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何新:子夏與變法經世的「西河學派」

子夏

  在先秦思想史上,卜商子夏乃是一位承前啟後的重要思想家,也是中國思想史上一位長期被忽視的人物。說他被忽視,一是因為其學說主要靠口耳相傳,所遺留者經秦滅書後亦多散佚。二是因為現在通行的中國哲學史、思想史書中,一般都沒有關於他的記述。實際上,卜商子夏是春秋戰國之際孔門中由儒學禮治思想過渡到法家政術思想的一位樞紐人物。名震當時,學澤後世,是孔子經世思想的嫡傳弟子,是法術政治思想的先驅,是中國古代思想史中一位不應被忽視的人物。

  1.子夏生平

  在孔門弟子中,子夏屬於晚輩,小孔子四十餘歲。孔子生前已注意到其才幹,曾稱讚子夏是好學深思有志務實的人。「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論語·子張》)。綜合秦漢史料記述,子夏之生平大略如下:子夏,衛人。姓卜名商,字子夏。約生於公元前507年。(據錢穆說)子夏出身貧寒。

  孔子說:「商之為人也,甚短於財。」《荀子·大略》篇也說:「子夏家貧,衣若懸(玄)鶉。」 子夏曾有從政經歷,中年曾經出仕擔任過魯國莒城父宰。孔子死後,子夏去魯到魏,被魏文侯延請為師。晚年子夏聚徒講學於魏國故衛地之西河(今河南安陽),從學者有三百多人,其中人才輩出。《史記·儒林傳》記:「如田子方、段干木、吳起、禽滑厘之屬,皆受業於子夏之倫。」戰國時一批著名政治家、軍事家如李悝、吳起及商鞅,俱出門下。而荀子、李斯、韓非則也是其隔二或三代的再傳弟子。其門風之盛,使當時許多人甚至誤以為他就是孔子。這個西河學派既傳授儒家經典「六藝」,也是法家政術思想的先驅。子夏是一個有操守和氣節的人。有人勸他去當官,他回答:「諸侯之驕我者,吾不為臣。大夫之驕我者,吾不復見。」

  子夏晚年喪子,由於悲痛導致目翳而雙目失明。

  2.子夏的政治思想具有法家傾向

  在孔門弟子中,子夏並不象顏回、曾參輩那樣恪守孔子之道。他是一位具有獨創性因而頗具有異端傾向的思想家。他關注的問題已不是「克已復禮」(復興周禮),而是與時俱進的當世之政。因此,子夏發展出一套偏離儒家正統政治觀點的政治及歷史理論。

  子夏說:「君子有三變: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論語·子張》)由此可見,子夏心目中的君子是知權術有心計的君子,已不再是孔子倡導的那種「溫文爾雅」、「坦蕩蕩」的醇儒。這些觀念,體現出法家察勢和用權的精神。與儒家主張恪守禮義一以貫之的君子之道顯然相悖。因而被儒家正統學派認為是投機。以至子夏的再傳弟子荀子也曾指摘子夏城府深沉:「正其衣冠,齊其顏色,儼然而終日不言。」(《荀子·非十二子》)。但吳起、商鞅變法,都首先採取示民以信的政治策略,顯然源出於子夏之術。子夏注重君王用權之術,認為君王必須注意研究政治歷史。他說:「有國有家者不可以不學《春秋》。」 「善持勢者,早絕奸之萌。」(《韓非子·外儲說》)主張治國者要學習《春秋》等史書,汲取歷史教訓,消除危機於萌芽狀態,防止失權以至政變。

  3.子夏是儒學經典的主要傳授者

  漢代學者多認為子夏是大部分儒家經典的主要傳授者。《後漢書·徐防傳》記:「《詩》、《書》、《禮》、《樂》定自孔子。發明章句,始於子夏。」

  《詩經》一書自孔子之後至漢代有兩派傳人。一是毛派即「毛詩」,一是韓派即「韓詩」。而這兩派的始傳者都是子夏。據漢儒徐整云:「子夏授高行子,高行子後三傳至大毛公,大毛公授小毛公,為河間獻王博士。」則毛派《詩經》實為子夏所傳。漢代流行的另一種說法則謂「子夏傳曾申,曾申傳李克,再二傳至荀子,荀子傳大毛公。」其源頭也是子夏。此外韓詩也是子夏首傳。

  子夏尤精於《春秋》歷史之學。漢代講授《春秋》經義有三種主要傳本,即「公羊春秋」、「穀梁春秋」和「左氏春秋」。傳述《公羊春秋》和《穀梁春秋》的公羊高與穀梁赤,均為子夏門人。

  4.子夏可能就是左丘明

  《春秋》傳本中,最著名的是「左氏傳本」。「左氏」,乃是衛地都邑名。(韓非子·內儲說注)「左氏」是地名借為人名,那麼這個「左氏」之真人究竟是誰?這個問題一直是個謎。戰國時之一代名將、子夏著名弟子吳起也是「衛左氏中人。」(《韓非子·外儲說》)因此章炳麟、錢穆曾認為左氏即吳起。

  漢儒劉向附會「左氏」為《論語》中所提到的左丘明,但自唐宋以後學者多疑之。因《左傳》書中記有戰國時事,而左丘明乃春秋時人也。

  近代學者衛聚賢在《<左傳>的研究》一書中,認為《左傳》作者是子夏。他說:「子夏居西河,為魏文侯師。時晉都在魏所轄,子夏得晉國史稿而著《左傳》,故《左傳》記晉事特多。」

  這一推測是有根據的。「左氏」即左邑,又稱左丘,故地在衛,可能是子夏故里。(子夏與其弟子吳起可能是同邑之人。)上古以地為氏號,因此左氏、左丘很可能就是子夏的別號。

  後來被劉向誤會而混淆於春秋時代另一個學者「左丘明」。司馬遷說:「左丘失明,厥有國語。」所說「左丘」,應就是子夏。錢穆說:「子夏居西河,晚年失明,疑左丘失明,或自子夏誤傳。」

  這一推測是有道理的。

  5.子夏經世致用的歷史觀影響深遠

  孔子死後,子夏講學西河,向弟子傳授六經,對《春秋》的講授尤為注重。這是子夏本人經世致用的學術觀點所決定的。

  子夏傳《春秋》,將歷史學導入政治。他所最注重的首先是「微言大義」,後來傳授於公羊學派,形成對漢初政治影響極大的《春秋》公羊之學。著名的董仲舒即是這一派的傳人。

  晚清時代著名改革思想家魏源、龔自珍、康有為也都屬於公羊學派即今文學派。魏、龔經世致用、變古適今的政治改革思想,當時流傳到日本,對明治維新時期日本的政治思想發生了重大影響。另一方面,子夏也極其注重春秋時代的史事故實,此在《左氏春秋》中保存最多。此外,子夏也注重於訓詁之學,這一學派即《穀梁春秋》。以現代學術的觀點看,可以說「公羊學」注重於政治意識形態和歷史哲學。而《左氏春秋》注重於史料和政治歷史,「穀梁春秋」則偏重於語言分析哲學。如果說《春秋》之學開創於孔子,則子夏正是將其學說發揚光大而形成上述三大學派的最早傳承者。


推薦閱讀:

《晉楚爭霸》《商鞅變法》《阿Q正傳》
馮學榮:戊戌變法到底是怎麼回事
破土動土權變法|破圖|動土|破土動土化煞
星火燎原,文武雙全的變法先鋒譚嗣同(下)
戰國風雲之變法達人

TAG:變法 | 何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