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北京往事:在衚衕中與陸小曼相識共築愛巢

陸小曼與徐志摩

  編者按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1931年11月19日,著名詩人徐志摩因飛機失事而遇難。八十年過去了,他那些膾炙人口的詩篇,依然感動著一代又一代青年。徐志摩的詩歌創作和感情經歷,近年來屢屢見諸報端,為人所熟知,但是,當年徐志摩來過幾次北京?他在北京先後住過什麼地方?和他的創作有怎樣的關係?那些地方現在是什麼樣子,卻鮮為人知。今天,請您和我們一起出發,沿著昔日詩人的足跡,帶著一腔誠摯的詩情,追尋那如夢如歌的往事……

  錫拉衚衕:1915年徐志摩考入北京大學預科,在此居住了三個月

  健勁的北風,吹散了籠罩京城多日的陰霾,然後悄然離去,慷慨地留下了萬里晴空,藍得令人心醉。沿著王府井大街,我一路向南,最後拐進了路西的一條小巷——錫拉衚衕。

  錫拉衚衕,明朝屬南熏坊,稱為「錫蠟衚衕」。據《京師坊巷志稿》記載,清朝內務府武備院所屬帽作局在這條衚衕的南邊。宣統年間,地名訛為「錫拉衚衕」,沿用至今。大概是因為毗鄰王府井商業區,現在的錫拉衚衕看上去並不像傳統的街巷,衚衕的北側有天元利生體育商廈等現代化建築,令人很難想像這裡當年的模樣。

  距今九十六年前,公元1915年秋天,錫拉衚衕里出現了一位陌生的少年。他看上去也就十七八歲的樣子,身材修長,面容清秀,鼻樑上架著一副圓眼鏡。講起話來,雖然帶點南方口音,但吐字清晰,好似珍珠落玉盤,輕澈圓轉。

  這位少年,就是日後大名鼎鼎的詩人徐志摩。

  光緒二十二年十二月十三日(公元1897年1月15日),徐志摩出生於浙江省海寧縣硤石鎮保寧坊。父親徐申如是個有錢的商人,但對兒子並不嬌慣,而是把他送到私塾和新式學堂,由老師們嚴格教導。由於天資聰穎,加上勤學好問,涉獵廣泛,徐志摩很快就在同學當中脫穎而出。1915年夏秋之間,他從杭州第一中學畢業,考入北京大學預科。從徐志摩寫給伯父蓉初先生的信中,我們可以了解到他來京之初的行蹤:

  「二十二日……氣溫驟降,涼風甚厲。二十三日……十一時抵前門,即正陽門車站。搜檢頗不認真,站上有百里叔當差照應。現住金台旅館,明日遷至蔣宅。二十四日由金台旅館遷錫拉衚衕蔣宅居住。」

  信中所提到的「百里叔」便是「蔣宅」的主人——蔣百里。他的堂兄是徐志摩的姑父,而徐志摩平時稱蔣百里為「福叔」。徐志摩為什麼會選擇蔣宅居住呢?一個明顯的原因是,住在親戚家,可以免去房租。而在我看來,如果考慮到地理位置,恐怕還有另一個原因:錫拉衚衕離當時北京大學所在地——馬神廟(今沙灘后街)不遠,往來比較方便。

  徐志摩的第一次北京之行,可謂來去匆匆。同年12月,他就回到家鄉與張幼儀結婚,婚後就近進入上海滬江大學預科。掐指算來,他在北京只待了大概三個月。徐志摩這段居京的生活,留下的史料記載極少,只知道他住的蔣宅是一棟西式房子,可惜現在也已經難覓其蹤了。

  臘庫衚衕:1917年徐志摩返回北大讀書,在這裡居住

  「剛才大家遊覽的是位於北京中軸線上的地安門內大街,現在請跟我向南走,到著名的景山公園看一看……」景山后街上,一位年輕的導遊正在給一隊遊客帶路。而我的行程,卻與他們的方向正好相反:先向東,拐進吉安所右巷,向北走一小會兒,向東拐進吉安所北巷,最後進入臘庫衚衕。

  這是一條極其普通的小巷,兩側都是平房,路面比較狹窄。在《京師坊巷志稿》中,它的名字寫作「蠟庫衚衕」,當時「內府供用庫,有油蠟等庫,凡御用白蠟、黃蠟,沉香等香,皆取辦於此」。

