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分析哲學上

第一節分析哲學概況.1一、分析哲學的形成與基本特徵分析哲學(analytic philosophy)是20世紀西方哲學中的主要思潮之一,發 生於本世紀初的英國劍橋,本世紀中葉以後在美國等西方國家流傳,在英語國家 哲學界長期居主導地位,本世紀後半葉開始走向衰落。分析哲學的形成是本世紀初西方哲學家反叛絕對唯心論運動的重要結果, 英國哲學家摩爾和羅素是這場運動的主要倡導者。他們各以不同的分析方法重 新規定了哲學的性質和基本方法。摩爾的分析方法側重對日常語言表達式的意 義分析.他認為概念獨立於使用者的心靈,概念的意義只與概念的表達有關,而 與概念使用者的心理活動無關.哲學家的任務是把複雜概念分析為簡單概念,闡 明後者之間的關係a這種分析方法通常被稱做「日常語言分析」或「概念分析」,它 對後來的牛津日常語言哲學產生了直接影響。羅素的分析主要根植於19世紀的 數學和邏輯學的發展a他首次明確提出,哲學問題經過分析都是語言問題,歸根 結底也都是邏輯問題。通過對語言的邏輯分析可以解決一切通常所謂的哲學問 題。羅素的方法通常被稱做41邏輯的分析""雖然分析哲學以邏輯和語言分析方法為主要標誌,但它的各個分支流派和 主要代表人物對其又有不同理解,並以不同的方式提出了各自的理論,分析哲學 由此呈現為一個學派林立、思想紛呈的思潮.但它們之間又具有一些共同特徵。第一,分析的方法^分析哲學家都關心如何把複合的東西分解為它們的組成 部分.羅素等人認為哲學分析的對象是實在或構成實在的事實,分析的任務就是 揭示世界的終極成分和由此構成的事實的最一般形式;摩爾認為分析應是展現 不依賴於心靈的概念結構和構成客觀實在的命題;維特根斯坦認為分析的內容 是人類的思想和語言,而分析的結果則是揭示思想的以及語言的形式必然反映 實在的結構;維也納學派把分析歸結為語言分析,而且是科學語言的邏輯句法; 牛津日常語言學派則只肯定日常語言分析&但各家各派在使用分析的方法而不是綜合的方法這一點上卻是一致的。他們都肯定:哲學的任務是澄清語言表達式 的意義,無論這種表達式屬於邏輯的語言還是Q常的語言。第二,反心理主義。分析哲學的一個重要成就就是把邏輯從心理學和認識論 中分離開來D 19世紀後半葉邏輯研究受到了心理學的嚴重侵蝕,邏輯被看做是 心理學的一個分支,而邏輯規則也被看做是對人類思維規律性的描述D德國哲學 家、邏輯學家和數學家弗雷格首先對此提出了挑戰,明確地把邏輯與心理學區分 開來,並把這一點看做是他的哲學研究的一條基本原則。他因此被看做是分析哲 學的奠基人。羅素和摩爾也明確地反對這種心理主義,他們對絕對唯心論的批判 正是清除了邏輯中的非邏輯因素,使邏輯建立在真正形式推理的基礎之儘管 後來的一些哲學家(如後期維特根斯坦)並不完全堅持反對心理主義,但他們的 T.作卻是基幹對邏輯規則的客觀件的承認,基於對傳統的認識論的排除。因此. 反對邏輯研究中的心理主義始終被看做是分析哲學的一個重要特徵。第三,拋棄形而上學。分析哲學的一個顯著特徵就是反對形而上學,反對先 天綜合真理的可理解性,否認純理智能單獨獲得關於實在的知識^ 「拋棄形而上 學」的口號首先由維也納學派提出。羅素和摩爾激烈反對絕對唯心論的思辨形而 上學,維特根斯坦認為形而上學命題是無意義的,他後期更是反對一切形式的形 而上學。二次世界大戰後的牛津日常語言哲學家們同樣堅決排斥形而上學。到 分析哲學發展的第三階段,一些哲學家表現出了某種向形而上學回歸的傾向,部 分地承認形而上學在概念形成和發展中的積極作用,如斯特勞森提出「描述的形 而上學」,蒯因提出「本體論的承諾」。但他們心H中的「形而上學」已不再是傳統 的思辨形而上學,而是作為探究思想結構和槪念形成的方式。因此他們絕不是簡 單地恢復傳統形而上學,而是對形而上學作了新的解釋。第四,語言分析的重要性&對語言表達式意義的描述和解釋,是分析哲學的 首要任務,也是分析哲學的重要標誌,因而/『分析哲學」通常也被稱做「語言分析 哲學」。弗雷格就已強調語言對哲學研究的重要性。羅素和摩爾更是把一切哲學 問題都歸結為語言問題,而維特根斯坦則把思想的界限也劃在了語言的範圍之 內。隨著維也納學派的興盛和邏輯經驗主義的發展,語言研究已經成為哲學研究 的代名詞。重視語言因素在哲學研究中的作用並不是分析哲學的特有標誌,整個20世 紀的西方哲學都以語言研究為特徵,並由此與近代和古代哲學相區別。分析哲學 不同於其他哲學思潮之處在於它把哲學研究歸結為語言研究。分析哲學的各個分支流派和主要代表人物的理論往往存在很大差異,他們 之間只有某種程度的「家族相似性""嚴格地說並不存在對它們都能作出解釋或 描述的共同特徵6以上共同特ft:只是大體上適用於其主要流派,隨著分析哲學248二、分析哲學的發展歷程分析哲學的形成與發展大致經歷了三個主要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在20世紀 的頭十年,這是分析哲學的形成時期,以弗雷格的邏輯思想、摩爾與羅素等人反 叛絕對唯心論和提出哲學的分析方法為標誌;第二個階段發生在20年代一40 年代,這是分析哲學得到全面發展的鼎盛時期,以維特根斯坦的《邏輯哲學論》、 維也納學派的形成為標誌;第三個階段是在50年代之後,這是分析哲學從歐洲 大陸移師美國之後的發展階段,同時也是分析哲學開始從鼎盛走向衰退的階段· 主要以蒯因的邏輯實用主義為標誌。弗雷格的邏輯思想是當代分析哲學的發源地。弗雷格在他的《箅術的基礎》 中為自己的邏輯研究規定了三條基本原則:把心理學的東西和邏輯的東西、主觀 的東西和客觀的東西明確區分開來;在句子的關係中研究、而不是孤立地研究語 詞的意義;注意概念和對象的區分。這三條原則對分析哲學的形成和發展產生了 深遠的影響&羅素酋次把弗雷格的思想介紹到英語國家,他在邏輯分析上所取得 的成就也推動了分析哲學的形成和傳播。維特根斯坦的《邏輯哲學論》在推動分析哲學的形成過程中起到了關鍵性的 作用,書中對邏輯語法的肯定和建立邏輯語言的要求對維也納小組產生了深刻 的影響,直接導致了石里克、卡爾納普等人的思想向邏輯實證主義方向轉變。維 也納學派是分析哲學初期階段的主要代表,邏輯實證主義是這個學派思想的主 要內容。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後,由於德國法西斯對猶太人的政治迫害,迫使維 也納學派的許多成員逃離奧地利,一些人去往英國或北歐,更多的人則前往美 國。隨著維也納學派主要成員卡爾納普等人移居美國,邏輯實證主義的中心也轉 移到了美國,並逐漸演變為邏輯經驗主義,最終與美國的實用主義相結合,形成 r以蒯因為代表的邏輯實用主義。蒯因既是分析哲學的重要代表,也是分析哲學的終結者。他於印年代提出 的反對經驗論的兩個教條,即反對分析與綜合的區分和還原論主張,直接摧毀了 分析哲學賴以存在的基礎:既然沒有任何東西可以被看做是與經驗命題無關的 純粹分析的,那麼,分析哲學自詡能夠通過分析(無論是邏輯的分析還是日常語 言的分析)解決一切哲學問題的理想就破滅了。同時,蒯因提出「本體論承諾」和 「翻譯的不確定性原理」又為分析哲學的發展出路開闢了新的方向。本世紀70年代以後,由於克里普克、普特南、戴維森等人的工作,分析哲學 進人所謂「後分析哲學」時代。儘管他們對分析的理解和哲學觀念已經不同於羅249素、維特根斯坦以及邏輯經驗主義者們的思想,但他們所關注的問題和討論問題 的思路,例如對語言意義的精細考察和對真理、實在、邏輯、命題等問題的深入思 考,仍具有分析哲學的特徵D分析哲學的衰落並不意味著它所討論的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方法已經過 時.相反,當今的任何哲學家,只要是討論與語言、意義、真理、邏輯命題以及實在 等問題相關的內容,就一定要受分析哲學的洗禮。分析哲學的影響也早已不限於 哲學領域,它所提倡的分析方法和追求語言精確意義的精神,對文學、歷史學、法 學、社會學、人類學甚至政治學等學科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在社會生活的其他 方面,如對經濟狀況的分析、計算機科學的推進以及一些自然科學中的理論學科 的發展等等,分析哲學都起了一定的推動作用a三、分析哲學與「語言的轉向」分析哲學在當代哲學中產生的一個重要結果,就是促進了哲學的「語言的轉 向」,使哲學研究從認識的內容轉向了認識的表達,從心理概念轉向了語言形式. 