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復辟帝制
一、脅迫選舉總統,廢棄臨時約法
由孫中山等革命黨人發動的「二次革命」失敗以後,袁世凱以為主要障礙已除,便加快步伐向民主共和勢力進攻,採取種種卑劣狡猾的手段,為復辟封建帝制、建立袁家王朝進行準備。
首先,袁世凱脅迫國會選舉他當正式大總統。為達此目的,他收買一些議員拼湊成「公民黨」,與原進步黨一道,操縱國會通過了先選總統、後訂憲法的提案,並於1913年10月4日草草公布了《大總統選舉法》。10月6日進行總統選舉時,袁組織便衣軍警及地痞流氓數千人,自稱「公民團」,包圍國會會場,脅迫議員投他的票。從早8時至晚10時,議員們連續投票三次,袁世凱才勉強當選。次日,又選舉黎元洪為副總統。
袁世凱當上正式大總統後,認為國會和政黨已無存在的必要,決心把它們一腳踢開。11月4日,袁公然下令解散國民黨,撤銷國民黨議員的資格,使國會不足法定人數,無法開會。1914年1月10日,袁又下令停止其餘國會議員的職務,每人發給旅費四百元,令其返回原籍。於是,象徵民主政治的國會,被袁世凱徹底破壞了。
取消國會後,袁又著手毀棄束縛他手腳的《臨時約法》。他匆匆拼湊起一個名為「約法會議」的立法機構,按其意旨草草炮製了一部《中華民國約法》,於1914年5月1日公布施行。該約法規定大總統「總攬統治權」,集內政外交軍事大權於一身。年底,袁世凱又炮製了一個《修正大總統選舉法》,其中規定總統任期為十年,任期屆滿時,如認為「政治上有必要」,不用改選即可連任;總統的繼任人由現任總統推薦。這樣,袁世凱不僅成為終身總統,並可世代相傳,與專制皇帝沒有多大區別。但他並不以此為滿足,夢想名副其實地登上皇帝的寶座。
二、簽訂「二十一條」,尋找復辟靠山
當袁世凱加緊復辟帝制之際,歐洲的主要帝國主義國家正捲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漩渦,暫時無暇東顧,這就給日本進一步侵吞中國提供了良機。它借對德宣戰之機,於1914年秋派遣軍隊在中國的山東半島登陸,侵佔了青島和膠濟鐵路全線,取代了德國在山東的侵略地位。對此,袁世凱政府竟宣布「局外中立」,聽任日軍在中國領土上橫行。1915年1月,日本又以贊助復辟帝製為誘餌,向袁世凱提出了變中國為其殖民地的「二十一條」要求①。袁世凱為了取得日本的支持,竟於同年5月9日接受了「二十一條」中除第五部分內容以外的全部要求,其賣國賊的面目已暴露無遺。
簽訂了賣國的「二十一條」,換取了日本的支持,袁世凱以為復辟帝制的條件業已成熟,便不顧全國人民的反對,唆使其親信幕僚楊度等六人,於1915年8月14日聯名發起成立「籌安會」,冒充研究國體問題的學術團體,公開鼓吹恢復帝制,要求召開國民會議,變更國體。袁世凱在各地的親信也聞風而動,有的上書「勸進」,有的組織各種「請願團」,擁袁稱帝。在袁世凱操縱下,從10月28日開始,各省區的「國民代表」在當地進行所謂「國體投票」,至11月20日全部結束,「一致贊成」改民主共和為君主立憲。12月11日,參政院②又以「國民代表大會總代表」的名義上「推戴書」,「恭戴今大總統袁世凱為中華帝國皇帝」。12日,袁世凱申令接受帝位,次日在居仁堂接受百官朝賀,並對文武要員大加封賞。31日,宣布改民國五年(1916年)為「中華帝國洪憲元年」,元旦舉行登極大典。至此,袁世凱復辟帝制的醜劇達到了高潮。
