,以後還要處理社會上各種關係。你如果希望自己成為一名優秀的律師,就應該從現在開始做好作律師的準備!」  聽父親這麼一說,孩子對律師的職業更加憧憬了。從此,他對於律師應該學習的課程及行為習慣都非常重視了。  孩子在接觸新鮮事物時,會自然而然地萌發理想,父母如果覺得是合理的,就應給予賞識和支持。但支持不是簡單地說句好,更不是馬上提出要求,或者用純理性的、非常嚴格的終極標準要求孩子,這會讓孩子知難而退,輕易放棄。真正的支持應該以孩子的現實準備為基礎,進行適當啟發和引導。  當孩子對父母的安排表示反感的時候,父母應該充分考慮到孩子的愛好和興趣。你可以說:「告訴媽媽你喜歡哪項活動?」  當孩子對父母表達自己的愛好和理想的時候,應該告訴孩子:「你的理想真不錯,我支持你,相信通過你的努力一定會實現的!」 作者:--馬老師--2006-07-02 18:46
細節20:尊重孩子的朋友  娟娟的好朋友小麗,經常到娟娟家玩。可是,每次小麗走後,家裡都會變得一片狼藉,玩具扔得到處都是。一次,爸爸對娟娟說:「千萬不要向小麗學,你看家裡被她弄得多亂,這種孩子沒有人會喜歡的。」  聽了爸爸的話,娟娟非常不高興,噘著小嘴對爸爸說:「不許你這樣說我的朋友!」說完就悶悶不樂地進了房間。  賞識和尊重孩子,應該支持孩子的社會交往、尊重孩子的朋友,這樣不僅可以讓孩子感覺到父母對他的尊重而更加信賴父母,而且還可以促進孩子之間的友誼和交往,促使他們互相幫助、互相學習。  作為成年人,我們都有一種體會:回憶起童年生活時總感覺非常興奮,對兒時的朋友更是感到特別親密,說起與童年朋友一起做的各種趣事,如數家珍。我們的經歷說明:孩子需要朋友,孩童時代的友誼是非常珍貴的。朋友的缺失不僅使孩子的童年極為孤獨,而且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極為不利。因此,父母應該珍視孩子的朋友,通過賞識和尊重孩子的朋友,培養孩子團結友愛、協作互助的良好習慣和健康的心靈。  首先,可以通過賞識孩子朋友的優點,讓孩子在與小朋友的交往中主動學習,克服自己的缺點。  小強有一個壞毛病,就是自己的東西總亂扔一氣,結果到用的時候卻怎麼都找不到。後來,他認識鄰居家一個叫芊芊的小女孩,兩個人經常在一起玩兒。  小強的媽媽發現芊芊非常愛乾淨,自己的東西也從來都是整理得井井有條。於是,媽媽問小強:「你和芊芊是好朋友嗎?」  「當然是啊!」小強回答媽媽。  「好朋友就應該互相學習,你看芊芊多愛乾淨,總是把自己的東西收拾得整整齊齊,你能做到嗎?如果你做不到,芊芊可能就不會和你做好朋友嘍。」  後來,小強果然改掉了亂扔東西的壞習慣,自己的東西也收拾得整齊多了。  其實,孩子之間的互相學習跟大人在交往中互相學習是一樣的,只不過孩子們的學習比較簡單和直接罷了,而這恰恰是孩子們所需要的。  其次,尊重孩子的朋友,鼓勵孩子與小朋友們交往,可以培養孩子的社會適應和交際能力。  在孩子們的遊戲中,常常通過「手心、手背」的方法決定由誰「當皇帝」、「當大將」、「當解放軍」、「當壞蛋」……這是一種簡單的機會均等的民主手段,卻可以培養孩子們「少數服從多數」的民主思想。孩子們常在一起玩兒「過家家」的遊戲,扮演不同的角色,演繹家庭生活中的各種事件,買菜、做飯、睡覺、掃地以及娶媳婦、走親戚等等。這是成人社會現象在兒童社會中的折射,孩子們在「過家家」中了解了很多社會知識,也鍛煉了初步社交能力。再如,孩子們常常為了一個問題爭論得面紅耳赤、不可開交,不管問題解決與否、解決得合理與否,他們的認識總會前進一步,這也是學習社會的一個過程。如果孩子沒有朋友,這一切都是不可能的。  再次,鼓勵孩子在與小朋友的交往中培養群體意識,可以克服孩子過強的個體意識。朋友之間的群體生活可以克服孩子以自我為中心的毛病,讓他們遵從群體活動規則,認識到每個人的權利和義務。如果只顧自己,就會受到朋友們的排斥,小朋友會看不起他,不跟他玩兒,將會促使孩子最終向群體規範「投降」。「合群」是人的重要品質和能力,這是家長無法口授給孩子的。  因此,父母應該鼓勵孩子交朋友,當孩子有了朋友之後,應該通過賞識和尊重,促進孩子之間的交往。  如果孩子已經交上了朋友,家長要及時給予肯定,比如對孩子說:「真高興你有了自己的朋友,聽說你的朋友很棒,你們應該互相關心,互相幫助。」或者說:「聽說你交的朋友很出色,我很想見見他,你看可以嗎?」  如果孩子還沒有朋友,則應積極幫孩子尋找。比如鼓勵孩子與家附近的小朋友一起玩,與同事或同學的孩子一起玩。並適時和孩子討論他們交往的情況,幫助孩子分析並做出選擇。  另外,要歡迎孩子的朋友到家裡來。把孩子的朋友當成自己的朋友一樣,採取熱情歡迎的態度。當小朋友來家裡時,家長應該說:「我們家來朋友啦,歡迎歡迎。」或者「真高興我的孩子有你這樣的朋友,你們能來太好了!」而且要鼓勵孩子認真接待,讓孩子的朋友感覺到你對他們的支持和賞識。  當孩子有了好朋友之後,要及時了解孩子的朋友,並發現和賞識孩子朋友的優點和長處,鼓勵孩子們互相學習。你可以說:「你的朋友真不錯,有很多優點,你們要互相學習哦!」  要鼓勵孩子和朋友交往,多參與集體生活,可以用賞識的口氣鼓勵孩子交朋友。你可以說:「聽說你有新朋友了,你的交往能力真棒!」 作者:--馬老師--2006-07-02 18:47
細節21:尊重孩子的隱私 莫莫走在上學的路上,忽然想起昨天晚上的作業忘記放進書包里了,於是急忙往家跑。當他掏出鑰匙打開家門,看到媽媽正從自己房間里走出來,臉上帶著不自然的表情。莫莫走進房間去拿作業,一推門,愣住了,他看到自己書桌的三個抽屜全部敞開著,自己的日記本、同學們送的生日禮物、賀卡亂七八糟地堆在桌子上。  莫莫非常生氣地質問媽媽:「你為什麼翻我的抽屜?」  沒想到媽媽卻比他還生氣:「怎麼了?我當媽媽的看看兒子的東西還有錯嗎?」  「可是你應該經過我的允許才能看!」莫莫也毫不示弱。  「小孩子有什麼允許不允許?別忘了我是你媽媽,好了,快去上學吧!」媽媽毫不在乎地對莫莫說。  後來,莫莫把書桌上的抽屜都上了鎖,就連日記本都換成了帶鎖的。  一幅四格漫畫,配有這樣四句話:「你翻看了孩子的書包」,「你偷看了孩子的日記」,「你拉開了孩子的抽屜」,「你也鎖住了孩子的心,請尊重孩子的隱私權!」  隱私,是每個人藏在心裡,不願意告訴他人的秘密。人人都有自己的隱私,孩子也不例外。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的生活領域、知識、情感都逐漸豐富起來,孩子的自我意識、自尊意識不斷增強,原先無所顧忌敞開的心扉也漸漸關閉起來。然而,很多父母沒有意識到孩子正在長大,忽略了孩子也會有自己的秘密,總認為自己是孩子的父母,可以盡情進入孩子的世界、隨意闖入孩子的「隱私」,甚至粗暴干涉,拆信、監聽、偷看日記等。  如果父母為了了解孩子而偷看孩子的隱私,這往往會得不償失。事實證明,這樣做只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孩子會因為自己的隱私受到侵犯而採取更極端的措施將其保護起來,把自己的心緊緊鎖閉。這樣,父母想了解孩子就變得更加困難了,原本和諧的親子關係也就被父母破壞了。  報紙上刊登過這樣一條消息:某市一位初中女生回到家後,遭到爸爸的大聲訓斥。原來爸爸趁女兒不在家,偷看了一位男生寫給她的信。女兒非常生氣,說爸爸的這種行為是「違法」的。但是,爸爸以一記響亮的耳光懲罰了女兒的不敬。第二天,女兒失蹤了。若干天后,在離家50里處的河灣里,女兒的屍體被人發現了。  賞識孩子,就應該尊重孩子,允許孩子有自己的「隱私世界」。用賞識和尊重換取孩子的信任,讓孩子主動說出他的想法,這才是父母應該努力達到的效果。  劉佳上五年級了,他養成了寫日記的好習慣。一天,他正在房間里寫日記,聽到有人敲門,「是誰?」  「是媽媽,我可以進來嗎?」「請進!」 劉佳一邊答應,一邊把日記本合起來。  原來媽媽是給他送牛奶來了。「又在寫日記啊?」媽媽問道。  「是啊,你可不能偷看哦!」劉佳嬌嗔地「警告」媽媽。  「好,媽媽不看。其實媽媽小時候也像你一樣,不光要寫日記,還要拿個小鎖把日記本鎖住,生怕別人偷看了我的日記。」媽媽一邊撫摸著劉佳的頭髮,一邊說道。  「那有人偷看過你的日記嗎?」劉佳好奇地問媽媽。  「沒有,他們看我日記上有鎖,就知道我不希望別人看我的日記,也就不看了。想想那時候挺好玩的,一把小鎖,彷彿鎖住了自己的快樂,呵呵。」媽媽笑著對劉佳說。  「我的日記里也有好多快樂。」劉佳對媽媽說。  「我知道,其實媽媽很希望能分享你的快樂,也包括憂愁。不過媽媽會尊重你的意願,不會偷看你的日記的!」媽媽真誠地說。  「既然媽媽這麼說,我倒願意和你一起分享我的日記了。」  就這樣,媽媽既尊重了劉佳的意願和隱私,又得到了劉佳的信任和愛。  賞識和尊重孩子,確實尊重孩子的隱私權,這是密切親子關係、獲得孩子信任的基礎。  在生活中,父母要密切注意孩子在態度和行為上的細微變化。當孩子希望自己的房間沒有人打擾時,父母就不要隨便進入;當孩子希望擁有記錄自己秘密的日記本時,父母就不要偷看,更不能採取打罵體罰的方式。  當你用自己的語言和行為去賞識和尊重孩子,孩子也同樣會尊重你,從而把你當成他的好朋友。當他們遇到什麼事情或者心中有秘密的時候,才有可能主動向你談起。  記住,你越尊重孩子的隱私,你與孩子的距離也就越近。  當你需要進入孩子的房間時,應該敲門,並禮貌地問他:「我可以進來嗎?」  當孩子寫日記或者寫信時,如果你想看,必須經過孩子的允許。你可以說:「孩子,在寫什麼呢?媽媽可以看看嗎?」  當你想幫助孩子收拾房間、書桌或者書包時,最好應該讓孩子知道。你應該說:「讓媽媽幫你收拾,你看好嗎?」 作者:--馬老師--2006-07-02 18:47
