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美國民權運動,你不可錯過的三部經典紀錄片|經典紀錄片|白人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是美國黑人民權運動風起雲湧的時代。以馬丁·路德·金髮表著名的《我有一個夢想》的演說為標誌,該運動達到高潮。這場以非暴力抗爭為主要手段的運動,對美國黑人政治地位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1964、1965年,美國相繼通過《民權法案》和《選舉權法》,最終在法律上使黑人和其他有色人種獲得公民權。下面介紹一些與美國民權運動有關的紀錄片。

1、Eyes on the Prize (《民權之路》)

Eyes on the Prize是美國PBS 一系列關於美國民權運動的紀錄片,直到現在都是民權運動的重要教材。全篇一共14集,分兩季於1987年和1990年在PBS播出。

這一系列片的第一集是「Awakenings」(《公民覺醒》)。

第一集中講述了著名的艾米特案。艾米特·提爾是普通的黑人小男孩,1941年出生於芝加哥。1955年夏,艾米特跟表弟一同前往密西西比州蒙尼(money)鎮的舅舅那裡過暑假。一天,他去到一家白人開的雜貨店買些糖果想分給他的小夥伴,從雜貨店出來,艾米特得意地吹著口哨對白人女店員說了一句:「BYE-BYE BABY」。這句戲言也許在芝加哥沒什麼事,但在密西西比州可要了他的命。因為在這裡,黑人連看一眼白人都不允許,更別說對白人女子說這麼輕浮的話了。

三天後夜裡,白人女店員的丈夫和她兄弟找到艾米特舅舅家,把艾米特強行拖走了。第二天艾米特的舅舅向當地警局報案。可這些白人警察也是種族主義者,在他們看來,白人教訓一下黑人甚至私刑處死都是可以默許的。

直到幾天後,艾米特的屍體被人在河道的淤泥里發現了。整個人已經被打得不成人形,眼球被打出、舌頭斷裂、下體被閹割,最後只能根據他手上戴著的一枚戒指辨別出他的身份。

艾米特的屍體被送回芝加哥。艾米特的母親決定在兒子的葬禮上開棺讓公眾看看艾米特是怎麼被凌虐的。她想控訴,在標榜自由民主的美國,居然還能發生這樣的事。於是,全國的媒體都關注到這起令人髮指的謀殺事件中。一個月後,疑犯布萊恩特和米蘭姆被法庭以謀殺的罪名起訴。然而罔顧確鑿的人證物證,一個全部由白人組成的陪審團以罪證不足為由,判定嫌疑人無罪,當庭開釋。

女店員及其丈夫布萊恩特米蘭姆及其妻子

然而幾個月後,布萊恩特和米蘭姆以4000美元的價格,把他們謀殺艾米特的真相賣給了雜誌記者,甚至還津津樂道虐殺艾米特的各種細節。(因美國實行一罪不二罰的原則,即被告人在被宣判無罪以後不會因相同的罪行而受到第二次起訴。)

艾米特案在美國黑人中炸開了鍋,此案成為開啟美國民權運動的標誌事件之一。此後全國的黑人和有良知的白人發起了轟轟烈烈的爭取公民權的運動,直到1965年《選舉權法案》(這項法案規定禁止以人頭稅、教育程度的測驗等為障礙,剝奪少數人的選舉權)通過,一代被侮辱和被損害的非洲裔美國人才贏得了自己的公民權。

紀錄片第三集「鐵窗何所懼」

第三集中,美國人民繼續為他們的權利而鬥爭。上世紀60年代初,美國南部仍實行嚴格的種族隔離,黑人在市中心的便餐廳只能叫外賣,而不能坐到櫃檯前享受任何服務,包括用餐喝咖啡停留等。格林斯博羅的四名學生開始挑戰這萬惡的制度,他們買了食品後坐在了預留給白人顧客的座位上,直到便餐廳關門。後來類似的抗議運動席捲全國,史稱sit-in movement(入座行動)。持種族主義的白人視黑人這種行為是一種挑釁,於是就有人對靜坐的學生暴力相向,但這些學生秉持非暴力的原則,坐在原地任由極端的白人對他們拳腳相加。

警察非但不逮捕施暴的匪徒,相反卻以擾亂公共秩序等罪名把黑人學生投入監獄。但即便如此,學生們很好地組織起來,第一波學生被逮捕時,立刻會有第二第三波學生取而代之繼續靜坐示威。兩個月里,全國有69個城市相繼發起了入座行動,超過2000人被捕。不懈的抗爭之下,最終便餐廳的種族隔離制度被取消。

部分座椅在美國國家歷史博物館中陳列

2、《自由之夏》

非洲裔美國人在社會和法律層面遭受各種歧視。從立法、執法、到司法,一切似乎都與他們無關,他們不過是法律、甚至是一些惡法治理的對象。怎樣才能擺脫這種「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地位呢?選票,只有選票。

