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讀:《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附原文)

作者: 朱廣清

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由劉延東副總理直接領導,科技部、發改委、工程院會同相關單位在系統梳理、深入研究、廣泛徵求意見基礎上,研究起草了《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該《規劃》是關係我國全局和長遠發展的前瞻謀劃。按照《規劃》規定,科技部將依託國家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部際聯席會議,會同有關部門負責推進新一代人工智慧重大科技項目實施,並加強與其他計劃任務的銜接協調;人工智慧規劃推進辦公室設在科技部,具體負責推進規劃「一張藍圖干到底」。就在《規劃》發布前後的兩年間,中國工程院曾先後兩次提交書面建議。2015年中國工程院確立了重大諮詢項目「中國人工智慧2.0發展戰略研究」,2016年7月徐匡迪、潘雲鶴等一批院士提出了「啟動中國人工智慧重大科技計劃的建議」,中央迅速採納,決定製定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實施新一代人工智慧重大科技項目。2017年7月《規劃》發布當月,徐匡迪、潘雲鶴等院士就我國人工智慧高端人才培養問題,再次提出建議。

我國《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經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於2017年7月8日以國務院文件形式印發實施。

《規劃》指出,「人工智慧成為國際競爭的新焦點。人工智慧是引領未來的戰略性技術,世界主要發達國家把發展人工智慧作為提升國家競爭力、維護國家安全的重大戰略,加緊出台規劃和政策,圍繞核心技術、頂尖人才、標準規範等強化部署,力圖在新一輪國際科技競爭中掌握主導權。」《規劃》強調,「當前,我國國家安全和國際競爭形勢更加複雜,必須放眼全球,把人工智慧發展放在國家戰略層面系統布局、主動謀劃,牢牢把握人工智慧發展新階段國際競爭的戰略主動,打造競爭新優勢、開拓發展新空間,有效保障國家安全。」

科技部副部長李萌,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政策例行吹風會上,介紹了《規劃》編製的相關情況。他說,「《規劃》是我國在人工智慧領域進行的第一個系統部署文件,也是面向未來打造我國先發優勢的一個指導性文件,重點對2030年我國新人工智慧發展的總體思路、戰略目標和主要任務、保障措施進行系統的規劃和部署。」他說,「《規劃》描繪了未來十幾年我國人工智慧發展的宏偉藍圖,確立了「3步走」目標:到2020年人工智慧總體技術和應用與世界先進水平同步;到2025年人工智慧基礎理論實現重大突破、技術與應用部分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到2030年人工智慧理論、技術與應用總體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成為世界主要人工智慧創新中心。」

《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發布前,本刊曾邀請李萌和中國工程院原常務副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潘雲鶴,就我國人工智慧人才特別是高端人才引進與培育問題,書面回答本刊記者提問。

一、60多年前,一批著名科學家開啟了「人工智慧」時代

潘雲鶴回顧了人工智慧概念確立過程。

60多年前的1956年,在美國達特茅斯學院舉辦的一個沙龍式學術會議上,一批著名科學家——斯坦福大學的約翰·麥肯錫、麻省理工學院的馬文·明斯基、卡內基梅隆大學的赫伯特·西蒙和艾倫·紐厄爾這4名日後的圖靈獎獲得者,還有資訊理論創始人克勞德·香農和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BM)的羅切斯特,首次確立了「人工智慧」概念:讓機器像人那樣認知、思考和學習,即用計算機模擬人的智能。由此,人類社會一個新的時代——人工智慧時代誕生。

人工智慧奠基人,是被人們同時稱譽為計算機科學之父和人工智慧之父的英國數學家、邏輯學家阿蘭·麥席森·圖靈(1912~1954)。今天的計算機模型,均基於圖靈機——1936年,圖靈提出一種抽象的計算模型「圖靈機」(TuringMachine),用紙帶式機器模擬人們進行數學運算的過程;而「圖靈測試」則源自1950年圖靈論文《計算機器與智能》中的測試設計:如果電腦能在5分鐘內回答由人類測試者提出的一系列問題,且超過30%的回答讓測試者誤認為是人類所答,那麼,電腦就被認為具有智能。