由於這種轉向標誌著西方哲學的主題從近代走向了現代,因而在西方哲學界被 稱為一場「哥白尼式的革命」,分析哲學的產生依賴於現代數學的發展和數理邏輯的建立。弗雷格的邏輯 體系首次把量詞、約束變項以及否定、蘊涵、同一等概念引人邏輯,對數學歸納進 行了邏輯分析,提出了命題函項和命題演算的概念,這標誌著現代數理邏輯的開 端。同時,他用這種邏輯方法分析語詞的意義,並根據他的三條基本原則,確立了 翠輯研究在哲學研究的核心地位羅素則根據現代數學的發展,把數學中的邏輯 技巧直接用於分析命題的形式,並把這種分析擴展到對傳統哲學命題的重新解 釋,從而建立了最能體現他的哲學特徵的「邏輯原子主義""正是藉助於現代數學 和數理邏輯的方法,哲學家們才能夠在本世紀初對傳統哲學做出一番重新淸理, 提出對哲學性質的重新解釋,從而形成了以邏輯分析為特徵的分析哲學思潮。但「語言的轉向」的產生卻不僅僅依賴於數學和邏輯的方法,而是在於看清 邏輯自身的本質。早在20世紀30年代,維也納學派的創始人石里克就明確地指 出了這一點:「這個偉大的轉變並不是依靠方法本身,而是依靠一件完全不同的 事,即看清邏輯自身的本質。這件事雖然是靠這種新方法才成為可能的,是這種 新方法所引起的,卻發生在更深得多的層次上,①在這裡,所謂「看清邏輯自身 的本質」就是從這樣一個事實出發d壬何認識都是一種表達,一種陳述,最終都存 在於語言之中,因而,哲學的任務是要揭示知識的本質,也就是要揭示邏輯和語0)石里克:《哲學的轉變載洪謙主編《邏輯經驗主義K上卷商務印書館1982年,第7頁6言的本質。正是由於對邏輯性質和哲學任務的這種認識,才導致了當代哲學中的 「語言的轉向」。從當代西方哲學發展歷程看,「語言的轉向」的發生在時間上晚於分析哲學 的產生,它在一定意義上可謂是分析哲學的重要結果。弗雷格、羅素和摩爾等人 是分析哲學的創始人,但他們的思想在「語言的轉向」過程中還屬於醞釀階段,弗 雷格首先確認哲學的基礎和開端不應是傳統哲學的認識論,而是現代誕生的數 理邏輯;哲學研究的方法也不再是對個人感知的心理分析,而是具有客觀性和形 式特徵的邏輯分析g羅素運用邏輯手段對命題和語詞意義的分析和摩爾憑藉常 識對概念的剖析,都把哲學家引向了哲學發展的新道路:通過對哲學命題的邏輯 分析重新建立對哲學和世界的認識。但這種認識顯然並沒有完全擺脫試圖為知 識提供最後支柱這一傳統哲學觀念的陰影,這表明,分析哲學的誕生並不意味著 「語言的轉向」的真正出現,根據石里克等人的看法,「語言的轉向」正式開始於維特根斯坦的《邏輯哲學 論》並通過維也納學派的傳播和食揮而得到當代哲學家們的認同,而完成這個轉 向的則是受到維特根斯坦後期著作影響的牛津日常語言學派,轉向的重要結果 是產生了與近代思辨哲學不同的「語言哲學」(UngiiiStiC Philosophy)。分析哲學與通常所說的「語言哲學」(phi[as〇Phy of Language),科學哲學」 (Philosophy of Science)以及「心靈哲學"(Philosophy of Mind)有所不從學 理上看,分析哲學是一種包含了各種不同流派和理論觀點的思潮;後面三者則是 不同的研究領域和學科,是在分析哲學思潮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分析哲學家正 是在運用分析的方法中形成了他們的語言哲學、科學哲學和心靈哲學,因而很難 把他們在這些領域中的思想與分析哲學本身區分開來,嚴格地說,分析哲學正是 由哲學家們運用分析的方法對語言、意義、真理、實在、指稱、證實、言語行為、邏 輯必然性、可能世界、心靈等等問題的探索而構成的一個龐大的哲學思潮a第二節分析哲學之父——弗曾格一、弗邐枏的生平和思想發展歷程弗雷格(Gottob F代ge,lS48—1925)是德國著名的數學家、邏輯學亭和哲學 家,現代數理邏輯的創始人,分析哲學的奠基者^ 1848年生於德國的魏瑪,父親 是一所女子學校的校長^ 1869—1871年間,他在耶拿大學學習數學、物理和哲 學,隨後轉學到哥廷根大學,1873年在該校獲得哲學博士學位,次年返回耶拿大 學數學系任教,1879年起擔任數學教授,直到1918年退休,他一生的教學生涯都是在耶拿度過的。弗雷格最尹作為數學家和邏輯學家時聞名於世。他在數學上的主要成就是 使高斯以來建立的數學體系更趨精確和完善,確立了算術演算的基本原則。他的 哲學活動開始於對數學哲學的研究。弗雷格的數學哲學基於三個主要原則,這也是他畢生遵循的哲學信條:第 一,否定數學來源於經驗,強調數學真理的先天性;第二,數學真理是客觀的,這 種客觀性基於數學的非經驗的基礎,而客觀性是思想的必要條件;第三,一切數 學最終都可以化歸為邏輯,數學概念可以定義為邏輯中普遍要求的概念,數學公 理可以從邏輯原則中得到證明。這條原則後來被羅素作為邏輯主義的基本主張 而廣為傳播。從這三條原則出發,弗雷格認為哲學首先必須是一種邏輯,後者不 是某些特殊的邏輯系統,而是一種關於思想的哲學。這種哲學不同於對思維的哲 學描述,而是一種對思維的邏輯表達,是一種建立在意義理論上的真理理論。對 邏輯的探討首先就是對語言意義的探討f而對語言意義的分析就是哲學研究的 主要任務。弗雷格對哲學任務的這種重新規定,標誌著當代分析哲學的開端,弗雷格的思想發展大致可分為兩個主要階段。1S79年至1890年,他主要從 事邏輯和數學研究,出版了《概念文字:K1879)和《算術的基礎》(1884)。前者是他 後來所有著作的基礎,其中第一次提出了一種新的包含量詞、變項以及否定、蘊 涵、同一等概念的邏輯系統,建立了一階謂詞演算體系,明確闡發了從邏輯推出 數學的邏輯主義綱領D《算術的基礎》應用《概念文字》中的方法解釋數的理論,把 算術表現為一種公理理論,提出可以用邏輯所需要的概念來規定算術的全部概 念,用邏輯所需要的原理來證明算術的全部法則。1890年以後、特別是在1890 年至1892年期間,弗雷格連續發表了《函數和概念K1891)、《論概念和對象》 (1892)和《論意義和意謂K1892)三篇重要文章,明確區分了概念和對象、意義和 意謂。這些重要觀點標誌著他思想的成熟,並對後來分析哲學的形成產生了決定 性的影響。二、反心理主義弗雷格對分析衍學的最初影響是他的反心理主義觀點。在《算木的基礎》中, 他開宗明義地提出/他進行哲學研究的三條基本原則,其中第一條就是:「始終 把心理的東西和邏輯的東西,主觀的東西和客觀的東西嚴格地區別開來,① 弗雷格認為,真理是客觀的,不以做出判斷的人為轉移;思想不是思維的主 觀活動,而是思維的客觀內容。他強調必須把語詞的意義和與此相關的觀念區別①弗笛格:《箅術的苺礎》,牛津1953年英德對照版,第7頁。開來,把被判斷的內容和作為一種思維活動的判斷區別開來。前者是客觀的,不 以個人的思維活動為轉移;也是公共的,可以為不同的個人所掌握;後者則是主 觀的,是個人的心理活動,在不同的人那裡是不同的。由於思想是客觀的,因此也 是自足的。邏輯並不研究主體是如何以及為什麼做出這樣或那樣的判斷,它只是 研究客觀思想本身的性質以及這些性質之間的關係。弗雷格對心理的東西與邏輯的東西、客觀的東西與主觀的東西的區分,在分 析哲學的形成過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這表現在;其一,這使邏輯研究擺脫 了傳統的心理學影響,使邏輯學建立在客觀的基礎之上,從而確立了其獨立地 位;其二,他把語詞的意義和被判斷的內容看做是客觀的、公共的,可以為所有的 人所掌握6這不僅保證了這些思想內容的可理解性,也為對這些思想內容進行邏 輯分析提供了先決條件;其三,承認思想內容的客觀性,意味著就確認了數學和 邏輯對象的客觀性,這為分析哲學、特別是邏輯經驗主義試圖在科學的基礎上建 立哲學的理想提供了思想前提6弗雷格之反對心理主義重新為哲學研究確立了起點。古代哲學以形而上學 為起點,本體掄成為哲學的核心;近代哲學則以認識論為起點,建立在心理學基 礎上的認識論成為哲學的核心,弗雷格則認為哲學應當從研究邏輯著手。如果 不掌握邏輯這個必不可少的工具,就不可能在其他方面取得任何進展。認識淪在 哲學上並不具有優先地位,一旦我們要想尋求認識論問題表達的可靠件和精確 性,我們就容易看到,對語言的邏輯形式的研究才是哲學的真正開端。因而研究 語言表達的形式即對邏輯的探討,本身就成為哲學的重要內容。弗雷格之反對心理主義也為數理邏輯的建立開闢了道路。他認為以亞雖士 多德為代表的傳統邏輯有兩個明顯缺陷:根據判斷者的主觀地位決定判斷內容 的真實性;把主謂形式的判斷看做是一切判斷的形式。