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元:美國拿什麼繼續領導世界
最近,在世界媒體報道的筆下,美國似乎出現一些問題。國內夏洛茨維爾的騷亂事件是美國金融危機後經濟復甦乏力引發的不同群體、族裔之間的矛盾日益凸顯、舊傷複發的結果,而這一問題以前被掩蓋在經濟繁榮表象下。與此同時,特朗普政府在用人方面出現了嚴重的捉襟見肘,重要崗位人員缺失的問題不但沒有解決,反而日益嚴重。結合之前美國與歐洲關係發生的變化,人們開始質疑,美國將拿什麼繼續領導這個世界?
早在今年6月,特朗普在白宮宣布退出《巴黎協定》,這一決定隨即引發其國內與國際社會的強烈不滿。
從國際範圍看,《巴黎協定》是在1992年《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框架下繼1997年《京都議定書》之後,人類歷史上一致應對氣候變化的第三個里程碑式的國際法律文本,為控制地球氣溫和溫室氣體排放設定系列行動目標,為2020年後的全球氣候治理作出行動議程。基於幾十年來不斷討論形成的共識,《巴黎協定》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支持。而特朗普宣布退出,可以說讓歐洲和世界其他國家加深了「美國正走上本土主義道路」的判斷。
結合之前美國與歐洲、亞洲盟友之間關於防務費用開支問題的爭論,美國利益第一與「美國不在乎全球共同利益建構」的價值取向暴露無遺,直接反映出奉行「美國第一」而不願意承擔大國責任。這也意味著全球治理共同價值趨向建構,充滿著不確定變數的內在危機。
如果說走上「本土主義」道路的特朗普政府真的能實現「讓美國再次偉大」,人們對美國領導世界的能力恐怕不會產生太大的懷疑。但是現實情況卻與這種願望背道而馳。本月12日,在夏洛茨維爾,白人至上主義者、三K黨、新納粹主義等帶有極端色彩的政治團體舉行的示威活動引發了暴力。在此之後,反種族主義示威活動在多地蔓延,而右翼組織聲稱還要舉行9場集會。14日,北卡州達勒姆市的抗議者拉倒南北戰爭中南方軍士兵雕像;15日,首都華盛頓的林肯紀念堂遭人用油漆塗鴉破壞。一切沿著愈加分裂的方向發展,美國的左右陣營越來越多的人變得更加極端對立。
政府失衡、階層政黨撕裂的狀況愈演愈烈,令美國已經難以他顧。而二戰以後,美國籍以建構國內在教育、高科技、跨國經濟、全球軍事和主權干預等綜合實力的迅速全面提升,全球戰略利益獲取和話語布局十分主動、清晰。首先,確立在北美的主導地位;其次,建構北約以主導歐洲、拖垮蘇聯;再者,在本世紀初,全球戰略重點東移,建構亞太再平衡政策。處處彰顯美國在全球無處不在的主導者身影。
但是,現在的美國在世界責任與義務面前大範圍收縮,就連家門口的北美自貿協定也要重新再談。而美國國內目前這種暴力衝突以及不同極端團體、不同主義的活躍和泛濫,說明美國國內政治極化和內鬥發展到了新水平。這些問題將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決的。因此,美國領導世界的精力和能力受到質疑也是必然。(作者是中央編譯局中國現實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 )
推薦閱讀:
※不拍馬屁,就能獲得領導重用的3招,既不得罪同事、也不低三下四
※楊柳君:領導者的七項基本行為之三:設定明確的目標並排出優先順序
※任務導向和關係導向下的五種領導者
※領導有哪些派頭?哪些派頭讓人看起來更像領導?
※全面從嚴治黨: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治國理政最大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