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填詞
2007-01-29 20:00:05|分類: 詩詞寶典 |字型大小訂閱
一、倚聲填詞與詞律 詞是唐代新興的一種韻文學,稱「曲子詞」、「長短句」、「歌曲」、「樂章」等。它是配合隋唐以來滸的新的俗樂——燕樂的歌詞。公元六世紀後期,即北朝北周時,中原地區已有許多來回自西域的東工和歌妓,他們帶來了印度系的西域龜茲音樂。這種音樂是以琵琶定律的,使用七音階,旋律熱烈活潑,曲調優美動聽,甚為中原的上層社會成員和普通民眾所欣賞。中國音樂理論家鄭譯聽龜茲樂師蘇祗婆彈奏琵琶,發現所用的音階比中國古樂多兩個半音階。他於是將古樂的宮、商、角、徵、羽五音,加上變宮、變徵而為七音,又與古代十二律呂的理論附會,於是七音與十二律呂旋轉相交而構成八十四調。這是一種論的推演,但自此以琵琶定律、七音階、實用二十八調便形成新的流行音樂——隋唐新燕樂。「燕」即「宴」。燕樂及施用於宴會的音樂。中國古代宮廷和貴族之家的宴會所用之樂也燕樂,但隋唐燕卻是當時新興的流行音樂,或稱「胡樂」,它與中國古樂在音階、調式、樂器、演奏方式等方面都有很大區別。現在敦煌文獻中尚保存了唐代燕樂曲譜《西江月》、《傾杯樂》、《南歌子》、《浣溪沙》等十四譜,經音樂考古家的破釋,我們仍能聽見繁聲促節、激動似的樂音。 公元1900年中國西北敦煌莫高窟藏經洞發現近兩百首寫本曲子詞,它們是中國最早的燕樂歌詞,其中有初唐的作品。它們是有格律的、長短句形式的新體音樂文學。中唐以後文人如白居易、劉禹錫等嘗試作詞,至宋代詞體便繁榮興盛而成為時代文學了。中國古代的音樂文學是先有歌詞——詩,然後由音樂家根據作品內容配上相應的樂曲。這就是以「以樂從詞」,它是以歌詞為準度的。唐代新體音樂文學——詞,則是音樂家創作了樂曲,然後由文人根據樂曲的節奏和旋律製作歌詞。這就是「以詞從樂」,它是以音樂為準度的,故稱「倚聲填詞」。中唐詞人劉禹錫根據當時流行的樂曲《憶江南》作了一首詞: 春去也,多謝洛城人。弱柳從風疑舉袂,叢蘭(氵邑)露似沾巾。獨坐亦含顰。 作者註明,此是「依《憶江南》曲拍為句」,於是形成了這樣的長短句。依曲拍為句即是倚聲填詞。只有精通音樂的詞人如白居易、劉禹錫、溫庭筠等才能做到倚聲填詞。他們之中的一些詞人還可對流行的樂曲加以改制,或自己作曲——自度曲,而所配的歌詞力求聲韻與音樂的和諧,所以歌妓演唱起來特別諧婉。自從詞體在宋代盛行之後,一些不諳音樂的文人也喜好歌詞創作。他們不能倚聲填詞,於是便以著名詞人的作品為範本,模擬其聲韻格律。溫庭筠十四首《菩薩蠻》是範本,後來文人填詞,便可不再根據此調的音樂節奏和旋律去審音配詞,只須根據範本每字的平聲或仄聲和用韻規則去填寫即可。自南宋以來,尤其是詞樂失傳之後,文人作詞只能依名作的聲韻為譜而填寫了。 明代後期的詞學家們對唐宋詞調的聲韻規則進行整理,制訂詞譜,便於人們學習填寫。清代康熙二十六年(1687)詞學家萬樹的《詞律》二十卷刊行,它實為詞譜,考證精審,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康熙五十四年(1715)王奕清等奉朝廷之命修纂的《詞譜》四十卷是含有大成之著,成為我們現在按譜填詞的標準。
