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萬念俱成灰,孑然一婦人
早年讀書時,喜歡李清照的詞,但從來不敢想李清照的生平及詩詞是可以寫成戲來演的。讀了羅懷臻先生新編京劇 《李清照》劇本,看了濟南市京劇院的演出,我很佩服,也很讚賞。
戲中的李清照,既是有史可據的歷史人物,又是編劇和導演所認知和想像 的藝術人物。從戲的構成來看,若抓李清照生平中哪一點作為戲核,加以鋪排而成塊狀結構的戲,不見得明智。本劇以李清照的生命流程為經線,把她的命運遭 際、生存狀態、行為表現、文思才具、情感 思緒編織進去,是頗見匠心之舉。
此劇脈絡清晰、視點準確、刻畫細緻、思緒綿長, 真切可感。 戲共六場,前四場主要表現李清照和丈夫趙明誠從一見傾心、夫妻和諧、離愁別緒,直到丈夫病危時的生死相托。這幾場戲很容易寫得和演得一般化,但《李 清照》由於抓准了他們夫妻之間獨特的人文情懷而別具一格。
李清照與趙明誠是在封建禮教大行其道的宋代結成的婚姻,他們倆是那個年代非常難得又非常獨得的一對同聲相 應、同氣相求的高級知識分子夫妻。他們的生話情趣、精神追求都建立在他們倆 人共徘徊的高端文化層面上。
《李清照》抓住了這一點,就抓住了他們夫妻關係的獨特性。 李清照早享文名,很早就以詞聞於世。她人漂亮,詞作得好,感情又那麼豐富,雖然在封建社會,她的追求者就不少, 趙明誠就是其中的熱烈分子。
戲的第一場,便是趙明誠與李清照在後花園的隔牆相晤。倆人互相慕名,一見如故。趙明誠把自編的李清照的《新詞集》作為見面禮奉上。隔著一截景隨人移的矮牆,他們互通心曲。公子小姐私訂終身後花園,隔牆相會傳私情之類的戲,極易走上無新意的老路,可是這場戲因編導對這兩個人本性天然的自由心態和明快性格的把握而不同 一般。戲排得很活,演得真切。
第二場寫李、趙婚後安居青州十二 年,是對這一雙文人夫妻和諧生活的抒情寫照。李清照是秉性高雅、才華出眾的詩人,趙明誠是視書畫典籍如命的收藏、 鑒賞、研究的專家。按史料上李清照自己的說法,趙明誠當年在做太學生時,放假回家途中,總要賣掉衣衫,換得一些典籍和零食,回家與李清照一起把玩和共享, 這一點在戲裡也有反映,以及猜書鬥茶這 樣一些他們倆所獨有的書房之樂也沒有被編劇放過。
這場戲裡寫李清照對文物的興趣也日益濃厚,夫妻倆互相支持,一起陶醉,過著遠離仕途、名利場角逐的淡恬 而安寧的日子。但是「金人鷹視虎步窺中原,安寧從此休」的不祥時刻終於到來,南 宋小朝廷下詔要趙明誠出仕做官。
趙明誠臨別之際,李清照彈唱送夫君,趙明誠吹簫相和,離情別緒中播撒著令人惴惴的不安。此劇演出中每場的開頭、中間或收尾 處都有與劇情相通的李清照代表作的歌唱,為全劇平添詩化和抒情氛圍,幽幽傳達人物的思緒,這幾乎成了這齣戲的劇品 的組成部分,非常得體,也優美動人。
第三場寫趙明誠轉赴湖州上任時, 病於南京。李清照按照趙明誠離別時的囑咐,在時局動亂難以安身之時,押著 15車文器來到南京,與丈夫相會於秦淮 河畔。這場戲是必要的交待,李清照以弱 力之軀,以鬚眉所不及的堅毅,開始了艱難的人生之旅。
這一場的收尾用了李清照的著名詩篇《烏江》:「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李清照是婉約派詞人的代表,對於她詞作的細膩委婉人們印象極深,想不到像《烏江》這樣豪邁大氣、具有壯士情懷的詩句 竟然出自這位婉約大師之手筆。
其實這恰恰是李清照性格和人格的另一面。這不僅體現於這首詩,其他詩作中也多有 流露。這一場的最後,導演通過獨唱、反 復重唱,並助以雷聲,濃濃地作了渲染和 強化,相當具有感染力。
第四場,趙明誠卧病南京,李清照奉葯侍候。戲的重點在趙明誠去世前與妻子最後的互通心曲。整齣戲由此逐步轉 入對人物精神世界的開掘。在這場戲中 第一次提出了一個帶有哲理性的問題。
趙明誠問李清照:「讀書人一輩子該做些什麼?」李清照回答:「該做什麼做什麼。」 趙的問題說明他臨終還不明白如何把握自己的命運,而李清照的回答說明她對 人生參悟得更透,胸懷更豁達,拿得起放 得下。李清照後面的戲正是以此為起點 延伸和發展的。
後面的戲從情節走向看,是沿著這 樣一條線走的:趙明誠被誣與金邦有通敵之罪,李清照押著文物典籍追趕流 小朝廷,想通過獻寶為丈夫辯冤,但作者和導演不在情節的表層做足文 章,而把重點放在人物內心世界的遽變上。
第五場發揚戲曲時空自由的寫 意手法,表現李清照押運文物寶器, 苦苦奔走於浙東各府縣之間,追趕流亡小朝廷。不料小朝廷逃得比兔子還快,李清照永遠望塵莫及。我很欣賞作者此時對李清照心態的推定和設置。
她自越州、明州、台州又婺州地一 路奔波,屢屢失望以後,發出憤懣之 語:「清者自清,濁者自濁,自有公 論。」她不再追趕了。她的心態已由承認小朝廷的權威而變成對它的蔑視。 家已破,人已亡,國也不國了,還向只 顧逃跑的昏聵朝廷申辯什麼黑白清濁呢!