細節22:給孩子傾訴的機會 孩子放學回家時,看到媽媽正在廚房做飯。他興高采烈地對媽媽說:「媽媽,告訴你一件事情……」  孩子的話還沒說完,媽媽就喝道:「作業做完了嗎?」  顯然,剛進門的孩子肯定還沒來得及做完作業。於是,媽媽就呵斥:「還不快去做作業,什麼話等做完作業再說!」  沮喪的孩子只得灰溜溜地回房間去做作業。  當一個人受到委屈或者某種慾望得不到滿足時,心中的怨氣和不滿會越積越多,一旦爆發,後果不堪設想。  孩子和大人一樣,不但需要賞識和理解,還需要可以傾訴的對象。傾聽是理解的方法之一。成長中的孩子,由於思想不成熟,常常會出現違背正常邏輯的思維,家長應該幫助他們,但是要注意不能用喋喋不休的方式對他們講話,否則孩子會產生逆反心理。難怪有些孩子說:「你們總說讓我好好學習,將來當這個家那個家,那你們怎麼沒有當這個家那個家呢?」「你們當父母的是人,我們孩子也是人,憑什麼總得聽你們的,為什麼不聽聽我們的意見呢?」  家長們由於工作忙、家務多,經常會不理解孩子的心聲,常常對孩子的述說表現出不耐煩的態度。孩子也會有不順心的事,也有感到委屈的時候。如果家長能仔細聆聽孩子的傾訴,並能正確地疏導,讓孩子認識自己的不足,明白自己應該怎樣去做。這種做法對加速孩子的成熟是非常有幫助的。賞識孩子,有時候要用愛的耳朵去傾聽,從而理解孩子的心聲。所以,家長最好每天拿出點時間來,耐心地傾聽孩子的心裡話,這是一個賞識和理解孩子的好方法。  一位少年曾經給我講過一個他小時候的故事:  一天,他和姑姑家的小表哥在房間里玩。本來玩得好好的,但是因為搶著玩電子遊戲,兩個人打起來。他被表哥推到地上,電子遊戲機也給搶走了,他忍不住大哭起來。這時,母親進來了,很溫和地問他:「先不要哭,告訴媽媽是怎麼回事呀?」於是他邊哭邊把事情的經過講了一遍。母親耐心地聽他講完,然後替他擦乾眼淚說:「兄弟倆應該互相謙讓,你先讓哥哥玩一會自己再玩,相信你們都會很乖的。」  表哥一會就把遊戲機給了他,兩個人又有說有笑地玩了起來。  「當時我還以為母親會大罵我們一頓呢,結果她並沒有這樣做。事情雖然過去很多年了,但是我仍舊記得。我覺得母親很寬容、很理解我,允許我訴說委屈。」說起當年的事,少年仍然感慨不已。  現實生活中,父母最怕的就是孩子哭。有些父母見到孩子哭泣就心疼得不得了,趕緊哄勸、安慰孩子,甚至為了不讓孩子哭而滿足他一些無理的要求。疼愛孩子誠然值得肯定,但是不能不分情況、不講原則地疼愛。如果孩子一哭就去百般哄勸,會讓孩子誤以為可以用哭鬧「騙取」父母的妥協。  另一種情況是,父母往往用簡單的一句「別哭了」、「哭什麼哭」來強行制止孩子哭泣,這不僅起不到教育孩子的效果,而且會讓孩子更加委屈和難過。他的心裡本來就有不滿,父母還不問緣由地訓斥他,不是讓他更難過、更委屈嗎?  如果給孩子傾訴的機會,就能化解他的委屈,使他不再堅持滿足原來的某些無理要求。因此,父母應該出於對孩子的賞識,給孩子一些寬容和理解,心平氣和地聽孩子慢慢訴說,弄清楚孩子哭泣的原因,然後再對症下藥,有的放矢地教育孩子,並在教育的過程中給孩子適當的賞識和信任。  一個孩子有段時間上學總遲到,老師為此找孩子的母親談話。母親知道後,並沒有打罵孩子。而是在臨睡覺前,問兒子:「告訴我,為什麼你那麼早出去,上學卻總遲到?」孩子先是愣了愣,見母親沒有責怪的意思,就說:「我在河邊看日出,太美了!看著看著,就忘了時間。」母親聽後笑了。第二天一早,母親跟兒子一起去河邊看日出。面對眼前的景色,她感慨萬分:「真是太美了,兒子,你真棒!」這一天,兒子沒有遲到。放學回家,兒子發現書桌上放著一塊精緻的手錶,下面壓著一張紙條:「因為日出太美了,所以我們更要珍惜時間和學習的機會,你說是嗎?愛你的媽媽!」從此,這個孩子再也沒有遲到過。  看完這個故事,我們不禁被那位深深懂得愛的母親所打動。她沒有粗暴地責問,沒有無情地懲罰,而是選擇了傾聽。傾聽之中,融入了對孩子的賞識、寬容、耐心和激勵,給孩子創造了幸福、溫暖的成長環境。  試想,如果這位母親聽了老師的話後,不問青紅皂白地將孩子打罵一頓,結果會是怎樣呢?孩子那顆熱愛生活,善於發現美、欣賞美的純潔心靈可能就從此消失了。  每天都留給孩子一些時間,讓他們傾訴,而這時,父母要做一個安靜的傾聽者。  一位母親每天晚飯後總愛帶孩子出門散步半小時。此時,孩子像個歡快的小鳥,總喜歡嘰嘰喳喳地說在校的活動情況,如某個老師如何講課,某個同學出了趣聞等。如果孩子在校受了什麼委屈或犯了什麼錯誤,他也會在母親的耐心傾聽下一吐為快。母親針對孩子說的具體情況,常因勢利導,作循循善誘的教導,讓孩子知道一天來的得與失,知道哪些需要繼續發揚,哪些需要注意修正。這樣,孩子散步回家後心情怡然,做家庭作業時也順心順手多了。  當孩子受了委屈而哭泣的時候,不要訓斥孩子,而應該對他說:「先不要哭,告訴媽媽是怎麼回事?」  要經常傾聽孩子的心聲,每天都要和孩子做有益的交談。你可以說:「孩子,說說今天學校里的事情吧!」 作者:--馬老師--2006-07-02 18:48
細節23:主動向孩子學習 王先生工作很忙,和剛上初中的兒子溝通非常少。  這段時間,他發現兒子總是一個人躲在房間里玩電腦,而他自己卻對電腦一竅不通。當時買電腦也是妻子極力要買的,他並不十分贊成,因此現在看到這種情況,不免有些反感。於是,他總是批評兒子,讓兒子少玩點電腦,可是兒子不僅不聽他的話,還經常頂嘴。  一次,兒子甚至對他說:「玩電腦沒有什麼不好,並且非常有意思,我知道你不會,要不我來教你吧!」  聽到兒子要教自己,王先生更加生氣,咆哮著對兒子說:「笑話!兒子還教起老子來了!你的事我不管了,你愛怎麼著就怎麼著吧!」  於是,王先生再也不管兒子玩電腦,兒子也對王先生不理不睬,父子之間出現了深深的「代溝」。  我國傳統的家庭教育都是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強調「父為子綱」、「長幼有序」。孩子應該向家長學習,相反,如果讓家長向孩子學習,那肯定被認為是無稽之談,甚至是大逆不道。但是,如今的社會已經完全不同於以前,新生事物層出不窮,家長已經不再是知識的權威,在一定程度上,家長和孩子是平等的,甚至孩子憑藉思想靈活、反應快的優勢,在接受新事物上更勝一籌。  德國心理學家黑爾加?吉爾特勒說過:「如果您放棄權力,放棄您的優越感,那麼您得到孩子的信任和尊敬的機會就更大。」因此,在賞識教育的過程中,父母應該把自己與子女擺在平等的位置上。誰是教育者,誰是受教育者,應該是不斷變化,而不是一成不變的。因此,在現今社會,父母向孩子學習,不僅體現了父母對孩子的賞識和尊重,而且有利於父母的知識更新和進步,促進父母的工作和事業。  當孩子遇到不明白的事情或出現錯誤,父母應該通過教育讓孩子明白事理,改正錯誤和改進缺點。如果父母發現孩子的長處和優點,而自己卻不具備時,子女就變成了教育者,父母應該主動扮演受教育者,去請教孩子,向孩子學習。特別是在知識爆炸、高科技迅猛發展的今天,我們更應提倡父母向孩子學習,父母不要總是以教育者自居,而應該彎下身向孩子學習。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體現對孩子的賞識和尊重,更容易走進孩子的心靈世界,成為孩子的朋友,從而更好地教育和引導孩子。  陳先生在一條繁華的馬路上開了一家雜貨店。他很會做生意,每天都有很多顧客光顧小店。經常會有一些外國遊客來買東西,由於語言障礙,他只能通過「啞語」手勢溝通,互相理解都很困難,生意也很難做成。  在又一次與老外的生意失敗後,他決心要學英語了。回到家,看到剛上初中的兒子正在背英語單詞,於是就對兒子說:「爸爸也想學英語,怎麼學呢?」兒子一聽,非常高興地對他說:「跟我學!」。  從那天起,陳先生和兒子每天都很早起床,拿著書本,提著錄音機,到公園裡邊聽磁帶邊輕聲朗讀單詞。就這樣,每天從不間斷。  兩年來,父子倆的英語水平大有提高。父親從「英語盲」到能用英語接待外國顧客,不但做大了生意,還交了幾個外國朋友呢!  賞識孩子的知識,尊重孩子的特長,主動向孩子學習,和孩子一起成長,不僅可以實現家庭情感的互動交流,營造家庭溫馨學習的氣氛,而且可以建立暢通無阻的親子溝通渠道。父母與孩子平等對話,子女對長輩能尊重體諒,從而跨越代溝,實現兩代人心靈上的雙向互動。  在向孩子學習的過程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兩種情況:  一種情況是在我們的教育方式遭到孩子的拒絕。比如說家長很想了解孩子的學習和思想情況,如果我們以質問的口氣去問孩子,孩子往往會三緘其口,不願與我們交流。這時候,我們不妨採取向孩子討教問題的方法。比如可以問孩子:「我在工作中有一個難題,能不能幫爸爸解決一下?」「我同事的小孩,跟你差不多年齡,他現在出現了一個問題,你能不能幫忙出出主意?」等等。這時候,孩子感覺自己得到了父母的賞識、信任和尊重,會非常高興地來幫忙,父母也就可以通過與孩子的交流,發現孩子內心的想法,進而「因地制宜」,有針對性地教育和引導孩子。  另一種是孩子在某個領域確實強於父母的情況。因為孩子學習和適應新生事物的能力一般都會強於父母,這時候,父母應該虛心向孩子學習,從而更快地接受新的觀念和新的事物。這樣,不僅父母自己能夠更新知識、跟上時代發展,還能通過向孩子學習,讓孩子獲得成就感,從而有利於與孩子的溝通和理解。  當孩子對某項事物表現出明顯的優勢和長處時,作為父母,應該主動向孩子學習。你可以說:「孩子,媽媽真的弄不懂這個,你能教教我嗎?」  當孩子拒絕與父母交流時,父母可以通過向孩子請教的方式獲得他的信任。你可以說:「媽媽有一件事非常不理解,你能幫幫媽媽嗎?」 作者:--馬老師--2006-07-02 18:49
