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陷入超低生育率陷阱

作者:南方周末記者蘇嶺實習生姚永泳

發自:北京、廣州最後更新:2011-05-24 10:25:13來源:南方周末

  • 標籤
  • 生育率
  • 人口
  • 在1950-2100年的150年間,中國總人口的運行軌跡就如同過山車。人口學者的主流預測是,在現行生育政策不變的前提下,中國的總人口峰值將遠低於15億,很可能低於14.5億;同時,人口高峰發生的時間會在十多年後,此後將較快下降。即便按照樂觀的估計,到2100年中國總人口規模也將縮小至7.5億以內。

    2010年10月28日,安徽含山縣環峰第三小學,轄區人口普查員陸文蓮正在向留守孩子們講解人口普查知識。(CFP/圖)

    「0-14歲人口 2.22億,佔16.60%」,第六次人口普查公布的這個數據,讓一位剛從東京返回的經濟研究員暗暗吃驚。據此推測的生育率已經距離日本不遠。日本長期處於1.3的超低生育率。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北京人口學會副會長郭志剛向南方周末記者介紹,此數據的潛在含義是近15年來的出生人口數量非常地少,意味著生育率非常低。他原在中國人民大學人口所做了十年的所長,為了研究中國真實的生育情況,放棄職務,改當教授。國內許多基本的對人口形勢、政策的認識,如中國的生育政策到底怎麼分布、中國的生育率在什麼水平上,皆出自他的研究。

    0-14歲人口比重,與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較,下降了6.3%;與1982年普查數據比較,下降了17%,並且人口數量下降超過一半。

    但此數據卻與那位經濟研究員的觀察相吻合。2011年3月,日本地震後,為防核輻射,他的女兒從東京轉回北京讀小學,一個年級僅有一個班,29人,其中包括他女兒在內的女生僅6名,有北京戶籍的學生數名,該小學是位於北京市中心的公立學校。

    實際上,包括郭志剛在內的部分主要人口學者早就預見到了這一變化。他們多年來一直擔憂低生育率對家庭、社會和國家發展的巨大衝擊,曾經在2004和2009年上書中央,要求調整現行的生育政策。然而,政策一直巋然不動。他們的隱憂終成現實,並且嚴重性超乎預期,「少子化程度超過老齡化」:0-14歲人口絕對數量和佔比,前所未有地少;65歲及以上人口佔8.87%,比2000年普查數據上升1.87%,比1982年普查數據上升3.87%。北京大學人口所教授穆光宗說:「中國已經不可救藥地掉進了『少子老齡化陷阱』或者說『超低生育率陷阱』。」

    人口數據全面拉響了公共政策的警報。為了應對這個問題,2011年5月14日,清華-布魯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與清華大學國情研究中心舉辦「未來中國人口發展挑戰——兼評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研討會,討論未來中國人口發展領域的重大問題,界定影響和制約中國發展的突出人口挑戰,分析和評述可能的公共政策選擇。

    生育率究竟幾何

    南方周末記者採訪到的學者都認為,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徹底顛覆了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的總和生育率為1.8的說法。總和生育率指一個國家婦女平均生育孩子的數量。

    「現在從公布的數據看,我國的總和生育率1.4-1.5之間。」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李建新說。

    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陳友華向南方周末記者介紹,這次普查具有權威性,其漏錯率為0.12%,意味著結果客觀、準確。而2000年是1.81%,兩者相差15倍。

    「1.8這個數據從來沒有人口普查或者人口調查數據的支持。這個數據是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國家計劃生育委員會提出來的。他們認為所有的調查,都在1.5以下了,肯定我們國家的生育率沒有這麼低。他們認為1.8可能還比較合適。這樣數據就說到現在。」上海社科院教授梁中堂說。

