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蘭德報告:頭號威脅

意識形態和目標的差異化

  由於「薩拉菲吉哈德運動」趨向分散,我們有必要重新審視其中各個組織的意識形態和目標。多數薩拉菲吉哈德分子認為,早期穆斯林堪為後世楷模,他們的信仰、虔誠、舉止投足、禮拜的方式,以及對核心伊斯蘭教義的理解,都應該為後世所效仿。

  激進的伊斯蘭理論家賽義德 庫特布(Sayyi Qutb)在其代表作《里程碑》中宣稱:現代伊斯蘭已經敗壞,他將現代穆斯林國家比做「賈西利亞」(Jahiliyya)——在《古蘭經》里,「賈西利亞」指一種蒙昧的狀態,這是阿拉伯人在先知穆罕默德7世紀初接受啟示前的生存狀態。其他歷史人物,如13世紀末14世紀初的伊斯蘭教法學家伊本.泰米葉(Ibn Taymiyyah),也強調應嚴格遵循《古蘭經》及先知聖訓的原旨教義。

  薩拉菲吉哈德分子主張「薩拉菲主義」和「暴力吉哈德」。他們中的大多數認為,「暴力吉哈德」是身為穆斯林的義務和本分。「惟有吉哈德是我們的榮耀」,「基地」領導人扎瓦赫里在2013年曾如是說。他強調吉哈德是「一種義務」,並且「首要的導向是吉哈德的導向,是決心,是守衛邊界(Ribaat),是捍衛伊斯蘭的神聖,是遵循伊斯蘭的信仰(Aqeedah)和原則」。

  為了建立理想的酋長國,多數薩拉菲吉哈德分子謀求以武裝叛亂推翻現政權。所謂「叛亂」,指的是亞國家團體發起的、旨在脫離現有國家或是推翻政府的政治軍事鬥爭。這些團體和組織有時會採用恐怖主義的戰術,但鮮少有達成目標的。研究表明,恐怖分子成功的幾率不高於10%,而叛亂組織的成功率明顯要高,大約在30%左右。從截獲的「基地」文件看,本 拉丹和扎瓦赫里都強調以「叛亂」為反政府吉哈德的主要手段。

  此外,多數薩拉菲吉哈德分子在其控制區內強調「一神論」(tawhid),並施行「伊斯蘭教法」(shari a)。在其代表作《里程碑》與《在古蘭經的庇護下》中,賽義德 庫特布呼籲當代穆斯林創建一種新型社區——一個基於伊斯蘭教法的酋長國——正如同一千年前先知穆罕默德所做的那樣。「酋長國」的字面意思是由酋長統治的領土,酋長有時也會被翻譯成「長官」、「親王」、「總督」或「統治者」。在伊斯蘭早期歷史中,酋長國指的是在伊斯蘭在東西向擴張過程中,在當地建立起來的穆斯林領地或是小王國,它們在名義上效忠於伊斯蘭哈里發。

  

  賽義德 庫特布及其代表作《里程碑》。

  薩拉菲吉哈德分子的「教法觀」非常極端。多數人認為,伊斯蘭教法應該取代其他一切的政府形式,包括民主。「基地」對同屬遜尼派的「穆斯林兄弟會」和「哈馬斯」一直頗有詬病,原因就在於後者有參與政治進程的意願。2013年,扎瓦赫里曾點評說,穆兄會最大的錯誤是試圖通過民主來掌權,「採取民主方式是一種錯誤,所發生的一切就是最好的證明。」扎瓦赫里批評穆兄會領導人:「從一開始,我們就必須認識到,合法性並非源自於選舉和民主。伊斯蘭教法即合法性,凡不服從教法的就沒有合法性,而服從教法的都有合法性。」

  除去上述共同點,各個薩拉菲吉哈德組織之間存在極大的差異。而隨著團體數量和戰鬥人數的增加,這些差異可能進一步擴大。其目標差異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遠敵vs.近敵

  薩拉菲吉哈德組織的一大分歧在於,是否應當、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攻擊西方國家及其公民。許多組織的首要目標是推翻穆斯林國家和地區的現政權——這些政權被視作「近敵」或al-Adou al-Qareeb,它們沒有意願或是能力去攻擊西方國家。但是某些個人也會攻擊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後者代表「遠敵」或al-Adou al-Baeed。