細節24:主動向孩子道歉 有一位媽媽苦惱地說:「有一天,我發現魚缸被打破了。因為兒子平時比較好動,我就以為是兒子淘氣時打碎的,還嚴厲地批評了他。他當時很委屈,一直說不是他打碎的。我以為兒子在狡辯,就打了他一下。晚上,孩子父親回來了,說魚缸是他拿東西時不小心打碎的,我才意識到自己錯怪了孩子。但是,我是一個愛面子的人,我對兒子說:『雖然不是你打碎的,但是,你平時太淘氣,以後要注意。』沒想到,兒子接下來有很長一段時間不願意跟我說話。我知道當時我沒有向他道歉傷害了他的自尊心,但是,我放不下家長的權威,而且 ,現在也不知道怎麼跟兒子談這件事。」  被人冤枉、誤解是件痛苦的事。當孩子犯了錯誤,經常會受到父母的訓斥甚至打罵;但是當父母犯了錯誤,卻往往沒有人責備他們。  在生活中,父母也經常會犯錯誤。錯怪孩子,這也是非常正常的,但是,這並不意味著父母可以自己寬恕自己。也許這個錯誤當時沒有什麼,但遲早會給孩子的生活帶來非常嚴重的影響。問題的關鍵在於父母如何面對自己的錯誤。如果因為放不下面子而堅持不承認錯誤,讓孩子蒙受冤屈,這不僅會給孩子帶來莫大的傷害,而且會讓孩子陷入迷茫之中,產生錯誤的觀念和想法。  因此,放下做家長的架子,誠懇地給孩子道個歉吧!家長並不一定要做到一貫正確,而是應該實事求是。家長在孩子面前承認錯誤,實際上是賞識和尊重孩子,這樣不僅可以讓孩子學會做人的原則,而且能讓孩子對父母產生由衷的崇敬,家長的威信才會真正樹立起來,親子關係也會進一步融洽。  徐敏和丈夫工作都很忙,於是把兒子送回鄉下老家和爺爺奶奶生活。一次,兒子在一些大孩子的鼓動下,從奶奶那裡拿走了10塊錢。事後,在徐敏回鄉下的時候,兒子的奶奶把這件事告訴了她。她非常生氣,狠狠地訓了兒子一頓,兒子也知道自己錯了,答應媽媽以後一定不再犯這樣的錯誤了。  又過了一段時間,徐敏再次回鄉下看兒子。到了晚上,兒子的爺爺又偷偷告訴她,兒子又拿走了他15塊錢。徐敏立即把兒子叫過來,質問他是不是又拿了爺爺的錢。  兒子大聲說:「我沒有拿!不是我拿的!」  徐敏非常生氣,大聲訓斥兒子:「不是你拿的,難道是爺爺冤枉你了?!」徐敏甚至要動手打他,被爺爺奶奶拉住了。  「就是冤枉我了,我真的沒拿!」兒子像一隻受驚的小兔子,蜷縮在牆角,小聲地抽泣著。  第二天清晨,爺爺很不好意思地告訴徐敏,錢確實不是孩子拿的,而是他把錢放在抽屜里,忘記了,還以為是孩子又拿了他的錢。  徐敏不禁一陣難受,她真的錯怪兒子了。她立刻來到兒子身邊,輕輕地抱著他,說:「兒子,我知道錢不是你拿的,是爺爺和媽媽錯怪你了,媽媽給你道歉。」  「媽媽,自從上次因為拿錢你批評我以後,我就再也沒有拿過錢了,真的。」  徐敏緊緊地抱著兒子,輕輕地說:「媽媽知道你是個好孩子!爺爺老了,記性不好,你不要怪他。媽媽不相信你,是媽媽的錯。」這時,兒子終於露出了笑容。  因此,當父母錯怪了孩子的時候,要真誠地向孩子道歉,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歉意,從而堅持正確的行為和方向。  給孩子道歉,要做到主旨明確,不要含糊其辭;態度要中肯,不要嬉皮笑臉;否則會讓孩子感覺你的道歉不是出於真心,讓孩子懷疑你的誠意。  家庭里,許多父母常常將自己定位為統治者。在基於各種原因給孩子道歉時,往往自我批評很少,借題發揮居多,甚至還是以批評孩子告終。這樣讓孩子感覺你不是在道歉,而是在變相批評他,那麼,這種道歉是無效的。合格的道歉應該使孩子感到父母對他的賞識和尊重。  道歉時要心平氣和,不要邊發脾氣邊道歉,這樣才能讓孩子更好地接受你的道歉。不要輕易因為孩子情緒的波動而給孩子道歉,不能為了取悅孩子而沒有原則地自我否定,否則,父母的威信會喪失,父母在孩子面前會顯得軟弱無能。所以,道歉一定要有的放矢,其目的是通過道歉讓孩子感覺父母對他的尊重,明白為人處事的道理,而不是故意取悅和討好孩子。  當你誤解或錯怪了自己的孩子,應該誠懇地向孩子道歉。你可以說:「是媽媽錯怪了你,媽媽給你道歉。」  當你錯誤的行為和言語讓孩子產生對事物的錯誤認識,並為此做了錯誤的事情,你應該說:「孩子,是媽媽錯了,我們一起改正好嗎?」 作者:--馬老師--2006-07-02 18:49
第四章:寬容與理解 一個未曾犯過錯誤的人永遠也不會成熟,就像一個從未摔過跤的人肯定不會走路一樣。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錯誤和不足也同樣是一筆財富。如果賞識孩子,就少給孩子一些責備,多給孩子一些寬容;少給孩子一些誤會,多給孩子一些理解。這樣才能解放孩子的頭腦,讓他們能夠大膽思考;才能解放孩子的眼睛,讓他們能認真觀察;才能解放孩子的雙手,讓他們能充分嘗試;才能解放孩子的嘴巴,讓他們能盡情傾訴。細節25:不以分數論成敗 超超的爸爸對他的管教非常嚴格。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超超的學習成績不是太好,期末考試時,他的語文只考了80分。  回到家裡,爸爸一看到超超的卷子就火冒三丈,大聲地訓他:「這才一年級就只考80分,以後肯定越來越沒出息!考試前你不是說好好複習了嗎?怎麼還考成這樣?」  超超很害怕,小聲對爸爸說:「我真的複習了,可是我複習的都沒有考到。」  「還敢撒謊,我看你是想挨打!」爸爸根本不聽他的解釋,把他按在沙發上,狠狠打起屁股來。  超超一邊掙扎一邊喊:「我真的複習了,我沒有撒謊!」可是爸爸根本不信,反而打得更厲害了。超超忍不住哇哇大哭起來。  超超的哭聲驚動了院子里的鄰居,很多人都跑來看熱鬧。超超又羞又惱,恨不得找一條地縫鑽下去。  自從被打以後,超超越來越不喜歡學習了。他心想:反正在爸爸的心目中我已經是一個不愛學習的孩子了,不如乾脆就不學了。於是他的成績越來越糟糕了。  孩子都有不足,更不可能每個孩子都考第一名,總有孩子會落在後面。當孩子在考試中沒有得到預期的好成績時,他已經非常難過了。這時候,他需要的是父母的寬容和安慰,而不是在他的傷口上再撒上一把鹽。  賞識孩子,應該寬容孩子的不足,細心呵護孩子脆弱而單純的心靈。當他們需要安慰和鼓勵的時候,多給孩子一些寬容,讓孩子從父母的寬容中找回重新振作的動力。  如果只是一味地批評甚至打罵,則容易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從而消極抵抗父母的責備,逐漸對學習產生厭倦情緒。  即使孩子的成績非常糟糕,父母也要忍住一時氣憤,調整好心態,給孩子最大的寬容和鼓勵,讓孩子在父母的寬容中找到安慰和繼續努力的力量。賞識和寬容孩子的不足,可以幫助孩子建立信心,有時會產生讓人吃驚的效果。  媽媽第一次參加家長會,幼兒園的老師對她說:「你的孩子可能有多動症,在板凳上連三分鐘也坐不了。你最好帶他上醫院去看看。」回家的路上,孩子問:「老師說了些什麼?」她告訴兒子:「老師讚揚了你,說你原來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鐘,現在能坐三分鐘了。其他的媽媽都非常羨慕媽媽,因為全班只有我的寶寶進步了。」  第二次,小學老師說:「這次數學考試,你兒子考了10分。我們懷疑他智力上有障礙,你最好帶他去醫院查查。」回家的路上,她流了淚,然而回到家,她對兒子說:「老師對你很有信心,老師說你並不是一個壞孩子,只要能細心些,一定會趕上你的同桌。」這時,她發現兒子暗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滿了光亮,沮喪的臉也舒展開來。第二天上學,兒子比平時去的都早。  第三次,初中開家長會時,媽媽直到結束都沒有聽到老師點她兒子的名字。臨別去問老師,老師告訴她:「按你兒子現在的成績,考重點高中有點危險。」她懷著驚喜的心情走出校門,發現兒子在等她,她扶著兒子的肩膀,心裡有一種說不出的甜蜜。她告訴兒子:「班主任對你非常滿意,她說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點高中。」  高考結束後,兒子被清華大學第一批錄取了。他哭著對媽媽說:「媽媽,我一直知道我不是一個聰明的孩子,是您……」  賞識和寬容孩子,體現在父母能夠從孩子的不足中看到優點,鼓勵孩子克服不足,充分認識並發揮自己的優勢。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要像對待荷葉上的露珠一樣,小心翼翼地保護學生幼小的心靈。」因此,作為父母,你應該儘可能多地捕捉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在孩子受到挫折的時候,給他們一些寬容和理解,讓孩子從中獲取無窮的力量,從而揚起生活的風帆,一步步走向成功的彼岸。  當發現孩子的不足,比如考試成績不理想或者遇到別的挫折時,應該給孩子一些寬容。你可以說:「孩子,你已經很不錯了,再努力一點,你會越來越好的。」  當從別人那裡聽說你孩子有不足時,不要批評和責備孩子,而應該對孩子說:「並沒有什麼問題,只要努力,你很有希望。」 作者:--馬老師--2006-07-02 18:50
細節26:寬容孩子的失誤 張先生非常喜歡汽車。終於,他用近十年的積蓄買了一輛銀白色的汽車,並把它當成寶貝一樣看待。  一天,張先生在院子里清洗他的寶貝汽車。突然,屋子裡的電話響了,於是就他回到屋裡接電話。  這時,張先生6歲的兒子從幼兒園回來了,他看到了爸爸的汽車,突然有一個想法:他想把今天在幼兒園學的畫畫到爸爸的汽車上,作為送給爸爸的禮物。於是,他拿起一塊小磚塊,在爸爸的汽車上認真地畫了起來。  爸爸接完電話,重新回到院子里時,他看到自己心愛的汽車上被兒子畫得亂七八糟。他一下子震怒了,震怒讓他失去理智,他拿起旁邊的榔頭,狠狠地向兒子的右手砸去。一下,兩下……兒子發出一陣陣慘叫聲。  後來,兒子被送進了醫院。右手因傷勢過重,已經無法再保留了,只好做了截肢手術。兒子醒來之後,還可憐巴巴地望著爸爸,說:「我知道錯了,我想把那幅畫送給你作為禮物,我以後不在你的汽車上畫畫了!」  這時,張先生只能後悔莫及、痛不欲生了。  這個故事令人痛心,教訓更是慘痛。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不小心摔壞東西、損壞東西的事情非常常見。對自己不小心所造成的破壞,孩子也非常後悔和難過,甚至感到恐懼。  這時,家長應該寬容和安慰孩子,而不是批評和指責。批評和指責不僅於事無補,而且會造成孩子對父母感情的疏遠。以後再發生這種事情,他們可能會故意隱瞞父母,從而使孩子養成說謊的習慣。  賞識孩子,應該對孩子不小心的行為給予寬容。這樣不僅可以安慰孩子的心靈,更重要的是讓孩子通過這件事情吸取有益的經驗教訓;而一味地訓斥和打罵,只會讓孩子感到恐懼,卻淡忘了事件本身。  有時候,孩子可能會因為好意而不小心給父母造成傷害,這時候,父母的寬容就顯得更加重要了。要做到在寬容中教育孩子,真正讓孩子吸取教訓。  上述案例中兒子的行為就是出於一個美好的願望,只是在方式上出現了失誤,而絕非惡意。作為父母,對孩子這樣的過失該如何應對?  再貴重的物品都比不過孩子重要!同樣是孩子亂畫的故事,但結局卻是不一樣的:  陳莉剛搬了新家,看著剛裝飾好的新房,她的心裡別提有多高興了。一天晚上,她和老公都要加班,只好讓女兒自己在家。陳莉回到家後,發現潔白的牆壁上被女兒畫得亂七八糟,還寫上了「爸爸媽媽我愛你們!」幾個大字。  女兒看到媽媽回來了,高興地對媽媽說:「媽媽,你看我畫得好嗎?」  