運動的發起者是著名的民權組織「學生非暴力協調委員會」(SNCC),他們把目標放在了密西西比州。密西西比堪稱種族歧視最嚴重的南方州。雖然黑人的人口接近一半,但當時只有不足7%的黑人是選民。白人通過各種方式不讓黑人成為選民,以維持他們對黑人的種族歧視和壓迫。除了政治和經濟上的壓迫,還有種族主義的三K黨實施各種恐怖活動。

1963年冬,轉機出現了。當時密西西比州的格林伍德市的市民委員會為打壓黑人,向黑人關閉所有商業圈,還取消了對貧困農村地區的冬季食物配給。迪克·格雷戈里是那時一流的喜劇演員,他包了架飛機滿載14000磅食品飛抵密西西比州的格林伍德向災民發放。這一也許是作秀的行動得到了全國媒體的關注。

SNCC受此啟發,認為只有讓全國甚至全世界都來關注密西西比州的種族關係,他們的工作才會更有成效。於是他們決定面向全國,尤其是在白人學生中招募志願者前往密西西比改善黑人的民權狀況,這就是密西西比「自由之夏」運動。這一號召立刻得到了成千上萬名學生的響應。他們很多都是出身在北方養尊處優的白人學生,但現在卻為了跟他們八竿子打不著的黑人兄弟的自由加入到這一運動中來。這不禁讓我想起了一句話:「在還有人被奴役、沒有獲得自由之前,沒有人是自由的」。片中,還有一位白人志願者說道:「這麼多年過去了,或許我的所為幫到了一些黑人朋友,但我從不曾懷疑,自由之夏運動最受益的人其實是我自已」。

然而一切在南方的白人看來,就沒有那麼美好了。他們視種族隔離制度為自己文化和制度的傳承,視這些北方來的志願者是對密西西比的入侵,視來自聯邦的民權法令是悍然干涉他們的內政。於是他們增加警力購買裝備,要打響這場捍衛自己文化和社會的戰爭。

除此之外,這些南方文化上的保守派,還「不憚以最壞的惡意來猜度國人」。來聽一下白人的市民委員會成員是怎麼說的吧:「這些進入密西西比州的白人女子,她們稱自己為白人,我則更願意叫她們為淺毛老鼠。她們竟然住在睡在黑人的家裡。還告訴我說,他們沒發生性關係,鬼才信呢!」

自由之夏運動還沒正式開始即傳來噩耗。一隻由兩名白人義工和一位密西西比州本地黑人組成的先遣隊在密西西比州的費城鎮失蹤。直到兩個月後他們的屍體才被找到。原來他們一進入密西西比州就被警察扣住後交給了三K黨,被凌遲處死了。殘害他們的兇手,直到2005年才被定罪。

當然並不是所有南方的白人都是壞人。芭芭拉·內夫是1963年的密西西比小姐。她的家人出於好心,邀請白人志願者來家裡坐坐,了解一下情況,消除隔閡。但他們竟接到鄰居的威脅電話,芭芭拉的父親還被老闆辭退了。在外巡遊的芭芭拉有家難回,因為聯邦調查局跟她說,有人會向她家裡投炸彈,內夫一家在敵視的社區再也呆不下去,最終被迫搬離密西西比州。

自由之夏除了鼓勵黑人居民進行選民註冊外,另一大貢獻就是自由學校。白人設置文化水平測試,拒絕給予黑人選民的資格,但在教育上,他們也在蓄意打壓黑人。黑人學校的師資、硬體極差(還好意思稱「隔離但平等」),沒有公民課,沒有黑人的歷史文學課,只教你怎麼尊敬白人,怎麼遵守吉姆·克勞法(種族歧視法)。

而在自由學校,志願者給黑人小孩打開了一扇窗,讓他們接觸到了外面的世界,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個夏季,但他們卻在小朋友心中種下了一顆種子——靠自己的努力改變自己改變自己族群的命運。下圖中左側的小朋友後來從密西西比鄉間走出,成為了一位博士。

後來,林登·約翰遜簽署了《選舉權法案》,全國不得再以人頭稅、文化水平測試為由,為任何種族的公民設置選舉障礙。至1965年底,密西西比州超過60%的黑人都去登記了選民。如今,密西西比州民選出的有色人種的官員是全國最多的。

所以,權利和自由不會從天而降,也不會是任何人的恩賜,你必須自己去爭取!

