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卻巫山便是雲——「自1」電子郵票身份與價值之我見
「自1」歷經發行、停止發行、收藏等各階段,至今各界對「自1」的身份頗有異議,不論官方還是民間都莫衷一是。官方前後意見不一致,態度模稜兩可;民間爭論正酣。這種大範圍不統一爭議在新中國郵票史上是從未有過的。
要想客觀的評判「自1」的身份,我認為首先要了解研討「自1」的身份和其價值究竟有什麼意義,其次還要了解「自1」的身份對其價值的影響。搞清楚這兩點,才能不失偏頗的還「自1」一個公道。
研討「自1」身份的意義,在於可以明確「自1」究竟是否是郵票,這一直是「自1」的糾結所在。「自1」是否郵票,固然對投資收藏「自1」的人有回報率的影響,但是對於純粹的集郵者和國家郵政局來說,這更是學術問題,是不能含糊的分類問題。從研究和參展的角度上講,如果「自1」是郵票,就可以名正言順的參加傳統類郵展,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但是如果「自1」不是郵票,在參加郵展時就只能參加郵政史類的展覽。但是無論「自1」是否是郵票,都值得集郵界研究和收藏。
通過研討「自1」的價值,我們可以明晰市場的需求,了解收藏「自1」群體的範圍,對收藏和投資「自1」具有指導作用。
「自1」的身份對其價值有何影響呢?「自1」是否郵票對市場價格有至關重要的影響,這無須多解釋。但是,即便「自1」不是郵票,做為一個特殊的現代郵品,其價值仍然存在,而且重要性和珍罕性也會越來越突出。這就如同郵票樣票一樣,雖然不是郵票,但一樣很珍罕,價值不菲。
明白了上述兩點,下面我們再來分析對「自1」身份有爭論的各方論點。
一、認為「自1」是「郵資標籤」的,一般有以下幾點理由:
1、國家郵政局和北京市郵政局,對「自1」的稱謂一直是「郵資標籤」。
2、國家郵政局發行時主觀上要發行的就是郵資標籤,而並非有意要發行一個新的品種,從引進設備、設計圖案,一直到發行,都是圍繞郵資標籤進行的,這在當時的書面材料里都有佐證。比如在電子郵票出售機右側貼的一張說明:「此郵資標籤出售機列印的郵資標籤只限在本局使用,……」很清楚地說明了列印出的郵品的名稱。
3、有郵友打電話給國家郵政局有關部門諮詢關於「自1」的身份,國家郵政局的答覆是:「自1」不屬於郵票,而是郵資標籤。當然這是口頭上的問詢,沒有書面的材料可以證實。
二、認為「自1」是「電子郵票」的,也有以下幾點理由:
1、「自1」被稱為郵資標籤源自於香港,「自1」出售機選用的是與香港相同的品牌和型號的出售機,安裝調試這台出售機的人也是香港公司派去的,也許大陸發行「自1」就是抄襲香港的做法。其實香港所謂的「郵資標籤」就是我們說的電子郵票,至今未變,其電子郵票出售機學名也是「郵資標籤出售機」。因此,「自1」實際與香港十二生肖郵資標籤的性質一樣,都是國際上稱謂的自動化郵票,即我們俗稱的電子郵票。
2、在《中國集郵大詞典》中,對郵資標籤的解釋為:郵資標籤上既有電控售票機所售電子郵票(ATM)又有機蓋郵戳,這是把郵資與蓋銷戳記結合在一起的新技術產物,多使用於大批量的印刷品等不便於直接蓋戳的郵件。封上所貼標籤具有郵票的郵資憑證的功能。但在使用時,限當天使用有效……。「自1」則是預付郵資,並不限當天使用,其有效使用身份至今仍然存在。因此,「自1」不屬於郵資標籤,而是郵票。
自動化郵票最初確實是從郵資標籤(postage label)演變而來的,這可以從世界上發行的第一枚電子郵票(法國1#)甚至之後十幾年發行的電子郵票上可以看出,除了沒有日期,其餘與我們平時說的郵資標籤有何區別?
