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的心智審美

文物的心智審美


  程庸  有關收藏熱點的,前一陣無外乎是雞缸杯了。某藏家花了兩億多,買了明代成化皇家使用的鬥彩雞缸杯,一個跟煙盒差不多大小的杯子要兩億多,該是個新聞,藏家拿杯子盛茶水當場喝,又成熱點。網上快議開來,很多人罵他土豪,說他二,此杯皇帝之用,你算老幾?等等。  通常的說法,收藏家有權使用其藏品,但也有義務保護好。文物是文明的象徵,從此意義言,文物屬於民族的、國家的、甚至是全人類的,個人收藏只是暫時擁有,一個臨時倉庫,或者是接力棒,應該把完整的文物傳給下一位收藏者,達到文明傳承的作用,這是全世界收藏家對待文物的基本態度。隨意拿起明代雞缸杯喝茶並故意發布消息,毫無疑問,有些輕慢。不過,用全世界最貴的杯子喝茶,秀一下,也未嘗不可,要是搞個儀式,依古法簡約展示茶道程序,與此雅器相配,既達商業目的,也顯示對古物的恭敬,該是多麼風雅的事!  然而,有網友語帶譏諷:人家買下來是人家的事,搞什麼儀式?人家想怎麼玩就怎麼玩。網友的批評也有道理,拿一件古碗喝一口茶,不值得大驚小怪,不損壞就可以了。但表象之下,此行為背後對待文物的態度才值得深究。收藏家作為臨時倉庫的保管員,自應好好善待其文物,通常不應輕易去使用,而是把文物當陳設品,有始有終地善待之,並傳給下一個收藏者,如此才功德圓滿,也會傳乎口碑。要是隨便使用,就有風險,古代藝術品大多精美,特別是這類器皿,柔骨文飾薄釉細瓷,是經不起隨意拿捏的。使用這類杯子,通常有規範的動作,拇指、無名指圓握杯子的邊沿,小指不動聲色的自然托舉,然後右手半開蓮指表承載護佑之意。如此善待,套用老子的話說,持而盈之,就可長保。然而當今,粗放型的生活給了我們一雙粗鄙之手,五指混用,忘卻了細分功用,早已失去矜持有度的盈握本領。粗放型捏拿美瓷,一不留神,極易碰裂,甚至損壞,一件古典名品葬送在你手裡,無論是不是故意,你良心上是過不去的,這還可能成為恥辱的事件,永被人們記憶。  接著要討論的是,為什麼要對那些珍貴的文物表示恭敬?就說這個明代雞缸杯,它有什麼價值值得這麼多人產生興趣?當然,雞缸杯在此只是一個象徵,對雞缸杯的興趣其實是對中國古代瓷器藝術的關注。中國人發明瓷器已有兩千年,瓷業一直是中國古代主要的經濟體,是中國始終處在世界最先進行列的主要支撐點。中國古代陶瓷產品之所以能引領世界、暢銷世界兩千年,就是因為古代生產力先進、科技發達,陶瓷藝術家、陶瓷工人嚴把質量關,又不斷創新的結果。明代鬥彩雞缸杯就是一件代表作。明代之前,釉下彩、釉上彩已經發明,但要把兩者結合起來同呈於一件器物之上,釉上釉下都要呈色準確,可謂比登天還難。這個艱巨的科學實驗之前已經過數百年的努力,最終此創新品種在成化時期完成了,即:釉下青花加釉上彩,兩者拚鬥成趣,爭奇鬥豔,故曰鬥彩。另外,由於嚴把質量關,古代燒造重要瓷器往往燒十取一,不合格的、稍有瑕疵的,都砸掉,更何況這是一個創新品種,燒造失敗的自然很多,成化鬥彩產品當初就很稀罕,能完美無缺而留存至今,更是珍同珠寶,可見其名貴。幾百年過去了,當今的藏家在欣賞雞缸杯色彩鮮艷、小巧精緻的同時,更應從物象審美深入到器物之里,重視其背後的文化技術內涵,進行心智上的欣賞與審美。  任何一種審美,都分為物象審美與心智審美,欣賞古代藝術品,更是如此。物象審美,是一個初級的階段,只停留在皮相的欣賞,如釉色、造型、圖案等。