陳莉看著女兒興奮的表情,放棄了本來訓斥女兒的想法,和藹地對女兒說:「你畫得真好,謝謝你,爸爸媽媽也同樣愛你。不過,你看這潔白的牆壁,被你畫上了畫,寫上了字,就像別人在你白白的小臉上寫字一樣,你會高興嗎?所以說牆壁也會非常難受的。以後記住不要在牆上畫畫,應該在紙上畫,最好是在自己的圖畫本上畫,那樣多好啊。」  女兒看看被自己畫得亂七八糟的牆壁,又摸摸自己的臉,羞愧地對媽媽說:「媽媽我錯了。」  「嗯,這才是媽媽的乖女兒。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所以媽媽不怪你。不過星期天要和爸爸媽媽一起給牆壁洗臉,好嗎?」  「好啊,我要給牆壁洗臉,讓它乾乾淨淨的。」女兒拍著小手說。  當孩子本意正確、方式錯誤的時候,父母首先應該對孩子的本意給予賞識,然後幫助孩子分析錯在哪裡,並教給他正確的方法,指導孩子的生活和學習。  受到父母賞識、寬容和教育的孩子,會在愉快中接受父母的建議,時刻記住自己的失誤,並在以後逐步改進或改正。  當孩子不小心損壞了家裡的物品或傢具,父母不要對孩子發火,而應該給他們寬容和安慰。告訴他們:「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以後注意點哦!」  當孩子出於好意卻做了壞事,造成比較大的損失時,不要暴跳如雷,甚至傷害孩子。應該告訴孩子:「謝謝你的好意,但是你的方法錯了,結果讓父母非常傷腦筋,以後應該這樣……」 作者:--馬老師--2006-07-02 18:51
細節27:寬容孩子的壞習慣 這幾天,媽媽發現浩浩總是用舌頭舔自己的手指,動作非常快,也就是1秒鐘左右,媽媽想阻止都來不及。  媽媽非常生氣,對浩浩說:「你從哪裡學來的壞毛病,以後不要再舔了,聽到沒有?」「我跟幼兒園一個小朋友學的,我剛開始只是學著玩,後來就忍不住要這樣了。」浩浩委屈地對媽媽說。「你看多臟啊,怎麼不學人家好呢,偏要學這些壞毛病嗎?以後改不了就打你 !」媽媽生氣地對浩浩說。  這時,浩浩一邊答應著要改,一邊又不自覺飛快地舔了一下手指。媽媽看到了,上去就給了浩浩一巴掌,浩浩哭了起來。「看你還舔不舔,再舔我還打你!」媽媽大聲訓斥。「我不敢了!」浩浩一邊哭,一邊對媽媽說。  可是浩浩並沒有改掉這個壞毛病,還是會不自覺地用舌頭舔自己的手指。媽媽為此打了他好幾次,可情況沒有很大改觀。  孩子總歸是孩子,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毛病。有的父母一旦發現孩子的毛病「屢教不改」就不能容忍,常常對孩子發脾氣,甚至打罵孩子。家長這樣做不僅不能幫助孩子改正壞習慣,相反,還會影響親子關係,造成孩子的心理障礙。那麼,如何才能幫助孩子糾正壞習慣呢?   從賞識教育的角度出發,當孩子養成一些壞習慣時,父母首先應該表現出寬容的態度。有壞習慣的孩子並不是壞孩子,有時候,他們自己也不喜歡這些壞習慣,但又無法控制自己不去做已經習慣的事。因此,父母應該理解孩子,對孩子的壞習慣抱以寬容的態度。在幫助他們改正缺點的過程中,堅持賞識和鼓勵孩子,用賞識的語言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壞習慣,並對孩子的進步給予讚揚。要知道,父母一個讚許的微笑,一個會意的眼神,都會讓孩子受到莫大的鼓舞,從而有動力也有勇氣糾正自己的壞習慣。  3歲的小娜娜總是喜歡用手指纏繞頭髮,這個壞習慣是她剛剛滿歲時在託兒所養成的。只要她一緊張,就會纏緊頭髮然後不斷地拉扯,並且這個動作有越來越頻繁的趨勢。  娜娜的父母發現了娜娜的壞習慣之後,並沒有批評和訓斥她,而是採取了另一種方法。那就是經常對娜娜的頭髮給予真誠的讚美,媽媽說:「娜娜的頭髮真漂亮,如果你不用手拉頭髮的話,頭髮會顯得更漂亮了!」爸爸也說:「娜娜的頭髮又直又漂亮,好像電視里的明星一樣,不過人家明星從來不用手指纏繞頭髮,那樣頭髮就不直了,也不漂亮了。」  在爸爸媽媽的讚賞下,娜娜很快就開始注意控制自己的行為;再加上爸爸媽媽一看到她想纏頭髮,就立即拿出一些特別有趣的東西吸引她的注意力,於是娜娜慢慢改掉了這個壞毛病。  發現孩子有了壞習慣,即使是「屢教屢犯」,大人們也不要抱有成見,或者喪失教育孩子的信心。因為這種態度不僅不利於糾正孩子的壞習慣,也不利於孩子其他方面的發展和成長。最好的方法就是告訴孩子這個壞習慣的危害性,讓他感覺這個壞習慣會影響他在別人心目中的形象,會讓別人討厭。父母可以對孩子說:「你是一個很可愛的孩子,但是如果你改掉了這個壞毛病,大家會更加喜歡你的!」  另外,賞識孩子的過程中注意不要給孩子帶來心理壓力,不要說「如果你不改,大家都不理你了!」之類的話,這樣會讓孩子產生急躁情緒,反而不利於孩子糾正壞習慣。應該用「好上更好」的方式—「你真漂亮,如果那樣的話就更漂亮了」—既賞識孩子目前的優點,也要鼓勵孩子做得更好,這樣孩子就能欣然接受了。  在幫助孩子糾正壞習慣時,還有一點應該特別注意,那就是要認識到自己的行為對孩子的影響。如果因為自己而讓孩子染上一些壞習慣,必須馬上改正,並在賞識中讓孩子學會正確的行為。  一次,4歲的女兒在家庭聚會時不停地摳鼻孔,她的爸爸非常生氣地批評她說:「不要摳了,這是個壞毛病!」此時,令人尷尬的事情發生了,小女兒睜著天真的大眼睛,看了看爸爸,又看看周圍的人,滿臉無辜地說:「為什麼不能摳?爸爸你不是也經常這麼做嗎?」  女兒的話讓爸爸認識了自己的失誤,他本以為只要不在公眾場合摳鼻孔就可以了,沒想到在家庭中的行為卻對自己的女兒有這麼大的影響。回到家後,爸爸認真地對女兒說:「是爸爸錯了,爸爸以後一定會改。在爸爸的心目中,你是一個可愛和聽話的乖女兒,相信你也會和爸爸一起改的,對嗎?」接著,爸爸給她講了這種行為的危害性。女兒意識到了摳鼻孔確實是一種令人厭惡的行為,便逐漸改正了。  「與其給孩子金山銀山,不如糾正孩子的壞習慣培養其好習慣。」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都離不開教育,而教育很大程度上就是糾正孩子壞習慣、培養好習慣的過程。因此,父母應該尤其注意孩子習慣的培養,通過賞識孩子,不斷糾正孩子出現的壞習慣,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將會讓孩子受益終生。  當孩子養成一些不好的習慣時,父母不要打罵訓斥孩子,而應該通過賞識和鼓勵的方法,讓孩子認識到這個習慣的害處。你可以說:「你是個可愛的孩子,如果你不這樣做,大家會更喜歡你的!」  如果孩子是因為受父母的影響而養成了壞習慣,父母一定要承認錯誤,並和孩子一起改正。你可以說:「媽媽錯了,你是一個乖孩子,相信你一定願意和媽媽一起改正!」 作者:--馬老師--2006-07-02 18:52
細節28:寬容孩子的缺點 一天,小志從幼兒園回來,非常沮喪地對媽媽說:「媽媽,今天老師教我們疊紙,大家都會了,可是我沒有學會,我是不是很笨啊?」  「老師教你們疊什麼了?」媽媽問小志。  「就是疊紙飛機,還有輪船什麼的。」小志說。  「那都學不會啊,你可真夠笨的!」媽媽隨口說道。  小志聽到媽媽這麼說,心裡更難過了。他一扭頭,從媽媽身邊走開了。他再也不想學疊紙了。  當孩子感覺到自己不如別的孩子做得好的時候,他們會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他們往往會到父母那裡尋求一個證實或者一些安慰,這時候,父母不應再給孩子的傷口上撒上一把鹽,而應該寬容、鼓勵孩子,讓孩子始終對自己充滿信心。  每個孩子的能力都是不同的,他們總會在一些方面有不足甚至是缺陷。這時候,如果連父母都看不起他們,甚至嘲笑他們,那孩子會更加自卑,甚至自暴自棄,從而毀了孩子的一生。  賞識孩子,不僅僅表現在誇獎孩子的優點和長處,也不僅僅是激勵孩子更加努力和勇敢,還包括如何正確對待孩子的缺點、短處甚至是身體的缺陷。通過賞識和鼓勵孩子,可以幫助孩子克服缺點、彌補缺陷,從而健康地成長。  小紅上幼兒園了,她最不喜歡上的課是手工課,因為她總是不能順利地做好老師教的內容,她的手不像其他小朋友那樣靈巧。為此,她非常苦惱,回家問媽媽,媽媽對她說:「每個人的能力是不一樣的,你可能不如別人手巧,可是你也有很多他們沒有的優點。再說了,媽媽小時候還不如你呢,你看我現在不是什麼都會做嗎?」  媽媽的話讓小紅信心大增:對啊,我雖然不如別人手巧,但是我能唱出好聽的歌曲,還會給其他小朋友講故事呢。  上小學後,她開始討厭體育課。因為很多體育項目她都做不好,她不如其他孩子跑得快,不如其他孩子跳得高,甚至連一些簡單的動作都不能順利地完成。為此,體育老師也經常說她「笨」。看著別的同學在操場上快樂地跑著、跳著,她只能傷心地掉眼淚。  她去找爸爸訴苦,爸爸把小紅攬在懷裡,心痛地對她說:「不是你笨,是爸爸不好,把這個缺點遺傳給了你,我小時候還不如你做得好呢,不信你看……」爸爸說著,非常笨拙地在地上做了一個前滾翻的動作。看著爸爸笨笨的樣子,小紅不禁笑了起來,原來這麼優秀的爸爸都有缺點啊。  就這樣,小紅一直生活在父母的鼓勵下,後來,她無意中得知自己曾經得過腦癱。  不過,在父母的長期熏陶和教育下,她接受了這個現實,並最終成為一個正常而且出色的孩子。  孩子或多或少都會存在一些缺陷,只是程度不同。對於具有明顯生理缺陷的孩子,父母更應該通過自己的賞識和鼓勵,給他們生活的自信和勇氣。有時候,甚至需要一些善意的謊言,巧妙地「騙」一下孩子,讓孩子在謊言中忽略自己的缺陷,抹平心中的自卑。  面對有缺點的孩子,父母不僅要安慰孩子、鼓勵孩子,幫助讓孩子樹立信心,更要注意發現和培養孩子的優點和長處,幫助孩子揚起生活的風帆,創造人生的輝煌。  眾所周知的舟舟的故事,可以給我們很大啟發:  舟舟出生於1978年4月1日。父母給他取名胡一舟,意在希望他像一葉自由的小舟,快樂地去訪問人生的每個港口。然而,舟舟還沒有滿月,竟被查出患有先天愚型病症。  儘管舟舟是智障,可他的父親胡厚培還是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自立意識,讓他接觸外面的世界。吃早餐時,胡厚培會給舟舟兩塊錢,讓他自己出去買吃的,但結果經常是舟舟哭著跑回來。