    上海市社會科學院常務副院長、研究員左學金於2010年撰文指出,在「十五」期間,計生委規劃的人口凈增量為6257萬人,但實際增長為4013萬人;在「十一五」期間,規劃的人口增量為5244萬人,但實際增長為3418萬人。兩個「五年規劃」誤差都超過50%。他認為「這已經不是一般的誤差,可以認為是一種錯誤」,因為從人口學的技術角度看,在五年的較短時間內,人口預測應該可以達到很高的精度。人口預測一般能較準確預測未來10年,由於生育誤差的積累,對其後的預測結果的可靠性下降。

    依據1.8,計生委在上世紀末宣稱「我國總人口將於21世紀中葉達到16億的高峰」。作為人口計生委專家的左學金曾當面向一些領導指出,中國人口絕不會達到16億的峰值,而且峰值出現也不會遲至21世紀中葉。而計生委則回應「這只是一個粗略的估計」。幾年後,計生委便將中國人口峰值的估計調整為15億。1個億的預測差,在左學金看來全然沒有科學的嚴肅性。

    同樣的1.8生育率計算口徑,計生委卻可以得出不同的結論。2007年公布的《國家人口發展戰略研究報告》稱,當前和今後十幾年,中國人口仍將以年均800萬-1000萬的速度增長。三年後的2010年9月底,在人口與發展國際研討會上,計生委副主任趙白鴿卻代表計生委,將人口年均凈增長改為700萬左右。

    計生委的1.8生育率影響甚遠。依據計生委提供的數據,聯合國人口司曾在2008年版的《世界人口前景》中將2000-2010年的中國生育率設定為1.77,並假定生育率會在2020-2025上升到1.85並一直保持下去。

    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人口中心研究員、社會學系助理教授蔡泳和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顧寶昌無法認同,在2009年底聯合國召開的世界生育前景會議上,向聯合國人口司指出,應該根據各方面專家學者和各大機構的研究結果來估計中國的生育率,而不是簡單採用,或倚重國家人口與計劃生育委員會提供的數據。其後,他們再和聯合國人口司負責中國方面的官員交流、溝通。聯合國於2011年5月3日公布的2010版的《世界人口前景》,才將中國的2000-2005和2005-2010的生育率下調到了1.70和1.64。

    1.8之所以失實,清華大學國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鋼將之歸結於缺乏像其他公共決策那樣的「三化」——民主化、科學化和程序化。持「低生育率」觀點的主要人口學者全被計生委「排除」。

    (一)中國總人口變動趨勢

    低方案下的中國總人口的峰值為13.75億,於2020年 前後出現;中方案下的中國總人口的峰值為13.86億,於2022年前後到達;高方案下的中國總人口的峰值為13.98億,於2023年前後抵達。由此可 見,三種方案下的中國總人口的峰值均不會超過14億。即便按照樂觀的估計,到2100年時中國總人口規模也將縮小至7.5億以內。其中,低方案生育率為 1.4,中方案生育率為1.5,高方案生育率為1.6。

    (二)0-14歲組人口所佔比例的變動趨勢(%)

    在高、中、低三種預測方案下,中國少年兒童在總人口中所佔比例還將經歷二十多年的持續快速下降,最終逐漸穩定在極低的低水平上。到本世紀末,總數將不足1億人,不及本世紀初的三分之一。

    (三)15-64歲組人口所佔比例的變動趨勢(%)

    中國目前正處在勞動年齡人口最多的時期,在經過短暫的相對穩定後,勞動年齡人口將出現持續快速減少的趨勢。由勞動力過剩到勞動力不足的劉易斯轉折點已經來臨,未來中國面臨的將不再是勞動力過剩,而是勞動力不足,進而對中國的經濟增長帶來諸多不利的影響。

    根據陳友華教授的預測

    長期的超低生育率

    在現行生育政策下,人口學者們認為我國長期處於超低生育率的狀況下,而且是發展中國家中最低的。

    1999年,通過計生委原規劃統計司司長張二力的關係,郭志剛、顧寶昌、王豐等獲得計生委的原始生育資料,全國允許生1孩的佔35.4%,允許生1.5孩(農村頭胎生女孩可生二胎)佔53.6%,允許生2孩的佔9.7%,允許生3孩的佔1.3%。他們假設出生性別比為107,計算出政策生育率為1.38,然後再額外修正6%,從而得出能反映實際情況的生育率為1.47。