  攻擊遠敵,對於本 拉丹來說,至關重要。扎瓦赫里在2013年的《吉哈德總綱》中也強調,「(我們)首要的軍事目標是(國際)非信徒的領頭羊:美國及其盟友以色列,次要目標是我們國家的統治者,他們同樣是美國的盟友。」他進一步解釋說,「攻擊美國是為了拖垮它,讓它流血至亡」,而手段之一則是誘使美國過度反應,耗費大量人力物力。

  「阿拉伯半島基地」等其他組織也曾攻擊「遠敵」及其公民。該組織領導人Nasir al-Wuhayshi認為,攻擊「近敵」及西方遊客是合理的,因為後者是「 十字軍東征 的一部分」。在他看來,這些人多是基督教傳教士,「傳播色情和荒淫」,再或者就是探子。

  不過,大多數薩拉菲吉哈德組織對攻擊「遠敵」並不熱衷。另外,資源的局限性也會影響這些組織有關「近敵」和「遠敵」的爭論,因為攻擊「遠敵」遠比在自己國家開展行動要昂貴和複雜得多。這些會在下一章詳細提及。

  (2)酋長國的範圍

  薩拉菲吉哈德組織各自期望的酋長國範圍也大相徑庭。有些組織——尤其是核心「基地」——謀建一個從南歐到非洲、中東並包括部分亞洲的哈里發國。扎瓦赫里公開宣稱,他的目標是「解放所有被佔領的穆斯林土地,否定每一份給予異教徒統治穆斯林國土權利的國際條約、合約和決議,比如以色列之於巴勒斯坦、俄羅斯之於車臣和穆斯林高加索、印度之於克什米爾、西班牙之於休達和麥里亞、中國之於東突厥。」(如下圖)

  並非所有薩拉菲吉哈德組織都認同這一廣闊的泛伊斯蘭哈里發國。有些組織更重視在某個特定國家或地區建立酋長國。比如,「伊拉克和大敘利亞伊斯蘭國」(ISIS)的主要精力放在伊拉克和大敘利亞地區。其首領Abu Bakr al-Baghdadi宣稱要「消除塞克斯-皮科界線」並建立一個區域性酋長國(註:1916年英法通過秘密的《塞克斯-皮科協定》,劃分兩國在大敘利亞地區的勢力範圍)。「伊斯蘭馬格利布基地」(AQIM)的的視野則集中在撒赫勒和馬格里布。用其酋長Abu Musab Abdel Madoud的話說,「在過去的兩個世紀中,形形色色的殖民者入侵我們的國家,讓叛教的罪犯得以掌握政權。我們關注的伊斯蘭馬格里布目標有很多,但最重要的是將我們的國家從這些犯罪政權手中拯救出來」。因此,AQIM致力於推翻阿爾及利亞、馬里、突尼西亞和利比亞等國的政府。

  還有一些薩拉菲吉哈德組織謀求在某個特定國家建立酋長國。比如奈及利亞的「博科聖地」(Boko Haram)、利比亞的「利比亞伊斯蘭教法虔信者」(AAS- L)、「宗教支持者運動」(Harakat Ansar al-Din)和烏茲別克的「伊斯蘭運動」(Islamic Movement of Uzbekistan)的主要目標都是在本國建立酋長國。

  (3)攻擊什葉派

  是否攻擊什葉派,亦是許多薩拉菲吉哈德組織爭執的焦點。它們通常把什葉派蔑稱為「薩非拉斐德」(Safavid Rafida)——「拉斐德」的大意是「逃兵」或「叛逃者」;「薩非」指的是薩非王朝,薩非王朝以什葉派為國教,在巔峰時期控制著波斯、南亞部分地區、中亞和高加索。

  2014年ISIS控制伊拉克北部後,大肆屠殺什葉派,包括婦孺。

  在薩拉菲吉哈德組織里,ISIS以頻繁攻擊什葉派而著稱。Abu bakr al-Baghdadi號召針對什葉派的暴力吉哈德,並稱後者為「叛教者」。「我號召全世界的穆斯林——年輕人及男子,行 希吉來 (Hijrah),加入我們,鞏固 伊斯蘭國 ,對祆教什葉派—— 薩非拉斐德 採取吉哈德。」 「勝利戰線」也曾攻擊什葉派,與在敘利亞的什葉派「真主黨」作戰。