前者基於傳統哲學中的心 理主義影響,後者出於傳統邏輯未能擺脫主謂詞區分。他認為傳統的謂詞邏輯不 能用於處理表達關係的判斷,如「A大於也無法解釋兩個命題經過主謂詞互 換後的邏輯內容。在弗雷格建立的邏輯系統中取消了主謂詞的區分,引人了「卜-」這個判斷符 號作為共同的謂詞&他認為,傳統邏輯中對主詞和謂詞的區分是說話者為了引起 聽話者的注意並使其產生某種心理上的影響而採用的,面在他的邏輯系統中則 不需要這樣的區分,因為它完全排除了心理因素。正是由於判斷的內容與邏輯有 關,而判斷活動本身以及由此產生的心理作用與邏輯無關,所以,邏輯就與心理 學完全區別開來。同時,由於主謂形式的判斷實際上來源於判斷者的主觀地位, 因而傳統邏輯就無法處理表達關係的判斷,特別是表達多重關係的判斷&而弗雷 格的邏輯體系則提供了對這種關係判斷的客觀分析,並把邏輯推理的過程確定為以判斷為起點,而不是像傳統邏輯那樣以概念為起點&正是這種直接進人對判 斷與判斷之間關係的研究,即進人推理的研究,更充分地顯示出邏輯這門學科的 科學性質。現代數理邏輯的發展就是根據弗雷格的這種思想,先是構造命題演算 系統,然後再構造謂詞演算系統,並在此基礎上一步步地發展起來的。三、語境原則弗雷格的邏輯系統把判斷作為邏輯推理的起點,這是根據他的三條基本原 則中的第二條,sr只有在語句的語境中,而不是在孤立的語詞中,才能找到語詞 的意義」。?這條原則後來被稱做「語境原則」,並在分析哲學中產生了重要作用, 成了當代語言哲學的基本原則。從弗雷格的思想發展來看.這條原則是為他的第一條原則服務的t堅持語境 原則就是為了區分心理的東西和邏輯的東西4他在談到一個語詞的內涵和關於 這個語詞的表象之間的差別時,特彆強調了語境原則的重要性:「我們單個地考 慮語詞,詢問它們的意諝,然後我們就把一個表象看做是它們的意謂。因而,我們 如果對某個語詞沒有在內心形成相應的圖像,好像這個語詞就沒有內涵似的。然 而,人們總是必須考慮完整的句子.實際上,只有在完整的句子中,語詞才有意 義.這時,我們的頭腦中可能會出現一些內在的圖像,而它們並不必對應於判斷 中的邏輯成分。如果句子作為整體有一個意義,這就足夠了;這樣,句子中的所有 部分也就得到了它們的內涵這就是說,語詞的內涵不同於關於語詞的表象, 不能把兩者混淆起來。而造成混淆的主要原因,就是孤立地考慮語詞,試圖根據 語詞的表象尋求語詞的意義&語境原則強調在邏輯推理中佔據首要地位的是判斷而不是概念,在確定意 義的活動中佔據核心地位的是句子而不是語詞。使用語言的根本目的是為了表 達思想或做出判斷,而孤立的語詞或片語無法完成這個任務。在某些場合,表面 上不成句的語詞或片語也能夠起到一個涪句的作用,但這是因為它們處於一定 的上下文關係之中。儘管語句的意義也是由它的組成部分(即語詞或片語)的意 義決定的,但當我們要解釋一個語句及其組成部分的意義時,我們就必須求助於 整個語句的意義,也就是語句成真的條件D因此,我們應當研究一個語詞出現於 其中的那個語句的最一般形式的成真條件,而這個語詞的意義就在於,它在確定 這個語句在被說出時產生什麼樣的特定言語行為方面所起的作用。語境原則的核心是判斷或句子,判斷或句子在先,而概念或語詞在後!判斷①弗雷格算術的基拙》,第7頁,②同上書,第59—60頁,或句子的意義決定了其中的概念或語詞的意義.概念或語詞沒有獨立的意義+我 們只能在判斷或句子中分析和確定它們的意義。弗雷格把這種語境原則推廣到 對數的分析,認為它具有普遍的意義.他說:「我認為,這種觀點可以用於說明整 整一系列難解的概念,其中包括無限小的概念,而且它的應用範圍也不限於數 學。」①對此.當代英國著名哲學家和弗雷格研究專家達米特也指出:「《算術的基 礎》闡明的語境原則,體現的不僅僅是一個詞的意義與含有它的語堍的一般關 系;它找出了作為句子的整個語境相關部分,因而使句子在語言中有了一種特殊 的獨特的作用。」?弗雷格後來的《算術的基本法則》中又提出了「完全定義」概 念,作為對語境原則的補充D 「完全定義」是指每個謂詞、關係詞或函項詞都應當 可以用來定義一個對象U在自然語言中,大多數謂詞都只能用來定義某些種類的 對象,如「有野心的」這個謂詞只能用來定義「人」這種對象,而「等邊三角形」則只 能用來定義「三角形」這種對象6如果把一個謂詞用於一個它不能定義的對象,那 么得出的結果便是無意義的9在弗雷格看來,這是自然語言的缺陷.而用他的完 全定義,則可以彌補這個缺陷,即每個謂詞、關係詞或函項詞都可以用來定義對 象。弗雷格把能夠包含這種完全定義的語言稱做「邏輯上完善的語言」,並認為應 當用這樣一種人工的理想語言取代自然語言,這樣就可以克服自然語言由於自 身的缺陷而無法對語詞和句子的意義做出邏輯的分析。他認為,他在《概念文 字》中建立的形式化邏輯系統,就是這樣一種邏輯上完菩的語言^弗雷格的語境原則經過維特根斯坦的應用和發揮,如今已經成為分析哲學 和語言哲學研究中的一條基本原則。在《邏輯哲學論》中,維特根斯坦援引了弗雷 格的思想:「只有命題才有意義;只有在命題的聯繫中名稱才有指謂,③用以說 明他關於意義的圖像論。在《哲學研究》中,維特根斯坦在解釋「意義」一詞的用法 時,又使用了弗雷格的這個原則:「一個詞的意義就是它在語言中的使用,?正 是由於維特根斯坦前後期哲學對分柝哲學發展的影響.弗雷格的這條語境原則 也就隨之變成了分析哲學家研究語言與意義、真理與實在、理論與觀察等問題的 一個重要標準,並形成了在當代分析哲學中具有重要作用的整體論思想。同時, 弗雷格關於自然語言缺陷的觀點和建立一種「邏輯上完善的語言」的理想,則對 邏輯實證主義產生了巨大的影響,①弗笛格:<算術的基礎》,第60頁,?達米特八弗霍格哲學解釋>,美國哈佛大學出版社1981年英文版,第370頁。③維特根斯坦:《邏輯哲學論賀紹甲譯,商務印書館1996年版,第3S頁,第3 3條,按慣例T以下 凡引此書,均在引文後直接標明為T,並註明條目號,如此處為:T,3 * 3。?維特根斯坦:《哲學研究》,李步樓譯,商務印書館19站年版,第31頁,按憤例,以下凡引此書,均 在引文後直接標明為PL並註明部分和節號,如此處為|1,1, § 43。四、意義與意謂弗雷格對意義(含義)與意謂(指稱)的區分,是他後期思想的一個重要內容, 也是他對分析哲學和語言哲學的一個主要貢獻。他發表於1S92年的〖論意義與 意謂》一文被西方哲學界奉為當代分析哲學的經典,被認為開創了分析哲學對意 義理論的研究方向。弗雷格首先是從區分兩種相等命題人手和傳統哲學認為這 兩種命題的邏輯地位不同= 是一個分析命題,可以先天地得到證明,沒有 給我們提供新的知識,不具有認識上的意義廣a = 則是一個綜合命題,表達了 一個事實,傳達了新的信息,必須由經驗加以證實。弗雷格對傳統哲學的這種解 釋提出了挑戰。他指出,這種解釋並不能回答這樣的問題:「a = b」這個命題為什 么會比「a = a」這個命題提供更多的知識?他用了一個著名的例子:暮星和晨星都 是指同一個星體,那麼為什麼說「暮星就是晨星」這個命題就比「暮星就是暮星」 這個命題提供r更多的知識?他的回答是,因為在一個命題中,除了名稱及其所 指的對象之外,還有第三種因素,這就是名稱的意義。一個名稱之所以能夠指稱 它的對象,就是由於具有這種意義d命題「暮星就是晨星」之所以比命題「暮星就 是暮星」提供更多的知識,就是因為暮星和晨星雖然指的是同一個星體,但這兩 個名稱卻有著不同的意義。弗雷格由此明確地把名稱的意義與它所指的對象區 分開來。根據弗雷格的分析,一個名稱可以由一個或幾個符號構成,他把它稱做「專 名」,其中包括了指稱單個對象的普通專名,如「倫敦」、「丘吉爾」等;也包括了摹 狀詞,即帶有定冠詞的表達式,如「那個穿藍衣服的人""專名所指稱的對象就是 專名的意謂,如「暮星」的意謂就是它所指的那顆行星,專名的意謂只能是一個特 定的對象,而不能是一個概念或一種關係。他寫道一個專名(詞、符號、符號的 結合、表迖式)表達它的意義,意指或表示它的意謂.我們用一個符號表達它的意 義,表示它的意謂。」①那麼,什麼是專名的意義呢?弗雷格認為,專名的意義是它 所出現的句子所表達的思想的一部分,因此,專名的意義藉助於句子的意義來說 明。他指出,專名應該表示對象,但是它所表達的對象並不是句子的組成部分,閌 此,「一定還有一些東西與專名結合在一起,它們與被表達的對象不同,並且對於 含有這個專名的句子的思想至關重要。我稱這樣的東西為專名的意義。由於專 名是旬子的一部分、因而專名的意義也就是句子思想的一部分""②他還用了一①弗雷格:《弗雷格哲學論著選輯》,商務印書館1994年第1版,第95頁。