有幾次,12歲的舟舟竟然光著身子哭著回了家,原來,有幾個孩子欺負舟舟,還扒光了他身上的衣服。胡厚培夫婦傷心極了,但他們還是不願意把舟舟關在家裡,使他失去生活和快樂的權利。  一天,舟舟的母親張惠琴路過一家音像店時,發現門口的人群中不時地傳來鼓掌聲和喝彩聲!她走近一看,原來看似呆板的舟舟正在那兒進行音樂指揮,他的動作竟是如此地洒脫自如!突然,張惠琴心想自己不能把舟舟培養成大學生,為什麼不引導他向音樂指揮方向發展呢?當張惠琴興奮地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丈夫時,胡厚培十分贊同!  於是,張惠琴便從音像店買來《梁祝》、《卡門》、《拉德斯基》等曲子的磁帶,隨時播放給舟舟聽。而舟舟無論在哪兒,他一聽見音樂就異常興奮地揮舞雙手指揮起來!  1999年元旦前夕,中國殘聯特地邀請舟舟參加殘聯舉辦的春節晚會。  在那次晚會上,舟舟將自己的音樂天賦發揮得淋漓盡致,還受到錢其琛、吳儀、鄧朴方等領導人的好評。鄧朴方擁抱著舟舟,深情地說:「一切生命都是偉大的!」  面對孩子的缺點和缺陷,不要嘲諷、責怪甚至放棄,而是應該抱著賞識孩子的態度,去寬容他、安慰他、鼓勵他,熱情地擁抱他,相信孩子一定能還給我們一個奇蹟。  當孩子在某件事情上做得不如其他孩子好時,不要嘲諷和打擊孩子,而應該對他說:「媽媽小時候還不如你呢,不要放棄!」  當孩子因為某一方面的缺陷而陷入自卑時,父母應該給他們鼓勵,並善於發現孩子其他方面的優點。你應該說:「雖然你在這一方面不如他們,但是你在另一方面比他們強多了!」 作者:--馬老師--2006-07-02 18:52
細節29:給孩子解釋的機會 一個當幼兒教師的朋友,給我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班上有個叫冉冉的小朋友,總是與別的小朋友發生爭執,不斷有小朋友向我報告冉冉的「罪行」。不知不覺,冉冉給我留下了一個很壞的印象:淘氣搗蛋。於是,以後每當冉冉與其他小朋友發生爭執,我總會認為是冉冉不好,總是先批評他,而他也總是嘟著嘴巴,一臉的不服氣。  一天,又有小朋友來告訴我冉冉把幾盒橡皮泥放在了水裡。我一聽,非常生氣地衝進盥洗室問道:「你為什麼把橡皮泥扔到水裡?橡皮泥是給小朋友捏的,不是放水裡玩的!」沒想到冉冉漫不經心地說了一句:「反正你也不會聽我解釋的。」  冉冉確實很淘氣,一次他把一隻龍蝦的大鉗子扭了下來,龍蝦死了;一次拔了前座小朋友的一根頭髮,害得人家哭了好久;還有一次和別的小朋友打架。  對於冉冉這個被貼上「淘氣」標籤的孩子,每次出狀況,我總是批評他而不給他解釋的機會。其實,很多事情的真正原因我當時並不知道:冉冉覺得龍蝦的大鉗子會夾痛小朋友,所以才把它拔了,這是其他小朋友事後告訴我的;冉冉看到前座小朋友的頭上有一根草,想給她拿下來,他沒想到在拿草的同時也拔下了人家的頭髮,這是冉冉的爸爸事後告訴我的;冉冉和小朋友打架,是因為那個小朋友先欺負了冉冉的好朋友,冉冉為了打抱不平才和他打了起來。很多事情我都沒有了解清楚,就先批評冉冉,怪不得冉冉會說:「反正你也不會聽我解釋的。」  從那以後我特別注意冉冉的舉動。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發現冉冉其實是一個活潑開朗的孩子。我漸漸地改變了對他的態度,也逐漸改變了自己的教育方法。當小朋友們之間發生爭執、糾紛時,我首先會了解事情的前因後果,靜下心來傾聽他們的解釋,然後再根據情況教育他們。這樣一來,小朋友們越來越信任我、喜歡我了。  聽完朋友的故事,我不禁聯想到我們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是否也會犯相同的錯誤。當孩子出現了一些不正常的行為時,作為父母,我們能否給他解釋的機會?  如果我們不管孩子是否做錯了事情,不去問清楚事情的真相,就把責任全部推到他身上,一味地批評和處罰孩子,那麼會讓孩子對父母產生不信任感,甚至產生逆反心理,導致父母不喜歡什麼,他偏要去做什麼。  因此,父母不要一看到孩子做了不順自己心意的事情就劈頭蓋臉地斥責孩子。不管什麼時候、什麼事情,一定要首先給孩子解釋的機會,讓孩子把事情的經過說清楚,然後再下結論。這才是賞識孩子的表現。  芳澤是一家外資企業的部門經理,工作非常忙,有時候根本顧不上照顧自己的孩子。於是,星期天的時候,她把孩子的姥姥從農村接過來,一是讓老人在這裡幫忙照顧一下孩子,二是也讓自己的媽媽享受一下城裡的生活。  芳澤的孩子很懂事,自從姥姥來了以後,怕姥姥悶,每天都帶姥姥出去散步,還用自己的零用錢給姥姥買鮮花。姥姥高興地逢人便說:「我活了60多歲了,還頭一次收到別人送的花呢!」  一天,芳澤下班剛進門,聽到房間里有「咯咯咯」的叫聲,推門一看,幾隻活蹦亂跳的小鴨子正在房間里亂竄。忙碌了一天的芳澤,看到家裡亂亂的樣子,不免心煩意亂,張口就訓斥孩子:「馬上就考初中了,還弄這些東西幹嗎?亂死了!」孩子正要向她解釋什麼,她卻不容分說地繼續呵斥孩子:「給我扔出去!把這些東西給我扔出去,不用解釋!我不想聽!」說完就要去抓那幾隻小鴨子。這時,孩子的眼淚「唰」地流了出來,他好像想說什麼,但什麼也沒說,一轉身回到自己房間,把門重重地關上了。  芳澤很生氣,剛想追過去再訓孩子,媽媽對芳澤說:「你別罵孩子了,這是孩子給我買的,他說怕我在家寂寞,買了幾隻小鴨子來陪我。孩子都是出於好心,你要是覺得不喜歡,可以好好和孩子說,把這些小東西送給別人就可以了,不要再罵孩子了。」  芳澤很後悔地推開孩子的房門,看到孩子正趴在床上哭。她拍著孩子的肩膀說:「媽媽錯了,媽媽不該不聽你的解釋,以後媽媽會改的。」  一所教育諮詢機構曾經對兩千名在校學生做了一次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住口!」兩個字,是孩子們最不願意聽到父母說的話之一。  現實生活中常常會有這樣的情況發生:孩子犯了一個小錯,父母單憑自己了解的情況對孩子的行為做出評價和責備,當孩子申辯和解釋的時候,父母就會氣上加氣,心想:「你犯了錯還狡辯?」於是,對孩子大喊一聲:「住口!」你能想像孩子這個時候該有多麼委屈嗎?即使事後你為冤枉了孩子而向他道歉,但對他的傷害仍然無法彌補。  經常被喝令「你不用解釋」的孩子,漸漸放棄了為自己辯解的權利。他們背負著很多的委屈,一個人默默承受,而這樣的負擔可能會造成嚴重的心理問題。  多聽聽孩子的解釋,讓孩子有辯解和申訴的機會,不僅僅是父母賞識孩子的體現,更是孩子應得的基本權利,也是保證孩子身心健康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  當父母認為孩子做錯了事情,不要急於做出判斷和結論,而要首先傾聽孩子的解釋。你可以說:「好吧,和媽媽說說當時的情況。」  當孩子對一件你曾經認為錯誤的事情做出合情合理的解釋時,你應該說:「原來你有自己的想法,媽媽明白了!」 作者:--馬老師--2006-07-02 18:53
細節30:寬容氛圍益於改正錯誤 一次,媽媽因為辦事不利而受到了領導的批評,正坐在沙發上生悶氣的時候,小科走過來,問媽媽:「媽媽,你怎麼了,是誰惹你不高興了?」  「是我自己!」媽媽沒好氣地對小科說。  小科感到非常好奇,又問:「你怎麼會自己生自己的氣呢?」  媽媽看著小科驚奇的樣子,就問他:「難道你犯了錯誤的時候,不生自己的氣嗎?」  「我做壞事的時候你不是罵我就是打我,我已經受到懲罰了,為什麼還要生自己的氣?」小科毫不在乎地說。  「那你知道你錯在哪裡了嗎?」媽媽接著問。  「你不是罵我,就是打我,根本沒告訴我錯在哪裡。」小科說。  怪不得小科每次挨打之後都說「下次不敢了」,但是以後還是犯同樣的錯誤。媽媽這才意識到自己這種教育孩子的方式有一些問題。  每個人在兒童時代都很容易犯錯,有時是因為能力不濟,有時是無意失誤,而有時是故意搗亂。面對孩子的一次次犯錯,大多數父母採取的手段往往是輕則言語斥責,重則棍棒侍候。「不打不成才」、「棍棒之下出孝子」之類的話在民間頗為流行。如今這樣的教育方式在城市中也許不太多見了,但在比較落後的農村,卻還是司空見慣。被父母打罵後的孩子也許會懾於父母的威嚴,短時間裡變得循規蹈矩起來;但對一些脾氣犟、個性強的孩子來說,打罵卻往往會激起他們的對抗心理:父母越是打得凶,罵得狠,他越是我行我素。  在對待孩子錯誤的問題上,家長不能簡單粗暴。孩子的自我約束力畢竟是有限的,犯錯誤也是在所難免的。當孩子犯錯之後,我們應該幫助孩子分析錯誤到底出在哪裡,為什麼會做錯以及應該如何改正,然後在賞識中鼓勵孩子改正錯誤。  一天,小坤的爸爸接到班主任老師打來的電話,老師說他發現小坤在學校花錢請同學吃飯,讓他問問是怎麼回事。  等小坤放學回來,爸爸問他:「你是不是請同學吃飯了?」  小坤嚇了一跳,支支吾吾地說:「是這樣的,我前幾天剛當上中隊長,同學們讓我請客。」  「他們讓你請你就請了?你這麼聽他們的話?」爸爸問。  「他們也請過我,我不好意思不請人家。」小坤回答。  「那你請客的錢是從哪裡來的呢?」  「是,是我從您錢包里拿的。」小坤的聲音小得像蚊子。  「我錢包?你怎麼找到我的錢包的?」  「趁您洗澡的時候,從上衣口袋裡拿的,拿了100塊。」  爸爸想發火,可是忍住了,對小坤說:「你知道自己錯在哪裡嗎?」  「我,我不該拿爸爸的錢。」  「可是同學讓你請客,你沒有錢怎麼請呢?」爸爸問小坤。  「這,我也不知道。」  「孩子,你們還小,在學校里的主要任務是學習,不要學社會上互相請客的壞習氣。再說,雖然你拿的是爸爸的錢,可是這也是小偷的行為,這些你知道嗎?」 爸爸語重心長地說。  「我知道了。」小坤真誠地對爸爸說。  「還有,以後碰到這種事情應該誠實地告訴爸爸媽媽,不應該瞞著我們去請同學吃飯,更不應該偷偷從我錢包里拿錢。如果你事先告訴了我們,我們會幫你一起想辦法的,這樣不是更好嗎?」  「我以後一定會改的。」  「好吧,爸爸相信你,知錯就改還是好孩子。你看這樣好嗎?以後爸爸會每天給你三塊錢的零花錢,但是你需要花錢的時候,一定要取得我和媽媽的同意;然後你要把花錢的情況做好記錄,我們每周都要檢查一次,如果發現你忘記記錄了或者記得不清楚,就要取消你一周的零花錢,可以嗎?」  「真的嗎?我以後可以有零花錢了!我保證一定不會亂花錢,並且會做好記錄的。」  後來,小坤每次花錢都會告訴爸爸媽媽,每周都會把花錢的記錄給爸爸媽媽看。果然,小坤沒有亂花一分錢,真正成為了一個節約的好孩子。  這個案例中的爸爸非常好地用寬容和賞識的方法讓孩子認識並改正了自己的錯誤,他的教育方式無疑是成功的。寬容孩子,可以讓孩子更加深刻地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從孩子的行為中找到孩子犯錯誤的根源所在並採取一定的措施,可以幫助孩子儘快地改正錯誤。  孩子是稚嫩的,不成熟的,他們成長的過程其實就是不斷犯錯誤的過程,也正是不斷改正錯誤、掌握方法的過程。法國作家羅曼·羅蘭說:「人生應當做點錯事。做錯事,就是長見識。」請父母們記住:犯錯誤是上帝給孩子們的權利。正像曾經迷過路的孩子再也不敢忘記回家的路一樣,往往只有犯過錯誤然後改正錯誤的人才能不斷走向成熟,邁向成功。  當孩子犯了錯誤,首先要寬容孩子,讓孩子搞清楚犯錯誤的原因。應該對他們說:「你知道自己錯在哪裡嗎?」  當孩子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並有改正的意圖時,你應該說:「知錯就改還是好孩子!」 作者:--馬老師--2006-07-02 18:53