3、《自由乘客》(Freedom Riders)

《自由乘客》是PBS 2011年出的一部講述1961年「自由乘車」運動的紀錄片。

導演:斯坦利·尼爾森

「自由乘車」運動的背景是,美國南部種族歧視嚴重,最高法院雖然宣布洲際交通間的種族隔離法違憲,但南部各州仍拒絕在州際交通間實施種族融合計劃,依舊在候車室洗手間、餐廳、汽車和火車座位上實行種族隔離。

民權組織「種族平等大會」在全國招募志願者,他們想從華盛頓坐州際公交車深入南部,以檢視公交車站旅店洗手間的種族融合情況。最初的13名自由乘客(7個黑人6個白人)分成兩組,分別乘坐灰狗公司和小徑公司的客車,途經弗吉尼亞州、南北卡羅萊納州喬治亞州阿拉巴馬州和密西西比州,最終到達新奧爾良。

1961年5月15日星期天,當灰狗公司的客車載著自由乘客進入安尼斯頓站時,一群白人包圍了客車。他們打碎車窗,猛刺輪胎,還尖叫道:「讓我們殺了這些黑鬼還有這些親黑者。」當車離開安尼斯頓站後,一輛汽車在高速公路上來回扭擺,不讓自由乘客們的客車超越。由於在車站被刺,客車車胎癟了。一夥暴徒圍困了拋錨的車,他們還把一枚炸彈扔進車引爆。此時,自由乘客尚在車內,暴徒堵住車門,不讓他們逃生。當他們覺得大火快引髮油箱爆炸後才退卻,自由乘客這才得空逃離早已熊熊燃燒的客車。接下來暴徒開始攻擊自由乘客,直到高速公路上的巡警驅散他們。

灰狗公司的客車在阿拉巴馬州安尼斯頓郊外燒毀,小徑公司的客車則繼續駛往伯明翰,他們對灰狗公司客車的遭遇一無所知。伯明翰警察局局長「公牛康納爾」是全美國最惡名昭彰的種族主義者。康納爾與三k黨徒約定,在警察前來驅散他們前,給他們足夠的時間讓他們在汽車站襲擊自由乘客。運動的組織人者之一的詹姆斯·派克被嚴重打傷。

首次自由乘車運動結束,但來自田納西州納什維爾市的學生準備前赴後繼。他們挑選了10位學生分成兩組繼續旅程,但當第一批自由乘客抵達伯明翰走進白人專屬的候車廳時,「公牛康納爾「立即逮捕了他們,5月18日午夜,康納爾把自由乘客帶出監獄載到州邊境一個火車站讓他們坐火車回家,但自由乘客們第二天又回到伯明翰市與納什維爾來的第二組人馬匯合。他們被困在車站,因為客車司機拒不出工。最終在司法部長羅伯特·肯尼迪的斡旋下,客車公司才勉強出車,阿拉巴馬州的州長帕特森也答應出動警察保護自由乘客的安全。但當客車到達蒙哥馬利市車站時,警察和直升機撤走了,等待他們的是一群暴徒。吉姆·茨威格是這組自由乘客中唯一的白人,1961年5月20日,他在蒙哥馬利市車站被打得滿身是血,掉了七顆牙齒。

1961年5月23日,民權領袖在蒙哥馬利市舉行新聞發布會,他們宣布自由乘車運動仍將繼續。最前方是約翰·劉易斯,他參加過納什維爾的靜坐抗議,1965年塞爾瑪的佩圖斯大橋上也出現過他的身影。

1961年5月24日,當公車駛抵密西西比州傑克遜市後,自由乘客下車走進白人候車室。傑克遜市警長遂逮捕了他們,並把自由乘客送至臭名昭著的帕其門監獄(勞改農場)。但來自全國各地更多自由乘客決定以身試法,誓言要填滿帕其門監獄,以支援自由乘車運動。

此後的三個月里,超過60次自由乘車運動在南部進行,接近450名示威者參與,超過300人被逮捕。1961年9月,迫於肯尼迪兄弟的壓力,州際商業委員會發出強制命令:乘客可以在州際長途汽車和火車上坐在他們想坐的位置;「白人」、「黑人」的牌子在終點站被摘除;種族隔離的飲水機、廁所、候車室被合併;午餐櫃檯開始對所有顧客服務,無論他們的種族。

自由乘車運動不僅為有色人種贏來了他們應有的權利,也讓更多美國人關注到南部非洲裔人民的處境,它亦成為民權運動中的標誌性事件。

PBS14集紀錄片《民權之路》中的第3集「鐵窗何所懼」中,亦有自由乘車運動的內容。


推薦閱讀:

曾經的南非,何以成為非洲老大?
紐西蘭白人團伙當街狂毆華人 說中文受歧視
我發現我只喜歡白種人怎麼辦!!?
寧和明白人打一架,不跟傻逼說句話 。

TAG:美國 | 紀錄片 | 運動 | 經典 | 國民 | 錯過 | 白人 | 關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