二、詞律的構成 中國詩歌發展到唐代形成了格律。唐人將這種具有格律規範的詩體稱為「近體詩」,以便與古體詩區別開來。詞體是講究格律的,它誕生在中國古典格律詩體形成之後,成功地吸收了近體詩聲韻格律的經驗而加以發展,因而從文學的觀點來看,詞律、七律和排律,其格律都是由字聲、韻、體式有平起式和仄起式兩種。詞律的構成是較為複雜的。清代學者宋犖說:「調有定格,字有定數,韻有定聲。」這尚不能完全概括詞律要素。詞律構成的要素有:(一) 調 詞體是以調為單位的,每調有自己關於格律的特殊規範,因而我們講詞體格律絕不能脫離調。各個詞調的格律是不相同的。(二) 字數 詞體的字數依調而定,短者是《十六字令》,僅十六字,最長者為《鶯啼序》二百四十字。當然也有字數相同的詞,例如《浣溪沙》《歸國遙》等都是四十二字,但它們的句數、用韻、平仄、句式則是積壓異的,作詞必須嚴遵每調所規定的字數,不能多一字,也不能少一字。(三) 句 句式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字各式。句數最少的四句,多的有數十句。這些,每調都有具體規定。(四) 片 詞體由一段完成的稱為「單調」,如《憶王孫》。詞體由兩段組成的稱為「雙調」如《菩薩蠻》等。其中前段稱為上片,後段稱為下片。雙調是調體中最普遍的。詞體由三段組成的如《蘭陵王》《夜半樂》等,稱為「三疊」。詞體由四段組成的如《鶯啼序》,這極為罕見。在書寫排印時,每片之間必須空格,以表示分片。古人歌曲演奏完一曲,曲終稱為闋。詞是付諸歌喉的,故一詞也稱一闋,雙調的上片稱上闋,下片稱為下闋。(五) 字聲 詞的每調字聲平仄各有定格,每調內也有某些字聲是可平可仄的,凡此皆應按詞譜的規定。我們作詞時切忌隨意更改字聲平仄的規定,而且應注意詞體是沒有什麼通行的平仄定格的句式,因為句中平仄是隨詞調而定的,可以是律句,也可以是數個仄聲字或平聲字組成的拗句。(六) 韻 詞體用韻分三類,即平聲韻、仄聲韻和入聲韻,每詞調緣有規定。 的確詞比格律詩的格律複雜得多,顯然給作者的束縛和限制也愈多,但詞體格律的複雜和嚴密,表明其形式的精巧,藝術色彩尤為豐富,所以它是中國古典格律詩體中形式最完美的,具有春它詩體所難及的優長,「能言詩之所不能言」。
三、詞的用韻唐宋詞的用韻,雖然是參照詩韻,但實際比詩韻寬,詩的韻部絕不容許與他部或鄰韻相混。而在詞中則可。詩不使用方音協韻,而在詞中則可。格律詩用平聲韻,而詞以調為單位,每調關於用韻皆有特殊規定。詞體用韻情況常見的有以下幾種:1、一首一韻,或平聲、或仄聲韻。2、一詞多韻。3、同部平仄互協4、限用入聲韻。除此之外,還有疊韻、數部韻交協和長尾韻等。 關於入聲韻。詩韻中入聲雖然單獨為一類,但在具體使用時歸進仄聲。詞韻則分為平聲韻、仄聲韻、入聲韻三類。某些詞調按規定只能用入聲韻的,不能任意改變。如《滿江紅》、《賀新郎》、《憶秦娥》等調。詞的用韻應明確四點:詞韻大致參照詩韻,但有區別;入聲韻在詞韻中是單獨的一類;詞韻分為十六部;詞的用韻規則依各個詞調而定。
