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通過飲食來控好糖,這些知識你必須要知道!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小紅帽說

我們每天都會吃各種各樣的食物,看似雜亂無章,其實都暗藏規律。身為糖友,尤其要深得其中的奧秘,才能在飲食控糖上遊刃有餘。

每天吃的食物也暗藏規律?

食物包含以下營養素: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元素等,都是我們所需要的。其中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能提供能量,所以這三大營養素又稱生熱營養素。生熱營養素提供給人體所需的熱量之間存在一個適宜的比例,理論上來說,糖尿病患者熱能供給比例與健康人相同,但由於其胰島素缺乏,體內各種物質代謝與正常人略有差別, 故其三大生熱營養素的比例也會因病情不同而略有差異。

一般來說,無併發症的糖尿病患者飲食中,碳水化合物佔50%~60%,蛋白質佔15%~20%,脂肪佔20%~30%。根據上述原則,換算成日常食物的話,成年糖友要保證每天攝入穀類主食不得低於150g(3兩,乾重),魚、肉、蛋及豆製品共150g(3兩),烹調用油不超過25g(半兩)。

下面我們來逐一講解這三大營養素,了解清楚後,糖尿病飲食你便入了門。

維持生命的主要能量來源——碳水化合物

有些糖友患了糖尿病後,第一個控制的就是讓自己不吃主食。可實際上,你攝入的碳水化合物應當佔據每日膳食的50%~60%,可以說糖尿病患者飲食中碳水化合物的比例與正常人幾乎無任何區別。

為什麼呢?

因為若只吃脂肪和蛋白質食物,那麼該人就很快會出現代謝異常,最先表現為血中酮體堆積,繼而出現酸鹼平衡紊亂等一系列表現;同時碳水化合物的主要功能是供給能量,若供能不足,體內蛋白質被動員分解供能,機體呈負氮平衡,影響肝、腎功能和健康。

所以,「飯」——該吃還是得吃。

這裡說的「飯」可以理解為日常飲食中的主食,如含碳水化合物豐富的穀類糧食(如大米、麵粉、玉米、高粱等)的加工產品,如米飯、米線、饅頭、麵條、麵包、窩窩頭等。「飯」中的碳水化合物多以澱粉的形式存在於食物之中,進入消化道,最終分解為葡萄糖,構成血糖的主要來源。所以在一定範圍內,吃飯越多,血糖就越高。

但除了吃「飯」外,進餐使血糖升高的原因有很多,除了主食外,蔬菜、水果、豆類食物、飲料中也含有碳水化合物,只是含量和進食量有限,所以升血糖作用不如主食明顯。如果吃飯時,大量攝入這些含碳水化合物相對較多的蔬菜:馬鈴薯、芋頭、山藥、蓮藕等,血糖同樣會明顯上升。

有些澱粉屬於易消化澱粉,可被酶消化並在小腸內完全吸收,如熟米飯、細麵條、糍粑、煎餅等;而有些澱粉屬於緩慢消化澱粉,在小腸完全吸收但吸收速率緩慢,如雜糧麵包、雜糧飯。糖友控制血糖應追求血糖平穩,所以在主食選擇上應放棄精白米面,多選擇顆粒越大、加工越粗的主食,提倡粗細搭配。

有生命的地方就有——蛋白質

佔據每日膳食15~20%的蛋白質,雖然比例最小,但是必不可少。

它該怎麼吃呢?

通俗地講,哪裡有生命,哪裡就有蛋白質。蛋白質不僅是構成人體的主要物質,也是人體各種重要生命活性物質如酶類、激素、免疫物質等的組成成分。通常情況下,蛋白質不參與供能,只有當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供能明顯不能滿足機體代謝需求時才會分解組織蛋白質供能。

不管是哪種食物蛋白質,最終都是以氨基酸的形式進入體內被利用,我們可以根據蛋白質中所含氨基酸的種類和數量可將食物蛋白質分為完全蛋白質、半完全蛋白質和不完全蛋白質三類。

完全蛋白質也稱優質蛋白質,其蛋白質中的必須氨基酸構成或比例與人體組織蛋白質中的氨基酸構成比較相似,易被人體利用。動物性食物如蛋、乳、肉、魚中的蛋白質,植物性食物中的豆類蛋白質均為優質蛋白質。

半完全蛋白質是指食物蛋白中所含必需氨基酸種類齊全,但比例不合理。像小麥、大麥、稻米等穀類食物蛋白質屬這一類。

不完全蛋白質中所含的必需氨基酸種類不全,難以被人體很好地利用,如玉米角蛋白、動物皮膠中的蛋白等,一般不作為食物蛋白質從膳食中補充。

當然,不同食物其蛋白質含量也會不同。

植物性食物中,糧穀類食物含蛋白質為8%~11%,干豆類可達20%~40%,蔬菜、水果類含量最少;糧穀類食物如大米、麵粉、玉米面等蛋白質含量雖不算很高,但因它們是主食,所以為我國居民膳食蛋白質的主要來源。動物性食物中的蛋白質不僅含量較高且質量也較好,肉類、魚類食物含量多為15%~20%;蛋類和奶類食物蛋白質是所有食物蛋白質中質量最好的。糖友可多選擇含優質蛋白質的食物。

講解完了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大家有沒有對糖尿病飲食知識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呢?

如果你想更深入地了解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以及糖尿病飲食的基礎知識,我們專程請來了天津代謝病醫院醫院營養科主任——靳建鳴教授,讓我們聽名醫講「糖」!

關注【諾友團】並完善相關會員信息

即可觀看完整視頻


推薦閱讀:

銀屑病與飲食注意方面
甲亢人飲食
促進懷孕的飲食
老人脾胃不好 脾胃虛弱如何飲食調理
同一年份葡萄酒 為什麼風味相差如此之大?

TAG:飲食 | 知識 | 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