潘雲鶴認為,自上個世紀70年代以來,人工智慧出現了7類典型應用。

第一,機器定理證明。它的核心技術,是計算機進行邏輯推理,後來擴大到非邏輯推理;第二,機器翻譯。它的核心技術,是自然語言理解;第三,專家系統。核心技術是求解和知識表達;第四,博弈。當時的核心技術是樹搜索,後來逐漸擴大到語意滲透神經網路;第五,模式識別。包括圖像識別、聲音識別;第六,學習。深度學習已成為人工智慧非常重要的一個理由;第七,機器人和智能控制。強調感知和控制。

潘雲鶴強調:此前60年,人工智慧的基本任務是:用計算機模擬專業人士技能,模擬專業知識,以至於今天人們在市場上看到的最廣泛的技術,正是人工智慧模擬人的技術,包括模擬人們解題、模擬人們翻譯、模擬醫生診病、模擬棋者對弈,總之模擬人類的知識經驗以及人們的各種動作。他說,這期間人工智慧領域的學者分為3派,一派是符號學派,另一派是連接學派,還有一派是行為學派。

記者注意到,2016年3月19日亦即阿爾法狗(AlphaGo)戰勝李世石的第4天,有媒體報道了卡內基梅隆大學人工智慧教授邢波在《未來論壇·理解未來系列講座》中講述全球人工智慧歷程特別是第一、第二次浪潮。卡內基梅隆大學是全球重要的人工智慧研究基地,很多原創性成果均出於此。

邢波指出,第一次人工智慧浪潮,出現在1956~1974年。其間,演算法和方法論有了新的進展,特別是演算法方面出現了很多世界級發明,其中包括一種稱做增強學習的雛形(貝爾曼公式)。增強學習,即是谷歌阿爾法狗(AlphaGo)演算法的核心思想內容。如今人們常聽到的深度學習模型,其雛形稱感知器,也是那幾年發明的。邢波說,第一次人工智慧的冬天,出現在1974~1980年。人們發現邏輯證明器、感知器、增強學習等,只能做很簡單、非常專門且很窄的任務,稍微超出範圍就無法應對。實際上,這裡存在兩方面局限:其一,人工智慧所基於的數學模型和數學手段被發現有一定的缺陷;其二,有很多計算的複雜度以指數程度增加,因而成為不可能完成的計算任務。

邢波指出,第二次人工智慧的寒冬,系由1987~1993年現代個人電腦(PC)出現「促成」的。20世紀80年代,人工智慧數學模型方面出現了重大發明,其中包括著名的多層神經網路(1986)和反向傳播演算法(亦稱BP演算法,1986);同時還出現了能與人類下象棋的高度智能機器(1989)。當時,蘋果、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BM)開始推廣第一代台式機,計算機由此走入個人家庭,特別是費用遠遠低於專家系統所使用的Symbolics和Lisp等機器。於是,在美國,由政府支持的經費數額開始下降,故又一次寒冬來臨。

二、全球人工智慧「群雄逐鹿」,研發併購與人才大戰激戰正酣

(一)人工智慧: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核心技術

1.美歐爭先進行戰略部署

潘雲鶴如是介紹了相關情況:

2016年5月,美國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OSTP),在其直屬的美國國家科學與技術委員會(NSTC)之下,設立了機器學習與人工智慧分委會(MLAI);同年10月,《美國人工智慧研究和發展戰略規劃》發布,其中提出七大重點戰略方向:(1)對人工智慧研發進行長期投資; (2)開發人機協作的有效方法;(3)理解和應對人工智慧帶來的倫理、法律和社會影響; (4)確保人工智慧系統的安全性; (5)開發人工智慧共享公共數據集和測試環境平台; (6)建立標準和基準評估人工智慧技術; (7)更好地把握國家人工智慧研發人才需求。

2017年7月12日,美國發布《人工智慧與國家安全》報告,認為未來隨著技術的持續進步,人工智慧將像核武器、飛機、計算機和生物技術一樣,日益成為可影響國家安全的變革性技術。該報告以「整個政府」為框架,提出了關於人工智慧技術的國家安全政策3個目標:(1)保持美國技術領先地位;(2)支持和平利用人工智慧技術;(3)災難性風險管理,並圍繞這3個國家安全政策目標,提出了11點發展建議。

