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怡談維特根斯坦:在不可言說的地方,我們必須保持沉默

▲江怡教授(左)在復旦哲學學院60周年談維特根斯坦

人類為何會說不同的語言,《聖經》里有個著名的「巴比倫通天塔」故事:說同一種語言的人類聯合起來想搭建通向天堂的高塔。為了阻止人類這一計劃,上帝施法讓人類說不同的語言,使人們的思想不能互相溝通。這個故事源遠流長,它揭示了語言與思想之間密切而深刻的歷史血緣。眾所周知,20世紀初,西方哲學出現了「語言的轉向」,由此誕生了一門新興的哲學分支——語言哲學。著名的奧地利哲學家維特根斯坦正是造成這場「語言轉向」的第一人,也是促成語言哲學出場並為分析哲學做出奠基的重要代表。

▲路德維希·維特根斯坦(1889-1951)

在常人看來,維特根斯坦的哲學異常難懂:一方面,他對原有哲學認識世界方式的徹底改變,使得他的思想和我們對哲學本身的理解有了巨大差距;另一方面,維特根斯坦早期思想與後期思想之間存在的顯著差異,也為我們理解維特根斯坦的哲學帶來了更大的困難。

然而,維特根斯坦的思想像是一個巨大的迷團,不斷吸引著人們的關注;而對他思想的理解則是一個無窮的誘惑,永遠吸引著對未知有探索欲的學人和學子。10月26日,作為復旦大學哲學學院六十華誕慶典系列活動的壓軸講座,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北京師範大學哲學學院江怡教授以《維特根斯坦傳奇:語言如何為理性奠基》為題,面對慕名而來、座無虛席的聽眾,開場以這樣的話引發了大家的興趣和思考:「我們能夠讀懂維特根斯坦書中的每一個字,但卻無法理解他在書中的每一句話的意思。」

▲復旦哲院專題講座,江怡主講、張慶熊主持

維特根斯坦與弗雷格和羅素:你們永遠弄不懂這些問題

維特根斯坦是猶太裔的奧地利人。作為著名的鋼鐵工業家的兒子,維氏從小過著富足的生活,大學時前往英國學習航空工程空氣動力學學位。以維特根斯坦哲學研究為博士論文的江怡認為,正是這一選擇改變了維特根斯坦認識世界的方式。當時,出於空氣動力學學習的需要和興趣,維特根斯坦開始研究物理學和數學,但與旁人不同,維特根斯坦感興趣的點在於「追問數學的基本是什麼?一切數學定理推論的根據是什麼?」為了對這一問題有所解答,維特根斯坦第一次與弗雷格有了聯繫。

▲維特根斯坦獲得專利的航空發動機設計圖

弗雷格是將現代形式邏輯作為一種哲學分析方法使用的第一人。他最早提倡形式化分析命題結構的方法。但當弗雷格第一次與維特根斯坦討論問題,卻「無疾而終」。江怡說,這是因為弗雷格不能明白維特根斯坦所提出的問題來源和試圖所要解決的問題在何處,最終想要達到怎樣的目標。所以,弗雷格向維特根斯坦推薦了英國哲學家和數學家羅素。然而,當羅素接收了維特根斯坦作為自己的學生後,卻發現自己同樣無法真正理解這個學生。而他們之間發生的許多趣事至今依然為人樂道。

▲羅素(左)、弗雷格(右)

為維特根斯坦的《邏輯哲學論》寫了序言的羅素,卻被維特根斯坦認為是完全沒有讀懂他的文章。當維特根斯坦以《邏輯哲學論》作為博士學位論文而參加的答辯時,作為導師的羅素和摩爾不能提出任何關於論文的問題,最後在維特根斯坦「你們永遠都弄不懂這些問題」的調侃中落下帷幕。