  至於其他薩拉菲吉哈德組織——包括部分「基地」高層,則提倡採取更謹慎的做法,雖然它們對什葉派也很不滿。比如,扎瓦赫里曾給「伊拉克基地」的扎卡維寫信,後者生前痛恨什葉派。在信中,扎瓦赫里提出,對什葉派進行攻擊有損伊拉克穆斯林社區對「基地」的支持。「這是不可避免的嗎」,他問道:「抑或可以等待,等到伊拉克的吉哈德運動變得更強?」

  ISIS和「勝利戰線」都有對什葉派「動粗」的紀錄,但是絕大多數薩拉菲吉哈德組織並未對什葉派發起武裝進攻。在有些情況下,這種謹慎態度是由於這些地區(比如北非和東非)鮮有什葉派團體;有些則是因為關注主要矛盾,亦即打擊「近敵」或是「遠敵」,比如核心「基地」就不曾攻擊阿富汗或巴基斯坦的什葉派穆斯林。

  (4)其他差異

  薩拉菲吉哈德組織在其他一系列問題上還存在著差異。比如,關於民意支持。「阿拉伯半島基地」相對溫和,它要求成員避免過分嚴苛,以免失去當地人的支持。其「酋長」Nasir al-Wuhayshi還曾勸說「伊斯蘭馬格里布基地」的領導人:「既然真主派你們到烏瑪世界(Umma)引他們走正道,你們就必須對他們友善,保有同情與慈悲,盡量使他們的生活便利,滿足其食物水電等的日常需求,進而贏得他們的信任。」他還說:「你們不能因為人們喝酒就毆打他們……我們首先得制止滔天罪行,然後才是糾正小罪小惡。」

  「阿拉伯半島基地」在葉門攻城拔寨,在控制區面臨治理的問題。Nasir al-Wuhayshi上述言論反映了一種實用主義的意願,即避免在施行教法上操之過急而導致民心疏離。除了「阿拉伯半島基地」,「勝利戰線」也明確尋求民意支持——它敦促成員在當地支持青年教育、供水供電、發展下水道、提供糧食計劃,等等。這些做法與之前的薩拉菲吉哈德組織都不同,反而與黎巴嫩「真主黨」頗為近似。

  又比如,關於襲擊穆斯林土地上的非穆斯林。對有些薩拉菲吉哈德組織來說,所有的非穆斯林(甚至包括穆斯林群體如什葉派和蘇非派)一概都是打擊的目標。另外一些組織則要求追隨者不要這麼做,除非先受到攻擊。扎瓦赫里明確說,「避免不必要地干預生活在穆斯林土地上的基督徒、錫克教徒和印度教徒。如果他們越規,適當回應就夠了——回應的同時還應該申明說:我們不打算先發制人...又或者我們希望在 伊斯蘭國 建成後同他們和平共處。」

  扎瓦赫里還曾指責「博科聖地」不加區別地濫殺無辜。他也抨擊了某些組織的自殺式襲擊系「錯殺」、「濫殺」,削弱了來自民眾的支持。「這樣的殉教犧牲行為越來越多,其後果卻背離了我們的事業」,扎瓦赫里在其2014年出版的《天堂的風》(Wind of Paradise)第二版中寫道,「是時候承認並糾正這一點了」。

  本文原題「A Persistent Threat: The Evolution of al Qa"ida and Other Salafi Jihadists」,2014年6月3日刊發於蘭德公司網站,作者Seth G. Jones是蘭德公司國際安全與防務政策中心主任。余葉編譯。


推薦閱讀:

2014全球財富報告:10%的人掌握87%財富
中海廣場觀摩學習報告
徐珂:黨大還是法大問題論爭及實踐 ? 政治 ? 文稿 ? 報告 ? 宣講家
二氧化碳激光美容儀治療皮膚病480例療效報告
金剛般若 研習報告  (第九十集)

TAG:威脅 | 報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