在歐洲,英國創新署於2014年發布了《人工智慧2020國家戰略》,2015年發布了《英國機器人及人工智慧發展圖景》,2016年12月發布了《人工智慧:未來決策制定的機遇與影響》;法國則在2017年4月制定了《國家人工智慧戰略》,德國2017年5月頒布了全國第一部自動駕駛法律。

在亞洲,日本政府新近推出「人工智慧產業化工程表」,宣布在未來10年,將投入資金1000億日元(約9億美元)用於4個重點領域人工智慧研發,包括健康醫療、交通物流、信息安全、人才培養等。

中國應該是全世界人工智慧行動最早、動作最快的國家之一。2015年7月,國務院發布《關於積極推進「互聯網 」行動的指導意見》,將「互聯網 人工智慧」列為其中11項重點行動之一。2016年5月,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工信部、中央網信辦4部委聯合發布《「互聯網 」人工智慧3年行動實施方案》,明確提出:到2018年,打造人工智慧基礎資源與創新平台,人工智慧產業體系、創新服務體系、標準化體系基本建立,基礎核心技術有所突破,總體技術及產業發展與國際同步,應用以及系統級技術局部領先;並且提出,到2018年,「形成千億級的人工智慧市場應用規模」。今年全國「兩會」,「人工智慧」第一次正式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明確提出,「全面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加快新材料、人工智慧、集成電路、生物製藥、第五代移動通信等技術研發和轉化」。2016年3月,「人工智慧」一詞寫入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

2.產業界率先風生水起再掀熱潮

潘雲鶴指出,此次新一輪人工智慧熱潮,產業界是其先導。

大量資本與併購的湧入,加速了人工智慧技術與應用的結合,並蔓延升溫。據美國CBInsight公司2016年7月報告,僅2016年上半年,資本市場對人工智慧的投入就已超過2015年全年。2011年至今,谷歌、微軟、推特、因特、蘋果等IT巨頭,收購了約140家人工智慧領域的創業公司。

IT巨頭們紛紛布局人工智慧,諸如谷歌2014年高價收購DeepMind公司後,2016年其研製的阿爾法狗戰勝了圍棋世界冠軍李世石,谷歌稱其正從一個「移動優先」轉向「人工智慧優先」。微軟的小冰聊天機器人,正引導傳統的「圖形界面」向「自然語言和情感理解交互界面」轉變;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BM)開發的沃森系統已進入醫院,正在改變腫瘤臨床診斷與治療的運作模式;臉書公布了10年路線圖,將「連接世界」「人工智慧」和「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列為3大支柱。2016年9月,美國5大科技巨頭宣布成立人工智慧聯盟,旨在進行人工智慧方面的計算研究與推廣。

中國的公司不甘落後,百度早在人工智慧方面進行了專業布局:先後成立大數據實驗室、深度學習實驗室和矽谷人工智慧實驗室。2016年百度世界大會上,「百度大腦」推出,對語音、圖像、自然語言處理和用戶畫像、無人駕駛等領域進行重點關注和研發。阿里巴巴2015年6月聯合富士康向日本軟銀旗下的機器人公司SBRH戰略注資7.32億元,布局機器人領域;此外,阿里在人工智慧上更多關注云計算。杭州的海康威被視為全世界最大的生產攝像頭公司,已開始推出智能化攝像頭,把深度學習晶元和攝像頭連在一起。華為公司尤其在自然語言理解方面有所布局。騰訊悶聲收購了美國的機器學習平台類創業公司,與矽谷風投機構Felicis Ventures以1000萬美元領投美國數據公司Diffbot A輪融資,參投近10億元專註於生命大數據和數字生命研究的公司iCarbonX(碳雲智能)A輪融資,其人工智慧研究項目包括微信-香港科技大學人工智慧聯合實驗室(WHAT LAB)、優圖實驗室、微信模式識別中心、智能計算與搜索實驗室等,並且網易、京東也開始布局人工智慧領域。京東在深度學習、人工智慧、圖像識別等前沿領域研發,成立了DNN深度神經網路、PCL感知認知等實驗室,並積極將成果應用於實際業務當中。

