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她們為何偏偏做第三者

第三者是影視中常見的主題。

迷戀的愛中也藏著和解的渴求。

父母既要愛孩子也要相愛。

  (本版文字武志紅)

頻頻主動做第三者或是一種心癮

  她還必須尊重他的背叛,對他之於家庭的責任心敬佩而由衷感嘆自己遇到了一個好男人,她愛他這一點好,彷彿他的魅力存在於他對家庭的維護之中,一旦他與他的家庭剝離,他便立刻失去意義。

  ——摘自盛可以的小說《道德頌》

  第三者可以分兩種:被動的第三者和主動的第三者。

  陷入感情的漩渦後才知道對方有戀人,這是被動的第三者。知道對方有戀人但仍然投入感情漩渦,這是主動的第三者。

  對於後者而言,做第三者,常常是一種渴望,一種癮。

  初中時,我一個同學說,他這輩子最大的願望是做十次第三者。雖是同年級的同學,但他大我幾歲,初中畢業後不久便結婚生子,已失去聯繫快20年,不知他是否將這種願望付諸了行動。

  相對而言,男性的主動第三者似乎不多,在我們的文化下,還是女性的主動第三者居多。譬如,在百度貼吧「第三者」中,發貼和回帖的,主要是女性,以至於一個帖子納悶地問道:「為什麼這裡90%的都是女性?」

  對於女性主動做第三者的微妙心理,女作家盛可以在她的小說《道德頌》中做了細緻入微的刻畫。小說的女主人公旨邑與剛過了不惑之年的水荊秋有了一段情願,而水荊秋有一個太太梅卡瑪,於是,旨邑就成了第三者。

  從情節上看,是水荊秋先去引誘旨邑的,但從心理上看,做第三者是旨邑的一種嗜好。

  因為,早在認識水荊秋的三年前,旨邑就做過一次第三者:

  旨邑成功摧毀一個家庭,對方正準備和她結婚,她頓覺索然無味,很無情地結束了那段感情。她似乎要的不是婚姻,她進行的不是一次戀愛,而是擊敗另一個女人(潛藏的敵人)。旨邑曾有戲言,和未婚男人談戀愛平淡無奇,充滿和平年代的軍人式的空虛無聊。和已婚男人則每天都有嚼頭,每天都有戰況,令她飽受折磨。

  人們通常以為,第三者渴望將愛人佔為己有。對於被動的第三者而言,這可能是成立的,但主動的第三者的真正目的並不在此,她們渴望的恰恰是三角戀本身,一旦三角戀變成雙人舞,她們立即會覺得索然無味,於是全身而退。

  以前那場三角戀如此,現在這場三角戀也一樣,盛可以寫道:

  事實上,旨邑並不清楚愛是什麼。愛,或者就是與梅卡瑪一決高低。

  與戀人的戀人一決高低,這便是旨邑這樣的女子一次次主動陷入三角戀漩渦的深層目的。

  在這種三角戀中,關鍵不是與戀人相廝守,關鍵是一決高低。並且這種決戰最好永遠進行下去,最好永不結束,一旦戀人的戀人離開了,一決高低的條件便不存在了,這時,以前主動做第三者的女子便會主動退出。

  這樣的故事,並不罕見。

  我有一個夢想……

  盛可以的《道德頌》寫得鮮血淋漓,旨邑有意懷上了一對雙胞胎,想以此迫使水荊秋離開梅卡瑪而娶自己。但水荊秋拒絕了她,也許是他的潛意識早就懂得了旨邑這樣的女子的潛意識的心機,他隱隱知道,一旦他離開了梅卡瑪,這場三角戀就沒有了「一決高低」的條件,而他對於旨邑也便失去了吸引力。

  結果,旨邑墮胎了,殺死了這對雙胞胎,也殺死了對水荊秋的渴望,而最後他卻告訴她,梅卡瑪久病難醫,一直靠做透析而勉強活著。原來,旨邑想像中的強大對手卻是一個不堪一擊的病弱女子。

  對此,盛可以在小說中寫道:「她命中注定有此一劫。」

  因為這些情節,這部小說顯得觸目驚心。不過,對我而言,這部小說的刺激性遠不如23歲的女孩Lisa的一個夢想。

  Lisa是一家媒體的記者,年輕漂亮而又才華橫溢,一次和我深聊後,她告訴我,她有一個關於第三者的夢想:

  我想找這樣一個已婚男人,他帥氣又才華,有一個女兒。我接近他,他愛上我,並與妻子離婚。

  女孩不要判給媽媽,要判給他。女孩一開始恨我,非常非常恨我。但是,我很愛她,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終於獲得了她的愛與認可。最後,她愛我這個後媽勝過愛她的爸爸和她的媽媽。

  Lisa的夢想如果就此結束,尚算正常。但她還有接下來的恐怖幻想:

  女孩的媽媽蓄意報復,朝我潑了硫酸,我被毀容,我的愛人無比懊悔,他挖掉了自己雙眼。我很醜了,但他看不見,我們就此廝守一生,愛的都是彼此的靈魂,而不是容貌、才華和金錢。

  為什麼一些女子會主動做第三者?盛可以的《道德頌》給出了回答,Lisa的這個夢想也給出了回答。

  愛的失衡催生第三者情結

  三角戀很容易被口誅筆伐,被視為洪水猛獸般的異端,但實際上,我們最初愛上一個異性時,幾乎必然是處於一個三角關係中的。

  這個三角關係,便是一個孩子和他的爸爸、媽媽的關係。

  一般情形下,一個孩子第一個愛上的人勢必是自己的媽媽,因為媽媽不僅哺育他,滿足了他的物質需要,也給了他溫暖與安全,而滿足了他的情感需要。

  但到了3~5歲,孩子們對異性父母的愛達到了一個高潮。弗洛伊德將這一階段稱為俄狄浦斯期。這一階段,兒子渴望媽媽愛自己勝過愛爸爸,而女兒則渴望爸爸愛自己勝過愛媽媽。敏感的父母會很清楚地感受到這一階段的孩子的心理特點。譬如媽媽可能會感覺到兒子很粘她,並對爸爸有時會刻意疏遠,而爸爸則會發現女兒很粘他,而對媽媽有時會刻意疏遠。

  俄狄浦斯期是一個人情感發展的重要階段,如果這一階段得以平穩度過,孩子與爸爸和媽媽的三角關係既充滿愛又沒明顯的失衡,即異性父母既愛孩子但同時又愛自己的配偶,那麼這個孩子長大後對愛情就會有正常的渴望,但假若這一階段沒有平穩度過,那麼這個孩子對愛情的渴望就容易出現種種問題。

  俄狄浦斯期的偏差有許多種類型,容易出現的是媽媽愛兒子勝過愛丈夫和爸爸愛女兒勝過愛妻子,在這種家庭長大的男孩以後會有強烈的戀母情結,女孩則容易有強烈的戀父情結。

  但假若出現了另一種偏差——孩子是俄狄浦斯期三角關係的失敗者,那麼這個孩子就容易出現第三者情結。

  可以說,第三者情結是一種彌補,童年時,一個孩子是俄狄浦斯期的三角關係的失敗者,長大了,這個孩子就會有意無意地渴望陷入一個三角關係中,渴望將一個異性從其愛人身邊奪走,一旦成功了,就可以彌補他的童年時的失敗。

  她們並不渴望真正的成功

  然而,這不是一個簡單的競爭關係,有第三者情結的人,並不會追求簡單的成功。相反,他們有著強烈的矛盾心理,一方面他們渴望競爭成功,將一個異性從其愛人身邊奪走,另一方面,他們又畏懼這樣的成功。所以一旦看到成功即將降臨時,他們就會逃跑。

  之所以畏懼,源自兩種童年時的俄狄浦斯期的複雜心理:首先,不管同性的父母多麼令自己不滿意,一個孩子天然會渴望獲得同性父母的愛,假若異性父母單純地愛自己勝於愛配偶,這個孩子會產生強烈的負疚感和罪惡感;其次,對於幼小的孩子而言,父母是無比強大的上帝,孩子渴望獲得異性父母的愛,但他們同時也會畏懼來自同性父母的懲罰。