    2005年,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曾毅,應用自主創新研製、已得到國際國內廣泛認可的ProFamy多維家庭人口預測新方法和軟體進行預測,根據各種數據,對可能漏報適當調整後,估計我國2000年總和生育率為1.63;以2000年人口普查數據(對可能漏報進行了適當調整)為基數,在現行生育政策不變之下,預計2010年總和生育率為1.63,2010年人口總數為13.44億,與六普數據相差0.35%。

    這些年,郭志剛一直堅持說中國的總生育率不足1.5,但計生委「就是不聽」。現在,總和生育率低於1.5已經成為人口學者們的主流觀點。「現在從公布的數據看,我們現在這個數據,相當於聯合國給的一些預算方案的第一方案,1.4-1.5之間。」李建新說。

    美國布魯金斯研究會高級研究員、清華-布魯金斯公共政策中心主任王豐指出,0-14歲的人口數可能會因受到普查當年出生數漏報的影響而低估,但仍然不會改變整個生育率的估計。

    按照人口學理論,生育率2.1才能達到世代更替水平,即育齡婦女平均生育2.1個子女才能在其長大後替代父母數量,維持既有人口數量不變。低於2.1和2.0以下被稱為低生育率,1.5以下則是超低生育率。

    梁中堂說:「我們國家的總人口在這二三十年一直增長,但0-14歲的絕對量都在減少,說明一直下降的速度很大。其比例的下降,更表明我們國家的婦女生育率,不在乎政策怎麼樣,義無反顧地在下降,直線下降以後,就不回頭了。我們的國家,實際生育率現在應當遠遠低於1.5了。按照這個狀態,我國已經悄然進入超低生育狀態。」

    而發達國家的平均生育率為1.5,其中英國1.8-1.9,美國1.9-2.0,日本1.3。

    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研究員王廣州採用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13.39億的人口總數和2000年人口普查漏報調整後的年齡結構,對2000年以來我國育齡婦女生育水平的估計,我國總和生育率,2000年 為 1.39-1.49、2001年 為1.20-1.45、2002年為 1.31-1.46、2003年 為 1.30—1.44、2004 年 為1.34-1.46,2005年為 1.42-1.52、2006年為1.36-1.46、2007年為1.38-1.48、2008年 為 1.38-1.50、2009年 為1.34-1.48、2010年為1.34-1.47。

    2000年普查數據顯示的生育率為1.22,2005年10%抽樣為1.33。在梁中堂看來,根據上世紀90年代的調查數據,我國的總和生育率從那時起就已經低於1.5。

    以上間接估計方法採用人口學常用的「隊列分量法」和「年齡別生育率遺傳優化演算法」,就是把人口按性別和年齡細分,再根據每個年齡群體的出生、死亡和育齡婦女總量結構及變動規律進行分別度量。

    整個世界都在變老

    事實上,全球正陷於低生育率的恐懼中。

    王豐向南方周末記者介紹,現在全世界有50%以上的人口,是生活在低於更替生育水平的人口環境中,其政府考慮的是怎樣提高生育率。泰國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和中國是一模一樣的生育率下降的趨勢,現在大約1.6;穆斯林國家伊朗,前些年一直在更替水平以上,最近幾年突然降到1.5左右;俄羅斯人口已經開始減少。在人類壽命普遍延長的情況下,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低生育率導致整個世界在變老。「從世界範圍來看,生育率已經降到更替水平以下的有七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絕大多數不是在繼續下降,就是在低生育率水平徘徊,到現在,還沒有一個國家把生育水平提高到顯著高於更替水平的先例。」蔡泳說。