四、詞調的選用詞調是唐宋燕樂樂曲,它們來源於印度、西域、河西走郎的流行曲子,來源於中原樂工歌妓的改制,來源於朝廷教坊和大晟府文人的創作,來源於詞人的自度曲,保存了其獨特的文化色彩。茲舉數調簡析於下:《蝶戀花》 原名《鵲踏枝》,為唐代教坊曲,興起於盛唐時期,屬於新的燕樂曲。五代南唐詞人馮延巳用此調創作十餘首詞,成為此調的典範,其詞意與聲情極吻合。此調偶有作者用入聲韻或平仄協韻者,但仍以仄聲韻為恰當。上下闋共十句,其中八句皆用韻,是韻很密的詞調。句式以七言為主,共六句,另有四言與五言各兩句。這樣形成流暢而又柔婉、激越而又低回的聲情。詞中表現惜春悲秋、離情別緒者多凄愴怨慕,表現艷情相思者多旖旎嫵媚,詠物述志者多健捷激越。《臨江仙》 是唐代教坊曲,所配的為中國傳統的清商樂。此調最早見於敦煌曲子詞,所錄二首,一寫登臨思鄉之情,一寫閨怨。宋以前此調之詞之詠神仙事,與江水有關,宋以來表現的內容可說是無意不可入、無事不可言,凡男女之情、朋友之誼、憂時之感、羈旅之愁、山林之樂、風俗民情,均有所反映。此調最宜歌詠戀情,展示士人心態和抒寫傷世之感。《念奴嬌》 曲名來源於唐代天寶時期宮妓念奴,她嬌媚而善歌。今存最早的詞是北宋前期沈唐的作品。此調之詞或綺艷,或清腴,或嬌媚,或幽微,將其濃麗艷逸的本色發揮得淋漓盡致。從此調之聲韻而言,更適於表達豪放悲壯的情感。因其定格為上片十句,句腳字九個仄聲,一個平聲,下片十句,句腳字八仄聲,二平聲,構成拗怒的情調,所表達的情感顯得激越凄壯,即使作者選擇艷情為題,寫出來也別是一番聲情。《沁園春》 詞調取名於東漢沁水公主之園。此後沁園用來泛指公主園林,為進入韻領域創造了形象條件。現在最早之詞是北宋前期張先的作品。從句式上看全調二十五句,其中四言十五句,構成以四言為主幹的體例。四言句雖然音節較為簡單,但在寫景、敘事、抒情時具有自身的優勢,比五言和七言顯得更凝練莊重,在對仗上更容易工整,在音律上更爽朗鏗鏘,具有流暢之美。基於上述因素,此調很少用來寫纏綿的綺情,很少出現婉約的筆調,而一般是呈現雅馴典重、曠達疏放、豪邁悲壯的風格。《水調歌頭》 來源於隋煬帝所制《水調》,其聲韻甚悲切,此調是截取大麴《水調》的首章另倚新聲而成,今存最早作品是北宋前期蘇舜欽的詞。唐人《水調》曲凄涼怨慕,聲韻悲切。宋人的《水調歌頭》昂揚酣暢,韻味豪放瀟洒,適於表現豪放之情,故豪放詞人多用此調。此調所詠有懷古、登覽、贈別、慶賀、感時傷世等。《滿江紅》 是北宋新興的詞調。唐代詩人白居易《憶江南》詞有「日出江花紅勝火」,描繪太陽出來光照江水、浪花鮮紅似火的奇麗景象。《滿江紅》當是江南這種美麗奇特景象的概括,具有詩情畫意。此調為北宋早期詞人柳永創製。他共作了四首詞,其中一首俗詞是以代言體模擬市井女子語氣,表現離情別緒引起的內心矛盾,當是創調之作。此調雙疊,屬換頭曲,後段起五句與前段相異,自第六句始與前段相同,富於變化而歸於和諧。從句式看,此調有三個四字句,四個較靈活的八字句,一個五字句,四個可以對偶的七字句,六個三字句。其基本句式是奇句,適於表現奔放的情感;又由於十八句中只有三個平聲句腳,而此調慣用入聲韻或仄聲韻,因而形成拗怒的聲情,宜於表現憤怒的情感。由於四字句、八字句及對偶的穿插,又使此調自饒和婉。因此,此調錶情豐富,最適於主觀抒情,宜於表達纏綿怨抑的情感,具有清新綿邈的美感效應。南宋初年岳飛的壯懷激烈、慷慨悲涼的傑作流傳之後,又賦予此調新的特色。 唐宋詞人倚聲填詞,不同的作者,或同一作者,在以詞配樂時,往往出現同一詞調之作品在字數上略有差異,多一字、少一字或多數字、少數字的情形;某字或數字的平仄相異;原是單調後來發展為雙調。這些差異被詞學家區分為若干體。