  這種複雜的矛盾心理在《道德頌》中體現得淋漓盡致。旨邑渴望將水荊秋從梅卡瑪身邊奪走,而這種渴望的潛意識深處的含義是,將「爸爸」從「媽媽」身邊奪走。

  然而,一旦這種渴望真正實現時,她又會立即逃走。水荊秋沒有給她這個機會,於是她似乎一直渴望打敗梅卡瑪。然而,在認識水荊秋三年前,她已做過一次第三者,但當那個男人和妻子離婚並準備和她結婚時,旨邑斷然結束了這個關係。盛可以用「索然無味」來形容旨邑當時的感受,但除了這種感受,更深層的感受或許是內疚感和罪惡感。

  這種內疚感,最後旨邑強烈地意識到了。盛可以寫道:「此刻,旨邑仍感覺對梅卡瑪的巨大歉疚,她後悔給病弱的梅卡瑪打電話……」

  這是一種奇特的迷局,我聽到幾個故事都是這樣:當男人結束與妻子的婚姻關係,準備娶另一個主動陷入這個三角戀的女子時,這個女子反而後退了。

  這不難理解,在童年時,一個小女孩決不會渴望媽媽離開家,她渴望的其實只是爸爸既愛媽媽也愛她。

  因為他有女友,所以愛上他

  如果一個家庭有多個女兒,可能會出現更複雜的關係。這時,容易產生的情形是,某一個女兒在爸爸心中被列在最後一位,既是與媽媽競爭時的失敗者,也是與姐姐或妹妹競爭時的失敗者。

  假若這種情形出現,這個女子可能會收穫這樣一個結果:既難以與年長的同性交往,也難以與同齡的同性交往,她會傾向於與所有的同性為敵。

  琳是一個33歲的廣州美女,但看起來不過二十五六歲。從21歲到現在,她談過三次重要的戀愛,三次都是三角戀,每次都是她事先知道對方有女友或家室,而且感情很深。

  第一次戀愛是大學剛畢業時,當時琳和十來個同齡人去郊遊,晚上大家擠在一個大房間里打地鋪,都睡不著,於是一個挨一個地講起自己的感情。一個男孩自豪地說,他有一個很漂亮的女友,她非常愛他,他也非常愛她。

  琳回憶說,這個晚上大家聊完後,她就愛上了這個男孩。她說,這個男孩很帥氣很優秀,所以她愛上了他。但這個晚上如此重要,我猜測,琳之所以愛上這個男孩,是因為這個男孩有一個優秀的女友,琳潛意識深處渴望和這個女孩一較高下。這個女孩越優秀,這個男孩越愛她,琳對這個男孩的渴望就越強烈,這和旨邑的渴望是一樣的,「她似乎要的不是婚姻,她進行的不是一次戀愛,而是擊敗另一個女人」。

  很快,看似性格被動的琳主動追求這個男孩,而這個男孩也腳踏兩條船,周旋在兩個美女之間,但當她們兩個逼男孩做抉擇時,男孩毫不猶豫地回到了女友身邊,這令琳大受打擊。此後,儘管追求者很多,儘管男人女人都誇她性格好且漂亮迷人,但她一直非常自卑,認為自己不可能得到一個男人全部的愛。

  23歲時,琳遇到了一個有婦之夫,他狂熱地追求她,她則很快陷了進去。

  她真正渴望的是打敗妹妹

  為什麼這麼做?為什麼有很多單身男子的追求者,但她卻選擇了一個有婦之夫?對此,琳回憶說,她當時的確認為,她擔心自己得不到單身男子的愛,而得到一個有婦之夫的鐘愛,卻是比較容易的事。

  在旁觀者看來,這種邏輯比較奇特,因為已經有了一個競爭者,而且還是強有力的競爭者,怎麼會還容易得到鍾愛呢?但在琳看來,這種邏輯卻是不容置疑的。

  或許,真實的理由是,琳之所以一次又一次陷入到三角戀中,意識上是認為有婦之夫更容易鍾愛她,潛意識深處是要發起一場戰爭,將另一個女人擊敗。

  對琳而言,她潛意識深處要擊敗的女人有兩個:媽媽和妹妹。琳說,她5歲的時候有了一個妹妹,而這個妹妹出生後,爸爸明顯將大部分心思都轉移到了妹妹身上,而對她很忽視。

  豈止是忽視,有時還是侮辱。

  琳記憶中最深刻的一件事是6歲時,當時家裡條件比較差,沒廁所,用的是痰盂。晚上,她正蹲在痰盂上,這時爸爸抱著小妹妹過來也要用痰盂。不可思議的是,爸爸沒打任何招呼就抱著妹妹朝琳的身上撒尿。

