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明世界新聞通史複習
06-22
簡明世界新聞通史複習 來自百度貼吧 發帖人:黃福 2006-2-11第一章新聞傳播的起源 第一節人類社會與新聞傳播 1.社會對新聞傳播的需要主要表現的三個方面:(選擇、填空) 生存、生產、生活 2.社會條件對新聞傳播的制約因素:物質、精神和社會制度(選擇、簡答) 相互關係:物質條件的制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 精神條件首先表現為一定社會、一定國家的民族精神和國民性格;一定社會的教育水平; 社會制度的制約表現為服從於傳統、規矩、禮儀和戒律等。 3.新聞傳播的社會作用:(論述) 新聞功能的兩種極端傾向: 人們往往易於誇大新聞傳播的作用,新聞傳播固然有很大的作用,但它並不是萬能的。新聞傳播的影響,只有為其它社會因素所加強,其傳遞的信息又由公眾輿論所反映時,它的作用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 人們往往易於就事論事,得出新聞本身是好或是壞的結論,給新聞傳播以簡單的肯定或否定的評價。科學的方法,應該是從歷史的角度,從社會生活的角度,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考察新聞的作用和功能。任何片面誇大新聞的功過,誇大新聞的實際作用的說法,都是有害的。 新聞傳播作用的觀點: 其一是馬列主義的觀點,即馬列主義新聞四大功能理論,盛行了20世紀80年代以前的社會主義世界,並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會主義新聞傳播的實際作用; 其二是實用主義新聞觀點。拉斯韋爾提出三大社會功能:環境監測、使社會各個不同部分相關聯以適應環境、使社會的精神遺產代代相傳。賴特在這《大眾傳播:功能的探討》一書中提出了第四個功能:娛樂功能。列寧的新聞功能觀是把新聞傳播作為政治工具,並且是從這一角度展開討論的。而拉斯韋爾和賴特的理論則是從信息傳播的角度提出來的。從理論反映現實的宗旨看,兩者的概括都達到了自己的目的。 總之,歸結為一句話:新聞傳播產生於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受制於社會的物質精神條件和一定的社會結構,並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同時,它對於社會歷史的進程又有很大的能動作用。 第二節新聞傳播的早期歷史 1.口頭新聞時代:學術界一般把原始社會和奴隸社會初期新聞傳播的歷史,稱之為口頭新聞時代。 2.口頭新聞傳播的成果:古希臘著名的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馬拉松戰役。 3.口頭傳播的補充手段:結繩紀事、擊鼓傳訊、烽火報警、實物表意、圖畫傳聲等傳播方式。 第三節 手書新聞時代 1.蘇美爾人最早創造了象形文字,又稱楔形文字。 2.古埃及文字的發展也是從象形文字開始的。後來出現了一種草書文體,叫祭司文體,是寫在盛產於尼羅河流域沼澤地的一種紙草上。 3.紙張的出現是古代中國對世界文明的重大貢獻。 4.手書新聞傳播的兩種形式: 公告式----原始形態的官方公報(愷撒創辦的《每日紀事》,時稱阿爾布;屋大維創辦《每日紀聞》) 私人新聞信-----官方新聞信:我到我見我勝,愷撒 私人新聞信:西塞羅寫的報告新聞和新聞通訊 5.直到15世紀印刷技術的發明,新聞信一直是歐洲新聞傳播的主要手段。 6.中國古代的手書新聞,除了上述的新聞信、官報、小報之外,還有露布、遊記、旗報、牌報等。 7.威尼斯政府在與土耳其戰爭中,曾於1566年發布《消息公告》的手抄新聞,起初在公共場所朗讀,並向聽眾收取一個威尼斯銅幣即Gazeta,後來Gazeta成了歐洲近代報紙的通稱。 8.英國最早的手抄新聞出現於13世紀。 9.法國在15世紀有了手抄新聞事業,巴黎出現了兩種摺疊不裝訂的手抄新聞,一種叫《偶然》,刊載官方消息,另一種叫《小報》,刊載新聞和論戰文章。 10.德國在15、16世紀之交,大富商富格爾家族搜集新聞消息,並抄寫編成《富格爾新聞》對外出售。 第二章近代報刊的萌芽與 爭取出版自由的的鬥爭 第一節近代報業的萌芽和發展 1.近代報業出現的歷史條件:(簡答) 第一個必要條件:印刷術的發明和普及; 畢升首創膠泥活字排版印刷術,1450年前後,德國人古登堡改進了金屬活字印刷技術;印刷技術還使新思想、新信息的傳遞變得更加易於擴散,也更加難以控制。不過在印刷技術發明後的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它還沒有被應用於新聞傳播過程。從現有的資料看來,最初的印刷品主要是佛經、聖經、贖罪書一類的宗教材料。 第二個必要條件:社會對於新聞信息的需要; 在西方國家,由於一系列政治經濟和文化因素交織作用的結果,導致了人們追求新聞的慾望顯著增強;在東方世界,中國在明清之際,出現了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萌芽,外族的入侵和國內政治的不穩定因素,也使人們迫切要求了解外部世界的變動,從而決定了新聞信息交流增長的趨勢。 第三個重要條件:郵政事業的產生; 近代郵政是近代報業的基礎。 2.出版物稱為報紙應具備的條件:(簡答) 其一,至少每星期出版一次; 其二,必須是機械手段生產的; 其三,凡是願意付費者,不問屬於什麼階級或是什麼特殊興趣,都一概可以買到; 其四,必須刊登為一般公眾感興趣的任何事情,有別於某些宗教性的或商業性的出版物; 其五,必須對只具備普通文化水平的公眾有吸引力; 其六,必須及時,至少就當時技術發展的水平來講,是相對及時的; 其七,必須具有持續出版的穩定性。 3.世界歷史上最早的印刷物是1966年在南朝鮮發現的雕版印刷品《陀羅尼經》。 4.世界歷史上最早的新聞印刷品出現在公元11世紀的中國宋朝。 5.世界上最早的定期刊物誕生於德國,1615年 莫爾創辦的《法蘭克福新聞》,世界新聞史上第一家真正的報紙,莫爾被稱為德國報業之父。 6.1621年,英國人鮑爾尼和艾克爾創辦《每日新聞》,第一次使用news作為新聞之意用於刊名。 