三、復辟帝制不得人心,全國掀起
反袁浪潮
袁世凱的稱帝復辟活動,進一步激起了全國各個階級、階層和各種政治力量的強烈反對,打倒袁世凱成為舉國一致的目標。
人民群眾是反袁的主力軍。除上海等城市的工人積極開展反袁鬥爭外,許多地方的農民也實行武裝起義,攻州占縣,動搖了袁世凱的反動統治基礎。
在政治集團方面,國民黨被袁世凱非法解散後,孫中山於1914年7月在日本組織「中華革命黨」,繼續堅持武裝討袁,維護民主共和制度,成為資產階級各派中反袁鬥爭最堅決的革命力量。1915年夏,該黨決定組建「中華革命軍」,指派幹部分赴上海、山東、陝西等地,籌設東南、東北、西南、西北等四個軍的總司令部,聯絡軍隊和會黨,策劃武裝起義或進行暗殺活動。1915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廣東革命黨人在惠州、博羅、佛山等地組織起義,反對袁世凱復辟帝制。11月10日,上海革命黨人刺死了袁的重要爪牙、上海鎮守使鄭汝成,接著發動了「肇和」艦起義③。1916年2月,山東的革命軍積極開展武裝鬥爭,連克十餘縣,威脅省城濟南。此外,由中華革命黨人發動的其它零星起義遍布全國各地。但是,由於中華革命黨人仍然不注意發動群眾,僅僅依靠暗殺或策動一些會黨和舊軍隊進行軍事冒險,最後都難免失敗,因而並沒有對袁世凱的反動統治造成重大的威脅,也未能把全國的反袁力量領導起來。儘管如此,這些武裝起義,對於全國的反袁鬥爭起到了激勵和鼓舞作用。
在孫中山組織中華革命黨的同時,一部分拒絕加入該黨的前國民黨骨幹,在東京成立了「歐事研究會」④。由於他們開始時沒有提出反袁的口號和綱領,因而在群眾中影響不大。後李烈鈞、方聲濤、熊克武等人投入雲南的討袁行列,發揮了積極作用;此外,李根源、程潛、鈕永建、柏文蔚等後來也先後參加了護國戰爭。
梁啟超領導的進步黨,本為袁世凱的追隨者,後來由於遭到袁的冷落和遺棄,同時也看到袁的復辟帝制活動遭到廣大群眾的激烈反對,一個「普天同憤」的局面即將出現,才決定改弦更張,轉而反袁。當時的進步黨,在社會上有較大的實力和影響,並得到一些官僚、政客和軍閥的支持。他們利用革命黨人脫離群眾的弱點,把領導反袁鬥爭的旗幟抓到了自己的手裡。梁啟超與進步黨軍人蔡鍔①密商後,決定了一文一武兩步方案:梁啟超發表文章,奪輿論先聲;蔡鍔伺機離京回滇,策動軍事討袁。
袁世凱復辟帝制,在北洋軍閥內部也產生了離心傾向,甚至段祺瑞、馮國璋、徐世昌等心腹幹將,亦紛紛離袁自保。1915年5月末,陸軍總長段祺瑞稱病退居北京西山,不問政事,不久便被免職。江蘇將軍馮國璋對復辟帝制持敷衍態度,並與反袁勢力暗通聲氣。袁對馮擁兵外省很不放心,12月調其任參謀總長。馮以「害病」為借口,拒不到任。國務卿徐世昌對復辟帝制既不阻止,也不贊成,並於10月辭職離京。北洋軍閥集團內部的分崩離析,直接削弱了袁世凱的統治力量。
推薦閱讀:
※袁世凱墓藏一秘密:死後仍做皇帝夢,因偉人說句話才避免被搗毀
※失去靠山慈禧,袁世凱為什麼還是沒被殺|揭秘
※袁世凱一妻九妾的悲歡歲月
※袁世凱是如何管理他的一妻九妾 消除妻妾間嫉妒的
※《民國命錄解考》~ 袁世凱
TAG:袁世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