在江怡看來,這其中的顯著問題,正是因為維特根斯坦用一種「與眾不同」的方式嘗試揭示我們所認識世界的真理。當缺乏對閱讀對象的前理解過程,沒有對文本所提出問題的直覺把握,很難真正進入閱讀的對象。維特根斯坦拋棄了所有哲學認識世界的原有方式,並認為自己完成了對所有哲學的終結。主編並主撰《西方哲學史》(學術版)第八卷「現代英美分析哲學」的江怡認為,讀西方哲學,維特根斯坦是繞不過去的風向標。不讀維特根斯坦,就無法「讀通」西方現當代哲學。

▲《邏輯哲學論》(1921)

維特根斯坦前期的邏輯世界:構成世界的是事實的總和而非對象

從古希臘哲學起,哲學原本是考慮事物存在的終極理由。哲學的作用不在於揭示偶然性和局部性,而是要嘗試揭示整個世界的普遍性與必然性。如果我們將維特根斯坦之前哲學認識世界的方式稱為舊的哲學形式,那麼黑格爾的辯證邏輯則是這種哲學形式的高峰,他用獨斷論的推論方式描述了絕對真理的存在。而維特根斯坦並不如此考慮世界存在的方式,他以圖像的方式去表達世界的存在物之間關係,以命題的形式去描述不同事物之間的邏輯聯繫。在維特根斯坦看來,我們所能理解的世界是由邏輯構造的,但這個邏輯世界與經驗世界不是對立的,因為一切命題的存在事實上表徵了事態存在的必然性。

▲維特根斯坦前期以圖像的方式去表達世界的存在物之間關係,以命題的形式去描述不同事物之間的邏輯聯繫

在講座中,江怡重點展開了對維特根斯坦前期哲學思想的闡述。他說,維特根斯坦所理解的世界是由事實的總和構成的,而非傳統意義上的對象構成了整個世界。江怡解釋道,當我們談論某一個對象或者說物的存在時,並不會單獨使用物的名稱,一定是在一個命題中使用名稱。要使名稱有意義,必須要將其安置在使用名稱的句子中,換言之,事實的存在使對象具有了意義。在講座現場,江怡簡單舉例說,「這是一個什麼」的句型,正是用命題的形式來命名某一個對象,是句子的形式決定了句子中所包含的內容。

江怡解釋了命題與事實的關係,用維特根斯坦自己的話說,「命題是事實的邏輯圖像」,或者說是「配置關係」。具體對象只有在特定的形式中才具有意義。因此,對象的意義是由構成對象的形式而確定的。形式規定了在形式中任何一個組成部分的意義,對命題而言,同樣如此。命題描述了事物發生的形式或者說描述了事物存在的狀態。因此,江怡總結,在維特根斯坦看來,正是命題構成了我們認識世界的方式。

維特根斯坦的反轉:哲學不是解釋,而是通過描述顯示生活方式

在維特根斯坦的前期哲學思想中,他終結了人們對世界的經驗性理解,使命題成為認識世界的一種方式。在後期,維特根斯坦卻完全轉變了前期的思想,他將哲學當成一種理智疾病,甚至也如此看待自己的前期哲學,認為用命題作為認識世界的唯一方式是錯誤的。

▲維特根斯坦後期的語言遊戲世界

事實上,這一轉變是如此劇烈,甚至使得維特根斯坦的後期思想沒有得到應有的認識。在江怡看來,這主要是因為,在他的後期著作中,不再有一個清晰的、統一的對世界的客觀認識。那麼,如何解讀後期的維特根斯坦?江怡認為,在後期,維特根斯坦改變了對哲學的認識,將哲學視為並非是要尋找一個人類把握世界的一般方式。對必然性、客觀性、普遍性的傳統追求,不再成為哲學的主要追求。相反,對人類語言活動的刻畫和描述,並使其自我顯露出來,就其本身而言,就具有重要的哲學意義。哲學不是在做解釋,而是在做描述。