五、按譜填詞填詞必須按譜,我們現在所依據的是清代學者整理之譜。若不遵循其規範,寫出的長短句僅是韻文,而並非某調之詞。第一詞調之聲韻規範都是眾多詞人的經驗總結,它確實不可隨意改動。如《浪淘沙》的起二句:簾外雨潺潺 春意闌珊 ●●○○ ●○○把酒祝東風 此恨無窮●●○○ ●○○ 這兩句讀起來音節響亮和諧,若將每句句末兩字改為仄聲,其韻味便大不相同了。所以所以強調按譜填詞。 初學者先選擇易填寫的小令,用一詞調多填幾次,熟悉後再用其他詞調。在有了一定經驗時,可試用聲律較寬的常用長調進行練習。總之掌握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的循序漸進的原則,長期堅持,比較琢磨,經過一段時間便征服這一精美的古典藝術形式了。從文學的角度來談作詞方法,簡略介紹一般的程序:1、立意 主體的感受,適合詞體表達者,將它化為情緒。最好選取生活中的特定場景,僅表現一點最優美的情緒,最深刻的印象,最真實的感覺。2、選調 考慮所達之意與某詞調之聲情的吻合,而且要考慮內容的分量,看適合小令、中調或長調。3、擇韻 各韻緣有特殊的表情作用。這須作者參考名篇,細心玩味,總結經驗,首先考慮用平聲韻 或仄聲韻,然後再考慮用哪個韻部。初學者最好選擇寬韻,即該部所收韻字較多的,避免選擇窄韻,即該韻所收韻字較少的。當然最好選擇你所熟悉的韻部。4、謀篇布局 小令單調,因篇幅短小,不須考慮布局,填寫雙調應大致確定上片與下片主要表現什麼,如上片寫景,下片抒情;上片憶舊,下描述現實等。5、句法 詞的句法比詩富於變化,表現力亦增強,如辛棄疾《水龍吟》: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遊子,把吳鉤看了,欄干拍遍,無人會登臨意。這從現代漢語語法的觀點來看,它是一個很完整的句子,有定語、主語和謂語,其表達的思想是很豐富的。一般說來詞的句意是以韻為單位的,如: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作詞時一般當以一韻或兩韻來考慮表達一個意思,而它是相對完整的。在這一韻里,它由一個或數個意象組成,由數個意象合成一個意群。一首詞就是由若干意群組成的。6、虛字 將意象或意群粘連起來的是虛字,如任、看、正、等、乍、怕、總、愛、奈、以、但、料、更、算、見、悵……它們或作領字或表示詞意轉折。詞中善用虛字,可使意脈貫串,詞意空靈,搖多姿。柳永的《八聲甘州》一詞中使用了對、漸、漢、想等虛字,體現了謹嚴的章法,成為典範之作。7、對偶 詞中用對偶之處,詞譜未作說明。作者須參考詞譜所錄范作,注意辨識對偶之處。凡宜用對偶之句,遵照一般對仗規則即可。
本文摘自謝桃坊先生編著的《詩詞格律教程》
推薦閱讀:
※按律寫詩填詞資料
※學填詞·鷓鵠天——文/芳草思思
※《沁園春》詞牌的填詞要領
※初學填詞(十八):最美宋詞《青玉案*元夕》
TAG:填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