自動化郵票從開始發行,就飽受爭議,身份不明。直到1984年,第十九屆萬國郵政聯盟大會在德國漢堡召開,自動化郵票才被正式確認為郵票。因為按照萬國郵政聯盟的規定,自動化郵票上不標註日期和地點,使用不受日期、地點的限制,投遞貼有自動化郵票的郵件時必須用郵政日戳蓋銷。
3、在一份《附件一:200卷郵票的技術要求》文件中,明確有「郵票」一詞,有人據此認為這就說明了「自1」是郵票。但是,我認為這份附件的內容欠妥,本身就不夠嚴謹,無法作為判斷「自1」是否郵票的依據。
首先,這種文件的嚴謹性和權威性肯定不如官方正式對外發布的公告;其次,國家郵政局向德國廠商訂製的郵品由於沒有面值,因此原則上根本就不能稱為郵票,而應該是郵票原票。所以,以一條本身就有漏洞的附件為依據證明「自1」是郵票是不科學的。這個附件,我認為更嚴謹的說法應該為《附件一:200卷郵品的技術要求》,或者是《附件一:200卷郵票原票的技術要求》。
4、「自1」作為自動化郵票已被國際認可,並被編入了米歇爾目錄。
「自1」具備郵資圖、銘記和面值,這是郵票的三大屬性。根據萬國郵政聯盟的規定,只要具備這三大屬性,則為郵票無疑,並不因是否被人承認就喪失其真實的身份。這就如同比較偏門的隕石,經常有具備典型特徵的隕石被國家專業機構予以否認,但是對隕石有深入研究的人都知道,隕石的一些典型外部特徵是絕對無法通過目前的技術手段偽造的。事物的真實身份,不能以某人或某機構對其的態度作為最終的依據,而應該根據是否擁有真實的屬性去判斷是否是真實的依據。所以有人認為郵票是由國家郵政局發行的,解釋權在於國家郵政局,是否郵票需要由國家郵政局來界定,這是唯心主義的說法,不符合唯物主義的科學的嚴謹態度。
郵票的概念是由萬國郵聯提出來的,中國做為萬國郵聯的成員國,必須遵循萬國郵聯的章程和規定。因此,只要符合萬國郵聯關於電子郵票的概念,就不應有異議。
5、由人民郵電出版社發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郵票目錄》已經將「自1」編入目錄,並且稱其為郵票。
(1)目前「自1」的稱謂已經被廣大郵人認可。「自1」的稱謂並不是首先出自郵政總局發行公告或官方文件,第一次是在2001年10月人民郵電出版社發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郵票目錄》里出現的。認可了「自1」的稱謂,也就認可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郵票目錄》,因為這是前提。
(2)在該目錄的編寫說明裡,有這麼一段話:「一本好的郵票目錄的編寫,可以反映出這個國家的郵票發行是否嚴肅、認真和規範……我社出版的《目錄》是經過國家郵政局批准並授權發行的。」
如果沒有經過國家郵政局批准,誰敢在說明裡說是被國家郵政局批准和授權發行的?所以,該目錄雖然不是國家郵政局發行,但權威性毋庸置疑。
(3)從目錄上可以看出,「自1」被賦予了一個單獨的系列編號,從稱謂上能夠看出要發行一個新系列的潛在想法,如果不是郵政總局認可,誰敢這麼做?而這麼重要的目錄也一定經過了嚴格的審查,畢竟誰也不敢開這麼大的玩笑,把原來不是郵票的東西硬是寫成了郵票。而且「自1」在目錄里的位置那麼醒目,單獨一個系列,不可能那麼多級的審查都同時沒有注意。
所以,最後的結論是,人民郵電出版社發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郵票目錄》權威性無可爭辯,目錄中編列的「自1」是郵政總局的授意和認可的。
6、國家郵政局曾經說北京西站發行的郵資標籤不是郵票,並且至今沒有公開承認,我認為這是一次失誤。這次「自1」誤稱郵資標籤事件,只能說是國家郵政局在新技術新形勢下犯的一個認識上的失誤,國家郵政局也是在摸著石頭過河,雖然最後的試驗以失敗告終,但是畢竟誰也不是神仙。
不過,發現了失誤,並進行糾正,雖然是用目錄的方式羞羞答答地說明了,但這本身就應該值得肯定。說發行的是「郵資標籤」是失誤,而以目錄賦予編號「自1」的方式就是糾正之前的失誤。發現失誤並進行糾正是有過幾次先例的,比如各種回收事件,但是正確的身份反倒給予錯誤的變更,截至目前聞所未聞,也是不符合事物的辯證規律的。