創新工場創始人兼CEO李開復,不久前在《紐約時報》發表題為《人工智慧對人類社會的真正威脅》一文,提出「在消費互聯網領域,中美7家企業——谷歌、臉書、微軟、亞馬遜、百度、阿里巴巴、騰訊,都已在其現有產品和服務中大量使用人工智慧技術,並正快速使其運營版圖擴展到全球範圍,儘可能佔據更大份額的人工智慧市場。從目前態勢看,美國似乎佔據發達國家市場及部分發展中國家市場,而中國無疑贏得了多數發展中國家市場。

記者注意到,《烏鎮指數:全球人工智慧發展報告(2016)》中一組統計數字:目前,全球人工智慧企業數量,集中分布在美國、中國、英國等少數國家,3國企業數量佔總數65.73%。近年來,大量資本湧入人工智慧領域,美中英3國融資規模為全球最大。然而,3者間規模差距較大,美國為英國的21.9倍、中國的6.96倍。

另據騰訊研究院近日推出的《中美兩國人工智慧產業發展全面解讀》可知,全球人工智慧領先國家主要有美國、中國及其他發達國家。截至2017年6月,全球人工智慧企業總數達2542家,其中美國擁有 1078家,佔據42%;其次是中國,擁有592家,佔據23%。美國企業總量約為中國兩倍。其餘872家企業分布在瑞典、新加坡、日本、英國、澳大利亞、以色列、印度等國家。《解讀》還指明,1999年美國第一筆人工智慧風險投資出現後,迄今18年間,全球投資到人工智慧領域的風險資金,累計1914億元。目前,累計融資額為美國第一,中國第二。美國達978億元,領先中國54.01%,佔據全球總融資50.10%;而僅次於美國的中國,為635億元,佔據全球33.18%;其他國家合計佔15.73%。2016年,中國總融資額短暫接近美國,達492.98億元,距離美國約30億元。然而,中國在2017年增勢放緩,相反美國融資則出現井噴,累計融資大幅度超越中國。

3.人才成為重要且迫切的命題

潘雲鶴認為,人工智慧人才問題,是一個重要且迫切的命題。他說,去年3月9日,英國有些紙媒報道稱,美國斯坦福、麻省理工、卡內基梅隆、伯克利等4所名校人工智慧專業的博士,其起薪已達200萬美元以上,遠遠超過互聯網精英人才20萬美元起薪。

記者獲知,早在《2015年全球機器人產業分析報告》發布中,稱作「HAX」的硬體聚合地,就曾如此描述機器人領域發生的人才大戰:優步僱傭了卡內基梅隆大學赫赫有名的機器人中心1/3人才,僅2015年上半年,就僱傭了50人;谷歌僱傭了Robert Rose即特斯拉自動巡航部門技術負責人。資金比較充裕的初創企業一般通過內部培訓培養人才,而谷歌和特斯拉這樣的巨頭則直接從大學研究機構和競爭對手那裡挖「牆角」。

記者還注意到,近日騰訊研究院推出的《解讀》,設專題分析了中美人工智慧領域人才隊伍:

就智能產業人才總量而言,美國是中國的兩倍:美國人工智慧企業1078家,約有員工7.87萬名;中國人工智慧公司592家,約有員工3.92萬名,僅為美國的50%。其中智能產業基礎層(人工智慧晶元、演算法和數據)人才數量,美國是中國的13.8倍:美國人工智慧從業人員主要集中在基礎層和技術層,中國該領域從業人員主要集中於應用層。

美國團隊人數在處理器/晶元、機器學習應用、自然語言處理、智能無人機4大熱點領域佔有極大優勢:處理器/晶元,美國員工人數是中國的13.8倍,美國1.79萬人,中國1300人;機器學習應用,美國員工人數是中國的1.8倍,美國1.76萬人,中國9800人;自然語言處理,美國員工人數是中國的3倍,美國2.02萬人,中國6600人;智能無人機,美國員工人數是中國的1.98倍,美國9220人,中國4660人;計算機視覺與圖像,美國員工人數是中國的2.87倍,美國4335人,中國1510人。僅在智能機器人領域,中國員工人數稍多,為6400人,約為美國同領域人數的3倍。

