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廚師「饅頭神」張立勇學英語成功勵志的故事
夢想是有溫度的。在這個盛產偶像的時代,在這個追求豪宅名車物慾橫流的時代,我們是不是該想一想,像張立勇的這種追夢精神,我們該不該膜拜?
這些年,張立勇似乎一直都在尋找著某種高度,一種既偉岸又能逾越的夢想和生命的高度。
華北賓館的一間標準客房,是張立勇現在的「辦公室」兼「卧室」。幾天前,他和一家出版社聯繫,要以自己的學習成長經歷為主要內容寫一本書,出版社欣然同意,這間客房就是出版社專門為他開設的。學校食堂那邊,他也已請了長假。
從外表看,張立勇的形象倒更像位學者或教師。採訪的過程中,有的問題我還沒有問他便作出了詳細的回答,之後笑笑對我說:「在此之前已經有好多媒體採訪過我了,包括中央電視台,所以在我的腦海里存著一整套採訪提綱,嘿嘿!」
為還債輟學打工
張立勇說他以前從不接受採訪,不管哪家報社媒體,一概拒之門外。有一次一位記者朋友找到他對他說,你把你的學習經歷和故事講出來,也是為了讓更多的人去借鑒和學習。
張立勇出生在江西贛南山區的一個小山村,從小學到中學,張立勇每年都是學校的三好學生。
1992年秋,高二開學剛剛一個月,張立勇便輟學了。
「家裡的經濟條件不太好,那年剛蓋了3間新土坯房,蓋房子的錢全都是借的,欠了一屁股的債,大概有幾千塊吧。儘管父母節衣縮食,但家裡的光景還是一天不如一天,有時窮到向人家借米借面……新蓋的房子很快就漏雨了,可這時家裡再也拿不出錢來修補,別人家也不願再借錢給父親了……」
看著父母日夜操勞的背影,想想那筆壓在一家人頭頂上的巨債,作為家裡的長子,張立勇不得不輟學。
父母不同意,父親說再難也要供他。母親也說:「你不上學,以後考大學就沒指望了。」
張立勇安慰兩位老人道:「先出去打一段工,大學以後有時間還可以再考的……」
其實,這一次選擇輟學,他自己也不知道以後還有沒有機會再走進校園,再重拾心愛的課本了。但輟學是為了給弟妹創造讀書的條件,他是家裡的老大,得做出樣子來。
遺憾的是,在張立勇輟學的一年以後,弟妹也都離開了學校。事後張立勇大發雷霆,質問他們為什麼不好好念書。結果,妹妹哭著說:「哥哥為了這個家輟學打工,我們怎麼能安安心心地讀書呢?我們也要和哥哥一樣,賺錢還債。」
張立勇一邊講一邊看著我說道:「我輟學是為了鼓勵弟弟妹妹們好好念書,卻不曾想成了"反面教材』。」
說完,他又嘆口氣道:「弟弟妹妹的輟學,成了我最大的遺憾……」
1993年,張立勇揣著幾本高中課本南下廣州,開始了他的打工生涯。張立勇先是落腳在一家竹藝廠,一天12個小時在流水線上,工資卻少得可憐,而看書的時間更是奢望。不久,他又進入一家中外合資的玩具廠,因為這裡的玩具都銷往國外,所以定單、包裝等都是英文字母,看不懂這些外國文字,玩具的尺寸、顏色、填充物要多少等都無法確定,更無從下手。張立勇從帆布包里掏出了高中英語課本,又買來英語詞典當助手,對照著包裝箱上的英文,再翻譯出漢字來。這個時候的張立勇開始感覺到了英語的重要性。
八分鐘創造出的英語奇蹟
在廣州,張立勇很少有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學習中去,雖然去時他帶著滿滿一書包高中課本,但工作的勞累和周圍的環境使他根本不可能學進去。
「在一間狹小潮濕的屋子裡住著七八個工友,天天不是打牌就是喝酒,我就是想學習也不可能有那樣的環境和氛圍。」