②同上書,第219頁。個形象的比喻來說明這神意義與意謂的關係。當我們用遠鏡觀察月亮時,月亮 本身就是意謂。月亮是我們觀察的對象,而我們的觀察則是以望遠鏡內的物鏡所 顯現的真實圖像和觀察者視網膜上的圖像為中介的。弗雷格把望遠鏡內的抅鏡 所顯現的圖像稱做意義,而把視網膜t的圖像稱做表象或直觀。他認為,望遠鏡 上的圖像雖然是片面的,但卻是客觀的,因為它可以為許多觀察者便用,但視網 膜上的圖像卻完全是主觀的,每個人的眼睛構造不冏,因而在不同的人那裡不可 能得到完全一樣的圖像。因此,專名的意義是客觀的、固定的、不依賴人的主觀意 識的,可以為許多人所把握和共問使用。關於符號的意義與意謂之間的關係,弗雷格有一個明確的解釋,符號、符號 的意義和符號的意謂之間的有規律的聯繫是這樣的:相應於符號,有確定的意 義;相應於這神意義,又有某一意謂;而相對於一個意謂(一個對象),不僅有一個 符號,①例如,「暮星」和「晨星」這兩個名稱具有不同的意義,但有著相同的意 謂。這表明,兩個具有相同意謂的專名可以具有不同的意義,因此,專名的意義與 意謂是完全不同的,不能混為一談.即使是同一種意義在不同的語言中,甚至在 同一種語言中,也可能有不同的表達。在理想的情況卜,代表一個專名的語詞應 當只有一個意義,但由於自然語言的不嚴密,通常很難做到這一點。我們只能滿 足於在同一個語境中的同一個語詞具有相同的意義。同時,一個代表專名的語詞 也可能只具有意義,而沒有意謂,例如「離地球最遠的天體」這個專名就顯然具有 意義,但卻不一定具有意謂。因此,我們在掌握一個語詞的意義時,不一定能夠同 時掌握它的意謂。弗雷格還把符號的意義與意謂的區分用於對句子的分析,他認為每個句子 都表達了一種思想,這不是指思維的主觀活動,而是思維的客觀內容,是能夠成 為許多人共有的東西。句子表達的這種思想就是句子的意義,而句子的意謂則是 句子的真值D弗雷格論證道,假定某個句子有一個意謂,我們把這個句子中的一 個詞換成另一個意謂相同而意義不同的詞,那麼,這並不影響這個句子的意謂, 但卻使句子的意義即句子表達的思想發生了變化。例如,如果我們把「晨星是一 個被太陽照耀的天體」換成"暮星是一個被太陽照耀的天體」,那麼,這兩個句子 所表達的思想即意義就發生了變化,但對句子的意謂卻沒有影響,因為任何人只 要知道晨星與暮星是指同一個天體就都會明白,如果前一個句子是真的,那麼後 一個也是真的。因此,弗雷格斷定,句子所表達的思想只能是句子的意義,面不是 意謂,只有句子的真值,也就是句子的對錯才是句子的意謂。弗雷格指出,對於一切表達事實的句子來說,它們都具有意義和意謂。因為①弗雷格:《弗霄格哲學論著選輯》,第92頁。這些句子中的專名都有意謂,因此包含了這些專名的句子也都必須具有意謂,也 就是說這些句子必須有對錯。但他同時也指出,有些句子,特別是神話和文學作 品中的句子,可能只具有意義而沒有意謂。例如,「孫悟空鑽進了鐵扇公主的肚子 里」這個句子就只有意義,而沒有意謂,因為這個句子中的「孫悟空」和「鐵扇公 主」都是虛構的人物,這些詞本身沒有意請,因此這個句子也就沒有意謂,無所謂 對錯而言。但它一定有意義,這就是這個句子表達的思想。關子句子的意義和意謂.弗雷格有一個重要的思想,即認為追求句子的意謂 才是科學研究的g的。他認為句子的意義是它所表達的思想,但我們通常並不會 滿足於僅僅知道這種思想,更重要的是關心句子的真假對錯,因為只有確定了真 假對錯,我們才能說得到新的知識。可見,要想追求句子的真假對錯,我們就必須 從句子的意義到達句子的意謂&然而,如果句子的真值就是它的意謂,那麼,所有 真的句子就會有相同的意謂,而所有假的句子也有相同的意諝,這樣,在句子的 意謂上,所有的細節都消失了。所以,弗雷格指出,「我們決不能只考慮句子的意 謂,但是純思想也不能提供知識,而只有思想與其意謂即它的真值一起才能提供 知識D判斷就可以理解為是從思想到它的真值的推進弗雷格區分意義與意謂的思想,的確是對當代分析哲學和語言哲學的重要 貢獻,它不僅澄清了傳統哲學在語詞與所指對象的關係上所存在的混亂認識,而 且為後來的意義理論開闢了全新的研究方向。同時,弗雷格杷意義研究看做是哲 學研究的首要任務,並把意義理論看做是哲學的基礎部分,這種認識為當代西方 哲學帶來了一場革命性的轉變,直接導致了以語言研究為哲學核心任務的分析 哲學的產生。第三節羅素的邏輯原子主義 一、羅素的生平與思想發展過程伯特蘭.羅素(Bemand Russell,1872—1970)是本世紀英國最著名的數 學家、邏輯學家1哲學家和社會活動家、分析哲學的主要創始人之一。1872年 出生於英國的一個貴族家庭,18歲時考人劍橋大學,隨懷特海學習數學,也學 哲學等其他學科& 1910年任劍橋大學哲學講師,1916年因反對第一次世界大戰 而被取消講師資格。1920年到蘇聯和中國訪問a 20年代一40年代主要著書立 說,涉及包括哲學、宗教、政治、倫理、教育和科普等眾多領域。1931年繼承①弗雷格「弗雷格哲學論著選輯>,第99頁。伯爵爵位,1944年任劍橋大學研究員,1949年獲英國榮譽勳章,1950年獲諾貝 爾文學獎。50年代一60年代,主要參加許多進步的政治活動,享有廣泛的國際 聲譽。羅素的思想淵源是以洛克、貝克萊、休謨、穆勒等人為代表的英國經驗主義 傳統,而他的直接思想來源是弗雷格的邏輯思想,這些思想包括:反對從語法結 構方面把句子的邏輯形式歸結為主謂詞形式,主張用現代的量化邏輯加以分析; 認為可以對句子所表述的思想進行不同的、但在某些意義上又是相同的邏輯分 析;認為邏輯分析與把句子恰當地翻譯為邏輯符號是存聯繫的;認為那些在傳統 上被看做指示事物的詞,只有在句子的語境中才有意義;認為可以把這種觀點運 用到哲學問題上,等等&羅素一生關注著當代社會各方面的變化並及時作出自己的反應.他的哲學 思想也因此而不斷變化u —般說來可以分為三個主要階段:第一個階段是1903 年之前的「新黑格爾主義」時期,主要是受到布拉德雷等人的思想影響,信奉黑格 爾和康德的學說;第二個階段是1904年一1920年的新實在論和邏輯原子主義 時期,這是他思想發展的重要階段,他在這段時期內寫下的著作為後來分析哲學 的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特別是他與懷特海合著的《數學原理》(1910—1913)和 於1905年發表的重要論文《論指示》集中提出了分析哲學一些重要的基本觀點; 第三個階段是1921年之後的「中立一元論」時期,他的思想從二元論或多元論的 實在論轉向了以中立材料為本體的一元論,這時期的思想具有明顯的行為主義、 實用主義以及休謨經驗主義的特徵^儘管羅素的思想發生過多次變化,但他在晚年承認,最能夠代表和體現他哲 學思想精華的還是邏輯原子主義思想,他本人希望人們把他的哲學稱做邏輯原 子主義,由於邏輯原子主義對分析哲學的產生帶來了直接的重要的影響,下面將 主要介紹他的邏輯原子主義二、邏輯分析方法羅素對分析哲學的最大貢獻就是他提出的邏輯分析方法。他在自己整個思 想發展過程中,始終堅持的一條基本原則是:哲學的主要任務就是對語言的邏輯 分析,即以現代數理邏輯為工具,著重從形式方面分析日常語言和科學語言中的 命題,以求得出準確的哲學結論。羅素認為,日常語言在辭彙和句法方面都模糊不清,經常把人們引人迷途. 在辭彙方面,當一個詞最初被用於某些或多少有些相似的事物時,人們並沒有想 到這些事物是否具有同一性^可一旦把某個詞固定地使用於某個對象,我們就會 受到這個詞的影響,以為它一定表示了它所代表的對象的存在.這樣人們對事物和觀念的認識就倒向了柏拉圖式的多元論。哲學中經常使用的某些抽象名詞更 是歧義叢生,它們無法成為嚴格科學的一部分6在句法方面,陳述的句法形式或 語法結構往往成為我們思想的桎梏,而主謂結構的句法形式以及把謂詞等同於 屬性的形而上學聯繫,更是成為妨礙我們正確思維的絆腳石。為了消除日常語言 的同匯和句法的這些消極影響,羅素認為需要運用邏輯分析方法對之進行分析 和改造,並由此建立一種理想的人工語言。羅素在當代哲學中最早強調了邏輯分析的重要性。這種方法主要是一種下 定義的方法,包括「實在定義」和「語境定義""「實在定義」是指,被定義的對象是 非語苫的,或不以語R的使用方法為轉移的複合物或事實,它涉及的是語言符號 所代表的事物、它們的某些特徵及其關係。這種定義具有真假特性,它們由經驗 的綜合命題來表達/『語境定義」是指被定義的對象只是語言本身,它是用一組語 言符號取代另一組符號;它沒有真假可言,是由先天的分析命題來表達的。