美國主要以1~10人和10~50人小組和團隊為主,總量759個,佔據全美70.41%,這是美國人工智慧初創公司的主力軍;中國主要是10~50人的團隊,總量384個,佔據全國64.86%。美國小型創業團隊規模比中國小,然而在需要同等技術的情況下,美國團隊的平均能力和可創造價值高於中國團隊。

美國擁有5000人以上大型團隊共5家,中國此項尚屬空白。據Linkedin數據,美國人工智慧人才佔據全球半壁江山,7成人工智慧人才從業10年以上。相比之下,中國僅不足4成。

此外,兩國人才培養模式尚存差距。在人工智慧誕生地美國,大型院校基本上都設有人工智慧專業和研究方向。以卡內基梅隆大學為例,設有專門的機器人研究所,其中教授就有100多位。在很長時間內,中國很多高校尚無人工智慧專業。

(二)人工智慧2.0:計算機同人腦結合尚有一定距離

有媒體稱,2016年正值人工智慧發展60周年,谷歌的阿爾法狗戰勝了人類頂級圍棋高手李世石,成為人工智慧迎來第三次浪潮的里程碑事件。

潘雲鶴分析認為,這次阿法狗取勝,顯然不同於20年前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BM)深藍戰勝世界頂級國際象棋大師卡斯帕羅夫的方式——阿法狗採用的是大數據戰略自我博弈訓練的方法。他說,全球人工智慧正在從1.0走向2.0階段——不僅迎來一次大浪潮,從量的大發展進入質的大飛躍,且此次升級對人工智慧的方法論將有一個較大改變。

潘雲鶴提出:人工智慧2.0的定義應該是:基於重大變化的信息新環境,發展新目標的新一代人工智慧。其中,信息新環境是指:互聯網與移動終端的普及、感測網的滲透、大數據的湧現與網上社區的興起等;新目標是指:智能城市、智能經濟、智能製造、智能醫療、智能家居、智能駕駛等從宏觀到微觀的智能化新需求。可望升級的新技術有:大數據智能、跨媒體智能、自主智能、人機混合增強智能和群體智能等。

今年6月29日,首屆世界智能大會在我國天津市舉行,潘雲鶴在大會主論壇發表主題演講「中國新一代人工智慧」,分析了當今人工智慧的技術特徵:從傳統知識表達技術到大數據驅動知識學習,轉向大數據驅動和知識指導相結合的方式;從分類型處理視覺、聽覺、文字等多媒體數據,邁向跨媒體協同認知、學習和推理的新水平;從追求「智能機器」到高水平的人機協同融合,走向混合型增強智能的新計算形態;從聚焦研究「個體智能」到基於互聯網的群體智能,形成在網上激發組織集體智能的技術與平台;從擬人化的機器人轉向更加廣闊的自主智能系統,從而促進改造各種機械、裝備和產品,走上智能化之路。

潘雲鶴在報告中瞻望了人工智慧2.0時代五大端倪,以及中國邁向新一代人工智慧五大重點方向。

五大端倪:

第一,大數據的深度學習和自我演化已出現。例如,阿爾法狗除下棋外,其設計團隊DeepMind還為谷歌的數據中心進行用電綜合調節。有數據表明,2015年全美數據中心耗電量達1000億度,相當於我國三峽水電站一年的發電量,而阿爾法狗提升了谷歌數據中心15%的用電效率,節省了數億美元電費。

第二,基於網路的群體智能已萌芽。例如,普林斯頓大學在做腦科學實驗時,動用了全球145個國家16萬名科學家參與成像分析,成就了人類歷史上對視神經最系統的一次分類。

第三,人機一體化的混和智能越來越多出現。諸如增強手臂力量的外骨骼系統等。未來,更多的發展將出現在穿戴設備上,實現人和計算機的無隙連接。不過,最激動人心的計算機同人腦結合還有一定距離。

第四,聽覺、嗅覺、味覺之間跨媒體的推理已興起。

第五,無人系統將迅猛發展。回首歷史,機器人發展最快的並不是類人型機器人,而是對於機器進行智能化、自主化改造,譬如無人系統。

五大重點方向:

