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期 張維為 中國模式及其國際意義
精彩觀點
之一 「劣質民主」在第三世界比比皆是,這些國家最大的問題是上下結構脫節。在社會底層,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形態還是中世紀的、封閉式的;但在上層,則是後現代的,他們跟歐洲人討論一樣的問題,如同性戀的權利、廢除死刑等等。
之二 實際上蘇聯模式在發展中國家沒有成功,西方模式在發展中國家也沒有成功,事實就是那麼簡單。每個發展中國家都應該有權去探索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
之三 鄧小平主導的中國的改革模式,是一種大規模的經濟改革,輔之於較小規模的政治改革,而政治改革的目的是為經濟改革鋪平道路,比如廢除人民公社等,最後的落腳點是解放生產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這是中國模式的特徵。
之四 中國模式對「民主與專制」的西方政治話語提出了挑戰。新加坡、香港的經驗和中國過去30年的道路都說明「良政和惡政」是個更好的概念。
之五 在中國這麼一個超大型的國家裡進行激進政治改革是不現實的,只會欲速而不達,甚至導致國家解體。我們必須考慮每一項改革政策的代價,爭取以較小的代價換取較大的成果。
之六 程序合法性和政績合法性兩個都有,那是最好的,但是如果兩者只能取其一,我寧願要政績合法性,至少是經過鍛煉和考驗、干過五年十年省長、副省長,並確有政績的人來當國家領導人,而不是選一個完全靠嘴皮子或者長相好的人。
主題:百國歸來的思考:中國模式及其國際意義
時間:2008年10月30日晚上19:00-21:00
地點:北京大學國關樓C座201教室
主辦單位:北京大學中國與世界研究中心
主講人:張維為
假如中國在過去30年中走了與現在不同的道路,結果會怎麼樣?相比於朝鮮的「極左模式」、菲律賓的「極右模式」(還可以加上西方在其他發展中國家主導的模式)、古巴的「保守改革模式」、蘇聯的「激進改革模式」,「中國模式」也許可以說是一種「最不壞的模式」。 它的相對成功已經挑戰了西方主流政治話語,特別是所謂的「民主與專制」。當然,「中國模式」在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時,也衍生出不少問題,如貧富差距拉大、腐敗加重、生態破壞等。要準確認識這些問題,還是要求助於國際橫向和縱向的比較,並始終堅持讓理性的聲音佔上風。
再尖銳的問題,我也不迴避
非常榮幸有機會來到北大和北大的學子、同仁交流看法,我是懷著很謙虛的心情把自己的觀點提出來和大家一起探討的。我把今天演講的題目定為「百國歸來的思考」,重點放在「中國模式及其國際意義」。我剛剛出了一本書,名字叫《中國觸動全球》,今天講的不少內容都來自這本書。
我們今年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我覺得中國自改革開放一路走來,直到今天,中國的崛起到了今天的這個規模,中國不應該再迴避任何問題,不管是中國國內老百姓提出來的問題,還是西方世界對中國的質疑,不管是腐敗問題,貧富差距問題,還是環境問題,或者是民主與人權等問題,我們都應該坦然面對,並給予實事求是的回答。我在書的《引言》中說,再尖銳的問題,我也不迴避。相反,我們應該努力回答這些問題,並在這個過程中逐步形成中國自己的政治話語。一個國家在崛起過程中,如果沒有形成自己的話語,那麼這種崛起是靠不住的。這種中國話語應能為大部分中國老百姓所理解和接受。至於西方是否能夠理解和接受,這很難說,但至少要讓他們能聽懂。
我覺得自己是一個很幸運的人,從1983年到2006年,我走訪了106個國家和地區。這種走訪大致可以分成四類:第一類是我在外交部當翻譯的時候,陪國家領導人出訪了很多地方;第二類是我後來到國際組織工作,參加了許多國際會議,走訪了不少地方;第三類是作為一個學者,和世界各地研究中國問題的同仁交流、討論或者辯論;第四類就是作為一名遊客,到許多地方親自去看一看。但我仔細一想,這種分類也沒有太大的必要,因為最後一切都化為自己對一些問題的思考、感覺、印象和比較。有時候,我想一個國家的命運,很像人生,關鍵幾步要走好,如果關鍵幾步沒有走好的話,就會付出沉重的代價,用鄧小平說的話說就是傷筋動骨,甚至全盤皆輸。
推薦閱讀:
※毛澤東與中國婦女解放
※航空起飛瞄準全球產業第三級 ---《新財富》雜誌---做中國資本市場第一刊
※中國最好別去趟烏克蘭渾水
※中國家庭飯桌十大忌諱,你有注意嗎?
※記者來鴻:亦喜亦憂看中國人澳洲搶房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