1996年6月,不想浪費時間的張立勇通過一位老家親戚的介紹來到北京,成為清華大學食堂的一名切菜工。
能在清華讀大學是張立勇曾經的夢想。如今,這個夢想實現了,雖然他是以另一種身份跨進的這座象牙塔,但終歸站在了清華園的這片芳草地上,就像觸摸著它溫熱的肌膚一般,與它一同呼吸,一同生長……
的確,對張立勇而言這真是一個如魚得水的好地方,儘管待遇要比廣州低一些,但正如張立勇所說:「只要能維持我的學習和生活,有一個氛圍和環境讓我學習,就OK了,that』s enough足夠了。」
清華大學校內一間4平方米的小屋就是張立勇的住所。張立勇每天早上4點多起床,每天堅持自學七八個小時,有時候學到凌晨一兩點鐘。無論是寒冬還是酷暑,他對英語的學習從來都沒有中斷過。在自己的床頭,張立勇用毛筆寫著「克己」和清華的校訓「行勝於言」,以告誡自己不許偷懶。
食堂規定,在給學生開飯之前,廚師們先吃,吃飯時間只有15分鐘。為了能讓自己有更多的學習時間,張立勇硬是給自己規定必須在7分鐘以內吃完飯,餘下8分鐘躲到食堂後面一個放碗櫃的地方背英語課本,有很多同事覺得張立勇這種行為簡直讓人難以理解。
「我和這裡的大學生不一樣,他們有的是時間,而且能正規學習,而我只有不斷地積累時間,一分一秒都不能放過……英語也可以隨時隨地學,速食麵的包裝袋、調料包上都有中英文對照,比如sugar(糖)、salt(鹽)之類。其實北京這座城市就是一本流動的英語辭典,走到哪裡都會有英語的身影,只要留心就可以……」一談起學英語的感受來,張立勇的話匣子就再也合不上了。
「其實英語並不是什麼高深的學問,關鍵就是需要一種勇氣和毅力,開口講英語的勇氣和持之以恆的毅力,只要做到這兩點,你就成功了一多半。學英語就是要擠時間,就像從海綿里擠出水一樣,而要做到這一點就要學會抵制誘惑,各種各樣的誘惑,長時間養成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如以前找我參加婚禮、各種Party和生日聚會的同學和朋友特別多,我一沒錢二沒時間,都婉言謝絕了,後來他們有了活動也都不喊我了,久而久之朋友們都認為我面子大,不願花錢,摳門,還送我一個外號:"鐵公雞』!」張立勇邊說邊笑。
「當時包括自己都不理解自己,覺得很孤獨,沒有人理我。但當我成功後,朋友理解了,因為我證明給他們看了;我自己也理解了,因為我做到了,我沒被誘惑打倒。」當張立勇幾年苦讀終成正果後,同學和朋友們都理解了他,更多的還有對他的敬重和欽佩。
「一個愛學習的人是會讓人感動的」
「我始終把自己當作是清華園的一名學生。」在張立勇的眼裡,清華是塊聖土,也正是清華「自強不息」、「行勝於言」的校訓給了他無盡的動力。
「食堂每年年底都要考核,為了能夠長期留在清華,食堂里一些最臟最累,別人不願乾的活兒我都干,我想,勤奮工作是留在清華的唯一途徑,所以我始終把工作放在第一位,然後才是英語。剛開始學習英語時總感覺時間不夠用,每天學到很晚,第二天早上4點鐘還要上早班,一天的壓力太大。後來食堂領導知道後很感動,破例允許我可以不上早班……」每天工作將近11個小時,晚上還要讀書至深夜,張立勇說初到清華時靠的是一種信念。
有了更充裕的時間,張立勇就可以科學合理地安排和利用了。
每天早上5點,起床後的張立勇先跑20分鐘步,然後再學習英語,用他的話說跑步是鍛煉人的耐力和毅力的基礎,在跑步的同時還可以思考很多問題,比如人生、哲理,當然更多的還是英語。