第五章:賞識造就孩子的好品德 歌德說:「如果你失去了金錢,你只失去了一點;如果你失去了名譽,你就失去了很多;如果你失去了人格,你就失去了全部。」培養孩子良好的品格,實際是給了孩子一生的財富。而品格的培養需要父母用賞識的眼光發現孩子良好品格的萌芽,從而引導孩子保持好品格。 細節31:賞識孩子的善良 天已經黑了,小萍還沒有回家,爸爸媽媽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  快8點了,小萍終於回來了。  「你到哪裡去了,怎麼這麼晚才回來,不知道爸爸媽媽擔心嗎?」媽媽生氣地說。  「是這樣的,我在放學的路上碰到一位雙目失明的老婆婆在路口邊蹲著,看起來很可憐,於是我就帶她過馬路。」  「過馬路要這麼長時間嗎?一看就是在撒謊!」媽媽還是很生氣。  「我還沒有說完呢!我扶老婆婆過馬路的時候,她說她和女兒走散了,回不了家。然後我就問她家住在哪裡,她說住在鐵路小區。我又問她知道家裡的電話嗎,她說記不清楚了。沒辦法,我只好送她回家了,所以才回來這麼晚。」  「是嗎?可是她為什麼不找別人呢,偏偏找你這個小孩子?」媽媽還是有點懷疑。  「她說她之前已經問了好幾個人了,但是沒有人願意幫她,一看到她是盲人就轉身走了。後來我就帶著老婆婆坐公交車,把她送到家了。她女兒都急壞了,正打算報警呢。」  小萍正說著,家裡的電話響了,爸爸接完電話,高興地對小萍和媽媽說:「剛才老婆婆的女兒來電話了,說謝謝小萍把她媽媽送回家,還說改天要上門來當面感謝呢。」  善良作為一種美德,對孩子的成長發展具有不可忽視的積極影響。可以說,缺乏善良品質的人,同時也是個道德上有缺陷的人,最終很難有所作為。  能擁有一個善良的孩子,應該是父母的驕傲。當孩子表現出這種善良的品質時,要賞識和讚揚孩子。  雖然孩子可能為此而付出一定的代價,或者為此而違背了父母的規定,甚至因此被別人誤解和嘲笑,但是父母首先應該肯定孩子所做的事,對孩子的正義感給予賞識。  孩子的本質都是善良和真誠的。如果父母對他們的善良給予支持和賞識,那他們這種善良的行為就會強化;如果父母誤解了他們的善良,那他們的善良行為就有可能弱化。因此,賞識孩子的善良、肯定他們正確的行為,有利於培養孩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培養孩子的善良品質,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至關重要,這是毋庸置疑的。天真純潔的孩子本來就有一顆善良的心,培養孩子的善良品質,更需要父母和孩子一起善良。  一個冬天的寒冷下午,一家三口正圍坐在火爐前烤火。門口走來母子倆,衣著單薄,嘴唇凍得紫黑,牙齒咯咯響,問能不能進屋烤烤火。  五歲的小亮亮聽了,不等父母開口,急急地說:「行,行,快進來!快進來!」母子倆看大人未表態,猶豫不決。  小亮亮立即扭回頭看父母,兩口子微笑著說:「怎麼不行,快進來吧!」母子倆進來了,小亮亮把自己坐的椅子讓給和他年齡相仿的孩子,又去搬了張凳子給孩子的母親坐。  孩子的母親邊烤火邊說了來歷:他們是外地人,來投親戚,沒想到親戚搬家了,他們問清楚了親戚的新址,要繼續找親戚,路過這裡,便進來想烤烤火暖暖身子再趕路。  母子倆烤了好一陣,仍顫顫發抖。小亮亮對媽媽說:「媽媽,你去泡兩杯熱茶給他們喝好嗎?喝了熱茶就會暖和起來。」媽媽很爽快地答應了,起身忙碌了一陣,端來兩杯熱氣騰騰的茶。  小亮亮看母子倆喝完,又「咚咚咚」跑進房間,拿了件自己穿的毛衣出來:「媽媽,爸爸,把我這件毛衣送給這個小朋友穿好嗎?」父母很意外,但還是高興地點頭同意了。  多麼善良的孩子!多麼智慧的父母!我們應該為孩子鼓掌,更應該為孩子的父母鼓掌!和孩子一起善良,就是對孩子善良的最大賞識和支持。  一個健康的孩子就好比一棵樹,必須以善良為根,正直為干,豐富的情感為蓬勃的枝丫,這樣才能結出美麗善良的果子。善良的情感及修養是人道精神的核心,它必須在童年時細心培養,否則難有效果。因此,父母對周圍人應表現出真摯的感情,並幫助身邊正遭受痛苦和不幸的人。如果父母都能以自己的善良感染和陶冶孩子,在孩子的心中撒播善良的種子,那麼孩子就能成長為一個健康、善良和正直的孩子。  理解、支持並賞識孩子的善良,讓孩子在父母的賞識聲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從而真誠地對待每一個人。同時,這也將換回每一個人對孩子本人的真誠相待。  識孩子善良的行為,即使他為此違背了父母的規定,受到別人的嘲諷,你也應該說:「孩子你做得對,我們為你驕傲!」  當孩子為了善良而失去了名譽和利益,不要埋怨他,而應去賞識他的善良。告訴孩子:「這件事比名譽更為重要,你所獲得的遠遠大於你所失去的!」 作者:--馬老師--2006-07-02 18:54
細節32:賞識孩子的愛心 有一天,我去拜訪一位朋友。一進門,看到她正愁眉苦臉地坐在沙發上。  「這是怎麼了?」我問朋友。  「唉,還不是園園,真讓我們操心。」朋友苦惱地對我說。  「是這樣的,今天園園竟然把她儲藏罐里的錢都拿到學校去,說是捐給災區的小朋友了。你說這孩子怎麼想的,好幾百塊錢呢,平時寶貴得誰都不讓動,可是今天竟然一下子都給捐了,真讓我理解不了。」  「這是好事啊,說明園園有愛心,要是換了我啊,誇獎還來不及呢!」  「有愛心有什麼用啊,即使捐給災區也無濟於事啊;再說了,她捐款也不和我們商量一下,簡直太過分了。」  「你這個想法可就不對了,為災區捐款是大家的事,要是都像你這麼想,怎麼體現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精神啊?」  「話是這麼說,可是她總不能不跟我們商量就把錢都捐了吧。」  「這肯定是有原因的,要不把園園叫出來問問?」  園園耷拉著腦袋從房間里走出來,臉上還掛著淚痕。  「園園,跟阿姨說說,今天捐款的事為什麼不跟你爸爸媽媽商量呢?」  「我想早一點捐款,災區的小朋友收到錢就能去上學了,所以中午回家就把錢都拿到學校了。我本來想下午放學告訴媽媽的,可是我還沒有來得及說,媽媽就生氣了。」園園很委屈地說。  「可是那麼多錢,總該和媽媽說一聲才好啊。」我微笑著對園園說。  「嗯,我知道錯了。媽媽,你不要生氣了好嗎?」園園對媽媽說。  聽到園園說這些,朋友的氣也消得差不多了,她把園園攬在懷裡,一邊給她擦眼淚,一邊溫柔地:「好了,是媽媽太小氣了,園園真有愛心,是個好孩子!」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經常會表現出比大人更強烈的愛心。這時候,父母應該給孩子充分的肯定和賞識,而不是因為孩子沒有和父母商量或者違背了父母的意願而否定了孩子的愛心,更不能因為個人的私利而打擊孩子的愛心。否則,會給孩子造成一種錯覺,認為有愛心是錯誤的,從而自我否定這種愛心行為,變得冷漠和自私,這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極為不利。  「人之初,性本善」。父母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觀察孩子的表現,一旦發現孩子的愛心行為,就要及時地親吻、擁抱和賞識孩子,受到賞識的孩子下次會更容易做出類似行為。如果父母對孩子的「閃光點」視而不見,孩子做出同樣行為的頻率就會低得多。  現在的獨生子女越來越多,他們享受到的愛多了,可是,心靈卻變得狹隘起來,表現出更多的自私和沒有愛心。所以從小就培養孩子的愛心是非常必要和緊迫的。培養孩子的愛心,要從賞識孩子的行動開始,對孩子的表現做出正面的、積極的回應,通過這種回應和賞識,強化孩子的愛心行為,鼓勵孩子在以後懷著一顆愛心去生活。  有時候,孩子的力量是有限的,因此孩子的愛心也需要大人的幫助。  在一次春遊中,孩子無意中在草地上發現一隻受傷的小鳥。小鳥的翅膀不知道被什麼動物咬了一下,已經不能飛了,只能撲騰著帶著鮮血的翅膀,無助地叫著。孩子把小鳥捧在手中,對爸爸媽媽說:「這隻小鳥真可憐,翅膀受了傷,這樣下去肯定會被餓死的。我們把它帶回家養著好嗎?」  爸爸看了看這隻小鳥,對孩子說:「如果你想養,就帶回家吧,可是我和媽媽沒有時間照顧它。」  「嗯,我來照顧它好了。」孩子高興地說。  孩子把小鳥帶回了家。他想給小鳥做一隻鳥籠。但是,又不會做,怎麼辦呢?他想請爸爸幫忙,可是當時已經答應爸爸要自己照顧小鳥。於是他決定自己動手去做鳥籠。  在做鳥籠的時候,孩子不小心把手割破了,鮮血直流。爸爸趕快把孩子送到醫院去包紮,在去醫院的路上,爸爸責備孩子:「你怎麼這麼不小心呢?幹不了就不要干,為什麼不找我幫你做鳥籠?」  「我不敢讓爸爸幫我,爸爸不是說要我自己照顧小鳥嗎?」孩子忍著疼痛對爸爸說。  「傻孩子,還這麼認真,好了,等回去爸爸幫你做鳥籠!」爸爸心疼地說。  「謝謝爸爸,爸爸真好!」  「孩子,你真有愛心,爸爸很喜歡你這一點!」  讓孩子與大自然的花草、動物和諧相處,是培養孩子愛心不可缺少的內容,也是鍛煉孩子愛心遷移能力的途徑。告訴孩子大自然是人類的好朋友,要讓孩子從小就知道愛護大自然、保護大自然是一種美德。父母可以多帶孩子到植物園、郊外走走,在讓孩子領略大自然美感的同時,培養和發現孩子的愛心。  孩子的愛心需要父母的支持和幫助。如果父母拒絕了孩子的求援,會讓孩子感覺父母並不支持自己的愛心舉動,從而產生錯誤的觀點。當父母幫助孩子去實現了一件有愛心的事情時,孩子會從中感受到來自父母的肯定,從而對自己的愛心有了正面的認識。要想培養一個富有愛心的孩子,首先父母必須有愛心,用自己的愛心去影響孩子,用自己的行動去支持孩子,才能讓孩子擁有更加純潔和善良的心靈。  當孩子做了有愛心的事情時,不管這件事情是否經過父母的允許,首先要給他們肯定和讚揚。你應該說:「好孩子,你真有愛心!不過以後要和我商量一下好嗎?」  當孩子想付出自己的愛心卻又無力實現時,你應該說:「孩子,讓我們一起來做吧!」 作者:--馬老師--2006-07-02 18:55