其一,大數據智能;其二,群體智能;其三,跨媒體智能;其四,人機混合增強智能;其五,自主智能系統。這些重點方向,將用於智能城市、智慧醫療、智能交通、智能製造、智能軍事武器等方面。

李萌在國新辦舉行的《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強調:新一代人工智慧,主要是大數據基礎上的人工智慧。他說,國際上普遍認為,人工智慧發展經過3個階段:弱人工智慧、強人工智慧、超級人工智慧。弱人工智慧,就是利用現有智能化技術,改善人類經濟社會發展所需一些技術條件和發展功能。強人工智慧,非常接近於人類智能,這需要腦科學的突破。國際上普遍認為,這個階段要到2050年前後才能實現。超級人工智慧,是腦科學和類腦智能極大發展後,人工智慧將成為一個超強智能系統。目前從技術發展看,從腦科學突破角度發展人工智慧還有局限性,因而現在所言新一代人工智慧,是基於大數據基礎、加之受腦科學啟發的類腦智能機理綜合起來的理論、技術、方法形成的智能系統。

李萌說,與前60年相比,新一代人工智慧不僅有更高的水平,能接近人的智能形態存在,而且以提高人的智力能力活動為主要目標,融入人們日常生活中,比如跨媒體、無人系統等,甚至還可閱讀、管理、重組人類知識,比如大數據智能、群體智能。新一代人工智慧對人類現有知識進行一些重組,比如大數據就是繼理論推導、實踐檢驗之後,一個新的科學範式、科學方法。現在人工智慧還能為生產生活和資源環境等社會問題發展提出一些建議。在越來越多的一些專門領域,人工智慧的博弈、識別、控制、預測甚至超過人腦能力,人臉識別在某些條件下是超過人眼和大腦的。新一代人工智慧相關科學發展、技術創新、軟體硬體升級的整體推進,正在引發鏈式突破,推動人類經濟社會發展從數字化、網路化向智能化加速躍進。

三、我國人工智慧人才聚集途徑與舉措

《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在「總體要求」的「指導思想」中提出:構築知識群、技術群、產業群互動融合和人才、制度、文化相互支撐的生態系統。在「基本原則」中提出:推進項目、基地、人才統籌布局。在「戰略目標」的「三步走」中提出:聚集起一批高水平的人才隊伍和創新團隊;形成一批全球領先的人工智慧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基地。在「總體部署」中提出:布局建設重大科技創新基地,壯大人工智慧高端人才隊伍,促進創新主體協同互動,形成人工智慧持續創新能力。

《規劃》「重點任務」第一項「構建開放協同的人工智慧科技創新體系」中,強調了如下幾點:

加快培養聚集人工智慧高端人才。把高端人才隊伍建設作為人工智慧發展的重中之重,堅持培養和引進相結合,完善人工智慧教育體系,加強人才儲備和梯隊建設,特別是加快引進全球頂尖人才和青年人才,形成我國人工智慧人才高地。

培育高水平人工智慧創新人才和團隊。支持和培養具有發展潛力的人工智慧領軍人才,加強人工智慧基礎研究、應用研究、運行維護等方面專業技術人才培養。重視複合型人才培養,重點培養貫通人工智慧理論、方法、技術、產品與應用等縱向複合型人才,以及掌握「人工智慧 」經濟、社會、管理、標準、法律等橫向複合型人才。通過重大研發任務和基地平台建設,匯聚人工智慧高端人才,在若干人工智慧重點領域形成一批高水平創新團隊。鼓勵和引導國內創新人才、團隊加強與全球頂尖人工智慧研究機構合作互動。

加大高端人工智慧人才引進力度。開闢專門渠道,實行特殊政策,實現人工智慧高端人才精準引進。重點引進神經認知、機器學習、自動駕駛、智能機器人等國際頂尖科學家和高水平創新團隊。鼓勵採取項目合作、技術諮詢等方式柔性引進人工智慧人才。統籌利用「千人計劃」等現有人才計劃,加強人工智慧領域優秀人才特別是優秀青年人才引進工作。完善企業人力資本成本核算相關政策,激勵企業、科研機構引進人工智慧人才。