這兩 種定義方法的共同之處在於,它們都是對一定的複合物的不同成分進行分析,最 終是為r澄清這個複合物的模糊不清之處。羅素在他的邏輯分析中主要使用的 是語境定義的方法。他寫道定義是這樣一種陳述:某個新引人的符號或者符號 組合的含義,與我們已知道其意義的其他某些符號組合的含義是相同的g可以看 出,嚴格地說,定義不是它出現於其中的主詞的一部分。因為,定義完全與符號相 關,而不是與符號所象徵的事物相關,而且,它無所謂真假,它是意志的衷現,而 不是命題。」①羅素將邏輯分析方法廣泛地運用於哲學的不同方面:在本體論中, 他以之分析某些終極範疇,如「心""「物」、「個別」、「一般」等概念,通過列舉各種 心理學的或常識的對這些概念的理解,澄清它們的確切意義;在認識論上,他 以之分析各種經驗命題和科學命題,結合實在定義和語境定義對例如「時間」、 「空間」、「經驗""「事件」等概念做出了精確的分析,對之給出完全的語境定義; 在抽象的宇宙論中,他以之分析本體論範疇在其中被組織起來的那些抽象模型, 考察在實在的語言方面和非語言方面顯示出來的那些形形色色的組織方式,也 就是說,他撇開世界是物質的還是精神的或中立的等問題,對進界做出抽象的 考察^羅素把這種邏輯分析方法稱做形式分析方法,並在本世紀初用它來批判布 拉德雷等人的絕對唯心主義一元論,提出他的心物二元論或多元論,後來,他又 用這種方法提出他的中立一元論。在《數學原理》和《邏輯原子主義哲學》中,他用 這種方法對本體論問題進行了抽象的研究,構造出了他的邏輯原子主義。他還把 這種方法用於分析數學基礎間題,後來擴大為對各門自然科學的研究^他運用邏①羅索:《數爭原理》第1卷,第】1頁。260輯分析的方法對邏輯中不完全符號和限定摹狀詞的分析,使他提出了後來被譽 為「分析哲學典範」的「摹狀詞理論」。可以說,羅素在哲學上所取得的一切成就, 都是他充分地和嫻熟地運用這種邏輯分析方法的結果.羅素希望通過使用邏輯分析方法建立一種能夠克服日常語言缺陷、包含了 正確的邏輯句法的理想的人工語言,這種語言以現代數理邏輯為基礎,能夠對哲 學命題做出準確的表述和解決傳統的哲學問題&這種哲學理想正是後來的邏輯 實證主義奮鬥的肖標,它直接促成了以弗雷格、羅素,維特根斯坦和維也納學派 為代表的「理想語言學派」。羅素的邏輯分析方法強調命題意義的精確、推理過程 的嚴密和最終結論的堅實可靠,直接影響了後來分析哲學家,並在當代語言哲學 和科學哲學研究中得到了廣泛的運用。三、邏輯原子主義邏輯原子主義是羅素把邏輯分析方法應用於解決本體論問題而提出的,由 他和他的學生維特根斯坦共同創建6羅素在《數學原理》中首次提出其基本觀點, 隨後在《邏輯原子主義哲學》(1918)中作了全面系統的闡釋^羅素公開承認他在 這方面受到維特根斯坦的啟發,但兩人之間又有明顯區別D邏輯原子主義的提出與羅素的外在關係說密切相關。後者是羅素在本世紀 初為了反對布拉德雷等人的內在關係說而提出的。內在關係說認為,任何一個表 示關係的事實,都是一個所涉及的詞的性質的事實。例如,「A在B之上」這個命 題表達的是一種關係。裉據內在關係說,這並不表示在A和B之間存在某種關 系,而只是表示"在……之上」是A的一種性質,而「在……之下」則是B的一種 性質.這就杏認了關係具有任何獨立的意義,而只承認存在一個包羅萬象的實 體,即所謂的意識的統一性。布拉德雷正是根據這種內在關係說而提出了他的絕 對唯心主義一元論。而羅素則對這種內在關係說提出了最嚴厲的批判,認為關係 應當具有一種不以它的關係項為轉移的實在性,因而關係並沒有進入關係項的 定義之中。在「A在B之上」中,並沒有任何鉦明可以表明A和B具有某種「在 ……之上」或「在……之下」的性質,這裡的關係與A和B的性質無關,是外在子 這兩個關係項面存在的,因而是獨立的、實在的。邏輯原子主義正是在這種外在 關係說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根據外在關係說,關係是獨立於關係項而存在的.因而實在是由多元的事實 組成的,其中任何一個事實的存在都不依賴子其他事實,由此就構成了常識中的 多元世界,這種多元世界觀就是羅素的邏輯原子主義。他寫道,我所提出的哲 學可以稱為邏輯原子主義或絕對多元論,因為它肯定了存在著許多個別事物,並否定了由這些事物構成的某種統一性。」 @這種觀點與布拉德雷等人的一元論截 然不同.與此相關,羅素相信邏輯在認識世界多樣性中的重要作用。他說我認 為哲學中最根本的是邏輯,反映一個學派特點的應當是它的邏輯,而不應當是它 的形而上學。我自己的邏輯是原子的,而我所要強調的正是這個方面。因而,我 寧願不把我的哲學描述為『實在論、而將其描述為『邏輯原子主義7,——不管有 無前綴修飾語雖然羅素一再強調邏輯的作用,但邏輯原子主義體現的正是 他的本體論思想。其核心在於認為世界是由無數事實構成的,拿實是使命題或真 或假的東西;最簡單的事實是原子事實,而與原子事實相對應的是原子命題,與 複雜事實相對應的是分子命題;分子命題是由原子命題構成的,這些原子命題的 真假決定了分子命題的真假;原子命題之間相互獨立,既不相互推論也不相互矛 盾;原子命題是由命名了個體的專名和表示屬性或關係的謂詞構成的,它所包含 的詞是通過與經驗的事物相關聯而獲得意義的,而且它所涉及的事物不可能再 分解為其他更簡單的事物,它是其他一切命題的基礎和根據;原子命題與原子事 實、分子命題與複雜事實具有同構關係;整個宇宙就是建立在原子事實之上的邏 輯構造,而與它對應的則是一個理想的邏輯語言體系。在這樣一個理想語言體系中,藉助於原子命題以及它們的真值函項組合,我 們就可以表述一切知識。其中分子命題是原子命題的真值函項的一種組合,是對 原子命題進行邏輯演算的一種最簡單的形式。運用數理邏輯的方法,還可以對原 子命題做出更為複雜的邏輯演算。羅素認為,任何關子世界的複雜陳述句都是由 原子命題的各種組合構成的,因而,我們首先是確定原子命題的真假,然後將各 個原子命題的真值代人複雜陳述的命題函項,最終就可以知道複雜陳述的真值, 並由此得知全部關於世界的知識。可見,羅素的邏輯原子主義是從邏輯哲學的角度出發研究世界的構造,研究 世界的終極成分,研究這種世界的構造和終極成分與語言中的命題之間的對應 關係。而他的研究動機在於追求知識的確定性,企圖把複雜的、不確定的知識逐 步分解為一些簡單的、能夠得到經驗證實的原子命題。這種哲學理想和分析方法 對邏輯實證主義產生了巨大影響,卡爾納普的代表作《世界的邏輯構造K1928) 就是在羅素的邏輯原子主義的直接影響下寫成的a間時,羅素對命題意義所做的 邏輯分析,也直接導致了維也納學派主要思想的形成。四、摹狀詞理論羅素一生提出了很多哲學主張,但他對後世哲學的影響,卻主要不是這些主(1)羅素d神秘主義和邏輯》,1兆1年英文版,第11頁。(2)羅素邏輯與知識》,商務印書館1996年版,第593頁。張而是他研究哲學的方法,即邏輯分析的方法。首先,他提供了符號邏輯這種從 事分析的工具t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不懂符號邏輯,就無法從事分析哲學.其 次,他自己為從事這種邏輯分析的實踐提供了典範。這裡特別著名的是他的「摹 狀詞理論""摹狀詞理論緣起於羅素試圖解決哲學史上的這樣一些困難.首先是虛擬事 物的存在問題,即自然語言中的句子主語是否都表示邏輯命題的主項,這就是著 名的「金山難題""例如,當我說「金子的山不存在」時,有人若反問,不存在的是 什麼?」我就會說那是金山,這似乎就把某種存在賦予了金山a類似的情況還 有「當今的法國國王是禿頂」,無論回答是或不是禿頂,都蘊涵了當今法國國王的 存在&簡而言之,我們如何才能用嚴密的邏輯語言避免上述自然語言把存在陚予 非實在物的尷尬情況?這是面臨的困難之一9其次是關於同一律是否普遍適用的問題,弗雷格在羅素之前就指出了這一 點。如柯林頓是美國現任總統」這句話就表達了專有名詞「柯林頓」與短語「美 國現任總統」的同一性。既然具有同一性,則二者可替換,於是,原話就成了「克林 頓是柯林頓」,變成了同語反覆,沒有意義,然而,原話是有意義的,它指出了一個 事實.那麼,這裡的問題何在?同一律是否還有普遍性?再次,羅素企圖澄清哲學史上使甩「存在」一詞時所陷人的混亂和長達數千 年的思辨。過去把「存在」當做謂詞,產生了一系列哲學問題,如黑格爾式的「存 在」一一虛無一-變化的思辨。鑒於上述以及其他一些困難,羅素創立了摹狀詞理論,以澄清問題,從而重 建邏輯上完善的語言D首先,羅素研究了個體詞的邏輯作用問題。他將個體詞分 兩類:①專名,如:柯林頓、上海、愛因斯坦。