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道德經聖解(六十一)

道德經聖解(六十一)----蕭天石(2011-07-12 16:48:35)

轉載

標籤: 雜談 分類: 道門語要

第四十七章

不出戶,知天下。①不窺牖,見天道。②其出彌遠,其知彌尟。③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④

【注釋】

①《呂氏春秋·君守篇》引作「不出於戶,而知天下」。不出戶以知天下者,聖人自足於己,自足於性,自足於天,自足於道,而道 涵天地。故見道之人,自能「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此其所以能不出戶而知天下,以靜觀天地皆自得,默 悟彈指亦千秋也。

②《呂氏春秋·君守篇》引作:「不窺於牖,而知天道。」《韓非子·喻老》引作「闚」。案:《說文》「窺,小視也」,「闚,閃也」,「閃, 窺頭門中也」。《方言》:「凡相竊視,南楚謂之闚。」老子楚人當以 「闚」字為正,據改。王弼注四句曰:「事有宗而物有主,途雖殊而 同歸也,慮難百而其致一也。道有大常,理有大致。執古之道,可以御今;雖處於今,可知古始;故不出戶闚牖,而可知也。」解極精 簡。蓋道無乎不在,遠存乎天地,近存乎一心。故反求諸心,則天地之大,品物之繁,千秋萬世之久,無不可了如指掌!以天道之與人道,莫不可一以通之也。

③「尟」,今河上、王弼本作「少」,范應元謂:「尟字,韓非、王弼同古本。」是知古本當作「尟」。蓋道體渾涵,巨細靡遺,反身而誠, 則得道矣。王弼注「其出彌遠,其知彌尟」曰:「無在於一,而求之於眾也。道,視之不可見,聽之不可聞,搏之不可得。如其知之, 不須出戶;若其不知,出愈遠愈迷也。」其言得之。

④道存於己,即性可幾,故蘇東坡釋此句云:「性之所及,非特能知能名而已,亦可因物之自然,不勞而成。」聖人體道,不行而 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

總闡天道第一

欲明天道,須先明道。而《道德經》全書,皆即為明道之書也。莊子直承老子心傳,其言道較詳明而精玄可參者曰:「夫道,有情有 信,無為無形。可傳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見。自本自根,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極之先,而不為高;在六極之下, 而不為深。先天地生,而不為久;長於上古而不為老。狶韋氏得之,以挈天地;維斗得之,終古不忒;日月得之,終古不息。」故得道 者,概能全知,且自具全能,復能全生;而為天地萬物之母,宇宙之真宰也。故得其道者,「可入無窮之門,以游無極之野;可與日月參 光,而與天地為常」。能如是者,不但為全知全能全生之真主,且可前知過去,極於無始之始;後知未來,極於無終之終;豈僅中知現世 間,一切有形有跡與無形無兆之萬事萬物而已哉!故曰:「不出戶,知天下。」以有道存乎其間,有神存乎其間;而非關乎學知困知以致 之也。

孔子系易不云乎:「易,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與乎此。」又曰:「夫易,聖人所以極 深而研幾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幾也,故能成天下之務;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余於「不行而至」句下,曾續之曰: 「不學而知,不見而明,不思而得,不為而成。」以其修道能超「聖功境界」,而人於「神化境界」也。能至神而明之,神而化之之境界,則自 不神而自神,不化而自化,不生而自生,不聖而自聖。且復無知而無不知,無明而無不明,無為而無不為,無物而無不物,無感而無不感, 無通而無不通也。故《易》又曰:「生生之謂易。」而「陰陽不測之謂神」。此老子「虛極靜篤」之教,孟子「不動心」之教,與此「無思無慮, 寂然不動」之教,與儒家「主靜主定」之教,皆所以「致感通」、「致神化」之道也。而「人天交感」、「人神交通」之功,及修「天人合一」、「神 人合一」者,均莫不系以此為下手之不二法門!此天道也,故老子又曰:「不窺牖,見天道。」豈虛言哉?故天玄子曰:「虛極靜篤能觀化, 陰陽不測自生神。」又曰:「神動天隨皆自性,無思無慮見天功。」其斯之謂歟?

夫天道,豈易言哉?故子貢有「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之嘆!而老子於天道,亦未之明傳。 一則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是萬千名言,皆不足以傳道也。又謂道為先天地生,道之為物,唯恍唯惚;又謂道者萬物之 奧。道猶如是,況天道乎?龍山子於此有言曰:「天道者,天地之奧,天命之性,而天運之所行,自然之所生也。」此則與老子之道法自然 合。故能見天道,則萬物皆可大同、大齊、大一,而無不合。分無可分,別無可別,物我一如,則一微塵中可見三千大千世界,一靜觀中 可見無窮天地!以即心即道,即道即心,反求諸心即得。若不內守,而外馳於物,則物物不可盡窮,而理亦不可盡知。故曰:「其出彌遠, 其知彌尟。」

其最後云:「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皆承上舉能自足其性,自全其天,以至於無為而自成之功,乃粗舉其得道之 果驗,以條示其一二也。

參證章旨第二

本章在承上章,教人宜清心寡欲,無貧無求,無得而自足以常足之旨要,而重為光大廣明之,並揭櫫「見天道」以為聖教,亦即為全章 之神髓。何以致之?乃為道家修「聖功神化」者,千聖不傳之秘旨所在。各老子注本中,解極淺近易明,而於人生日用有助益者,釋德清 之注,堪足供補參之用。其注有曰:「此承上言聖人所以無為而成者,以其自足於己也。謂聖人性真自足,則智周萬物,無幽不鑒。故 天下雖大,可不出戶而知。天道雖微,可不窺牖而見。以其私慾凈盡,而無一毫障蔽,故也。若夫人者,沉暝利慾,向外馳求,以利令智 昏,故去性日遠,情塵日厚,塵厚而心益暗。故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是以聖人淡然無欲,不事於物。故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故曰不行而知。如此,則屍居而龍見,淵默而雷聲。故曰不見而名。道備於已,德被群生,可不言而化。故曰不為而成。是皆自足於性 也。」老子本章,似為神通,而實非神通。修道人,即J六通具足,神化萬千,亦不以此驚世駭俗也。

推薦閱讀:

11.24反思--紅黃藍有感
為何中國警察總是建議人來「私了」?
對於一個自認為有基本甄別謠言能力的人來說,見到別人靠喝檸檬水來治療癌症而不加阻止算是見死不救嗎?
人通過消耗其他生物的生命來維持自身是否道德?

TAG:道德 | 道德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