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東亞戰略格局演變看中日關係
東亞地區分為東北亞、東南亞,自20世紀30年代以來,以這四大國關係為主要標誌的東亞戰略格局,大體上平均每十年發生一次重大變化,變化的根本原因是國家模式競爭的結果。
中美俄日四國關係:十年河東十年河西(略)
東亞戰略格局緣何「十年一變」(略)
日本的對華牽制戰略註定失敗
從日本國內形勢看,自民黨在2013年參議院選舉中未獲得過半數議席,聯合執政的日本公明黨態度慎重,因而近期內安倍難以實現修改憲法的政治目標。
在國際上,目前,甚至連美國也開始對日本在東亞地區可能的鋌而走險發出警告;對安倍內閣拒絕承認存在釣魚島領土爭議而企圖把美國拉下水越來越不滿;對日本謀求修改憲法,行使「集體自衛權」,擁有先發制人軍事打擊能力等開始持消極態度。
從歷史上看,對新中國進行戰略遏制、圍堵的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統統失敗。如今中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已遠遠超過當年,而日本的國力則遠不能與當年的美蘇兩個超級軍事大國相比。因而安倍如果企圖使日本成為繼美蘇之後第三個在國際上挑頭牽制中國的國家,註定失敗。
另外,中日邦交正常化40多年來,兩國經貿關係和各界友好交往與當年沒有外交關係的中美兩國不同,與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之前的中蘇關係也不同。儘管輿論調查顯示中日兩國民間彼此的好感度大為下降,但兩國之間友好的基礎並未消失。
再有,安倍執政以來在中國周邊地區對中國施加的壓力,已轉化為中國大力改善和加強同周邊鄰國關係的動力。今年以來,習近平主席訪美取得圓滿成功,中美元首互動效果明顯;梅德韋傑夫總理訪華加強了中俄關係;韓國總統朴槿惠、印度總理辛格、蒙古國總理阿勒坦呼亞格訪華,都取得積極成果;習近平主席、李克強總理利用多邊國際會議之機出訪東盟各國,同印尼、馬來西亞、泰國、越南、汶萊等國增進了關係,特別是中越在海上共同開發問題上取得突破性進展;中國同歐盟、加拿大的關係也取得新進展。
從近期看,安倍內閣在短暫的三年執政期間能否改正系統性國家戰略錯誤,將決定這一時期的東亞戰略格局。如果安倍內閣缺乏糾偏能力而一意孤行,日本必將進一步滑向戰略孤立。因為2014年是甲午戰爭120周年、日本首次出兵台灣140周年,2015年是《馬關條約》締結120周年,日本在歷史觀和島爭問題上如果頑固堅持錯誤,勢將進一步促成中韓共同對日的東北亞戰略格局,甚至連美國也會同日本保持一定距離。一旦中日兩國在釣魚島海域發生「擦槍走火」,歷史與現實的因素必將相互影響,中日之間的戰略對抗程度將比中美冷戰、中蘇對抗時期更為嚴重,其後遺症也將更加難以治癒。
著眼未來七至十年,很可能是物極必反。日本的有識之士和廣大民眾一定會對安倍內閣目前的錯誤做法說「不」。日本要想在2020年辦好東京奧運會,就必須真正解決好福島核電站事故帶來的核污染問題,必須與亞洲鄰國改善關係。否則,如果東京奧運會後日本右翼民族主義進一步膨脹,日本政府的政策迴旋餘地就會變得更小。一旦福島地區的核污染嚴重失控,信誓旦旦向國際社會做出承諾的安倍首相將難辭其咎,甚至會導致自民黨再度下野。
目前,安倍內閣所追求的國家模式轉型已經受阻,未來的日本當政者將不得不努力探尋真正符合本國國情與時代潮流的國家發展模式,並重新調整失敗的對華戰略。也許只有到那個時候,中日之間的障礙才能消除,中日關係才能實現穩定健康的發展。
推薦閱讀:
※婚後夫妻關係的4個敏感期
※肝與心的關係:君臣同心,國泰民安
※投資理財與股票之間存在的關係
※從A到Z 這26個關鍵詞將載入中英關係史冊
※為什麼天底下最難搞的關係是婆媳關係?[網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