自從張立勇成了媒體關注的焦點後,他學習的經歷和故事也成了全國各地學生們學習的榜樣。談話時,我看到在賓館客房的小桌上堆放了幾十封信件。張立勇說他幾乎每天都能收到全國各地的來信幾十封,以前他幾乎來信必復,但後來信件越來越多,他根本回復不過來。「像這些信,是江蘇省一個小學校6年級全班同學寫的,每人一封,一下就來了60多封,裡面的問題也不相同。」張立勇拿起桌上的信指給我看,我看了看寄信的地址,全都是來自同一個學校同一年級的。
張立勇現在的工資依然是七八百元,除去留給自己幾十塊錢的零花外,剩下的全都寄給了父母。曾有教育機構和報社開出了每月七八千元的月薪讓他去工作,張立勇拒絕了。大家都不理解他為什麼不選擇更好的工作和生活,還要繼續在食堂當廚師,這不是「人才浪費」嗎?還有的人甚至認為張立勇在「作秀」。
「人不能太浮躁,要有一顆平常心,廚師也是一種職業,我很愛我的工作,雖然大家都反對我做這份工作,但我覺得它不是什麼低下的職業,它有存在的價值,我希望不要有人去歧視它。我也想過要去找份薪水高的工作,但更多的時候我問我自己:憑你現在的能力,這份不錯的高薪你能拿多久?」
在清華園裡,張立勇以英語知名,但他並不是只攻英語一門。他自學了計算機課程,還省吃儉用買了一台電腦;廣泛閱讀與新聞採訪有關的專業書,旁聽經濟和法律課程,甚至還到北京大學成人教育學院讀了三年的國際貿易專業,拿了一個貨真價實的大專文憑。張立勇還聽過麥肯錫、比爾·蓋茨這些赫赫有名的人物的講座,這是令他驕傲的一筆財富。聽講座讓他學到了很多知識,也拓寬了視野,他知道錢不是靠積攢起來的,也不是能掙多少的薪水,而是你的思想、你的能力是不是真的超過別人……
夢想是有溫度的
任何人都是有夢想的,不管是曾經還是現在,可以說不同的人在不同的階段和過程都有不同的夢想。張立勇也不例外。
我問張立勇你的夢想是什麼?
他的回答簡單得出乎我的意料:「幫助別人」。
在有些人看來,這四個字多多少少帶有些「矯情」的成分,而在張立勇看來,能為這些年來幫助他的人提供一些幫助,正是他的唯一夢想。
「我得到過很多人的幫助。父母生病,領導在經濟上給予幫助;買不起英語教材,一些素不相識的學生給我各種英語輔導書和磁帶……在北京8年多了,我幾乎沒有買過一件衣服,都是同事、領導們送的……」
張立勇刻苦學習的故事在電視台播出的當晚,青島的一位阿姨便打來電話,哭著對張立勇說:「孩子,你需要什麼儘管說!」
「我愛清華,對它有一份特殊的感情。兒時的夢想是能坐在像清華這樣的大學學府里讀書、學文化;在廣州打工時我想掙很多很多錢來補貼家用;來北京後我的夢想是能和真正的清華學子們一樣,有整日的時間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學習;當我考過托福後,我又想著用一種什麼樣的方式去回報所有給過我幫助的人……」
當張立勇接到一封封全國各地的來信時,他感到很欣慰,很有成就感,也為自己能給更多的人帶來學習的動力而感到高興。
這個時候的張立勇應該能感覺得到:夢想是有溫度的。
推薦閱讀:
※椒鹽菜系做法大全,10年老廚師教你怎麼做,收藏了慢慢學!
※有人說廚師是能真正改變世界的職業,是真的嗎?
※廚師專業雞餚6款
※什麼廚師發不了財?太准了!
※金牌廚師長 都鍾愛這道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