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鶴: 經濟學者的歷史責任
作者:劉鶴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
三十年前我們以驚喜的心情邁進大學,趕上了時代的末班車,不覺之間幾乎到了花甲之年。展望未來,路途還很遙遠。我們正處在實踐變化快於理論形成的大變革階段,出乎意料和不知所措的局面不斷出現,這使得很多理論無法經受住歷史檢驗。需要跟蹤實踐變化、歸納和升華為理性表述,以便更好地面對未來,這是經濟學界的社會和歷史責任。有三件事是我們這一代人無法迴避的責任:
1
強化社會共識和推動改革開放
深化改革是解決中國全部問題的關鍵所在。三十年前的改革之初,中國與其說存在既得利益,不如說存在意識形態方面的不同價值觀念。強大的改革共識創造了增長奇蹟。到了今天,新的利益階層已經出現,得意的群體和失意的群體都希望通過改革獲得新機會。利益關係的複雜化使思想和政治的複雜程度提高,中國作為大國開放經濟的內部改革必然與國際利益不可避免交織一體。未來推進改革需要新的社會共識,既有來自左和右兩個方面的挑戰,也出現了自滿的「天國」情緒,最多的電視劇是古老帝國的繁榮,但推動改革和這些自滿浮躁情緒格格不入,需要建立真實的危機感和自我批判精神,進入思想解放的精神狀態,推動形成新的改革共識。
2
總結歷史經驗和推動理論創新
三十年來世界經歷了幾次大的變化。歷史一度拋棄凱恩斯主義,供給學派和理性預期理論獨領風騷,但美國次貸危機使得人們認同的理論受到質疑。正像保羅·克魯格曼較早指出的,蕭條經濟學正在回歸。而耶爾金則指出,歷史拐點的出現,將引發一次新的理論創造。中國的成就不是經典理論預言的結果,不是對歷史上任何一種發展模式的複製,總結中國的經驗非常重要。作為親身經歷這三十年全過程的一代經濟學者,這個任務是無法推卸的。總結的重點可能是再認識政府在經濟發展中應該扮演的角色和重新定義公共產品,再認識價格機制的重要作用,再認識在全球化條件下戰略性產業政策的功能,再認識外部環境變化和內部發展模式調整之間的互動關係,再認識保護產權、完善激勵機制等有利於長期經濟增長因素的重要作用。在這些問題上,的確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如果經濟學者們冷靜下來,研究一些國家由盛到衰和由衰到盛的歷史,研究引起一些中等收入國家落入陷阱的原因,深刻認識全球化的新特點,對未來發展將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3
思考深化改革的導航圖
中國正處於經濟結構調整和社會轉型的關鍵階段,轉型的主要含義是,由過度依賴外需向更多依賴內需的變化和支撐這一過程的中等收入者比重擴大。順利實現轉型的核心問題是,調整儲蓄和消費的失衡狀況以及人力資本和知識的有效積累。為了實現這樣的目標,從而加快轉變發展方式,需要有一張明確的改革導航圖。中國的改革已經進入通過總體設計推進局部改革的新階段,這是推進今後中國改革需要把握好的基本特徵。在人類發展的歷史上,英國人以擅長制度設計著稱於世,現在則進入了中國人發揮想像力和創造力的新紀元。從全球生產要素價格相對變化的新特點和中國經濟的新定位出發,未來改革主要包括調整扭曲的價格和實現結構性良性循環兩項內容:首先,要針對本輪經濟周期中出現的價格扭曲現象不失時機地加快價格改革,使初級產品、土地、勞動力、資本的價格能夠真實反映均衡的市場供求關係和補償外部成本,從而使增長具有內生性。其次,要從人的生存和實現社會安全的邏輯出發,抓住四項相互聯結的改革:第一,在人口老齡化、勞動力從初級產業向高附加值產業繼續轉移的條件下,加快養老保險體制全國統籌的步伐和城鄉管理體制改革;第二,改革現有的財稅體制和合理劃分中央與地方政府的事權財權,使中央政府有實力承擔實現全國社保統籌的能力,加快公共服務型政府的建設;第三,加快金融體制改革,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加快發展中小金融,使資本市場可以實現社保資金的保值增值,使各類優質企業特別是中小成長型企業獲得可靠的融資渠道;第四,改革教育體制,提高教育質量的市場適應性,使巨大的人口壓力轉化為人力資本優勢。在完成這些改革之後,中國經濟發展內部的制度條件會進一步完善,產業競爭力將得到進一步提升,需要考慮的戰略問題是人民幣國際化。在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我們將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屆時中國這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和發展中大國,將基本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成為市場規模巨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對世界經濟發展和人類文明做出更大貢獻的國家。從現在起到2020年還有12年的時間,在本文結束的時候,我想特彆強調三句話:一是需要真正樹立全球視野,善於從宏觀到微觀,從歷史到未來,從正向思維到逆向思維等不同的角度研究中國未來的發展路徑(path dependence);二是必須深化改革開放,不斷根據環境的變化,把總體漸進和局部突破的改革方式更好地結合起來,以求適應性的演化(adaptiviness);三是要果斷地把握時機,今天該做的事決不拖到明天(intentionality)。我們將目睹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實現後的經濟繁榮,但即便到那時,增長還沒有畫上歷史的句號,還需要我們的繼續努力。本文選自《中國經濟50人看三十年》
推薦閱讀:
※左思不屑地看了我一眼,你也配當寒門?
※歷史上的名女人們_姜嫄1(4)
※我們的鄰居——伊斯蘭教的興起歷史
※隋朝的歷史地位及特點
※一張「港鐵上河圖」,看盡香港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