  琳平靜地講述了這件事,似乎沒任何情感反應,我問她感受是什麼,她回答說,事情過了這麼久了,她沒什麼情感反應了。但聊到很深時,她說,這件事讓她有極大的被羞辱感,讓她覺得自己沒有任何價值。

  這是琳在男性面前自卑的根本原因。這件小事表明,在爸爸的眼裡,她的尊嚴都不如妹妹一個小小的生理需要更重要。如果這種事情一再發生,那無異意味著,她在與妹妹的競爭中,是一個徹底的失敗者,妹妹的重要性永遠凌駕於她之上。

  在爸爸心中,琳不僅不如妹妹重要,也不如媽媽重要,這是琳童年時的人生真相。她拒絕接受這一人生真相,而渴望得到彌補,甚至徹底的改正。於是,等她成年後,她忍不住會陷入到一個又一個三角戀愛中,渴望在這樣一個三角關係中打敗一個女人。

  然而,她真正想打敗的,其實首先是她的妹妹,其次是她的媽媽。

  說打敗可能是說得太重了,琳說她感覺不到自己有這樣的渴望,她所渴望的只是獲得一個男人部分的愛,即她希望這個男人不要將愛全給予太太,只要分給她一部分就可以了。

  我問她,你理想中的戀愛是怎樣的。

  她說,只要在一些重要的日子,譬如「五一」假期、「十一」假期和她的生日,這時她的愛人能陪她一起度過就可以了,平時只要一兩個星期能見一次面就足以。

  我開玩笑說,你真是一個完美的、沒有麻煩的情人。

  她看上去的確是完美的情人。不僅相貌出眾,工作和收入也很好,並且她很少向戀人提要求,她和第二個男友交往了八九年,期間只給他的妻子打過一次電話,其他時間,她都是盡量不給他「找麻煩」。

  第二個男友很愛她,幾次發誓說要娶她,一次已經到了實質階段,他準備和妻子離婚了,但琳卻勸他不要這麼做。

  顯然,和其他主動的第三者一樣,琳並不想真正打敗一個女人。

  恐怖幻想中的重要一面是和解

  Lisa對我講出了她的夢想後,開始去了解關於俄狄浦斯期的論述,並對自己的夢想進行了分析。

  她有過兩次重要的三角戀,戀人都已結婚,而且都有一個女兒。她說,有一個女兒是非常重要的條件。如果他們沒有女兒,她不會和他們糾纏。

  這個女孩象徵著什麼?Lisa說,其實就是她自己「內在的小女孩」。

  她介入這樣一個家庭,假若成功的話,她就會成為這個女孩的後媽。Lisa說,她渴望做後媽,真的是渴望。

  後媽又意味著什麼?其實就是Lisa自己的媽媽。她回憶說,自己小時候經常想,她的媽媽是不是後媽,否則為什麼有時對她會那麼不好。

  由此,可以看到,Lisa的第三者夢想中的後媽和女兒的關係,其實就是童年時母親和她的關係的再現。

  所以,在這個三角戀中,女兒是最重要的。相比之下,Lisa覺得,那個男人和他妻子顯得不是那麼重要了。

  當然,她和其他主動的第三者一樣,也是渴望擊敗一個女人,從這個女人手中奪走一個男人。這是童年被壓抑的渴望的再現。

  但是,童年時她不敢真做到這一點。因為她懼怕被媽媽懲罰。她的幻想中也體現了這一點,「前妻」向她潑了硫酸,而她愛的男人則弄瞎自己雙眼,這是一個何等慘烈的結局。這個結局,看似是Lisa有點瘋狂地渴望自虐,其實,這個結局反映的是她為什麼不敢真正地把一個男人從他妻子身邊奪走,因為她害怕被懲罰。

  這是Lisa的這個幻想中充滿衝突的一面,但還要看到,她的這個幻想中的重要一面是和解。在幻想中,她渴望女兒最後愛後媽勝於愛爸爸和親媽,其實是渴望她「內在的小女孩」和「內在的媽媽」得到和解。

  不過,這也有點像欲蓋彌彰。女兒愛後媽勝於愛爸爸,這正是Lisa在現實生活中一直所做的,她很渴望與爸爸親近,但這會引起她的焦慮,喚起她對媽媽的內疚感和罪惡感,於是,她事實上整天和媽媽粘在一起,表現得和媽媽無比親近,但真正渴望的還是和爸爸更親近。