7.1704年,英作家笛福創辦《評論》周刊,為政論雜誌的鼻祖。笛福是英國報業之父。 8.法國第一份近代報紙《各地見聞》周刊,由路易?旺多姆於1631年創辦。 9.義大利路薩斯?阿薩林諾創辦《誠實報》,被稱為「義大利第一報人」。 10.1690年,本傑明?哈里斯創辦《國內外公共事件報》,是美國新聞史上第一份定期刊物。 11.《莫斯科王國和鄰國發生的值得知道和記載的軍事和其他事件新聞》,簡稱《新聞報》,是俄國第一張近代報紙,也是俄國第一家全國性報紙。 12.世界歷史上第一家日報是德國人在1650年由里茲赫在萊比錫創辦的《新到新聞》。 13.世界歷史上第二家日報是德國的《萊比錫新聞》,也是德國的第二家日報。 14.英國第一張日報是愛德華?馬萊特創刊於1702年。 15.英國第一張現代新型日報是《每日廣告報》,由真諾創刊。 16.法國第一家日報是1777年雅克?布里索創辦的《法國新聞》。 17.美國第一張日報是1783年創辦的《賓夕法尼亞晚郵報》。 18.書籍、期刊、報紙分工的明細化,標誌著近代報業達到了一個比較成熟的階段。 19.專制政府控制報業的手段: 特許出版制度;新聞檢查制度;知識稅和津貼制度; 嚴刑峻法。 20.1538年亨利八世正式建立皇家特許出版制度,規定出版物均須事先經過特許。在瑪麗女王時期,成立了皇家特許出版公司。1586年,伊利莎白女王頒布皇家出版法庭命令。星法令規定:一切印刷品均須送皇家出版公司登記;除教會允許者外,不再允許出版商申請登記;印刷任何刊物均須事前請求許可;皇家特許出版公司對非法秘密出版物,有搜索、扣押、沒收及逮捕嫌疑犯的權利。 21.法國報業之父勒諾多《法國公報》根據法國國王路易十三的特許狀而發行的。特許狀中註明:勒諾多本人及其子孫,在法國境內,得永遠享有發行報紙之權利。 22.18世紀之前,特許制度一直是各國專制政府控制報業的主要手段。 23.從歷史上看,新聞檢查制度這一控制手法最先出現於中國宋代。 24.1826年沙皇尼古拉二世又頒布新的檢查法,加重了作者及發行人責任,這個檢查法被認為是歐洲歷史上「鐵的法典」。 25.根據樞密院和皇家出版法庭分別於1566和1586年頒布的命令,對於散布不利於政府的消息或意見的人,提出公訴的兩大法律理由是叛亂罪和煽動罪。構成叛亂罪的行為範疇有三:一為企圖顛覆國家的叛亂罪;二為從事可能導致推翻現政府的活動也是叛亂罪;三為提供可能導致推翻政府的政策,也可以被證明是判亂罪的一種活動。 26.1644年彌爾頓《論出版自由》出版,是資產階級新聞理論的基石。「如果不特別小心的話,誤殺好人和誤禁好書就會同樣容易。殺人只是殺了一個理性的動物,破壞了一個上帝的像,而禁止好書,則是扼殺了理性本身,破壞了瞳仁中的上帝聖像。」他提出了自由主義報業理論的基本概念,作為自由主義理論的奠基者,在新聞思想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彌爾頓的出版自由觀念與現代出版自由的理想並不是一回事。但在18世紀後,他的思想在廣為傳播的過程中不斷得到修正、補充,終於形成了近代自由主義報業理論的基礎。 27.「荷蘭的報紙」中最有影響的是《萊頓新聞》。 28.法國著名演說家奧諾雷?米拉波在議會上呼籲:法律應賦予報紙永久之自由權,最不可侵犯之自由權,以及最無限制之自由權,報紙若無自由權,其他法律將無效可言。他為彌爾頓《論出版自由》的傳播以及法國爭取新聞自由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得到馬克思的高度評價。 29.在沙皇俄國,爭取出版自由鬥爭的著名人物,是亞歷山大?赫爾岑。 30.彌爾頓----英國資產階級著名的理論家、詩人和政治家,出身於倫敦富有清教徒家庭,就讀於劍橋大學,畢業後去義大利旅行,和人文主義者交流甚密。英資產階級革命時期,是積極的參加者和主要的代言人。作為資產階級宣傳家,他寫出大量的政論作品,如《論出版自由》、《偶像破壞者》《為英國人民聲辯》等,還創作了《失樂園》《復樂園》《力士參孫》等詩篇。 第三章資產階級革命時期的新聞傳播 1.革命的反暴君理論的著名代表人物:約翰?波奈特、埃德?斯賓塞、喬治?布坎南。其中波奈特的《政權簡論》明確主張,臣民不僅可以拒絕服從暴君的國王,而且為了恢復被蹂躪的權利,還必須起來反對國王,甚至殺死暴君。 2.為北美殖民地獨立戰爭的思想準備作出最大貢獻的人是:本傑明?富蘭克林、薩姆?亞當斯、托馬斯?傑弗遜。 富蘭克林在《賓夕法尼亞報》上登載了蛇的漫畫,題為《不聯合,即死亡》,呼籲各殖民地聯合。 亞當斯的論點成為美國獨立戰爭的立論基礎。 發表《獨立宣言》的傑弗遜是美國第三任總統。 3.法國啟蒙思想家中最有名的是伏爾泰、孟德斯鳩、盧梭。 伏爾泰的觀點不僅深入到18世紀法國第三等級人們的心裡,為1789年的資產階級革命準備了思想條件,而且對19世紀歐洲許多國家爭取民族獨立自由的鬥爭起過很大作用。 盂德斯鳩提出的三權分立學說確立了他在世界歷史上的地位,主張權力制約,將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權分開,彼此獨立、互相監督。 盧梭《社會契約論》,他的政治理論在1789年的《人權宣言》中得到具體的反映,後來又成了大革命期間資產階級民主派中最革命的雅各賓派的政治綱領的基礎。 4.英國克倫威爾獨裁時期,只剩下《政治信使》周刊和《公眾情報員》兩份官報。 查理二世復辟後,保皇派的《國會情報員》和《大眾信使》被指定為官方刊物。 5.1665年,著名報人麥迪曼出版政府官報《牛津公報》是英國第一張單頁兩面印刷的報紙,24期後改名為《倫敦公報》,一直出版至今,是世界現存的歷史最久的報紙。 6.革命時期最有影響的幾位報刊作家包括薩姆?亞當斯、托馬斯?潘恩、約翰?狄肯生。 薩姆?亞當斯被保皇派稱為「木偶操縱者」,當時的殖民總督則稱之為「名譽的刺客」。 潘恩出版小冊子《常識》和《危機》等系列文章。 7.馬拉創辦的《人民之友報》是法國大革命時期最傑出的報紙,馬拉被暗殺後,其鬥爭傳統為阿貝爾的《杜歇老爹報》承襲。 8.1814年,在德國萊茵地區的科布倫茨,約瑟夫?戈爾斯創辦了德國第一家具有明確民主主義意識的報紙《萊茵信使》周報。 9.英國報人爭取自由的鬥爭,主要表現在國會新聞的報道領域。其間起過重大作用的,主要有:鮑伊爾、愛德華?開夫、約翰?威克斯。 