細節33:賞識孩子的誠實 自來水嘩嘩地流著,媽媽正在洗衣服,文文站在水池旁。「媽媽,水表裡面的小針不走了!」文文大聲對媽媽說。  「別吵,讓人聽見了!咱家水表壞了。」媽媽小聲敷衍著。  這時,有人敲門,文文打開門,是抄水表的叔叔來了。  「叔叔你來得真巧,我家水表壞了,正想去找你修呢!」  「小孩子懂什麼!」媽媽瞪了他一眼,連忙開大水龍頭:「你看指針轉著呢,水表沒壞。」  文文滿臉疑惑地走開了。  後來,文文在玩耍的時候不小心打碎了一個茶杯,這個茶杯是爸爸從國外帶回來的,非常珍貴。爸爸看到了,非常生氣。「不是我打碎的,是小貓碰下來的。」文文小聲地對爸爸說。  「小小年紀就學會撒謊了!」說著,爸爸一巴掌打在文文的屁股上。  文文哭了起來,他的眼睛裡充滿了疑惑。  與某些城府頗深的人相比,孩子的誠實往往令人敬畏,因為孩子少有大人們的複雜和狡詐,他們不懂得「作秀」,而敢於誠實待人。他們的心裡沒有私利,只是實事求是,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原原本本地說出來,這是多麼可貴的品質,而恰恰有些父母卻把孩子的這種品質扼殺了。  現實生活中,有一些父母把孩子的誠實忽略了,甚至因為某些個人私利而責怪孩子的誠實,教孩子撒謊。這樣會讓孩子無所適從,對做人的原則產生疑惑,最終養成撒謊的壞習慣,甚至造成心靈扭曲。  有一些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誠實,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欺騙自己,不要對父母有絲毫隱瞞,但是他們往往在孩子面前撒謊,甚至「教唆」孩子去欺騙別人、隱瞞真相。如此一來,孩子最終學會了撒謊。  因此,每個父母都應該明白,培養孩子誠實的品質,遠比佔一點小便宜重要得多。對於孩子的誠實,父母應該給予賞識和讚揚,用賞識留住孩子的純潔和誠實,培養孩子誠實正直的優秀品質。  屠格涅夫小的時候,一天,一位大作家到他家作客。屠格涅夫的媽媽為了顯露兒子的才能,便對兒子說:「快朗誦一則先生寫的寓言!」屠格涅夫朗誦得很流利,也很動聽。  大作家很高興,親切地問:「你喜歡我的寓言故事嗎?」屠格涅夫認真地回答:「喜歡。但是我更喜歡克雷洛夫的寓言。他寫的寓言比你的更好!」大作家聽了一點也沒生氣,從心裡佩服這個孩子。可是,屠格涅夫的媽媽卻急了。  客人一走,屠格涅夫的媽媽就質問兒子:「你怎麼能當著大作家的面說他的作品不如別人呢?」屠格涅夫不服氣,他大聲爭辯說:「克雷洛夫的寓言就是好!我怎麼想就怎麼說,難道叫我說謊嗎?」  為培養孩子誠實做人,家長要為孩子作出好榜樣。如果要求孩子拾金不昧,家長就不能將撿到的物品據為己有;如果要求孩子不說假話,家長就不能哄騙孩子。  有的家長在孩子面前常常言而無信。例如,孩子哭鬧時,父母常用許諾來哄孩子:「別哭了,回頭媽媽給你買支衝鋒槍。」儘管這樣說了,家長並沒想過兌現。但孩子卻信以為真,滿懷希望地等待著。如果每次許諾都不過是一張空頭支票,孩子的一次次希望都成了泡影,久而久之,孩子不僅逐漸失去了對家長的信任,慢慢地也就學會了說謊。因此,家長和孩子形成真誠和互相信任的關係,是培養孩子誠實品質的一個重要條件。  當孩子犯了錯誤,要鼓勵他們說實話、不撒謊,因為撒謊比錯誤本身更為嚴重。  美國總統華盛頓少年時相當頑皮,有一次竟揮動斧子砍倒了父親心愛的櫻桃樹,父親發現後大發雷霆。華盛頓主動承認了錯誤,父親不但沒有責打他,反而高興地說:「我寧願損失100棵櫻桃樹,也不願意你說一句假話!」  錯誤可以原諒,撒謊不能寬恕。當孩子誠實地承認錯誤時,應該給孩子賞識!  做一個誠實的孩子是需要勇氣的,因為誠實的孩子也許會吃虧,也許會受騙,但絕不能讓孩子因此遠離誠實,這就如同走路有可能摔得鼻青臉腫,你卻不能終生躺在床上一樣。因此,對孩子的誠實,父母必須給予熱情的賞識和鼓勵,賞識他們戰勝了自己,鼓勵他們繼續堅持誠實。  當孩子有誠實的表現時,不要因為其他原因而責怪孩子的誠實。而應該說:「真是個誠實的好孩子!」  孩子在犯錯誤時能主動誠實地承認錯誤,要給予賞識和鼓勵。你可以說:「你的誠實讓我很高興,相信你會改正錯誤的!」 作者:--馬老師--2006-07-02 18:55
細節34:賞識孩子的自強 一天晚上,爸爸發現小翔的胳膊上有一塊淤血,仔細一問,才知道是他的同學要小翔替他打掃衛生,小翔不想替他打掃,就被同學扭了兩把……聽到這種情況,爸爸第二天一大早就趕到了學校。  他在學校了解到的情況有些令人擔憂:小翔在班裡無論是學習、值日、還是文體活動都比同學們慢半拍,還經常鬧一些笑話。同學們拿他開玩笑,他也總是把頭一縮,不懂得表達 自己的不滿。這樣一來,同學就忽略了他的感受,對他變得無所顧忌了,甚至還有個別同學拿他出氣。  小翔的父母認識到自己的兒子之所以被欺負,與家庭教育方法有著直接的關係。小翔是家裡的三代單傳,父母和家人對他十分關愛,幾乎把他生活中的一切全包了下來,沒想到大人們「全包式」的撫養,影響了小翔自尊自強性格的建立。  事實證明,父母對孩子過度保護,什麼事情、困難都替孩子解決,很容易使孩子失去鍛煉生活能力的機會。  孩子的自尊心不強,膽怯柔弱、缺乏信心並不是不可克服的,只要父母多給孩子一些賞識、鼓勵、引導、鍛煉,耐心細緻地幫助孩子,相信孩子一定能成長為自尊、自強、自信的人。  「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不要讓孩子覺得自己是弱小的,而應該從小就讓孩子認識自己的力量。應該為孩子創造恰當的機會,通過積極的鼓勵和賞識,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力量,培養孩子的自強。  俄羅斯作家蘇霍姆林斯基寫過這樣一篇文章,相信它會對父母們有所啟發。  一家人到森林中去度假,有爸爸、母親、五年級的托利亞和4歲的薩沙。  突然雷聲大作,飄下幾滴雨點,接著大雨如注。  托利亞把自己的雨衣給了媽媽,似乎她並不怕淋雨;而媽媽卻又把雨衣給了薩沙,似乎她也不怕淋雨。  薩沙問道:「媽媽,托利亞把自己的雨衣給了你,你又把雨衣給我穿上,你們幹嗎這樣做呢?」  「每個人都應該保護更弱小的人。」媽媽回答說。  「那麼,為什麼我保護不了任何人呢?」薩沙問道,「這是說,我是最弱小的人?」  「要是你誰也保護不了,那你真是最弱小的人!」媽媽笑著回答說。  薩沙朝薔薇叢走去,他掀起雨衣的下部,蓋在粉紅的薔薇花上。滂沱大雨已衝掉了兩片薔薇花瓣,花兒低垂著頭。因為它嬌嫩纖弱,毫無自衛能力。  「現在我該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媽媽?」薩沙自豪地說。  「是呀,現在你是強者啦!」媽媽這樣回答他。  四五歲的孩子雖然是非常弱小的,但就像文章中的薩沙那樣,他並不願意承認自己是最弱小的人。這就是孩子的自強。  現實生活中,許多父母過分地照顧甚至溺愛自己的孩子,其實,這是對孩子自尊心的一種傷害。這些父母只是把孩子視做自身的一個附屬物,而沒有把孩子看作人格上完全獨立的一個人。  如果把成功比作大廈,那麼頑強的意志、堅韌不拔的毅力,就是撐起成功的柱石。只有自尊自強的人,才可能有堅強的意志和毅力,才可能取得成功。因此,從小就培養孩子面對挑戰、克服困難、堅韌不拔的頑強毅力,培養孩子的自強意識,對於孩子的成長有著重要的意義。  自強作為人的一種素質,不是與生俱來的,是在一次次面對困難、戰勝困難、超越自我中培養出來的。社會競爭如此激烈,孩子難免要面對各種與人競爭的場面,如果沒有參與的勇氣而且長期採用迴避的方式,孩子的自強很難建立。因此,應該鼓勵孩子多參與一些競賽類活動。開始時可以在家裡玩一些要分出勝負但又對孩子很有吸引力的活動,如剪刀石頭布、下跳棋或飛行棋等。父母要引導孩子憑興趣參與活動,並在活動中給予孩子賞識和鼓勵,激發孩子進一步參與的興趣。然後要逐步鼓勵孩子參與到社區、學校及社會上其他競賽活動中,從而培養孩子面對挑戰的勇氣、參與意識和良好心態。  不管什麼情況,要相信孩子並不是弱小和怯懦的,一定要多給孩子一些機會和時間,讓孩子獨自面對挑戰,讓孩子在挑戰中逐步認識自己的力量,成為一個自強的人。   當孩子受別人欺負和侮辱時,要鼓勵孩子用正確的方式反抗。你可以說:「他欺負你是不對的,你應該和他說明!」  遇到困難和挑戰時,不要認為孩子是弱小的而無法面對困難,而應該鼓勵孩子用自己的力量去迎接挑戰。告訴孩子:「你的力量很強大,相信你一定行!」 作者:--馬老師--2006-07-02 18:56