②摹狀詞,如:美國現任總統、中國最 大的城市,相對論的創立者等&摹狀詞描述某一特定事物某方面的特徵,並且詼 對象是獨一無二的。根據摹狀詞理論,邏輯命題的主項是專名的指稱物,該指稱物就是該專名的 意義;摹狀詞不是專名,只是一個不完全的符號,不代表命題主項D它的邏輯作用 *與謂詞相同,僅表示某種性質譬如,用摹狀詞理論分析「金山問題」,應表述為, 就X的一切值而言,X是金的且X是一座山這個命題函項是假的6這樣就不再 賦予金山以實在性了。再如,對「當今的法國國王是禿頂」可作如下分析:至少有 一個X是當今法國國王,至多有一個X是當今法國國王,X是禿頂a這樣,賦予 「當今法國國王」的實在性就在分析中消失了。在上述分析中,摹狀詞(當今法國國王)已不再是主詞,而是謂同了,這就剔 除了自然語言造成的困惑,重建了精密化的邏輯語言。這清楚地顯示出自然語言 的語法結構不一定同其邏輯結構一致,而這種不一致正是造成前述困難的根源0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出,「專名」和「華狀詞」的邏輯地位根本不同,搴狀詞不能作 命題主詞,只能作謂詞,只有專名才能作主詞。一目專名作主詞出現,其指稱物的 存在也就不言而喻地蘊涵於其中了。因此,在嚴密的邏輯句法中,專名與「存在」 不能聯在一起,即「存在」不是謂詞。在這裡,我們看出了歷史上把存在作為謂詞 的根本的謬誤存在」根本不表示一種性質或動作。由於「存在」不能作謂詞,羅 素由此認為.科學史上所有關於「存在」所做的思辨統統是錯誤的,而且是嚴格意 義上的錯誤,這是把存在看做一種性質、視為謂詞所產生的。在羅素看來,這種謬 誤應當一勞永逸地送進歷史博物館&搴狀詞理論顯示了邏輯分析在哲學中的重要作用,它強調了自然語言結構 與邏輯命題結構的差異性,取消了肯定虛構事物的本體論,指出了專有名詞是實 體的靈魂,突出了羅素關於邏輯是哲學的本質的基本論點^我們從這裡也可窺見 羅素的邏輯分析手法和風格。不僅如此,蓽狀詞理論作為一種邏輯理論,已經被 現代邏輯所採納.同時,由於它從邏輯的角度分析了命題中的語詞與現實中的對 象之間的關係,有助於排除那些例如「上帝」這樣的虛假概念,促使概念更加明 確,意義更加清晰,因而被分析哲學家們譽為「哲學分析的楷模""第四節維特根斯坦的前期哲學_、維特根斯坦的生平與兩種哲學之分路德維希*維特根斯坦(Ludwig Wingenstein,18S9—1951)是當代最著名 的奧裔英國哲學家,分析哲學的主要創始人之一。他一生中提出的兩種哲學對分 析哲學在本世紀初的形成和在本世紀中葉的發展都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許 多西方哲學家認為,他既是實現當代哲學中「語言的轉向」的第一人,也是完成這 種「轉向」的終結者。維特根斯坦的一生富於傳奇色彩,他在1889年生於奧地利的維也納,父親 是奧地利的鋼鐵巨頭,母親是一位極富音樂天賦的虔誠的天主教徒。他14歲前 在家中接受教育,隨後在柏林學習機械製造,190S年去英國曼徹斯特學習航空 工程,1912年到劍橋拜羅素為師,學習哲學和數理邏輯。1914年參加第一次世界 大戰,完成《邏輯哲學論》。戰後到奧地利南部鄉村小學任教,還在維也納附近的 修道院做過短時間的園丁。1929年春,維特根斯坦重返劍橋,次年任三一學院研 究員,1939年接替摩爾任哲學教授,同年被授予英國國籍。二次大戰期間,曾在 一家醫院實驗室任實驗員。1946年起繼續在劍橋授課,次年提前辭去教授職務。 1948年起開始隱居和漂流生活,其間曾去美國短期訪問,年病逝於英國牛津。在當代西方哲學家中,維特根斯坦屬於反傳統型的哲學家6他自稱自己不屬 於這個時代的思想和文化主流,無論是在思想觀念上還是在生活方式上都處處 表現出他與現代社會的格格不人。他沒有系統讀過哲學史,對以往的大多數哲學 家都表現出不屑一顧的態度,但他卻從聖*奧古斯丁叔本華、克爾凱郭爾、陀思 妥也夫斯基、托爾斯泰、帕斯卡爾等人那裡得到了主要的思想來源,維特根斯坦 性格有些怪異,生性多疑,這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響了後人對他思想的理解和闡樣0維特根斯坦的思想發展萌顯地分為前後兩個時期a本世紀的頭20年是他的 前期階段,其思想主要來源於弗雷格和羅素,強調以邏輯構造世界,用邏輯分析 的方法澄清命題的意義。代表作為《邏輯哲學論K1921)。30年代之後他的思想 發生重大轉變,他部分地受到摩爾、萊姆塞以及19世紀的德國語言學家毛特納 等人的影響,注重正確使用日常語言,強調語言的不同用法和語言的約定性質s 代表作為《哲學研究K1953夂維特根斯坦的前後期兩種哲學都對分析哲學產生了深刻的影響J邏輯哲學 論》的基本思想被維也納學派所接受,經過石里克、卡爾納普等人的工作而最終 形成了強大的邏輯經驗主義運動.《哲學研究》中表達的主要思想在日常語言學 派那裡產生了強烈共鳴,並使整個分析哲學在本世紀50年代之後進人了一個新 的階段.二、圖像論維特根斯坦的前期思想中最有代表性的理論是他在《邏輯哲學論》中所闡述 的關於命題與世界關係的「圖像論根據維特根斯坦的思想,任何事物都必須存在於原子事實的空間之中,世界 上所發生的一切就是原子事實的存在g與羅素不同,他所謂原子事實不是指簡單 的對象本身,而只是對象的存在方式或者說邏輯結構.它在邏輯中成為一種圖 像,後者描述著原子事實的存在或不存在。圖像與它所描述的對象具有共同的邏 輯形式。這種邏輯形式不僅是原子事實的存在方式,而且構成了邏輯圖像的本 質。圖像本身是無意義的,但它們可以播述原子事實的存在或不存在,也可以反 映原子事實的真與假,由於圖像是在邏輯空間中描述世界上所發生的一切,因而 圖像就是現實的模型,圖像中的組成要素代表了現實中的對象,而圖像中的各個 組成部分必與現實中的對象或事實的組成部分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結構。圖像就 是一些按照一定的比例排列起來去播述現實事實的邏輯形式,所以,每一種圖像 都是邏輯圖像,邏輯形式是邏輯圖像的本質特徵。維特根斯坦認為,這種邏輯形式表達了事實的邏輯結構,即簡單對象在事實 中的邏輯關係.這種邏輯結構或關係就是「思想」,而在邏輯中表達的思想就是命 題。因此,命題是事實的邏輯圖像,而思想則在命題中得到表達。命題反映的是 事實的邏輯結構,它以詞的連接方式反映了事實中事物之間的連接方式。命題作 為一種邏輯圖像與事實的關係是投影與被投影的關係,也就是說,詞在命題中的 連接方式對應著對象在事實中的連接方式^正是由於具有相互對應的組成結構 以及相似的組成部分,命題才能作為邏輯圖像投影著事實,維特根斯坦圖像論的主旨,在於把命題看做是關於事實的邏輯圖像,通過分 析命題來最終揭示世界的邏輯結構,因此,對命題作用和意義的闡述在《邏輯哲 學論》中佔有重要地位,同時也是維特根斯坦圖像論的主要部分&三、真值函項理論由於命題是對應事實的邏輯圖像,因而它必然在結構上與事實具有相同的 對應關係:事實有原子事實和由原子事實構成的更為複雜的事實之分,命題也有 原午命題和更為複雜的命題之別。原子命題對應著原子事實,而由原子事實構成 的更為複雜的事實則是由分子命題表達的。維特根斯坦通常把原子命題稱作「基 本命題」,認為它們是最基本的或最小的命題,在所有的命題中總是獨一無二的, 因為它們描述的是獨一無二的原子事實。基本命題的句法結構是:它由名稱構成,是名稱的連接方式,維特根斯坦稱 其為名稱的函項,用個別的字母x,y.z來表示a而把基本命題寫做「Fx」或「傘U, y)」,在這裡,F」和「中」是表示關係的函數。要了解基本命題的句法結構,首先就 要弄清作為基本命題組成部分的名稱的意義。維特根斯坦接受並發揮了弗雷格的語境原則,認為名稱只有在命題中才有 意義。但他進一步區分了名稱和一般符號,認為名稱的意義是對象,作為代表對 象的最簡單符號在命題中起作用;而一般符號則不代表任何對象或事實,它在命 題中的意義或作用由它在命題中的連接方式所決定,它本身只是構成命題的邏 輯要素,是命題中的變項這些命題變項的意義取決於它們在命題中的作用和邏 輯地位,而不是它們與事實或對象之間的關係。弗雷格和羅素首次把數學中的函項關係引人邏輯,創立了以命題演算為基 礎的數理邏輯。其中命題不是用於簡單描述對象如何,而是用於表達命題中所包 含的函項之間的關係。他們認為,所有的邏輯命題都應當被看做是表達了這種函 項關係的表達式。