  與第一次進京時隔恰好兩年,1917年9月,徐志摩又來到了北大上學,就居住在臘庫衚衕。與錫拉衚衕相比,這裡離北京大學更近了,而且不鄰大街,免去了不少市井的喧囂。

  可是,徐志摩為什麼不好好在上海讀書,非要回到北京呢?原來,1916年,他從滬江大學考入了位於天津的北洋大學預科。1917年,當時的教育部決定「將北洋預科第一部畢業或已在特別班肄業,並願入法本科之學生,併入北大「法本科肄業」。這樣,到那年秋季開學的時候,徐志摩就轉到了北大上課。

  第二次北京之行,徐志摩顯然比兩年前要從容瀟洒。在學校里,他一面選修自己喜歡的課程,一面廣泛閱讀各類書籍,等待機會到美國留學。而在課外,他也非常活躍,打網球,唱京劇,時不時調皮地學上幾句「京片子」。那時的京劇界,梅蘭芳風華正茂,頗受北大學生們歡迎,徐志摩卻推崇楊小樓。據徐志摩的朋友毛子水在《北平晨報》上撰文回憶,有時到臘庫衚衕去拜訪徐志摩,「遠遠便聽見他唱戲的聲音了」,聽那唱腔很可能是學楊小樓的。

  徐志摩第二次離開北京,那是1918年的夏天,他遠赴美國留學。離京之前,在父親徐申如和妻兄張君勱的幫助下,徐志摩幸運地成為了著名學者梁啟超的弟子,為自己第二次北京之行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小石虎衚衕:1922年徐志摩回國後在這裡的松坡圖書館第二館工作

  西單北大街上,車水馬龍,人來人往,展示著都市的活力,驅散了初冬的寒意。沿著人行道,我悠然地前行,很快就在路東找到了路牌:「小石虎衚衕」。

  明清兩代,這裡均稱為「石虎衚衕」。傳說,衚衕里原來有座古廟,廟前有座石雕小虎,衚衕因此而得名。1965年整頓地名時易名為「小石虎衚衕」。

  走進小巷,北邊是「民族大世界」的平房店鋪,南邊則是「中友百貨」的大樓。行人進進出出,或是乘興而來,或是滿載而歸。現在,這裡看上去只是一條商業街,一點也沒有老衚衕的味道。

  然而,仔細看看路北那些平房,一塊塊青磚灰瓦,在五光十色的店鋪門臉遮掩下偶露崢嶸。我轉了一圈,從堂子衚衕、西單北大街又回到了小石虎衚衕。顯然,這裡曾是一處氣勢恢宏的大宅院。在東牆上,我找到了「小石虎衚衕33號」的門牌——按照我查的資料,這裡正是清代右翼宗學的舊址,據說曹雪芹曾在這裡當過教師。1913年改為蒙藏專門學校。後來在其東側建松坡圖書館第二館。上世紀90年代,成為了「西單民族大世界」。

  1918年,徐志摩離京,赴美留學,1920年取得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碩士學位後,又先後在英國倫敦大學政治經濟學院、劍橋大學皇家學院學習。1922年底,徐志摩回到北京後,先在東板橋妞妞房瞿菊農的住處借宿,幾天後搬到了陳博生的住處,很快又來到石虎衚衕7號(今小石虎衚衕33號)好春軒居住,出任松坡圖書館第二館的英文幹事。

  和前兩次來北京不同,此時的徐志摩,已經是一位風度翩翩、學貫中西的「海歸」才子。但是,他也不再是當年無憂無慮的快樂少年,不時顯得心事重重。在英國求學期間,他愛上了才女林徽因,但因為種種原因,二人的關係沒有明顯的進展。1922年3月,他在德國柏林與髮妻張幼儀離婚,又懷著對心上人的美麗憧憬,於年底來到了北京。


推薦閱讀:

別在意,往事只是人生的一種點綴
把往事珍藏
前半生已成往事,後半生各自珍重
文人最好的時代,可能已經過去了丨余華往事
心動奈何情非,往事不可追憶,新字已成灰

TAG:北京 | 徐志摩 | 往事 | 衚衕 | 陸小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