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道教的起源

?道教是具有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特色的我國土生土長的宗教,道教有大量的經籍文獻,內容十分豐富,曾對我國及世界的政治、經濟、科學、文化、學術、思想以及民俗等各個方面產生過巨大而深遠的影響,是我國傳統文化遺產的一個及其重要的組成部分。所以中國道教協會第一任會長陳攖寧先生說:「吾人今日談及道教,必須遠溯黃老,兼綜百家,確認道教為中華民族精神之所寄託,切不可妄自菲薄,毀我珠玉,而夸人瓦礫。須知信仰道教,即所以保身;弘揚道教,即所以救國。」

?根據道教傳統觀點,據《雲笈七籤》卷三《道教本始部》記載:上古有道而無教。因為上古之時,人皆樂善,民風淳樸,既有道而無須教化。五帝以來,世風日下,道德漸壞,「粵自崆峒演教,軒轅執弟子之儀。柱下傳經,尼父興猶龍之嘆。道教淵源,由來久矣。」(陳攖寧)這種傳統觀點認為道教起源於軒轅黃帝去崆峒山向廣成子問道,老子在函谷關將《道德經》傳給關令尹喜,所以道教又稱黃老之教。而且孔子向老子問禮之後,孔子說:「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可見當日老子弘道之盛況。老子哀憫世間生靈著《道德經》五千文,闡揚道教清靜無為之旨,收徒傳道,化度愚迷,後世稱之為道家。所以,道家和道教並無分別,道家是道教的一種度世方式,是為了順應當時的時代背景應運而生,乃是天尊興方便意,化度眾生的一個做法。

?葛洪在《抱朴子》里也說:「得道之高,莫若伯陽(老子)」,上古的歷史暫且不論,一般來說道教傳統上認為老子是道教的創始人,並將道德經作為道教的基本經典。

?老子本人說過:「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可見『教』是老子所贊同的一種弘道形式,而且道教傳統上的『教』指的是『教化』,這個『教化』完全能涵蓋後來的現代學者自西方所引入的『宗教(religion)』這一辭彙。

?老子有一位弟子被人稱為文子,漢代王充在《論衡》中讚歎說:「老子、文子,似天地者也。」可見文子在老子的弟子中地位顯赫,文子在《通玄經》里說:「聖人立教」,「教人以道,導之以德」,其中以「教人以道,導之以德」的論述,文子進一步明確闡述了教化的內容就是『道』與『德』,文子又以「聖人立教」的論述確認老子曾經開始道德之教化,並且讚歎說「教化如神」。所謂道教的涵義自此已經非常明確,不管後世道教的教化方式及具體內容產生多大的變化和創新,都是以「教人以道,導之以德」為核心。

?所以莊子在《南華經》里說:「大人之教,若形之於影,聲之於響,有問而應之,盡其所懷,為天下配。處乎無響。行乎無方。」這是更高的評價和讚歎以道與德為核心的教化。所謂:「誠以天無道則不運,地無道則不載,人無道則不立,萬物無道則不生,國家無道則不治,道豈可須臾離乎?」「有道自不能無教,無教則道何以弘?」(陳攖寧)。

?先秦之道家不同於西方純學術的學派,而有具備中華特色的實踐特徵,以教化世人為己任。而且中國傳統上道家之學術以社會實用為目的和指針,可以涵蓋管理學、哲學、社會學、倫理學、政治學、心理學等等,不能將先秦道家狹隘的當做哲學學派,而且當時的師徒團體、形神修鍊、祭祀齋戒儀式、各種典籍已然包括後世所謂道教的各種因素,實為一個綜合的文化形態。

?而且先秦道家老子等先聖與茅盈為代表的上清派、張道陵開創的正一派、葛玄開創的靈寶派、許遜開創的凈明派、王重陽的全真派等等道派之間有著真實直接的傳承關係,雖然歷代祖師在改變道德教化的方式和具體內容,但是不能因為這種變化就割裂幾千年以來一脈相承的道教傳承。這種真實的傳承已經被考古文物所證實,例如道教內部的五千文本的道德經恰恰和出土的先秦漢初的竹簡帛書本的道德經最相符,可見老子以降的道教傳承真實不虛。

?總之將「道家」和「道教」截然分開是片面的。上海師範大學哲學系教授李申撰寫《道教本論:黃老、道家即道教論》,李申先生認為:嚴格區別道家和道教乃是今天學術界對古代情況的誤解,尤其是對道教的誤解;自古以來道家、黃老和道教就是是同實異名的概念;道家、黃老就是道教,道教不只是求長生的方術之教,而是有一套高深哲學理論、高尚政治理想的、以善道教化天下為己任的、和儒佛並列的道德之教。
推薦閱讀:

漢民族是如何起源與形成的?龍真是漢民族的圖騰?
文房四寶:端硯的起源和發展
揭秘:宦官一詞起源於星座名
扒一扒情人節的起源:殘酷迫害 + 誤打誤撞
百家姓-左丘姓起源

TAG:道教 | 起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