對於改革,其實改革倡議者應該是被表揚的,但是改革一旦失敗,就涉及到責任和政績的問題了,所以出於政治上的原因,各主管部門至今都在迴避這個問題,這也是中國的悲哀。
從以上分析可以清楚的得出一個結論:「自1」是電子郵票,是中國郵政適應新形式自動化郵政發展而發行的新郵票門類。
個別人認為「自1」是中國郵政局發行的有害郵品,我認為有失偏頗。「自1」發行時比較晦澀,以郵資標籤的身份發行,發行範圍僅限於北京西站郵局使用,發行一年半中止。既然當初要發行的是郵資標籤,而郵資標籤主要是為了郵政使用,根本不是圈錢的最佳手段。如果說中國郵政局採取發行郵資標籤做為有害郵品來圈錢,我認為還不會幼稚到如此程度,更何況「自1」的發行量還那麼少。
發行有害郵品,一定要吸引更多的人購買,設計上一定會標新立異,尤其作為電子郵票新品種新門類,一定會挖空心思設計,比如形狀上和色彩上等等。但是我們知道,「自1」是非常樸實的,樸實到可以用農民來形容。「自1」這麼樸實無華的東西,竟然也被歸類於有害郵品,實在是對有害郵品的侮辱。
「自1」於1999年12月30日開始發行,於2001年7月3日停止發行。停止發行的原因,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1、與發行初衷相違背:「自1」發行以來,大部分都被國內外集郵愛好者列印收藏,自然使用得非常少,這可以從實寄封的情況窺見一斑。(實寄封按照是否人為有意製作,分為自然實寄封和集郵實寄封。自然實寄封的多少反映了該郵票的自然消耗量,記錄的是郵政史;集郵實寄封的多少反映了集郵者關注的程度,記錄的是集郵史的成分多一些,但並不能說集郵者做的實寄封就一定是集郵實寄封。)從市場上和大家的收藏品中來看,實寄封中絕大部分是集郵實寄封,自然實寄封可以說鳳毛麟角,鮮得一見。
這種境況是中國郵政局不願意看到的,畢竟發行「自1」的初衷是為郵政服務的,而不是為了集郵者的集藏需要,這與本次試驗的初衷相差甚遠。
2、嚴重虧損:通過《附件一》的內容,可以知道訂製200卷郵票紙的費用為DM 13000,2000枚/卷,共40萬枚,摺合0.175元/枚郵票原票。大家知道,因集郵的需要,「自1」大部分被列印的面值為0.1元的。如果算上設備費用、管理人員和房租等的費用,這些成本通過電子郵票的銷售收入無法彌補,郵政改革的目的是降低成本避免虧損,所以,在這種擺明虧損的情形下,中止試驗就在所難免。
3、政治因素:這個原因是我在無意間想到的,只是一個大膽的推測。大家知道,中國是一個非常講政治的國家,尤其對於台灣,更是非常在意。根據以往的經驗,凡是與台灣建交的,中國一概不與建交,與台灣合作的企業也要進行警告,甚至停止合作。
台灣從1995年開始發行電子郵票(台灣稱為郵資票,第一套編號為「資常1」),「資常1」和「資常2」使用的電子郵票出售機都是美國Unisys系統郵資票出售機。可是,「資常3」中正紀念堂使用的電子郵票出售機卻進行了更換,而選用的竟然是同我國一樣的德國Nagler電子郵票出售機!值得注意的是,「資常3」是2001年7月4日發行的!如此就不難想像,有一種可能是:中國郵政局在2001年4月份或者之前得知德國Nagler公司要與台灣合作,於是在4月份發出警告,停止使用德國Nagler電子郵票出售機。由於「自1」的規格和定位孔只能用該機型列印,因此停用該機型也就相當於停止發行「自1」。
2001年4月份國家郵政局曾發出的《關於郵資標籤使用問題的通知》中第六條為:「其他未經國家局批准使用的自動收寄機、出售機所制的郵資標籤,其設計印刷未納入國家局統一監管,應當停止使用。」
可是,出售機怎麼可能當初沒有經過國家郵政局批准呢?而設計者也是赫赫有名的郵票設計專家權忠敏、呼振源等,《附件一技術要求》里的條款則是郵政總局向德國J. Granderate Gmb H公司提出的!所以,這個停止使用的書面通知只是官方的對外冠冕堂皇的說法,真實原因是隱藏在表象之下的。
但即便被警告,一向尊規守矩、信守承諾的德國人也不肯輕易撕毀與台灣的合同,仍然向台灣提供了這一機型,中國郵政局遂於台灣開始使用該德國Nagler機型的前一天,即2001年7月3日,斷然中止使用。
當然,以上只是我的猜測,沒有任何的依據。但是,百家爭鳴,只有不斷的辯論和探討,才能逐漸撥開歷史的迷霧,發現歷史的真相。
既然「自1」是郵票,那麼它目前的價值是否合理?將來的價值又會如何?