愛德華?開夫的《紳士雜誌》是英國第一份以雜誌做刊名的刊物。 在爭取自由報道國會新聞的鬥爭中,貢獻最大的是約翰?威克斯。 10.傑弗遜----美國第三任總統,對新聞歷史的貢獻主要在於他促成通過了美國憲法的十條修正案。 1776年7月4日,傑弗遜在大陸會議上主持起草並通過了《獨立宣言》。 1789年補充了憲法的前十條修正案,作為憲法的一個組成部分。該法案的第一條明確規定:國會將不得制訂任何法律剝奪言論或新聞出版自由。至此,言論出版自由才得到國家根本大法的保障,新聞自由原則終告確立。 在一封致友人的信中,傑弗遜說:民意是我國政府存在的基礎,所以我們先於一切的目標就是要保持這一權利;若要由我來決定我們是要一個沒有報紙的政府,還是沒有政府的報紙,我會毫不遲疑地立即回答,我寧願要後者。正是在傑弗遜執政時期,美國新聞自由的傳統才得以最終確立。 11.1789年8月26日,法國制憲會議通過的《人權宣言》第十一款提出了關於新聞自由原則的最光輝的聲明:「自由傳達思想和意見乃人類最寶貴的權利之一;因此,每個公民都有言論、著述和出版的自由。但是,在法律限定的情況下,應當對濫用此項自由承擔責任。」這一重要的原則,構成了大革命初期報業政策的基礎,從而促進了報業的繁榮和發展。(背誦) 12.波旁王朝曾一度制訂並執行《塞爾新聞法》,廢除過去的預先審批制度,將審理一般政治錯誤的責任委託給陪審團。 13.1881年,法國議會通過《新聞自由法》,廢除了特許制和保證金制。該法第一條規定:「印刷出版享有自由權。報紙期刊之發行,無須事前申請許可,亦無須交納任何財產保證,只要向政府申報報紙、期刊的負責人的姓名。」法國1789年《人權宣言》所宣布的出版自由,歷經千辛萬苦,由此才得到最終實現。 第四章大眾化報刊的勃興 1.大眾化報刊的歷史條件: 政治民主化的完成—--近代報業以新聞自由為基礎,而新聞自由又以民主政治為前提。公民的言論自由、出版自由、思想自由,大多已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國家法制的保障。 城市規模的擴張----19世紀初期,歐美髮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城市,隨著工業革命的進展,在數量、規模上都實現了很大的擴張,因此城市規模的擴張,不僅增強了社會對信息交流的需要,而且為報業的發展準備了更多的讀者; 工商經濟的發展----工業革命失去了工商業的發展,而廣告又成了工商業進一步擴張的重要手段,換言之,報刊廣告對於工商業的發展來說,是一個不可缺少的條件。近代大眾報業業的經營支柱有二,一為發行收入,二為廣告收入; 交通電訊技術的革命性變化----通訊技術的革命是從三個方面展開的。其一是印刷技術的重大進展;其二是交通電訊技術的發展;其三是通訊社的出現及其發展延伸了報刊媒介的新聞採集手段。 2.美國式的資產階級民主政治確立後,工業革命又開始出現,城市發展,工人數量激增,工商資本家也感到有必要尋找一種能在更大範圍內訴諸消費者的廣告媒介,這樣在19世紀30年代初,美國出現了第一批大眾化便士報。 3.美國第一張成功的便士報,是本傑明?戴創刊的《太陽報》,並首創街頭出售。1835年,該報發展由里查德?洛克撰寫的月球系列報道,史稱月球騙局。 4.1835年詹姆士?戈登?貝內特創辦《紐約先驅報》,至1860年該報銷數達到7.5萬份,成為美國發行量最大的報紙。 5.主張「均財富」的霍勒斯?格里利創辦的《紐約論壇報》以高尚的理想、客觀的態度和負責的精神,代表著便士報的最高典範。它的創刊、發展標誌著美國大眾化報刊發展到了成熟階段。 6.「聯環同盟」(名解)----哈瓦斯社、沃爾夫社、路透社和美聯社四家通訊社,為了爭奪新聞採集發布市場,擴張各自的勢力範圍,於1870年4家通訊社共同達成了一項協議,即三邊四社協定,把世界劃分為四大勢力範圍,在每一勢力範圍內,只由一家通訊社負責新聞的採訪與發布,因此,四大通訊社壟斷了世界新聞市場。 7.義大利通訊事業的歷史開始於1853年,1945年,在史蒂芬社的基礎上,成立了安莎社。 8.1925年,羅斯塔社改組為塔斯社,成為前蘇聯的國家通訊社。 9.西班牙最早的通訊社成立了1882年,在1938年10月,埃菲通訊社成立於布爾哥斯,當時是西班牙最大的通訊社,也是全世界講西班牙語國家規模最大的通訊社。 10.日本最早的通訊社出現於1887年。是年,六角政太郎創辦東京急報社。用電報傳遞大米買賣的行情。 1890年,矢野文雄創辦了新聞用達會社。 1892年,新聞用達會社與時事通訊社合併,成立了帝國通訊社,是19世紀末最大的通訊社。 11.1872年,路透社在中國上海設立分社,由此開始了中國通訊事業的早期歷史。 中國人最早的通訊社,是1905年成立的廣州中興通訊社。 1931年,中共在江西瑞金創辦紅色中華通訊,1937年改名為新華社。 12.在印度尼西亞,於1937年12月,由印尼人創建了安塔拉通訊社。該社總部設於雅加達,是印尼最大的通訊社。 13.在美國1907年斯克里普斯創辦了合眾社。 在合眾社創辦兩年後1909年,美國赫斯特創辦國際社。 1958年,合眾社與國際社合併為合眾國際社。 14.加拿大最大的通訊社是加拿大通訊社,創建於1917年。 15.巴西最早的通訊社創立於1931年8月20日,創立了南方通訊社。 16.近代通訊社的三種基本類型: 純商業性通訊社,如路透社、哈瓦斯社; 合作社性質的通訊社,如美聯社和德新社; 國營通訊社:塔斯社和新華社。 第六章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近代報業 1.1805年,墨西哥第一家日報《墨西哥日報》出版,標誌著墨西哥的近代報業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2.1808年出版了官報《里約熱內盧公報》,是巴西境內出版的第一家報紙。 在英國倫敦印刷的古老葡文月刊《巴西海外馬膽報》又稱《巴西郵報》,是南美洲第一張在殖民地沒有得到許可就廣泛發行的報紙。 3.1825年創刊於伯南布哥州首府累西非的《伯南布哥日報》是一家私人經營的商業日報,也是世界上至今仍在出版的最古老的葡文日報。 4.加拿大的第一張近代報紙《哈利法克斯新聞》誕生於1705年3月23日。 5.加拿大在1839年出版了首家便士報《新聞晨報》。 6.