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太極拳養生與技擊練法要求的理解與體會

福建惠安 庄錫成

2015年3月19日

太極拳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現在全球習練中華太極拳的人們數以億計。因為,太極拳不分男女老少,不受時空所限,既能健身養生,又能技擊防身,還能自娛自樂,可見,她對人類社會文明和健康事業有著卓越貢獻。

近年來,筆者在與拳友交流學習、收集整理拳理文章的過程中,總的感到太極拳群體中至少有兩種心態,一是養生,二是技擊。深刻感悟到:太極拳是道家學科,有著「松空柔和」的休息養生理法;太極拳也是武術運動,招招勢勢富有「攻防取勝」的技擊手法。筆者有幸得北京李和生先生親授,潛心修習,善思善悟。近期與拳友交流中隨意比划了「健舞」,拳意興緻,突感太極拳養生與技擊練法之別就在於「鬆柔圓融」與「開合歸一」。

太極拳養生功效眾所皆知。因為動作緩慢、勻稱,呼吸深長,神意內斂,舒適大方等等,可以調和身心,平衡氣血,滋潤筋脈。但太極拳運動與其他體育活動和武術運動有著質的區別,十分講究正確的練習方法與步驟次第。經常有拳友抱怨練習太極拳損傷了膝關節,也有傳聞某某太極拳名師膝關節動手術,這些都因練習太極拳不得法所致,拳友們不可不審慎!

王宗岳《太極拳論》云:「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陰陽之母也。」明確指出太極拳的內運性,非用力所能為。又云:「立如枰准,活似車輪。」指出了太極拳運動之平衡、均勻及圓球運動的特性。拳理也是功法,功法就是練法。李和生師父窮六十年武學研究,創造性提出「以腰帶手,以氣帶手,以意帶手」的三步練法。筆者嚴遵師訓,矢志不移,誠心練拳,虛心悟道,終窺太極之門,深悟太極拳養生盡在「鬆柔圓融」中。「鬆柔圓融」的練拳要求:一是以靜心為前提,把太極拳當作一種休息方式。練拳要放鬆,保持心靜,忘卻生活瑣事和工作雜念,給太極拳一片無極凈土。二是以遊戲的心態把太極拳當作一種娛樂活動。練拳不能火急火燎,不能匆匆忙忙地學動作,要認真聽老師講拳理,認真看老師示範動作,而唯一不同的是要求親手感受老師動作時的內運感,隨意模仿老師的動作,不求標準到位,只求連貫舒適,符合各人特質。三是以知足的心境,把太極拳盤架動作當作畫圓作業。太極拳的精典在於亂環陣,化解亂環陣就是畫圓。用身體在三維立體空間畫圓,無論平圓、立圓、斜圓,大圓、小圓,方圓、橢圓等都要有,各式的招式就是為了各式圓,動作不求工整好看,只求連貫不斷。如此「默認揣摩,漸至從心所欲」,雖不能技壓群雄,但也能延年益壽!

張三丰《太極拳經》曰:「一舉動,周身俱要輕靈,尤須貫串。」又曰:「 虛實宜分清楚,一處自有一處虛實,處處總此一虛實。周身節節貫串,無令絲毫間斷耳。」《太極拳經》通篇僅十二句,頭尾反覆強調「周身」「貫串」與「虛實」。可見,太極拳富有「陰陽統一體」的特性。李和生師父用現代科學理論「槓桿力」「圓切線力」「三角力」詮釋太極拳的技擊方式,並以「虛三角」理論揭示太極拳「用意不用力」的內運之秘,指出「稍一用力,即落旁門」之訣要。筆者練拳中深有體悟,太極拳的技擊是太極拳的本能反應,無為而為之自然--「開合歸一」。開,入己「中」,合,出意「中」,心意相合,非頭腦思考用力所為也。數年純功,漸至從心所欲,啟動人體先天功能,把有形的身軀,煉就成無形的陰陽體。陰陽體就是太極拳能量體,能量體具有生命力,靜即養生,動分陰陽。一動一靜,開合既濟。開合如蚌,開為吸為吞為蓄為緊,合則呼則吐則放則松,開合之象,符合「運勁如抽絲,發勁如放箭」之理。開合有序,把開合形象化,開即是擴張、吸納,要求息息歸根,空胸騰膜;合則是收縮、釋放,要求自然歸原,空胸、實腹、沉氣。行拳走架,無不如此。然不少拳友誤解拳經拳論之意,虛耗光陰盡枉然!

推薦閱讀:

淺談洪式太極拳的小纏絲用法
太極拳<四>
原始太極拳靜部(文本)
太極拳之「開合」解
太極拳的三種基本虛實

TAG:養生 | 太極拳 | 理解 | 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