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三毛作品的分期
關於三毛作品的分期
三毛作品分期依據《三毛傳》(崔建飛、趙珺)來劃分:
1、 雨季文學時期
2、 沙漠文學時期
3、都市玉冰時期(取自「她是夜市裡站著喝愛玉冰的人」愛玉冰為一種茶。)
一、雨季文學時期
該時期命名即取自《雨季不再來》:
「這兒沒有麥田,沒有陽光,沒有快樂的流浪,我們正走在雨濕的季節里。」
時間可確定為從第一篇處女作《惑》(1962年)開始,到出國(1966年)前後。作品多寫三毛苦悶在家和尚未走出雨季的大學時期。文章多悲苦、憂鬱、迷惘、空靈。
作品有:
1962年《惑》(一個自閉少女的內心掙扎)
1963年《月河》《秋戀》
1966年《極樂鳥》《雨季不再來》
1967年《一個星期一的早晨》
1968年《安東尼,我的安東尼》
共計七篇作品,均以「陳平」真名發表。1976年結成小說集《雨季不再來》(含1975 年以前作品若干)。
三毛風格的變化是從雨季文學的最後一篇小說《安東尼,我的安東尼》開始的。
安東尼是一隻可愛的鳥兒。它和女主人公相依為伴,度過了一個不再寂寞的暑假。開學了,春天來了,女伴們放飛了安東尼。安東尼飛走的那個晚上,下了一夜的雷雨。第二天早晨,女主人公在花園的地上,看見了一隻滿身泥漿的死鳥。那不是安東尼嗎?女孩子悲傷極了,眼淚無聲地流滿了面頰。
一樣的傷感題材,但三毛的處理與前不同了。她以寫實手法,按時間順序,敘述著故事發展,夾以心理活動的交代。那種(如《惑》)整段整段的近乎瘋狂的敏感細膩的心理描寫,如同安東尼一樣,在馬德里的春天裡,悄悄地消逝了蹤影。
1972年,三毛再赴馬德里。一邊和荷西戀愛,一邊給台灣《實業世界》雜誌撰稿。寫有《赴歐旅途見聞錄》、《我從台灣起飛》、《翻船人看黃鶴樓》等,都沿著《安東尼,我的安東尼》的路子,在平實樸素的風格演變。這三篇作品,和另兩篇沙漠時期作品《平沙漠漠夜帶刀》、《去年的冬天》,均收集在她《雨季不再來》文集里。這五篇,可視為三毛從雨季文學時期向沙漠文學時期過渡的作品。
二、沙漠文學時期沙漠文學可分為兩個階段:
沙漠文學時期(一)撒哈拉創作階段該階段大致從《中國飯店》(1974年)到三毛因戰亂離開撒哈拉前往加那利島(1975年)。其作品,主要收集在她《撒哈拉的故事》一書中,計十二篇。它們是:《沙漠中的飯店》(即《中國飯店》)、《結婚記》、《懸壺濟世》、《娃娃新娘》、《荒山之夜》、《沙漠觀浴記》、《愛的尋求》、《芳鄰》、《素人漁夫》、《死果》、《天梯》、《白手成家》等。1976年,《撤哈拉的故事》由台灣皇冠出版社出版。
與雨季文學相比,三毛沙漠文學時期的作品,風格為之一變。悲苦、憂鬱、迷惆、空靈的色彩消逝了,代之以健康、明朗、流暢、詼諧的文學風格。創作態度。從出世轉成了入世,從悲劇變成喜劇。《撒哈拉的故事》,每一篇都洋溢著健康、自信、樂觀的思想情緒。
「十年來,數不清的旅程,無盡的流浪,情感上的坎坷,都沒有使她白白地虛度一生最珍貴的青年時代,這樣如白駒過隙的十年,再提筆,筆下的人,已不再是那個悲苦、敏感、浪漫,而又不負責任的毛毛了。」
沙漠文學時期(二)加那利群島創作階段該階段大致從三毛定居加那利群島(1975年)直至荷西喪生(1979年)。比之《撒哈拉的故事》,三毛海島時期的作品,更趨成熟,個別作品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內容更加充實,思想更為豐富,塑造出了更多也更加多彩多姿的人物群像。
作品內容大致分為三類:一類是沙漠故事;一類是海島故事(大迦納利島和丹娜麗芙島);一類是她去撒哈拉之前的早期生活。其中,以反映沙漠時期的作品最精彩。
作品分別收集於《稻草人手記》《哭泣的駱駝》《溫柔的夜》中。
《稻草人手記》,是三毛離開撒哈拉後的第一部作品集。收入的十三篇作品中,都是一些生活小品故事,很少是屬於沙漠的。十三篇作品是:《序言》、《江洋大盜》、《親愛的婆婆大人》、《西方不識相》、《這樣的人生》、《士為知己者死》、《警告逃妻》、《這種家庭生活》、《塑料兒童》、《賣花女》、《守望的天使》、《相思農場》、《巨人》。
《哭泣的駱駝》,小說散文集,大致和《稻草人手記》創作時間相同。共收入九篇作品:《塵緣》(代序),《收魂記》,《沙巴軍曹》,《搭車客》,《哭泣的駱駝》,《逍遙七島游》,《一個陌生人的死》,《大鬍子與我》,《啞奴》。除代序外,其中五篇是沙漠故事,另三篇主要是海島故事。