著名作家何塞?克萊門特?帕茲博士創辦了拉丁美洲在世界上著名的日報。 7.1807年,《南方明星報》未經政府批准就正式出版,作為未經政府批准的報紙,在新聞自由的歷史上佔有顯著地位。 8.歷史學家們認為《公告報》是南美洲整個西北部地區的第一家名副其實的報紙。 9.1766年,英國人博爾茨在孟買創辦了一家英文報紙,是印度歷史上最早的新聞印刷品。 印度歷史上第一家近代報紙出現於1780年,是年英國人創辦了《孟加拉公報》。 1818年,英國傳教士華德等人在加爾答創辦了第一家印地文報紙《新聞之鏡》。 10.殖民當局控制言論出版的措施有:新聞檢查、許可證制度、保證金制。 11.羅易是代表殖民時代的印度傑出的民主主義啟蒙思想家和宣傳家,被稱這「近代印度之父」。 12.1822年,葡文《蜜蜂華報》是中國境內最早的外文刊物。 13.中國境內最早的漢文報紙是《東西洋考每月統計傳》主編郭士立。 14.《萬國公報》是傳教士創辦中文報刊中刊期最長銷售最多影響最大的一家。 15.1874年,王韜創辦中文《循環日報》,是中國報刊史上第一個以政論為主的報紙。 16.1803年,澳大利亞歷史上第一家報紙《悉尼新聞與新南威爾斯廣告報》正式發行,主編是澳大利亞報業之父喬治?豪。 17.1824年,澳大利亞出現了第一家不受政府檢查的報紙《澳大利亞人報》,創辦人威廉?溫特沃思和羅伯特?沃德爾。 18.在澳大利亞新興的近代報紙中,影響最大的《悉尼先驅報》和墨爾本的《時代報》。 《時代報》是歷史上第一批發起環境保護運動的報紙之一。宣稱:「誰毫無道理地砍下一棵樹,誰就是犯罪。」 19.1616年,印度尼西亞第一張近代報紙《新聞紀要》用荷蘭文正式出版,該報又名《巴達維亞政治評論》。 20.十九世紀中葉,荷蘭殖民地當局還將在爪哇出版的《爪哇新聞報》傳送日本,促成日本最早官方報紙《官版巴達維亞新聞》的誕生。 21.1815年,英國傳教士馬禮遜和米憐在馬六甲出版了第一家中文月刊《察世俗每月統計傳》。 22.菲律賓最早出版的報紙是西班牙總督創辦的《總督報》。 23.在西班牙出版的《團結報》被秘密運抵菲律賓,成了菲律賓人民反對殖民制度的民族運動的主要工具。 24.埃及歷史上第一張近代報紙《埃及信使報》是埃及歷史上第一家阿拉伯文報紙《坦比》。 25.在19世紀70年代,埃及出現一批資產階級報刊,其中影響最大的當推阿拉伯文《金字塔報》,由黎巴嫩人塔克拉創辦於1876年,形成了埃及歷史上第一個報業集團。 26.埃及祖國黨創辦《祖國報》、《埃及報》、《商業報》提出了「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的口號。 27.南非第一張近代報刊誕生於1795年。 《開普敦公報和非洲廣知報》周刊是英國在南非最早的官方出版物;在開普敦創辦的周報《南非商報》是南非第一家民辦報紙。 28.1773年,模里西斯出版第一張法文周報《預告報》。塞拉內昂第一張近代報紙《皇家新聞與塞拉內昂廣告》於1801年創刊於弗里敦。 29.在奈及利亞,1925年出版了西非第一份成功的報紙《拉各斯每日新聞》。 30. 1935年,象牙海岸出版了它的第一張反殖民地主義的報紙《象牙海岸偵察兵報》,是非洲第一張由本地人掌握的法文報紙。 31.1911年出版的《加丹加報》是扎伊爾最早的報紙。 第七章無產階級報刊事業的興起與發展 1.《貧民導報》是第一家以生動的文字評述空想社會主義理論的工人報刊。 2.憲章派機關報是《北極星報》。 3.美國歷史上第一份工人報紙誕生於費拉特爾費亞市。 4.為何早期工人報刊充滿了幼稚的色彩? 首先,這些工人報刊幾乎沒有例外地以空想社會主義理論作為其指導思想,因而其理論的宣傳缺乏嚴密的科學性; 其次,除英國憲章派機關報外,大部分工人報刊都局限於經濟鬥爭,以增加工資,改善勞動環境為目的,沒有遠大的政治目標; 儘管如此,這些報刊在工人運動的早期階段,敢於與資產階級作正面的鬥爭,揭露階級壓迫的實質,對於啟發工人的覺悟,團結工人隊伍,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5.馬克思恩格斯的報刊生涯可以分三個方面: 其一,是親自創辦或主編報紙刊物,從而直接決定報紙的政治方向,如《萊茵報》、《德法年鑒》、《新萊茵報》等; 其二,是指導、參與編輯工人報刊或給工人報刊寫稿; 其三,是為資產階級民主派報刊撰稿。 6.馬恩報刊生涯最輝煌的一頁是《新萊茵報》時期。《新萊茵報》全稱《新萊茵報?民主派機關報》是一份面向大眾的大型日報,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馬克思主義報紙。 7.馬恩的新聞觀念: 以《新萊茵報》為界,分前後兩個歷史階段: 前一階段的新聞觀念以人民報刊思想為基礎,由報刊使命觀、出版自由觀、自由報刊即「第三種因素」和新聞輿論觀四個部分組成,馬恩的上述觀點,同資產階級自由主義報業理論非常相似。主要是由於此時的馬恩還是一個革命的民主主義者,還沒有實現向唯物主義和共產主義的轉變。 8.對巴黎公社時期的報刊的評價: 積極方面:積极參与公社的建設和捍衛公社的鬥爭,作為公社的宣傳工具,客觀地報道了當時的實際情勢,反映了工農群眾的要求和呼聲,教育和動員了群眾,對公社事業起到了建設性作用; 歷史局限:由於歷史局限,這些報刊做了一些在當時條件下不該做的事情,如參加公社內部的派系鬥爭,使內部矛盾公開化,加強不和;有些報紙還自覺不自覺地為凡爾賽反革命政權傳話。這些都在一定的程度上削弱了工人政權的力量。不過,這在當時革命報刊所做的全部工作中,畢竟只佔很小的比重。 儘管公社的革命報刊,與公社共存亡,生命期短,但是在世界新聞史上,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上,其地位卻是確定不移的。 9.俄國歷史上第一家宣傳馬克思主義的工人報紙是1883年創辦的《工人報》。 10.與美英法等國的無產階級報紙相比,俄國無產階級報刊有明顯的特點: 其一,秘密報紙多於公開報紙,非法報紙多於合法報紙; 其二,一些觀點鮮明,影響大的報紙均在國外出版; 其三,報紙存續的時間不長,由於屢遭查封,不少報紙改換許多名稱出版。這些特點,主要是由俄國現實的政治環境決定的。 11.列寧根據布爾什維克的宣傳實踐,提出了無產階級黨報的基本工作原則: 第一,黨報工作者的創作自由必須服從於黨的基本利益; 第二,宣傳報道必須絕對真實; 第三,無產階級黨報應該是堅持原則,充滿戰鬥性的機關報。 