  這一情結的糾葛是一種左右不得的局面。現實也再現了這一點。Lisa的兩次重要的三角戀,不管男人們多麼寵她,但最後都拒絕為她離婚。

  具有諷刺意義的是,男人們這樣做,既是自我保護,也是在保護主動的第三者。因為,假若他們真離婚了,他們便失去了吸引力,本來吵吵嚷嚷要嫁給他們的第三者就會逃跑。但她們之所以逃跑,並不僅僅是「索然無味」,而是在逃避自己內心的罪惡感和恐懼。

  三角戀中藏著虐待與被虐待的關係

  主動的第三者看似是愛得死去活來,但真相其實是,她們在主動營造一個施虐與受虐的關係,而這是她們童年的失衡的親密關係的再現。

  假若一個女孩在和父母的關係中受到了嚴重的忽視。那麼,首先,這個女孩對父親有憤怒,她會想,你為什麼這樣對我。其次,她對母親有醋意,渴望把父親從母親身邊奪走。再次,她自己有深深的自卑感以及負罪感,因為她認為自己的願望非常邪惡。

  這個女孩長大後,如果變成了一個主動的第三者,那麼她會把這三種情感都投射到自己主動營造的三角關係中。

  第一,她會很愛那個男子,但也會抓住種種機會直接或間接地攻擊他,質問他為什麼對自己不公平。在《道德頌》中,盛可以描繪了無數這樣的細節,並概括道:

  旨邑曾有戲言,和未婚男人談戀愛平淡無奇,充滿和平年代的軍人式的空虛無聊。和已婚男人則每天都有嚼頭,每天都有戰況,令她飽受折磨。

  第二,她會對戀人的妻子有複雜的態度,有時想攻擊她,有時又很幼稚地渴望和她和解。

  在百度貼吧「第三者」上,轉載了「情人寫給愛人妻子的一封信」,在這封信中,第三者列舉了自己種種優點,並批評了愛人妻子的種種缺點,這意思無非是說,她比愛人妻子更懂得愛他,這就像一個處於俄狄浦斯期的小女孩一樣,認為媽媽缺點太多,而自己很優秀,更配得到爸爸的愛。《道德頌》中也描繪了很多這樣的細節,如:

  她惟獨不願對水荊秋使用聰明——她相信他是心懷苦衷地愛她。面對他,她願意拔掉咬人的鋒利牙齒,毀掉刻薄的心腸,扭轉鄙夷的眼光,她要寬厚,溫和,善解人意——要比梅卡瑪更女人。

  第三,她會有強烈的自卑感、負罪感和內疚感。所以,常常渴望受虐,因為不管看似多麼理直氣壯,她都認為自己是在幹壞事,這不需要別人的譴責,她會自己譴責自己,自己懲罰自己。

  爸爸媽媽和孩子這個三角關係是我們絕大多數人必經的一個關鍵階段,在這個階段,爸爸和孩子、媽媽和孩子、爸爸和媽媽這三個關係同等重要,假若這三個關係都是充滿愛的、和諧的,那麼一個孩子就會形成非常健康的愛的模式,等他長大後,就會將這個愛的模式投射到自己的愛情和家庭中。

  這是至關重要的一點。

  如自己頻頻陷入三角戀迷局,而且事先均已知道所愛的人已有愛人,那麼就要好好反省自己是否有第三者情結。如果是,就要好好去認識這個情結,不要重蹈覆轍。

  Lisa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她主動去看了多半年的心理醫生。經過這半年的心理治療,她腦海中的故事腳本發生了改變,儘管那個恐怖的第三者夢想仍然存在,但已變得沒有那麼誘惑力,她現在真正渴望的,是和一個能理解她、尊重她的普通人相愛。

  琳也在逐漸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最近,她又一次對一個已婚男人產生了愛的衝動,這種衝動不能立即消除,但她知道自己正在做什麼,所以沒有將自己的衝動付諸實施。


推薦閱讀:

學妹搶我男朋友,我打了她有錯么?
我這個好男人該如何面對妻子有第三者的事實?
第三者插足(婚外戀)
女人如何斗小三
為什麼有女人願意當小三?

TAG:第三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