這是入戲以來李清照的第一次 精神的轉折和突進。她再也不那麼在 意對小朝廷的尊重了。但是她仍然熱愛祖國山河,望著金華雄偉壯麗的八詠樓,她又留下不朽名句:「千古風流八詠樓,江山留與後人愁。水通南國三千里,氣壓江城十四州。」寫得多麼氣勢宏偉。
一句「江山留與後人愁」,道出了她雖然身處困頓,依然在作憂國恤民之思這一場戲導和演都好。表現李清照奔波於浙東各府縣路途時,盡情發揮戲曲寫意手法,在流暢的調度和緊湊的節 奏中,演員且唱且舞,如風卷行雲,且情 真意切,極有表現力和感染力。
李清照在婺州被惡人假傳聖旨,奪取了大量珍貴文物,此事把李清照推向絕路,心靈遭受嚴重打擊。她發出了世道 「不公正」的抗爭,為對不起死去的丈夫而自責。接二連三沉重的打擊,把李清照折磨成了「萬念俱成灰,孑然一婦人」。此時李清照的悠長唱段如同命運詠嘆調, 充分傳達出她內心的哀傷和精神的挫折。
她一反常態,把一向看得比命還重的書稿詩箋拋向空中,恨恨地發出怨聲: 「都是無用的東西。」 戲曲人物性格的設置,一順邊走向 的多,而此劇中對女詞人李清照精神世 界的塑模,經過起伏跌宕而進入逆向境 界,我以為這是《李清照》在創作和演出 中最具人文價值的地方。
第六場,李清照已屆晚年。這場戲史實難考,具有豐富的浪漫氣息。這場戲裡 的李清照已經生計維艱,精神頹唐,但豪放一如往日。她在酒肆里賒酒喝,一碗不夠要一壇,喝完一壇再要一壇。導演和演員把握得很好,演出了她頹唐表象之下靈魂的痛楚和獨特的氣質。
綜觀李清照形象的塑造,不是一般地演示一個天才的曲折人生路,而是讓 我們看到一個天才生命在重力擠壓下的扭曲與消解。李清照原本與世無爭,生活在自由天性之中,享受著充分的精神生 活和情感生活,她的才華光耀千秋。
但是在腐敗朝廷和社會黑暗的打擊之下,她成了放浪形骸、心靈麻木、良智掩藏的可憐人。
在戲的最後,《李清照》的創作者和演出者懷著對這位天才女詞人的崇仰敬愛之情,恢復了她的尊嚴和秉性,喚回 她的才華。
當她為自己「生不像生,死不 像死;人不像人,鬼不像鬼」而自慚,不肯承認自己是大名鼎鼎的易安居士時,她最親近的朋友和素不相識的酒友都向她舉起了致敬的酒杯,同聲齊喊:「我們永遠是你的親人。」
戲的結束打造得十分詩化,李清照 在友善人們的簇擁之下,坐在鞦韆架上, 彷彿又回到昔日青春洋溢的年華,佳句 如涌。
推薦閱讀:
※李清照小記(下)
※筆意纖纖,眷眷情深——李清照《一剪梅》
※李清照和她周圍的一群人
※愛喝酒愛打牌,李清照居然還是個「朋克少女」!
※感受李清照
TAG:李清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