《溫柔的夜》,是三毛沙漠文學時期出版的最後一部集子。書中除《寂地》一篇為沙漠故事外,其它六篇均以海島生活為題材:《五月花》、《馬德拉遊記》作於大迦納利島:《溫柔的夜》、《石頭記》、《相逢何必曾相識》、《永遠的馬利亞》則成稿於1978年的丹娜麗芙島。
三、都市玉冰文學時期該時期時間為荷西溺水喪生(1979年9月)到三毛自縊身亡(1991年1月),三毛由
皇冠出版社出版了作品集十二部,有聲書《三毛讀書》、《流星雨》、《閱讀大地》三種。另有電影劇本《滾滾紅塵》一部。與人合作的集子多種,如《昨日、今日、明日》、《泥土·牛》等。
十二部作品集是:《夢裡花落知多少》(198年出版);《背影》《萬水千山走遍》(1982年出版);《送你一匹馬》(1983年出版);《傾城》《談心》《隨想》(1985年出版)《我的寶貝》,(1987年出版);《鬧學記》(1988年出版);以及三本譯作:《蘭嶼之歌》(1982年出版);《清泉之歌》(1984年出版);《剎那時光》(1984年出版)。
這一時期作品題材更加豐富多彩。除了小說、散文之外,遊記的數量增多了。依然有零星的詩歌創作;文學評論、電影劇本和有聲出版物,則是新的嘗試。
該時期的命名取自三毛父親陳嗣慶《我家老二——三小姐》中「她是夜市裡站著喝愛玉冰的人」一句。荷西慘死後,三毛遭遇了一生最大的感情挫折。這時期作品大都寫於台北。在台北,三毛深感社會壓力太大的都市,她稱之為「滾滾紅塵」。作品中,染上了喪偶之痛以及對紅塵世俗的抗拒。而她抗拒的手段,唯有自閉於室,逃避現世。雖然,三毛的文字,依然優美燦爛,但字裡行間,始終回蕩著一種寂寥、落寞、婉麗、悲涼的調子。以夜市裡喝愛玉冰,比喻三毛晚期的文學,是再恰當不過的了。
《夢裡花落知多少》和《背影》,是三毛都市文學時期,最早的兩部作品集。它們寫於作家喪夫之後、隱居海島的日子裡。三毛晚期的文學風格,逐步形成。寂寥落寞,婉麗悲涼,與沙漠時期迥然不同。
《萬水千山走遍》,區別於之前的遊記文章,是一個成熟女性在沉靜的、用心靈去咀嚼旅行生活。大陸旅行,發表遊記很少,僅見的有一篇《敦煌記》。
《送你一匹馬》,吐露了她對教學工作的讚美。
《傾城》大多取材於三毛童年、少年和青年時代的故事。那些美好的往事都寫得趣味盎然,真切細膩。她的文學功力,已經到了化境階段。小說《傾城》,是這個集子中,最引人矚目的作品。作品意境優美,充滿詩意,表現了三毛高度文學技巧和講故事的才能,已進入化境。她的筆力遊刃有餘,春風化意,杏雨隨心。
《談心》一書,是三毛為台中明道高級中學校刊《明道文藝》撰寫的與年輕朋友的通信集。《隨想》則是一些淺白的名言警句。兩書主要談一些人生道理和經驗。
《我的寶貝》是三毛介紹自己收藏品的文集。從一定的意義上說,《我的寶貝》是一本文字活潑的收藏品譜錄。它雖然說不上多高的文學價值,但三毛在靜謐的夜裡,對著一盞孤燈,如數家珍,回憶一個個難忘的往事的情景,不禁令人想到,三毛,不就是那個在都市裡站著喝愛玉冰的人嗎?
《鬧學記》。三毛說過,這是她最不喜歡的一個集子。其實,它儘管沒有超過《傾城》的水平,但在都市玉冰文學時期,實在不能算是敗筆。「鬧學」系列四篇,將枯燥的學習生活,寫得輕鬆活潑,趣味橫生,還是透出了三毛的文學靈性。「遺愛」系列中的《星石》和《E·T回家》,都是頗值一讀的佳作。
在《鬧學記》中,三毛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將她的一篇詩歌作品收入集子。這首詩題為《楊柳青青》。是一首民歌風的敘事長詩。這首詩是對民歌的生硬的模仿。三毛還寫過一些抒情短詩,零見的有:《歡顏》、《沙漠》、《那人》等等。這些作品的水平都大大超過了她收入集子的《楊柳青青》。三毛的小說和散文,常常充滿了清新的詩意。但她的詩歌,卻稍嫌詩味不足。其中《那人》,是比較優秀的一首:
那人,在月光下,
畫著自己的倒影。
試圖使這一些玩笑
更古典些。
這樣,就過了一夜,
或一生。
推薦閱讀:
※關於催生保胎法和關煞化解法
※普陀峪東陵被盜後,讀寶熙《東陵日記》發現關於慈禧的大秘密
※關於迎賓員的
※關於女士倫巴的閉式扭胯
※關於正手擊球,你的重心放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