建設人工智慧學科。完善人工智慧領域學科布局,設立人工智慧專業,推動人工智慧領域一級學科建設,儘快在試點院校建立人工智慧學院,增加人工智慧相關學科方向的博士、碩士招生名額。鼓勵高校在原有基礎上拓寬人工智慧專業教育內容,形成「人工智慧 X」複合專業培養新模式,重視人工智慧與數學、計算機科學、物理學、生物學、心理學、社會學、法學等學科專業教育的交叉融合。加強產學研合作,鼓勵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等機構合作開展人工智慧學科建設。

還是在國新辦舉行的《規劃》政策例行吹風會上,李萌表示,經過多年積累,我國人工智慧研發取得了重要進展,我國的專利和論文已在國際上居於前列,在語音識別、機器視覺、機器翻譯領域也是全球領先,而且人工智慧創新創業非常活躍。最近幾年發展起來的一批在全球有影響力的人工智慧企業,在國際社會上得到了廣泛認可。從總體上判斷,我國人工智慧在全球屬於第一梯隊。他說,當然,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短板和問題。比如,在研發上,基礎理論、核心演算法、關鍵設備、高端晶元、重大產品和系統方面的原始創新成果還比較少;在人才儲備上,無論從人才規模還是人才質量,現有的人才儲備遠遠滿足不了經濟社會發展對於人工智慧快速發展的強烈需求,特別是高端領軍人才比較缺乏;在產業生態上,我國的科研機構和企業還沒有形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生態圈和產業鏈。 李萌說,在制定《規劃》過程中,我國專家研究了國外人工智慧發展的規劃布局,包括國際上一些大企業技術發展方向、成功經驗和做法,其中給我們最大的啟發就是:他們對人才的重視。現在世界範圍內的信息產業巨頭,包括人工智慧企業的巨頭,都在不惜一切代價從全球網羅最高端人才。這是我們最需要汲取的經驗。與國外企業相比,我國最缺的是高端人才。由於缺乏高端人才,就有可能在高端引領方面落後,我國正在加快趕上。

李萌說,與此同時,我國也在積極進行學科建設——加強人工智慧一級學科建設。國內現在人工智慧還不是一級學科,高端實驗室也比較少。我國要學習國際上一些經驗,從各方面引進一些高端人才,形成團隊,帶領人工智慧的研發應用走向新的高度。當然,我國也歡迎國外人工智慧領先企業參與到中國人工智慧研發創新和產業發展的歷史進程中,深化合作,互利共贏。

據潘雲鶴介紹,全球大學人工智慧影響力排名榜單前30名中,未見中國大學,僅有的兩所亞洲大學均來自以色列,其餘高校均分布在歐美國家;前三名分別是:麻省理工學院、卡內基梅隆大學、斯坦福大學。另據科技部有關人士分析,美國人工智慧領先全球,關鍵在其優越的頂尖人才儲備與知識儲備。由此,我國《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將高端人才隊伍建設,作為人工智慧發展重中之重。

近日,潘雲鶴在中國科技網發表文章《新一代人工智慧的機遇與挑戰》,強調為實施新一代人工智慧戰略,組織好隊伍,培養好人才。他說,新一代人工智慧戰略的實施,是我國科技創新的重大行動,它將直接推動我國信息化從數字化、網路化階段發展到智能化階段。為此,隊伍的組織和人才的培育,是兩個極重要關鍵。從全國而言,需要形成一支政、企、學相結合的人工智慧攻關力量,其中,黨政領導力始終是中國發展的重要引擎。應當選擇一批有抱負、有戰略、有能力的省、市、縣,開展人工智慧2.0的有關研究、開發、應用和建設,先行先試,取得經驗,示範傳播。大批企業參與是實施該戰略的主力。既需要高水平的IT企業研發各種智能化產品,也需要其他各行業的企業實施智能化系統升級,並且促進各類型、各規模企業之間供需關係形成生產鏈的智能化協作,從而實現可持續結構性升級。學術機構如大學、研究院所將決定我國新一代人工智慧戰略實施的深度與水平。宜選擇一批大學和研究機構,促進其在新一代人工智慧的研究深度、應用廣度和向社會轉化的成功率上持續提升,同時加大人工智慧人才培育和學科建設的支持力度。政、產、學之間密切合作尤為重要。建議創建一批政、產、學合作的科學、工程和教育相結合的新一代人工智慧研究中心,試用靈活體制,實現快速發展。