維特根斯坦接受了這個重要思想,同時把命題的這種函項關係 用於解釋日常語言的命題,提出了他關於基本命題真值函項的理論g這個理論的 內容是:由於所有的命題都是關於事實的圖像,是對事實中各種對象之間關係的 266描述,因而所有的命題也都應當被看做是表達了對象之間的函項關係;既然如 此,就必定存在作為自變數的命題,其他命題的真值都是由這些命題的真值確定 的,這些命題就是基本命題f由於所有的命題都是由基本命題構成的,因而,所有 的命題也就是基本命題的真值函項。關於命題的真值函項理論是由弗雷格和羅素首創的,維特根斯坦在這方面 的主要貢獻在於,第一,他首次使用了真值函項表來表示一個作為其他命題真值 函項的基本命題的真值條件,也就是表明基本命題的真假與其他命題之間的真 假之間的關係f第二,他把這種真值函項關係用於說明日常語言中的命題,根據 真值函項失系把這些命題都還原為符合邏輯形式或邏輯句法的邏輯命題,而凡 是不能實現這種還原的命題就被看做是無意義的命題予以拋棄6維特根斯坦的這個理論雖然談的是邏輯問題,但他的著眼點卻不是邏輯本 身.而是為他心目中的世界概念劃定範圍,用邏輯的腳手架構造關於事實的命題 圖像。在他看來,「世界」概念並不僅僅包含現實世界,更重要的是包含一切邏輯 上的可能世界,即可以用邏輯命題表達的、符合命題邏輯形式的世界,而現實S 界只是所有這些可能世界中的一種而已—旦有了這種對世界概念的清楚認識, 我們就可以用邏輯的標準衡量和判斷日常語言中的命題,發現在日常語言表達 中隱藏的思想的邏輯形式,並由此確定語言表達的界限。他在《邏輯哲學論》序言 中明確指出,本書想要為思想劃一個界限,或者毋寧說,不是為思想而是為思想 的表達劃一個界限:因為要為思想劃一個界限,我們就必須能夠想到這界限的兩 邊(這樣我們就必須能夠想到那不能想的東西X因此,這界限只能在語言中來劃 分,而處在界限那一邊的東西就純粹是無意義的東西①這樣,我們就被帶到了 維特根斯坦甜期思想的一個重要主題,即可說與不可說的區分。四、可說與不可說維特根斯坦前期哲學思考的目的,並不是為了解決邏輯問題,而是通過對語 言的邏輯分析,解決語言如何能夠表達和描述世界的問題,他在對語言表達能力 的分析中發現我們使用的語言存在許多問題.就自然語言而言,它表面的語法形 式掩蓋了它內在的邏輯形式,因而自然語言的語法結構往往誤導了我們對它的 便用。例如,在日常語言中,我們常用同一個「是」表達完全不同的意思,或作為連 詞,或作為符號,或作為「有」(存在)的同義詞「旦在邏輯上,這個詞出現在不同的 地位有著完全不同的意義a他認為整個哲學都充滿了這種由於語法形式的誤導 而帶來的混淆,而要根除這種混淆,關鍵就是要避免在不同的地方使用相同的符①維特裉斯坦邏輯哲學論》,第23頁。弓,這就要求我們必須使用符合邏輯句法的語言。弗雷格的邏輯符號體系即「概 念文宇」和羅素與懷特海在《數學原理》中建立的邏輯灃系正是這種語言。它的基 本要求是,每個簡單對象都只有一個名稱,它的意義是由它在所出現的命題中的 關係確定的;包括名稱在內的符號的意義,在命題中並不起任何作用,因為命題 的意義只是在於對邏輯結構的描述,羅素在他為《邏輯哲學論》所寫的長篇導論 中把這種語言稱做「邏輯上完善的語tr%而維特根斯坦的前期哲學正是對這種 語言的闡明。但維特根斯坦並不認為建立了這樣的語言就可以令人滿意地描述世界和表 達思想了6因為在他看來,包括邏輯語言在內的一切語言都是有限度的,我們只 能表達能夠表達的東西。這就意味著一定存在著不可表達的東西a他認為這些 東西包括了構成命題本質的邏輯形式、一切傳統的形而上學命題、倫理學命題和 美學命題等。它們之所以不能表達,是因為它們超出了語言邏輯的範圍,屬於邏 輯無法達到的領域D根據維特根斯坦的看法,一切能夠表達的東西都是能夠用邏輯形式描述的 東西,但邏輯也是有限度的,不可能表達一切東西,邏輯形式本身就是無法用邏 輯表達的。但無法表達並不意味著完全無意義或虛假,而只是說它們超出了邏輯 的範圍,我們也許可以用「顯示」方法等其他的方式處理它們&這種「顯示」是由不 可說之物自身完成的,就是說,不可說之物是通過顯示自身而為我們認識 的。k分了可說與不可說的界限之後,維特根斯坦進一步指出,只要我們弄清了 語言的邏輯結構,我們就可以說出一切符合邏輯語法的東西,但這對哲學來說卻 並不重要,因為如果這樣,我們k需要研究邏輯就行/但對不可說的東西就沒 有如此簡單,因為它們是不可說的,而我們的理智本性卻總是有一種想要說出它 們的衝動6解決這個矛盾的最好辦法就是老實地承認它們不可說。傳統形而上 學的錯誤正是試圖說出這些不可說的東丙,要避免這種錯誤,最好的辦法就是對 它們保持沉默。《邏輯哲學論》的最後一個主題,也是全書的最後一個命題:「對於 不可說的東西我們必須保持沉默」,就表達了維特根斯坦用這整本書所要表達的 中心思想,這也是他前期思想的宗旨和核心內容。第五節邏輯經驗主義運動一、邏輯經驗主義概況邏輯經驗主義(又名「邏輯實證主義」或「新實證主義」)是分析哲學的主要流派之一 r形成於本世紀20年代中葉的奧地利,其核心是由石里克所創立、以卡爾 納普為代表的「維也納學派」,以賴欣巴哈為代表的德國經驗哲學學會(又稱「柏 林學派」)、以盧卡西維茨和塔爾斯基為代表的華沙學派以及英國的艾耶爾、萊姆 塞和北歐的約根森、馮*賴特等人也是其重要代表。廣義地說,邏輯經驗主義運 動是一種以邏輯分析為特徵、以經驗主義傳統為基礎、在歐洲大陸以及北美各國 C特別是在英語國家)廣泛流傳的哲學思潮。1924年,維也納大學的歸納科學哲學講座教授石里克創建了一個關於經驗 科學哲學問題的討論小組f專門討論邏輯和認識論問題,主要成員有卡爾納普、 紐拉特、克拉夫特、考夫曼、魏斯曼、費格爾等人,後又有數學家哥德爾、物 理學家伯格曼、弗蘭克等人參加。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維也納小組"" 1929年, 這個小組發表了綱領性宣言《科學的世界觀:維也納小組》,標誌著維也納學派 的成立。維也納學派繼承了休謨和馬赫的經驗主義傳統,接受了弗雷格、羅素和維特 根斯坦的邏輯分析思想,強調以科學為模式、以邏輯為手段、以物理學為統一語 言,徹底改造哲學,使哲學完全成為一種科學的哲學。這種哲學理念最初被稱為 「邏輯實證主義」或「新實證主義」,以區別於孔德的第一代實證主義和馬赫的第 二代實證主義。後來,一些邏輯實證主義者更願稱這種理論為「邏輯經驗主義」, 以強調其經驗主義特徵.邏輯經驗主義經過了一個從形成、鼎盛到衰落的過程。20年代是它的形成 階段,以維也納學派的成立為標誌30年代是它的全盛時期,維也納學派編輯出 版了正式機關刊物《認識》和"統一科學叢書」,並與歐洲各國的邏輯實證主義者 召開了五次國際科學統一大會,實施《M際科學統一百科全書》的編輯計劃;到 40年代,由於政治原因,石里克被刺身亡,主要成員移居英美等國,維也納學派 已不復存在,美國繼而成為邏輯經驗主義的中心f 50年代以後,作為一種哲學思 潮的邏輯經驗主義運動基本結束.二、邏輯經驗主義的基本觀點在邏輯經驗主義運動中,學派林立,人物眾多,觀點龐雜。代表人物中既有哲 學家和邏輯學家,也有物理學家、數學家和社會學家,他們各自有不同的研究領 域。即使在對相同或相近問題的研究中,他們的觀點也不盡相同,這些不同學派 和人物的觀點最終大都統一到「邏輯經驗主義」的旗幟之下,因而形成了被看做 能夠反映這種哲學思潮本質特徵的一些基本觀點和主張。2.通迚對語言的泛輯分析拒斥形而上學拒斥形而上學是近代實證主義的傳統。作為新實證主義的邏輯經驗主義在269繼承這個傳統的基礎之上,首次把形而上學問題看做是語言問題,而不是事實問 題。他們認為形而上學的錯誤並不是由於人類理性的局限,而是因為形而上學問 題本身就沒有認識意義。邏輯經驗主義拒斥形而上學的主要工具是邏輯分析方法,具體來說,就是用 數理邏輯手段嚴格區分了分析命題利綜合命題。他們將有意義的命題分為分析 命題和綜合命題兩類。分析命題也就是邏輯命題,包括重言式和矛盾命題,它們 的真假取決於它們的形式本身,與外在實在無關;綜合命題則是經驗命題,它們 對實在有所陳述,其真假也必須由經驗加以檢驗。而形而上學命題既不屬於分析 命題也不屬於綜合命題,因而是一些沒有認識意義的偽命題。這種命題的出現是 錯誤地使用日常語言語法的結果:或者是句子中包含了一個被誤認為有意義但 實際上並沒有意義的詞,例如「存在」、「物自體」等;或者是由有意義的詞構成但 卻違反了邏輯句法的句子,例如「拿破崙是5」這種句子。這祥,邏輯經驗主義者 相信,通過對語言的邏輯分析,就可以從根本上清除一切形而上學&他們還認為,形而上學不具有認識意義,但卻具有表達情感的作用6傳統形 而上學哲學家的錯誤正是混淆了形而上學的這兩種不同意義,用情感意義解釋 和充當認識意義。