上述見解,後來直接轉變成了前蘇聯共產黨新聞政策的重要內容,成為官方占支配地位的黨報學說的核心內容。 第八章 黃色新聞的泛濫 1.黃色新聞一詞,最早出現於1897年的「黃孩子」漫畫。 2.黃色新聞定義:以極度誇張及捏造情節的手法來渲染新聞事件,尤其是關於色情、暴力、犯罪方面的事件,達到聳人聽聞、進而擴大銷數之目的的新聞報道。 3.黃色新聞的特徵:(論述題) 從歷史上看,黃色報紙是大眾化報紙在新的條件下的變種,黃色新聞也直接淵源於大眾化報紙賴以發展的煽情新聞。其特點主要有: 首先是使用煽動性的大標題,紅色或黑色的特大字型大小,充滿刺激;經常對不甚重要的新聞加以渲染誇張,整個報紙版面給人以聳人聽聞的虛假感; 其次是使用種種欺騙手段,或捏造新聞,閉門造車;或冒充科學,奢談學術;或乾脆自己製造新聞事件; 其三是對於被壓迫和被剝削者,以及競爭中的失敗者,表示虛偽的同情,發起社會運動,聲明與多數人站在一起; 其四是濫用新聞圖片,為達煽動目的,有時不惜偽造和偷竊照片; 其五是出版星期日增刊,登載彩色滑稽連環畫,和一些膚淺而又富於刺激性的文字。 總之,黃色新聞事業是首先出現於美國,然後蔓延到歐洲其他國家的。是一個國際現象,作為歷史存在,不是憑空產生的。19世紀中期大眾化報刊及其煽情新聞是發展的最初源頭,但黃色新聞在聳人聽聞、捏造事實、無視道德責任方面,比起其先輩來,走得遠多了。 4.黃色新聞時代開始的標誌是1878年,約瑟夫?普利策創辦《聖路易斯郵訊報》。 5.辛辛那提、丹佛是兩個典型的黃色新聞中心。《丹佛郵報》、《波士頓郵報》是這些城市中最黃的報紙。 6.普利策成功的原因: 其一,他能準確地把握讀者的特點,並且能嫻熟地運用生動的誇大的聳人聽聞的內容和版面去迎合讀者的需要; 其二,他很重視報紙的質量,著力經營獨家新聞; 其三,增加內容篇幅,壓低報價,擴大讀者隊伍,招攬廣告客戶; 其四,大量採用新聞圖片、漫畫、圖解、素描等,活躍版面; 其五,發起社會運動,將民眾的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件事情上,如募集資金建造自由女神像的台座。 7.赫斯特被稱為黃色新聞大王。 8.爵士新聞的開路先鋒,是帕特森上尉的《紐約每日新聞》,原名《紐約插圖每日新聞》。 9.法國的《晨報》是一家最有美國特色的黃色報紙,歸莫里斯布諾?瓦西里所有。 10.俄國的黃色報紙出現於19世紀80年代,當時的彼得堡、莫斯科便是這類報紙的中心。 11.英國的北岩勛爵的《每日鏡報》是英國所有黃色報紙中影響最大的一家,最初它是作為一家婦女報紙問世的。 12.日本影響最大,發行最大的是:《萬朝報》和《二六新報》。 《萬朝報》創刊於1892年,其社長黑岩淚香是日本新聞史上值得注意的人物。「眼中無王侯,手中有斧鉞」是後世所稱道的新聞精神。 13.對黃色新聞的評價: 從歷史上看,黃色新聞不是個別現象而是世界現象,是壟斷資本主義階段的產物。資本主義社會倫理觀念淡漠,世風日下,社會犯罪增加,黃色新聞在一定程度上是這種社會現實的反映。一般而言,資本主義經濟愈發達的國家,黃色新聞愈猖獗。大都市甚於小城市,城市甚於鄉村。在這個意義上,黃色新聞的出現,並非少數黃色報人所為,而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 作為一種社會歷史現象,黃色新聞對社會發展產生了許多消極影響: 一是,黃色新聞的煽情主義宣傳,大大降低了新聞事業的水準,踐踏了長期以來新聞界一貫奉行的最高準則----真實性原則。在追求利潤、追求發行目標時,黃色報人們將報刊的使命、將社會公正置之度外,背離了近代社會的報業傳統。 二是,黃色報紙的煽情報道、犯罪新聞、聳人聽聞的宣傳,毒害了人民的心靈。 三是,黃色報紙還以嘩眾取寵、聳人聽聞的宣傳,轉移了普通民眾對切身的政治、經濟鬥爭的注意,削弱了他們對統治階級壓迫剝削的鬥爭意志。 但是黃色新聞的出現、發展,有其客觀的歷史必然性。對於現代新聞事業的發展,黃色新聞提供了一些有用的東西: 一是,黃色新聞在報紙大眾化方面做了較大的努力,擴大了報紙的讀者群,使報刊事業在更大的程度上成為大眾的事業。 二是,黃色新聞在新聞業務上的一些變革,如大量地採用圖片、多行標準、大字型大小、新聞寫作多樣化、增加新聞特寫等,進一步活躍了報紙的版面,增強了報紙對民眾的吸引力,這一點為現代報紙所承襲。 第九章報業壟斷化的進程 1.報業壟斷的歷史背景:政治、經濟和報業自身經營上的需要。 2.壟斷資本主義時期,報刊事業的所有權之所以趨向集中,主要取決於以下條件: 第一,報紙在壟斷資本主義時期已發展成規模巨大的資本主義企業,只有大資本家才能創辦報業。 第二,壟斷報業實力由於經濟實力雄厚,可以出版眾多的報紙、期刊、書籍,經營新聞性和非新聞性事業,在龐大的企業集團內部,合理地配置了人力物力財力,降低了生產成本,賺取超額利潤。 第三,報紙的主要收入來源是廣告。 第四,報團在各城市各地區出版多種報紙,在經營管理、廣告、發行以至新聞採訪、特稿供應上,比分散經營的獨立報刊有更多便利條件,更易發揮整體優勢。 3.斯克里普斯的辦報方法:選擇一個5-10萬人口的工業城市,然後派公司優秀職員攜帶公司墊款2.5萬元去辦報。辦報成功,則由公司享有51%的股權,其餘股權歸該創辦人所有。如失敗,則由公司承擔一切損失。 4.英國報業壟斷的歷史,是由著名報人北岩勛爵揭開序幕的。第二戰前,英國的報業市場有影響者有北岩報團、比弗布魯克報團及西敏斯特報團。 5.北岩報團是英國新式新聞事業的集大成者。1896年,哈姆華士創辦了成功的大眾化報紙《每日郵報》,1908年,取得對《泰晤士報》的控制權,建立起英國有史以來最大的報業集團。哈姆華士有「艦隊街拿破崙」之稱。 6.比弗布魯克報團的創立者威廉?艾特肯,在新聞史上,他有英國赫斯特之稱。 7.一戰之前,德國最有影響的報業壟斷公司主要有:烏爾斯坦因報團,《柏林晨郵報》銷量最大;摩塞報團《柏林日報》;謝爾報團《柏林地方新聞報》,後變成保根堡報團。 8.法國報業壟斷開始比較晚,落後於美英德。原因有: 法國長期以言論報(政黨報)為主體,消息報(大眾化)報紙不佔主要地位; 消息報表面是獨立的商業報紙,暗中多與政黨、政府、企業界相勾結,在政治上有所依附,在經濟上得到資助,因此,巴黎地區的報紙難以形成壟斷組織。 9.