本刊記者了解到,就在《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發布當月,徐匡迪、潘雲鶴等院士再次提出《關於加強人工智慧高水準人才培養的建議》。

《建議》指出,目前,人工智慧(AI)科學與技術正在全球迅猛發展,在有關行業的應用快速展開;我國對發展新一代人工智慧也已做出重大布局。值此之際,高水準的人工智慧人才就變成突出的關鍵。為此,建議我國在人工智慧研發人才的教育培養方面採取超常措施:

一、在全國選擇10~20所人工智慧高水平大學,作為人工智慧研究人才培養中心,每校每年分別下達30~90個(視各校能力而定)碩博士名額,以求若干年後我國每年至少可增加1000名人工智慧研發人才。

二、人才培養方向可包括3類:(1)新一代人工智慧的理論、模型、技術、平台與應用研究。(2)人工智慧與理、工、農、經、社、文的學科交叉研究。(3)企業優秀專業人才的人工智慧科研能力再培養。

三、建議2017年內落實計劃,從2018年春開始招生。

新聞鏈接

新華社: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

新華社北京7月20日電 國務院近日印發《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提出了面向2030年我國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的指導思想、戰略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部署構築我國人工智慧發展的先發優勢,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

《規劃》指出,要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堅持科技引領、系統布局、市場主導、開源開放等基本原則,以加快人工智慧與經濟、社會、國防深度融合為主線,以提升新一代人工智慧科技創新能力為主攻方向,構建開放協同的人工智慧科技創新體系,把握人工智慧技術屬性和社會屬性高度融合的特徵,堅持人工智慧研發攻關、產品應用和產業培育「三位一體」推進,全面支撐科技、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

《規劃》明確了我國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的戰略目標:到2020年,人工智慧總體技術和應用與世界先進水平同步,人工智慧產業成為新的重要經濟增長點,人工智慧技術應用成為改善民生的新途徑;到2025年,人工智慧基礎理論實現重大突破,部分技術與應用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人工智慧成為我國產業升級和經濟轉型的主要動力,智能社會建設取得積極進展;到2030年,人工智慧理論、技術與應用總體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成為世界主要人工智慧創新中心。

《規劃》提出6個方面重點任務:一是構建開放協同的人工智慧科技創新體系,從前沿基礎理論、關鍵共性技術、創新平台、高端人才隊伍等方面強化部署。二是培育高端高效的智能經濟,發展人工智慧新興產業,推進產業智能化升級,打造人工智慧創新高地。三是建設安全便捷的智能社會,發展高效智能服務,提高社會治理智能化水平,利用人工智慧提升公共安全保障能力,促進社會交往的共享互信。四是加強人工智慧領域軍民融合,促進人工智慧技術軍民雙向轉化、軍民創新資源共建共享。五是構建泛在安全高效的智能化基礎設施體系,加強網路、大數據、高效能計算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升級。六是前瞻布局重大科技項目,針對新一代人工智慧特有的重大基礎理論和共性關鍵技術瓶頸,加強整體統籌,形成以新一代人工智慧重大科技項目為核心、統籌當前和未來研發任務布局的人工智慧項目群。

《規劃》強調,要充分利用已有資金、基地等存量資源,發揮財政引導和市場主導作用,形成財政、金融和社會資本多方支持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的格局,並從法律法規、倫理規範、重點政策、知識產權與標準、安全監管與評估、勞動力培訓、科學普及等方面提出相關保障措施。


推薦閱讀:

帥湯007的生涯規劃
香港一日游,路線怎麼規劃比較合理?
年輕白領夫婦如何規劃家財迎接寶寶
學習紅旗渠精神,規劃成功職業人生!
規劃的田園綜合體先滿足這七個條件,再談落地!

TAG:人工智慧 | 智慧 | 規劃 | 發展 | 解讀 | 深度 | 原文 | 人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