而產生這種混淆的原因,也正是由於形而上學命題具有一般命 題的外表形式,似乎對實在有所斷定*提供了關於實在和世界的知識。所以,只要 嚴格區分了不同的命題形式,使一切命題都符合邏輯句法,我們就會很容易地從 一切命題中清除形而上學a3.經驗證實原則邏輯經驗主義者用於判定命題意義的標準是著名的「經驗證實原則」,即一 個命題的意義就是證實它的方法。這包含了兩個要點:一個句子的意義是由它的 證實條件決定的t當且僅當一個句子在原則上可以被證實時,它才是有意義的0 經驗證實原則是邏輯經驗主義者(主要是維也納學派)的一個基本理論支 柱,被他們用作拒斥形而上學和建立可靠知識體系的有利武器。他們認為,形而 上學命題之所以被判定為沒有認識意義,正是由於它們得不到經驗的證實。而只 有經過經驗證實的命題才可以被看做是有意義的,所以,一切有認識意義的命題 都必定是能夠得到這種證實的命題,而建立在這種命題之上的知識大廈才是確 定可靠的.然而,由於這個原則過於強調證實的經驗性,因而自20年代提出後就不斷 受到來自各方而的批評和反對,為此,卡爾納普等人對它做了修正補充,試圖通 過弱化證實的可能性和強調邏輯推浪的作用使這個原則日臻完善^但隨著邏輯 經驗主義運動的結束,這個原則最終被放棄,哲學家們轉向對歸納邏輯中概率論 的研究。4.哲學的任務是邏輯分析卡爾納普等人把傳統哲學分為彤而上學、倫理學、心理學、認識論和邏輯等 部分a他們認為,由於形而上學和倫理學命題沒有認識意義,心理學又屬於經驗 科學,因而它們都應被排除在哲學領域之外;而認識論則是心理學和邏輯的混合 體,排除其中的心理學,在哲學領域裡就只剩下邏輯。所以哲學的惟一任務就是 要對命題進行邏輯分析,哲學活動也就是邏輯分析活動。強調邏輯分析是哲學的惟一任務的思想直接來源於羅素和維特根斯坦。但 邏輯經驗主義者更重視分析語言的邏輯句法。在他們那裡,這種邏輯句法是指一 種關於語言的形式理論,它主要研究語言中的邏輯規則、定義、句子由以組成的 各個符號的種類和排列等,而不涉及這些符號或句子的意義。這種句法理論包含 了形成規則和變形規則,它的主要任務是對句子的恰當性做出判斷,並要詳細說 明如何從恰當的句子中引出它們的邏輯結論。後來,卡爾納普等人又把語義學研 究引人這種邏輯句法理論,從而建立了一套理想的人工語言體系。這種研究直接 推進了當代語言學和語義學的發展。4·物理主義和科學的統一邏輯經驗主義的一個重要主張,是試圖用科學的語言推述知識,把一切知識 都建立在一種統一的、可靠的科學基礎之上=但應當使用什麼樣的科學語言作為 基礎,在邏輯經驗主義的不同發展時期有著不同的看法。在20年代,哲學家們大 多主張以關於感覺材料的語言為基礎,如「我眼前有一個紅色的三角彤」,這通常 被稱做現象主義語言&但由於感覺材料的主觀性和不可交流性,因而這種語言很 快就被許多哲學家所拋棄。30年代後,哲學家們提出用物理語言取代現象主義 語言&物理語言是指可以把某些可觀察的特性歸之於物質事物的語言,如「這個三 角形是紅色的""這種語言的最大特點是它具有「主體間性」(mter-subjectivity), 就是說,用這種語言描述的事件從原則上說是能夠被使用這種語言的人所觀察 到的。邏輯經驗主義者認為,科學是由許多有效的並可以為大家所理解的句子構 成的,而一切專門科學的語言都可以在保持原意的條件下翻譯成物理語言,一切 專門的科學命題都可以轉化為相應的物理命題,因此,物理語言就可以成為科學 的普遍語言;他們還希望能在這種物理語言的基礎上實現科學的統一。這種觀點 被稱做物理主義。實現科學的統一,可以說是許多科學家和哲學家的宿願,在邏輯經驗主義者 看來,過去之所以未能實現,是因為缺乏數理邏輯這種有力的工具,現在藉助於 這種工具,通過對各種科學語言中的命題進行邏輯句法的分析,就可以杷一切科 學語言都還原為物理學的語言,並最終把一切科學都還原為物理學,這樣就可以達到科學的真正統一。邏輯經驗主義的這種努力儘管在40年代以後就基本上破滅了,但實現科學 統一的理想卻真實地反映了當代科學發展的趨勢,並仍然對後來的分析哲學家 如蒯因和塞拉斯等人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三、卡爾納普的邏輯句法和歸納邏輯魯道夫卡爾納普(Rudolf Carnap,1891—1970)是邏輯經驗主義的集大成 者,也是20世紀30年代一50年代分析哲學的主要代表之一&他深受弗雷格、羅 素和維特根斯坦思想的影響,而他的思想則被看做是集中代表了邏輯經驗主義 的基本主張。在邏輯經驗主義者中,卡爾納普提出的最具特色的思想是他在30 年代對邏輯句法的分析和在40年代對歸納邏輯的研究。他在這兩個領域的工作 所取得的成就,被看做是他對分析哲學的主要貢獻,卡爾納普提出邏輯句法問題,是基於他對語形學和數學形式化問題的思考, 他所謂的邏輯句法,是指一種關於語言形式的理論。他認為,不僅演繹邏輯的一 些概念(如可證明性)是純粹的句法概念,可以用邏輯句法表述它們的意義;而且 一切哲學上的爭論都涉及到是否可以用一種精確的語言來表述的問題,就是說, 所有這些爭論不過是語言內部的問題,即選擇不同的語言形式問題。而究竟選擇 什麼樣的語言形式,則取決於個人的意願。他寫道讓我們在做出斷定時要謹慎 從事,並且批判地檢驗它們,但在允許使用語言形式方面卻要採取寬容態度 這就是所謂的「寬容原則""卡爾納普邏輯句法的出發點是區分語言構架的「內部問題」和「外部問題"" 「內部問題」是指對象在語言構架內部的存在問題,它們可以根據對象的性質(是 邏輯的還是經驗的)而用邏輯或經驗方法解決。「外部問題」則是關於對象整體的 存在問題,無法用邏輯或經驗方法解決,這種問題的提法本身就是錯誤的,應當 把它們看做是形而上學的問題而加以拋棄。這樣,一切命題(包括科學的、經驗的 以及哲學的命題)都與提出這些命題的語言構架有關,是人們採用不同的語言構 架或說話方式的結果,而不涉及外在對象的存在問題,在這裡,語言構架只是無 限多個有規則的語言表達系統,它們之間的命題可以互譯互換而不影響命題的 意義,而對語言構架的選擇和接受則完全沒有認識價值。邏輯句法就是一種確定 語言構架恰當性的理論6卡爾納普寫道,對於想要發展或使用語義學方法的人 來說,決定性的問題不是關於抽象對象的存在這種所謂本體論問題,而是關於抽 象的語言形式的使用,或用專門的術語說,是超出事物(或現象材料)變項之外的①卡爾納普^經驗論、語義學和本體論》,載洪謙主編 < 邏輯經驗主義K上卷第101頁6變詞的使用對語義分析的用途即交流詔言(特別是科學語言)的分析、解釋、闡明 或構造是否便利和富於成果的問題。」①卡爾納普在40年代之後轉向對!H納邏輯的研究,出發點是為了解決經驗證 實原則面臨的困難,提出一種較為寬容的意義標準。在證實原則提出後,關於如何確定證實的可能性問題,一直是邏輯經驗主義 者費力解決的難題。賴欣巴哈曾提出一種概率理論,認為如果能夠在一定觀察基 礎上確定一個句子的權重,就可以認定這個句子是有意義的;如果兩個句子相對 於各種可能的觀察都具有相同的權重,這兩個句子就具有相同的意義。但賴欣巴 哈把槪率概念解釋為在一個較長的序列中一種特性相對於另一種特性的相對頻 率,這就把概率概念歸結為經驗科學的範圍,而無法解決經驗科學自身的邏輯基 礎問題D卡爾納普提出,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只能依賴於邏輯的概率概念,因為只 有這樣的概念才能為經驗科學方法論提供一個精確定量的解釋。卡爾納普的歸 納邏輯就是這樣一種關於邏輯槪率的理論。根據卡爾納普的觀點,所謂邏輯概率是指一種假說相對於一個證據陳述來 說的驗證度。這種驗證度並非依賴於統計槪率的經驗概念,而是一種作為歸納推 理基礎的邏輯概念,它不基於對事實的觀察,而是立足於對假說的邏輯分析。基 於這種邏輯槪率建立起來的歸納邏輯體系可以推廣到科學語言的全部領域,由 此成為統計推理的邏輯基礎;同時,在相對概率不完全以致必須依據對相對概率 的估計來做出抉擇的情況下,必須使用歸納邏輯作為實際抉擇的證明。卡爾納普 相信,歸納邏輯在解決證實原則的困難和確定完善的意義標準中起到了重要作 用。他的歸納邏輯體系為歸納邏輯後來成為數理邏輯中一門獨立的分支奠定了 基礎。
推薦閱讀:

「分析哲學」是什麼以及能做什麼

TAG:哲學 | 分析哲學 | 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