而深入到物象之里的心智審美,是一個高級的階段,能進入器物的核心價值,了解其產生的根本動因。也就是說,理解了皮相的特徵,還要求得其所以然,那就需要研究其時代風尚、時代審美以及工藝技術的來龍去脈。只有這樣,才能與古物氣息相通,領會器物的象徵作用,深入堂奧。  這兒再舉個例子,比如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瓷器、也是世界器物史上最有名的品種---汝窯瓷器,比雞缸杯更具象徵意義,更顯示中國古代陶瓷藝術的精髓。那麼,如何欣賞?同樣,僅僅停留在皮相的讚美,不會得到太多的東西,汝窯瓷器表面看來並不驚人,只見全身素雅的青釉裝飾,或瓶或盆或筆洗等。但如果叩問,為何用簡約的素雅之釉裝飾?這個提問,就會漸漸進入心智審美。汝窯首先有著特殊的年代限定,據考證是宋徽宗時代二十年里生產的神品,是宮廷燒造,數量有限,流傳不足百件的神奇傳說,以及世界各大博物館以擁有一件汝窯為榮等等,這些特定的文化內涵,在中國乃至世界陶瓷史上,難出其右。其次,幾百年來,人們經常叩問,汝窯為何膽敢採用清一色的釉色,就想攀登瓷器之巔,那需要多大的勇氣與能耐?宋代是一個眾多優質瓷器林立的時代,除非你埋伏著特殊的信息,蘊含著特殊的文化密碼,否則難以抓人眼球。事實上,正是汝窯之釉飾以及埋伏著特有的文化信息,才使其木秀於林,鶴立雞群。  汝窯產品施天青釉,內為香灰胎,其意指天地,用青色作為自己的敘述語言。青色,是中國古代文化中首要的顏色。青色是天,天的概念是中國古代哲學中最核心的部分。如此看汝窯,就不會停留在汝窯曾打破拍賣的天價這個層面上,而會視其為一種象徵,一個寓言,任何裝飾手段在她面前皆是浮雲,其至聖境界,就是「王」,陶瓷界定汝窯器為王,即是此理。如要進一步推究,還可繼續,經過大唐盛世,文化輝煌夠了,精彩夠了,堂皇夠了,到了宋,文化應該休閑一下,回歸一下,不要把人與自然的關係搞得那麼緊張,而是順其自然,因勢而為。宋人達到了這個境界,是歷史的必然,宋代的很多器物,都體現了這個特徵,感性之後歸於理性,燦爛之後趨於平淡,器物之理,乃人性之變也。宋人各類文化充滿玄機,此言不謬。還說汝窯,還有一個特徵,因表面氣泡的緣故,造成了「寥若晨星」,這是古人的評語,多麼美妙,四個字足以構成一首詩,一篇散文,足以打動後世每一個人:浩瀚天宇間有星光閃爍,星星與天空的對應關係,是不是能涵蓋一切?在你的心中是否會有一刻晨星寥寥的夜景?  當今藏過汝窯、欣賞過汝窯的藏家是否如此想,是否曾進入其內核進行心智審美?是否深究其質同璞玉、色比瓊脂、性及中庸、旨在天趣的魅力?  可見,欣賞古代陶瓷藝術,既要重視其外相的元素構成,更要探尋其精神密碼的埋伏,長此以往,就可以避免單向度視角,避免狹隘的商業心理。古物給予我們更高遠的境界,滋養我們疲憊又貧乏的心靈,讓我們健康、審美地活下去,這才是收藏古物最終的真諦。
推薦閱讀:

通常男人在幾歲心智成熟?
心智哲學:一個古老而又充滿新興活力的研究課題
張海音 | 精神分析核心理論30講之一: 精神分析心智模型(聽課筆記)
7分鐘看完《少有人走的路》,開啟心智成熟之旅
【佛心智海】-----受任何的屈辱都若無其事,是幫助自己消業障,好事

TAG:文物 | 審美 | 心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