法國壟斷報團的出現是一戰後,主要有:普魯沃斯特報團《巴黎晚報》、溫特家族報團《時報》、科蒂報團《費加羅報》《人民之友報》和天主教報團。 10.報業壟斷的結果:一城一報現象的普遍化;輿論為少數壟斷報團所控制;壟斷寡頭又控制了報團。 11.壟斷寡頭控制報紙的手段:連鎖董事制度;收購新聞媒介公司的股票,掌握所有權,擴大壟斷寡頭的經營範圍;利用廣告來影響報團以及報紙的編輯政策、言論傾向。 12.連鎖董事(名解)----大銀行、大財團的董事兼任新聞媒介企業的董事,而大眾傳媒企業的董事亦兼任銀行、財閥的董事。使壟斷報團在更廣泛的範圍內與壟斷寡頭相聯,互利互惠,加緊對整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控制。 13.對報業壟斷的評價(論述):三種態度: 持肯定態度者認為壟斷消除了競爭,並非壞事。一是因為沒有競爭,報紙之間就不必用聳人聽聞的煽情主義的手法去兜售新聞,保證報紙內容的水準,也有利於報紙對各種消息、意見作平衡的報道。二是認為,報紙所權的集中,使新聞媒介企業的經濟實力更為雄厚,使報社更易於更新技術設備,培訓教育人才,擴張消息搜集網路,還可導致更高的效益,用戶可得到更多新聞。三是認為只有壟斷性的新聞媒介,才是經濟上能獨立、政治上能抵制政府、各種實力集團干預的自由報業。 持不定態度的人認為報業壟斷的發展,帶來無窮的禍害。一是表現為對新聞自由的危害。二是反對報業所有權集中的傾向,認為報業壟斷的目的就是贏利,其結果會影響到報紙的質量。 折衷主義的見解:報業的規模越大,一個城市只剩下一家報紙,這一事實本身並不是件壞事。一個報業壟斷公司,一家報紙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這個壟斷公司的性質,取決於他們的老闆是出於什麼目的、如何經營報紙事業,因此不能以偏概全。 我們認為:從新聞歷史的角度來看,報業壟斷、所有權的集中是一種必然的趨勢。儘管有相當部分人對此持否定態度,卻無法否定,作為一種歷史現象,它表現出了對社會發展有利的一面,也表面出了不利的一面。 第十章廣播時代的開始 1.1920年11月2日,美國匹茲堡威斯汀豪斯公司建立KDKA電台開始正式廣播,這是美國第一個正式申請商業執照的廣播電台。 2.同時,俄國莫斯科第一座無線電射機安裝成功,該電台名為「十月電台」。 3.1922年2月,法國郵電部正式成立了巴黎廣播電台,通過艾佛爾鐵塔播齣節目,標誌著法國廣播事業的開始。 4.1923年,布萊竇博士創立了德國第一座廣播電台。 5.1924年11月在郵政省監督下,日本成立「中央放送局」,後改名為日本廣播協會(NHK)。 6.以匹茲堡KDKA電台的創立為標誌,美國的廣播事業進入輝煌的發展時代。 7.聯邦傳播委員會制訂了《廣播聯營條例》。以限制壟斷。全國廣播公司不得不出售其兩個廣播網(紅藍)中的藍色廣播網,後改組為美國廣播公司(ABC),由此形成了三大廣播公司。 8.中國的廣播歷史,最早追溯到1923年1月,美國人奧斯邦在上海辦起第一座廣播電台。 1924年,北洋政府交通部公布《裝用廣播無線電接收機暫行規則》,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廣播法令。 1926年10月,哈爾濱無線電電台台長劉翰在張作霖支持下建立了中國人自辦的第一座廣播電台----哈爾濱廣播無線電台。 1929年,國民政府公布《電訊條例》,允許民間經營廣播電台。 1939年,國民黨政府建立國際廣播電台VOC,開始對外廣播。 1940年12月30日,延安新華廣播電台開始播音,標誌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廣播事業的誕生。 9.南非是非洲大陸第一個引進無線電廣播的國家。 10.1922年,巴西政府建立了南美第一座廣播電台。 11.至40年代,美洲的主要地區均出現了無線電廣播。 12.在20世紀50年代前,世界廣播事業體制分五種類型: 特許壟斷制:英國、日本; 民有民營制:美國; 國有國營制:前蘇聯; 公私合營制:二戰前的歐洲大陸; 公私並營制:法國。 13.有史以來第一次廣播宣傳戰是為德法間的魯爾工業區問題而展開的。 14.四大國際電台:BBC、美國之音、莫斯科廣播電台、中國國際廣播電台。 3.墨索里尼對新聞傳播的控制: 實行一區一報制;制訂「新聞記者登記法」、向新聞界頒發宣傳指示;禁止刊登犯罪及社會新聞;實行新聞檢查。 4.日本政府對新聞媒介的控制: 建立新聞統制機構;制訂統製法令;廣播控制與同盟通訊社的成立;報業的整頓合併。 5.德國對英國的宣傳也頗為成功,其最有名氣的節目便是赫赫勛爵主持的。 6.戰時前蘇聯新聞事業的三個特點: 一是民間報刊事業規模的萎縮;二是軍事報刊的擴張;三是對外廣播事業的迅猛發展。 7.灰色宣傳(名解)----是相對白色宣傳和黑色宣傳而言的。白色宣傳指一個國家進行的公開的、不加偽裝的宣傳活動。黑色宣傳指徹頭徹尾地散布謊言的欺騙性宣傳活動,它隱瞞宣傳者身份,以情報為彈藥。灰色宣傳則用於白色、黑色兩種宣傳的中間地帶,採用含混不清的曖昧手法,以冒名組織和個人出現,但它不隱瞞宣傳媒介自身把真話、半真半假的話和略為歪曲的話混在一起,意在使聽眾產生偏見。如諾頓廣播就是典型的灰色宣傳。 第十三章20世紀的種種思潮 1.希特勒宣傳理論的組成: 宣傳目的論;宣傳與群眾;宣傳策略。 2.世界新聞學術史四大報業理論:社會責任理論、集權主義理論、自由主義理論、社會主義理論。 3.兩種自由主義理論的比較: 其一,社會責任理論來源於自由主義理論,也可以說是自由主義傳統理論上一個新思想的接枝; 其二,社會責任理論認為,新聞自由涉及新聞媒介所有者和公眾兩個方面。傳統的自由主義理論把兩者合而為一,認為新聞媒介獲得了自由,公眾也就獲得了自由。 其三,在新聞媒介與政府的關係上,社會責任理論主張政府不能只允許自由,還必須促進自由。傳統自由主義理論把政府看成是新聞自由的敵人,最好的政府就是無為而治的政府。 其四,社會責任理論認為,新聞自由並不是傳統自由主義理論所說的與生俱來的自然權利,而是附有義務的道德權利。 其五,社會責任理論不贊成傳統自由主義理論關於人性的觀點。自由主義理論主張,人是有道德的有理性的人,傾向於尋求真理、服從真理。社會責任理論認為,人並不是生來就會尋求真理、服務真理的,人的目標在滿足自己的「直接需要和慾望」。