隨著「自1」的神秘面紗被逐漸揭開,「自1」的市場價格也在逐年攀升,其升值幅度在建國後的郵品中竟然直逼甲申猴票,並大有趕超之勢。
由於「自1」的交易稀少,全國最大的北京馬甸市場僅有兩個攤位有售,造成了市場價格的極度不透明,價格參照沒有即時性。但我們仍然可從拍賣網站上得知各類「自1」郵票的成交價格。一般來說,在目前市場上,「自1」根據各種面值和變體的不同,單枚價格從280元左右到數萬元不等。
但是個別人認為「自1」的現價有泡沫,有炒作的嫌疑,我對此提出自己的些微意見。德國哲學家黑格爾曾說過:存在就合理。無論是市場的即時交易,還是網路的拍賣成交,無一不說明了「自1」現價的合理性。畢竟市場價格不是某一個人說了算的,而是由市場需求決定的。
「自1」從停止發行至今,已有十年,其價格也從1元/枚升至目前280元左右/枚。在這十年里,隨著市場的認可度和爭議的傾向,「自1」有過暴漲,也有過下跌。仔細回憶,「自1」暴漲時確實有部分的人為因素。但是曾經的畢竟只是過程,目前的價格卻已經得到了市場的認可。我個人認為炒作一詞過於偏激,中性的說法是運作,美奐的辭彙應該是挖掘。但不論是怎麼稱呼,其實際都是把默默無聞的「自1」,通過宣傳和一定的手段,把它從市場的棄兒變成了收藏界的寵兒。只要是把一個收藏品應該具有的價值進行真實的回歸,就應該值得肯定,比如本次郵市大潮,把跌了十三年的郵票的價值進行了回歸,難道有錯?
十年是一個漫長的時間,沒有人有這麼大的耐心去運作一個十年的炒作,也很難堅持這麼久讓泡沫維持住。「自1」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可,這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收藏和研究的雪球越滾越大,這不是哪一個莊家能夠左右得了的。
有人說「自1」的升值幅度與甲申猴票(註:原文如此,庚申猴?)極其相似,對此我不加以評論。但是,隨著「自1」被越來越多的人了解和認知,收藏群體的擴大、自動化集郵的發展、郵政的自動化改革、「自2」發行的可能等等,都成為了「自1」不斷升值的源動力。
「自1」——中國的第一套電子郵票,光芒已經耀人眼目!它是太空中隕落的隕石,醜陋的外表掩蓋不了其價值的光芒,無數迷霧,正期待著我們更多的研究和發現。
資料來源於趙氏無塵博客,作者趙先生,原文作於2016年,文中數據均為當時數據。轉載請註明出處。
推薦閱讀:
※姜英爽:羅彩霞:我的身份何時能歸還(南方都市報 2009-12-30)
※佛菩薩應化在世間,身份暴露就走,不走就是假的
※揭開身份證中X的秘密
※中國留學生獲H1B後遭遣返 想保綠卡/工作/學生簽證身份 要知這些秘訣
※因眉上一點痣走紅,丈夫身份成謎,今相夫教子隱退娛樂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