細節35:賞識孩子的勇敢 一天,3歲的小維正和小夥伴們在一起玩耍,他們的父母就站在不遠的地方,一邊目不轉睛地看著自己的孩子,一邊討論著教育孩子的方法。  這時,小維跑著跑著,突然腳下一滑,摔倒在地上。倒地之後,小維並沒有哭叫,剛想自己爬起來,這時候不遠處的媽媽心急火燎地跑了過來,十分心疼地抱起小維,一邊撫摸著他剛才摔到的地方,一邊反覆詢問他摔疼了沒有。小維這才感覺到是有點疼,於是放聲大哭 起來。小夥伴們看小維哭了,都四散而去,剛才孩子玩耍大人看的溫馨場面頓時無影無蹤。  上面這個故事在現實生活中可以說屢見不鮮,正是因為父母們的過度關心和保護,讓孩子本來可以勇敢面對的事情卻以大哭一場結束。長此以往,孩子就失去了敢於面對困難的勇氣,而是變成了溫室里的花朵,一旦離開父母和家庭,就變得膽小脆弱起來。  對孩子的勇敢給予賞識,激勵孩子更加勇敢地面對事物,這比一味地保護要有效得多。  每個父母都希望能有一個勇敢的孩子,而我們的教育方法卻往往適得其反。從賞識教育的角度來說,父母不僅要對孩子在生活中所表現出來的勇敢行為給予讚賞和強化,更應該主動去培養孩子的勇敢,而不是怕孩子受到傷害而處處保護。尤其是當孩子對一件本來不值得恐懼的事物而表現出恐懼時,父母應該以身作則,給孩子正確的認識。  一次,媽媽帶4歲的強強到公園玩。強強高興地在公園的草地上跑來跑去,像一隻脫韁的小馬。一會兒,他跑累了,就躺在草地上,打起滾來。突然,聽到強強尖叫一聲,媽媽趕快跑過去,只見他臉蛋都嚇白了,一把抱住媽媽,驚恐地叫:「一條蟲子,我害怕!」媽媽走近那塊草地,仔細找了半天,才看見有一條2厘米長的綠色蟲子。  媽媽把蟲子捏起來,放在掌心裡,然後對兒子說:「這條蟲子沒有什麼可怕的,它不會咬人,是條草蟲子。」  聽到媽媽這麼說,強強才敢湊過去,仔細地看著蟲子。  「來,把蟲子捏起來。」媽媽說。  強強一聽,嚇得倒退了兩步,一邊擺手一邊對媽媽說:「我不敢,我不敢!」  「不用怕,你是個男子漢,還害怕一條小蟲子?」媽媽鼓勵強強。  強強聽到媽媽的話,鼓起勇氣走過去,小心翼翼地用手碰碰媽媽手心裡的蟲子,見它沒什麼反應,慢慢地捏了起來。  「強強真勇敢!」媽媽高興地對強強說。這時,強強看著被自己捏在手中的蟲子,也高興地笑起來。  孩子膽小的原因往往有三個:一是因為孩子不了解事情的狀況,二是家長教育時給予不恰當地恐嚇,三是家長過分嚴厲,弄得孩子總是處於驚恐狀態。因此,我們應該認真審視自己孩子的情況,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幫助孩子實現由膽小到勇敢的轉變。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的表現對孩子的影響才是最深刻的。在培養孩子自信勇敢這個方面,父母必須做好表率,尤其是母親,更要注意自己的表現。很多母親在見到突然竄出的小動物或者聽到突然發出的聲音時,會忍不住失聲驚叫;而孩子見此情景,以後在碰到這類事情時,也會變得恐懼起來。  在孩子要做一件需要勇氣甚至有些冒險的事情時,父母不要恐嚇孩子,而應該對孩子的精神給予讚賞和適當的引導、保護。  一次,軍軍看到建築工人在屋頂上施工。回到家,他對爸爸說:「我想到屋頂上去!」  「到屋頂上幹什麼呢?」爸爸問他。  「那裡高,我想到高處去!」  「噢,你的想法不錯,而且很勇敢,那你想怎麼上去呢?」  「我爬梯子上去啊,爸爸給我安好梯子我就可以上去了!」 軍軍很自信地說道。  「嗯,爸爸可以給你安梯子,不過你要答應我一個條件。」爸爸說。  「好吧,你說什麼條件?」  「爬梯子和到屋頂上都很危險,小孩子不能自己來,所以爸爸必須和你一起上去,保護你不受傷害,你說怎麼樣?」 軍軍想了一會,答應了爸爸。  於是,軍軍在爸爸的保護和幫助下爬上了屋頂,他站在上面興奮地大聲叫喊,臉上洋溢著成功的滿足。  這裡需要提到的是,家長在對孩子進行性別角色教育時,應注意鼓勵男孩子勇敢剛毅的表現。男孩子喜歡登梯爬高,父母不應該拒絕孩子,更不要大聲嚇唬孩子:「掉下來就沒命了!」這樣會使孩子的膽量越來越小。這時,家長應該對孩子的勇敢精神給予讚賞,同時要給孩子講清只有在大人的保護下才能爬高的道理。這樣既培養了男孩子勇敢的性格,又讓孩子增加了安全意識。  對孩子的膽量,要從小培養;對孩子的勇敢精神,應從小訓練。要鍛煉孩子的勇敢,應該多鼓勵孩子去探索,而不是處處阻攔,什麼事都嚴格控制。當然,要冒險就有可能遇到困難和危險,這是家長們不願意看到的,但是,如果家長因為孩子的某些冒險做法而責備他們、訓斥他們,孩子就漸漸地變得畏手畏腳。也許孩子的一些行為看起來單純、簡單,甚至有些「愚蠢」,但是只要家長經常給孩子鼓勵,多讚揚和引導他們的行為,就能使孩子得到鼓舞,並培養他們勇敢堅強的性格。  當孩子對某件事物表現出恐懼時,父母應該針對事物的性質,教育和引導孩子認識並消除恐懼。應該說:「這個並不可怕,過來看看。」  當孩子想做一件冒險的事情,應該支持孩子的勇敢並給予引導和保護,而不是恐嚇他。你可以說:「你真勇敢,讓我和你一起去,好不好?」 作者:--馬老師--2006-07-02 18:56
細節36:賞識孩子的創新 一天,徐徐和幾個小夥伴在家裡玩,媽媽給他們每人一盒牛奶。孩子們喝完後,都把空盒子扔到了垃圾桶里,而徐徐卻沒有扔掉。他很興奮地對媽媽說:「媽媽,你看這個盒子像不像一隻船?」  「怎麼像一隻船呢?」媽媽問徐徐。  「如果把盒子剪去一半,再糊上紙不就成了一隻船嗎?」徐徐天真地對媽媽說。  「好啊,那你先去把盒子洗乾淨了,咱們來一起做船好不好?」媽媽很高興地說道。  一會,徐徐把盒子洗乾淨了,媽媽給他拿來剪刀和膠水,幾個小夥伴都圍在旁邊,看著徐徐做船。徐徐做得很認真,一隻很簡陋但也像模像樣的船做成了。徐徐很高興,其他的孩子也都大受鼓舞,紛紛說:「阿姨,我能做成飛機!」「阿姨,我能做汽車!」  「好啊,那你們就找一些紙盒子來,大家一起做,看誰做得最好!」  過了一會,孩子們把做好的東西都擺在了桌子上,都仰著頭,充滿期待地看著徐徐媽媽。媽媽讚揚了他們每個人,並告訴孩子們:「平時只要多動腦筋,發揮你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每一件物品都可以變成工藝品。」  孩子經常會有一些奇怪的想法和念頭,這些想法也許看起來很荒唐,甚至不著邊際,但這是孩子創造性的體現,是培養孩子創新意識和能力的絕好機會。父母應該賞識和鼓勵孩子,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實踐。如果父母認為孩子的怪念頭是在胡鬧,而阻止和訓斥孩子:「這麼臟,快扔了!」「別胡鬧了,這樣不行!」就會把孩子的創新意識扼殺在搖籃之中,讓孩子不敢再有這些奇怪的念頭,更不敢創新了。  因此,應該對孩子的創新意識給予賞識和鼓勵。當孩子產生新奇的想法時,告訴孩子:「來,把你的想法詳細說說!」 當孩子做的事物超出常規時,對他說:「你真不簡單,做出了這麼有創造性的東西!」這樣才能鼓勵孩子敢於幻想,敢於創新。世間有很多發明創造,都是有了所謂痴人說夢般的幻想才成為現實的。因此,父母要鼓勵孩子異想天開,大膽聯想,發表自己的獨立見解,並鼓勵他們付諸實踐。  在孩子的世界裡,很可能會因為無意中的一點小錯誤而發現人生更美麗的景色。如果能提醒他們拓寬思維、發揮創造性,也許能發現和創造出更令人驚奇的美麗,還能夠讓孩子對發現世界產生更濃厚的興趣和更飽滿的熱情。  萌萌非常喜歡畫國畫,但是她經常會為一些小小的失誤而苦惱。比如有時候會在下筆的時候掌握不好,積下一大團墨;而有的時候又因為收筆的時候手不穩,留下一個小尾巴。  一次,萌萌正在畫荷花。這時,一個親戚到她家來拜訪,看到萌萌在畫畫,就很有興趣地站在旁邊看。  「萌萌畫得真不錯!」親戚一邊看,一邊誇獎她。  也許是因為受到誇獎太激動了,也許是因為有陌生人在場有點緊張,在最後收筆的時候,萌萌沒有握緊筆,在綠色的荷葉上留下了一塊大大的墨跡。萌萌難過得眼淚都流下來了。  這時候,一直在旁邊觀看的親戚微笑著對萌萌說:「那張畫只是有一點點墨,完全可以補救一下啊。」  「怎麼補救啊,還是重畫吧。」萌萌搖搖頭說。  「可以補救的。你再想想,湖裡除了荷花,還有什麼會在荷葉上?」  萌萌聽了這話,好像突然想起了什麼,拿起筆來,在剛才滴墨的地方,描描畫畫了一番。  等畫完了,大家一看,她在荷葉上畫了一隻墨綠色的小青蛙,真是絕妙極了!大家都為萌萌鼓起掌來,萌萌也破涕為笑,激動地對親戚說:「謝謝您!」  後來,萌萌對畫畫更有興趣也更有信心了。  由此可見,孩子的創新性和想像力需要大人的引導和挖掘。父母不要總是等孩子自己做出什麼創舉,然後再去賞識;而應該善於發現,當孩子遇到困難或阻力的時候,運用你的想像力,給孩子適當的指導,讓孩子用更巧妙、更具創造性的方法化解意外和阻力。  當孩子告訴你他有一些新奇的想法時,不要因為這個想法太奇怪而拒絕和嘲笑孩子,而應該認真聽聽他的想法。可以告訴他:「不錯,把你的想法詳細和我說說好嗎?」  當孩子發揮自己的創新能力,做出一件不被大眾認可的作品時,父母應該賞識並鼓勵孩子的作品,並引導他繼續思考。你可以說:「你的創意棒極了,也許再仔細想想,會有更好的創意!」  當孩子在做事情的過程中出現阻力和意外時,父母應多指導孩子拓展思維。可以對他說:「發揮你的想像力,一定可以有好辦法。」 作者:--馬老師--2006-07-02 18:56
常聽人說,我們正在儘力培養人才。好像人才都是被培養出來的。 我的觀點是:世界上所有的人才,不是被培養出來的,而是被激發出來的。 培養人才很辛苦,效率很低。但激發人才卻很省力,效果特別明顯。 就像將要爬坡的車,我們是要走到車後用手推呢,還是坐在車裡用腳踩油門? 願我們每個家長,都是一個激勵高手。 及時發現孩子的閃光點,然後給與真心的、及時的、適度的肯定。 讓我們都去踩油門吧! 作者:--江南DV--2006-07-07 07:56
我也是認為孩子還是要賞識教育,而且不能拿別人和他來比.江南說的激發是要因人而宜的,不是所有孩子都能接受的.還是對他肯定才好讓他自信起來.這是我的個人看法.沒有說江南不對的意思. 作者:--北斗星--2006-08-18 10:30
噓、、、讓馬老師講完55個細節再說,好嗎? 作者:--欣賞--2006-10-21 03:13

查看完整版本: [-- 做最成功的父母--賞識孩子的55個細節(崔華芳) --] [-- 回頁面頂部 --]
站長統計

| Topzj | 免費論壇

馬老師請繼續、、、、、、 作者:--欣賞--2006-10-21 03:15

推薦閱讀:

父母離婚,會給孩子帶來嚴重的傷害
父母十種行為毀掉孩子自信3
我媽每天都要發很多簡訊和電話給我,怎麼優雅的告訴她不用這麼頻繁?
從八字十神組合看子女是否孝順父母
丑炸天 | 看完這些丑裝修,感覺自己嗶了狗??

TAG:孩子 | 父母 | 成功 | 細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