所以應該倡導道德和責任,鼓勵人民去運用理性。 4.社會責任理論認為報刊的六項任務: 提供關於公共事務的消息、討論和辨論,為政治制度服務; 啟發公眾使他們能夠實行自治; 作為監督政府的一個哨兵,以保衛個人的權利; 主要通過廣告媒介,溝通商品和服務的買賣雙方,為經濟制度服務; 供給娛樂; 維持財政的自給自足,使報刊能夠不受特殊利益的壓迫。 5.社會責任理論對新聞媒介的五大要求: 第一,供給「真實的、概括的明智的關於當天事件的記述,它要能說明事件的意義」。 第二,應當成為「一個交換評論和批評的講壇」。 第三,要描繪出「社會各個成員集團的典型圖畫」。 第四,要負責介紹和闡明社會的目標和美德。 第五,要使人們便於獲得當天的消息。 6.對社會責任理論的評價: 作為世界新聞史上一種新的觀念體系,對於西方新聞事業的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主要表現為: 一是提出了自由必須伴隨責任的觀念,糾正了傳統自由主義理論絕對自由的錯誤; 二是闡明了言論自由為基本的人權,而新聞自由只是報人的權利,兩者不可混為一談; 三是它鼓勵推行報業自律制度,促進了報業的真實和公正程度等。所有這些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了西方公眾對現在新聞秩序的不滿和革除弊端、改變現狀的願望。 但是,作為一定歷史時期的社會意識形態,社會責任理論還有許多局限性: 一是它主張新聞媒介為社會政治服務,主張政府公開干預新聞傳播等,其政治傾向性非常明顯; 二是它開出的治療自由報業疾患的藥方,不對症,一些為它所深惡痛絕的現象,如報刊為大商業效勞、被廣告戶控制等在社會責任理論盛行的時代,愈演愈烈。說到底,這是由社會責任理論的階級性所決定的。 7.社會主義國家新聞媒介的特殊使命: 貫徹黨的政策、發布黨的指示;統一全國的思想;作為無產階級集體的宣傳者和鼓動者。 8.1946年,拉斯韋爾等人合編的《宣傳、傳播和輿論》首次明確使用了「大眾傳播的科學」一詞。 9.1948年,拉斯韋爾又在《社會傳播的構造和功能》一文中清晰闡述了傳播過程五因素的公式,提出了信息傳播對人類社會的三大作用,即對外部世界的監測;維持社會中各團體各階層的聯繫接觸;使社會的精神遺產代代相傳。這些論點構成了美國大眾傳播學的重要基石。 10.1947年,新聞工作者威爾伯?施拉姆在伊利諾斯大學成立了美國第一個傳播學研究所。 11.傳播學的研究方法:概況研究法;實地考察法;實地實驗法;室內實驗法。 12.線性傳播模式最早是由拉斯韋爾於1932年提出來的,在其指導下,學術界對傳播過程進行了5項專門研究:傳播者、內容、媒眾、受眾、效果。 13.控制分析:即是對傳播者的研究,其最重要成就就是《報刊的四種理論》的出版。學術界還就新聞媒介從業人員的地位和作用了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其成果便是有名的「把關人」理論。 14.受論研究的成果「魔彈論」「皮下注射論」。 15.效果研究是傳播學研究中歷時最長、爭議最大,然而也是最有實際意義的一個內容。 第十四章突入電視時代 1.1900年,在法國人白吉將傳播圖像的實驗稱之為電視。 2.1936年,英國廣播公司創立了世界第一座電視台。 3.1951年,日本NHK開始試播電視節目,兩年後正式開播,是亞洲第一座電視台。 4.1956年,澳大利亞創辦大洋洲第一座電視台,同年,阿爾及利亞創辦了非洲第一座電視台。 5.1958年,中國大陸第一座電視台北京電視台正式開播。 6.有線電視的起源:40年代末50年代初的美國。起因有二: 一是為了克服地形對電視信號的干擾; 二是商業方面贏利動機。 7.有線電視與無線電視比較的特點: 其一,圖像清晰度很高; 其二,頻道多,選擇性強; 其三,內容多樣又單一,廣播轉化為窄播; 其四,可以雙向服務,觀念可以反饋、參與。 8.1945年,英國科學家克拉可首次提出了衛星傳播的構想。 9.衛星電視的三大特點: 一是在它的覆蓋區內,可以有很多條線路,直接和各個地面發生聯繫,傳送信息; 二是它與各地面站的通訊聯繫不受距離的限制,其技術性能和操作費用也不受距離遠近的影響; 三是衛星與地面站的聯繫,可按實際需要提供線路,因為衛星本身有許多線路可以連接任何兩個地面站。 10.50年代以來,世界電視體制四個類型:民有民營、公有公營、公商並營、國有國營型。 11.民有民營體制以美國最為典型。 美國電視體制三大支柱:聯邦傳播委員會(FCC),是美國廣播電視制度的最高設計管理機構;全國電視台及全國電視網;廣告客戶及廣告代理商,是美國電視制度的支持機構。 12.美國電視事業(民有民營型)的特點: 第一,電視事業的高度商業化; 第二,高效率的自由競爭; 第三,不接受政府的直接控制; 第四,電視台(網)在一定程度上受法律條規的約束,在法律範圍內活動; 第五,電視事業的高度壟斷。 13.沃爾特?李普曼在《紐約先驅論壇報》發表《電視問題》一文,認為美國商業電視三大弊病:欺騙大眾;誘導犯罪;節目庸俗。 14.公商並營型代表:日本、加拿大。 日本國會通過的「波三法」即電波法、廣播法、電波監理委員會設置法。 15.國有國營型電視體制盛行於社會主義世界, 利:一是節目品位高,嚴肅,少或無刺激性內容; 二是電視傳播配合政治動動、經濟建設的展開,使電視媒介的社會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 弊:一是不利於形成民主討論、百家爭鳴的政治氣氛; 二是黨委、政府對電視傳播的管理過於嚴格,使電視從業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難以發揮; 三是過分重視政治宣傳與政治功能,忽略其他功能; 四是內容過分嚴肅,削弱了電視的社會作用。 16.美國三家全國性電視公司: NBC:全國廣播公司; CBS:哥倫比亞廣播公司; ABC:美國廣播公司 還有一個CPB:公共廣播公司,非贏利性,不播廣告,分配聯邦政府的撥款,向大公司和社會各界爭取捐助,支付全國性電視節目的制度費,組織各台之間的聯繫,實施研究和培訓計劃。 17.英國:BBC 18.日本:NHK是日本《廣播法》規定的實行自主經營的特殊法人,具有半官方性質的公營廣播電視機構,不以贏利為目的,宗旨在於提供新聞、娛樂,以提高國民的文化水準。 