▲《邏輯哲學論》的七個主命題

維特根斯坦在《邏輯哲學論》中提出七個哲學命題,其中第七個命題「在不可言說的地方,我們必須保持沉默」,這曾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興趣。江怡認為,這個命題的直接意義在於,維特根斯坦前期對於世界的研究將其限定於邏輯的世界,因而,用邏輯的方式不可說的世界不在他的研究範圍中。但是,這並不意味著維特根斯坦終結了關於處理「不可言說」的工作。相反,這正是維特根斯坦後期哲學的主要任務。嘗試通過自然語言的描述,顯示我們的生活形式,這就是後期維特根斯坦所認為的世界圖式。1929年,維特根斯坦重返劍橋,重返哲學,他的後期思想集大成之作《哲學研究》,就被他自己稱為風景畫。哲學可以是以描述的方式存在。

▲《哲學研究》(1953)版本情況

後期維特根斯坦與現象學:用現象學方式去思考問題

有人說,講座後的現場答疑往往最見真章。

如何理解維特根斯坦與現象學的關係,江怡認為,維氏將胡塞爾的現象學理解為一個形容詞,認為可以用現象學的方式去思考問題。但現象學僅僅是維特根斯坦中期思想轉變過程中一個連接點,而非主要內容。維特根斯坦確實認為,可以通過本質直觀的方式來把握世界,但在他思想轉變的過程中,以邏輯形式去構造對象的表達形式,就是他所認為的現象學把握世界的方式。一切命題以其形式來顯示意義,這在維特根斯坦看來就是思想的邏輯圖像。圖像本身的意義就在於直觀的把握。

▲胡塞爾與其代表作之一《邏輯研究》

江怡說,當我們欣賞一幅繪畫,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解釋,但是解釋本身並不會對畫作本身增加任何內容,無非是對畫作的一種說明方式,僅僅是讓我們更好的理解畫作。圖像作為一種可以顯示思想的方式,就是直觀的存在。胡塞爾現象學的直觀是本質直觀,是認識世界的一個方式。在維特根斯坦那裡,這是完全可以得到理解的。

在英國人瑞·蒙克的傳記著作《維特根斯坦:天才之為責任》中,他寫了一個簡短但散發著詩意的《序》,其中說道:維特根斯坦的形象散發著一種很特殊的魅力,他對20世紀哲學發展的巨大影響並未能完全解釋這種魅力。即便不關心分析哲學的人也覺得他惹人矚目。有寫他的詩,有受他之感而作的畫,有為他的著作譜的曲,還有以他為主角的小說和電影,此外,至少有五種關於他的電視片,無數的回憶錄。這本出版於2014年的最新傳記有931頁之厚,拿著就感覺有被「知識的力量」同化的感覺,《序》里提到,最近二手文獻資料資源列出了不少於5868種談他工作的文章和書籍。儘管如此,作者蒙克不無悲哀地評價道:「看上去,對維特根斯坦的興趣雖然很大,卻不幸地分為兩極:獨立於他的生活而研究他工作的人;受到他的生活的吸引,卻理解不了他的工作的人。」

▲江怡認為,維特根斯坦帶來的四種影響

但他的傳記力圖呈現出很多讀維特根斯坦的人本能的感覺——他的哲學關切與他的情感、精神生活的統一。以激情澎湃的方式講述維特根斯坦哲學的江怡,在短短兩小時的演講中,通過描繪維特根斯坦的傳奇一生和闡發他的獨特思想,最終表達了他對哲學的一般理解,即「哲學是為人類提供解釋一切事物存在的條件、根據和理由」。這也印證了整個演講的主題:語言如何為理性奠基。

*本文系文匯講堂公號id:wenhuijiangtang 獨家提供。未經授權,嚴禁轉載|圖片來源於網路


推薦閱讀:

女性最喜歡被親吻的四個地方,真的讓人覺得准,你知道嘛?
今天小年,他為這些地方設計了專屬「福」字,喜歡不?
這些地方長痣非富即貴
莫言訪談錄:作家要寫靈魂深處最痛的地方
手指頭長痣,情緣償兩世。這幾個地方長痣命犯桃花!

TAG:沉默 | 地方 | 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