19.日本的民營電視: 東京廣播公司,屬於《每日新聞》 日本電視廣播網公司,屬於《讀賣新聞》 全國朝日廣播公司,屬於《朝日新聞》 富士電視公司,屬於《產經新聞》 東京十二台,《日本經濟新聞》 第十五章戰後發達國家的新聞事業 1.1945年5月8日,即停戰後第4天,盟國佔領軍即頒發新聞管理條例。該條例規定:無論何人,必須得到盟軍當局許可執照,方可發行報紙。在戰爭期間與納粹有關的報人、記者一律不得從事報業。條例還勒令戰前及戰時的一切報紙全部停刊。 2.為了填補報業的真空狀況,佔領軍當局首先發行了一種《德意志簡報》,免費送德國人民閱讀。 3.在日本戰敗後盟軍佔領軍的新聞政策: 其一,解放新聞界,賦予新聞自由; 其二,利用審稿、檢查及紙張分配,控制日本的新聞傳播; 其三,指導言論、驅逐戰犯嫌疑和共產黨人。 麥克阿瑟連續3次致信吉田茂首相,指示後者查封共產黨機關報《赤旗》,從新聞界驅逐共產黨人。 4.戰後法國新聞事業的壟斷集中的完整過程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40年代後期至50年代初期; 第二階段: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 第三階段:70年代;(出現報業集團、廣播電視的壟斷經營); 5.法國埃爾桑報團和阿歇特報團是書籍、報刊和發行壟斷集團。 6.加拿大最老最大的新聞壟斷集團是索瑟姆報業有限公司。 7.國際新聞公司的創辦者魯珀特?默多克。 8.世界經濟的一體化和現代新聞通訊技術的發展兩大因素,使跨國新聞壟斷的出現成為理所當然。 9.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發達國家的廣播電視事業實行的管理體制: 商有商營制:美國為代表; 公有公營制:英國為代表; 公商並營制:法國為代表 第十六章建立世界新聞新秩序的鬥爭 1.西方四大主要通訊社:美聯社、合眾國際社、路透社、法新社。 2.西方新聞機構在報道發展中國家新聞時歪曲真實的手法主要有五種: 一是使並不很重要的事件顯得很重要; 二是把各種互不相關的事件作為整體來報道,而實際上並不存在這種整體; 三是通過暗示的方法表現真實事件; 四是以預先安排事實的方式歪曲、即用一種方式方法描述具有特定角度的事件,以造成恐懼或無根據的憂慮,事先安排人民、公司、社會團體或政府將來的所作所為; 五是對於假定公眾不會感到興趣的事實或事件,保持沉 默。 3.1970年,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16屆大會上,第一次明確地提出了世界新聞新秩序的問題。 4.1976年3月,在突尼西亞舉行的不結盟國家交流問題討論會上,第一次鮮明地提出了建立「國際新聞新秩序」的口號。 5.發展中國家提出的關於世界新秩序的基本構想(去年考過): 第一,基於和平共處的五項原則,國際新聞傳播的目的,在於增進各國的相互了解、友好與合作。反對國際新聞壟斷,反對運用新聞媒介為侵略擴張服務。 第二,新聞傳播工具在世界的分布應力求合理。 第三,實行平等互利,公平合理的新聞交換原則,逐步實現新聞信息來源的多樣化和信息流動的均衡化。 第四,堅持新聞傳播的真實性原則,反對歪曲、造謠、誹謗,棄絕各種國家的、民族的、政治的、文化的偏見。 第五,強調新聞的積極作用,提倡「發展性新聞」。 最後,根據以上目標,各國在平等的基礎上共同參加制訂共同遵守的國際新聞法規。 6.發展中國家理想的世界新聞新秩序的特點: 新聞來源多樣性;新聞活動制約性; 新聞流動的平衡性;新聞報道的客觀性。 7.區域性合作組織:加勒比通訊社、不結盟國家通訊社聯盟、石油輸出國組織聯合通訊社、亞洲太平洋新聞交換網、泛非通訊社、拉丁美洲特種新聞社。 8.建立世界新聞新秩序的鬥爭的障礙: 其一,大多數發達國家,只是在策略上認可,同意改進,目的是為了緩和鬥爭的壓力,而實際上是為了緩和鬥爭壓力,實際上是持反對態度; 其二,西方發達國家的技術優勢在短時間內不會更喪失; 其三,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和發展戰略以及意識形態方面存在著許多差異,鬥爭的態度和要求不盡一致,易為發達國家趁機利用。 其四,這場鬥爭的歸趨,最終還是取決於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實力及其發展速度。 總之,發展中國家要求建立世界新聞新秩序的鬥爭,將是長期的、複雜的、艱巨的。 第十七章社會主義國家的新聞事業 1.美國憲法修正案的第一條明確規定在憲法的保障的前提下,新聞媒介擁有三項絕對不可剝奪的權利,其一是出版權利;其二是報道權利;其三是批評權利。 2.在前蘇聯的報業體系中,發行量大、影響最大、權威最高的是《真理報》和《消息報》。 3.通訊事業的發展:塔斯社的崛起,打破了西方通訊社對世界通訊市場的壟斷。 4.中國有兩大通訊社:新華社和中國新聞社。新華社前身是紅中社。 5.南斯拉夫最早的電台貝爾格萊德電台於1929年3月24日開始播音。 6.前民主德國發行量最大、權威最高的是前民主德國統一社會黨的機關報《新德意志報》。 7.朝鮮報業體系中,朝鮮勞動黨中央機關報《勞動新聞》,佔十分重要的地位。 8.古巴革命後成立的國家通訊社拉丁美洲通訊社作為國家統一的消息發布機關,在國際通訊界也有一定的影響。 第十八章社會主義國家的新聞事業 1.報社經濟的自主自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報業歷史的根本性轉折。 2.中國新聞改革把握的兩個方向:新聞業務改革、新聞體制改革。 3.新聞業務改革的三項內容: 新聞報道面的拓寬; 新聞界競爭機制的形成; 新聞寫作的改革。 ▲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為什麼公眾常常對新聞當事人的私人情況進行惡意揣測?
※組圖:世界各國公主王妃-搜狐新聞中心
※2018年山西呂梁「全民健身與青運同行」離石啟動中
※白髮食療有哪些?八款食療偏方烏須黑髮新聞頻道
※4月14日新聞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