    在我國公布六普數據時,俄羅斯總理普京公布了要花530億美金在未來四年把俄羅斯的生育率提高上去,日本、以色列等各個國家都在做這個事。

    讓人民過上高品質的生活,在這個願景上,中國政府與致力提高生育率的他國政府沒有分別,只是仍然走在三十年前選擇的相反方向上,希望通過減少人口總量來稀釋人口與資源的關係、人口與環境的關係、人口與經濟的關係。社會公眾也普遍認為,如果像美國一樣僅3億多人口,也許國人的生活富足程度就跟美國人一樣。但人口學者普遍指出,這種支撐三十年前實行計劃生育的人口分母論不值一駁。「環境的破壞是因為生活方式和經濟發展造成的,現在治理污染是靠技術和制度,沒有一個國家是靠少生孩子來治理污染。」王豐說。「日本1.2-1.3、韓國1.2、義大利1.2、俄羅斯1.2。這些國家都將提高生育率提到人口發展戰略的高度,效果不佳。要從低生育率恢復到高生育率,沒有一個成功的。過去我們降,他們在升。降的成功了,升的不成功。維持低生育率不能太長。」南開大學老齡發展戰略研究中心主任原新說。

    世界變老的最直接後果是人口結構不合理。

    國家計劃生育委員會人口專家委員會委員、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院長彭希哲向南方周末記者指出,最合理的社會結構是一個橄欖型,從人口年齡結構來說,老中青得有比較合理的比例,負擔都不是太重,相對生活比較容易。中國現在16%這樣一個年輕人口比重,不應當再低了。再低的話,未來會有很多問題。他說:「現在如果是戶籍人口的話,上海年輕人口比才7%,這種狀況下,必須要大量引進外面的人口,才能平衡經濟增長和對老年社會服務的需求。上海比較富裕,可以把外地人吸引到上海來,但是對整個中國來說,沒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整個中國,必須有一個合理的年齡結構。」

    著有《大國空巢》的民間人口學者、美國威斯康星大學婦產科醫生易富賢介紹,0-14歲人口比例在世界平均是26.8%,發達國家為16.5%;中國65歲及以上人口比例高達8.87%,而世界平均只有7.6%。日本在1967年人類發展指數(聯合國用來反映社會發展水平的綜合指標)為0.8,中位年齡為28歲;但中國2010年左右人類發展指數才達到0.8,而中位年齡已經是34.5歲了。相當於美國1990年代後期水平,但美國的社會發展水平卻比中國要先進100年左右。全球2010年中位數年齡為29.1歲,相當於中國1999年的水平。

    中國人口的可能前景

    人口問題不單純是一個數字問題,它包含有更為廣泛的社會經濟、文化意義。因此,提供科學的預測數據對制定各項公共政策、經濟政策以及國家發展戰略等尤為重要。科學的預測建立在對當前生育水平和未來變動趨勢的精準的估計之上。計生委的方法沒錯,而是假設錯了。「不能等膝蓋疼了,才想起膝蓋。」陳友華說。

    人口學者的主流預測是,在現行生育政策不變的前提下,中國的總人口峰值將遠低於15億,很可能低於14.5億;同時,人口高峰發生的時間會在十多年後,此後將較快下降。

    左學金2010年5月撰文預測,中國人口今後還要增長20年,在2030年達到峰值。假定在未來的20年中,每年的凈增人口從680萬線性下降到0,也就是平均每年的凈增人口為340萬,據此推斷,20年後中國人口達到峰值時,人口總量將比2010年凈增6800萬,即中國人口的峰值大約為14.08億。當時,他預測2010年末中國人口約為13.4億,極接近六普數據。

    五六年前預測數據接近六普的曾毅預測:從2013年開始,20-24歲人群在十年以內將至少減少四分之一;勞動力資源從2030年的9.59億快速萎縮到2050年的7.77億,每年減少近1000萬,每十年減少近一億;到2030、2050年平均每3.7與2.1個勞動者供養一位老人,老年撫養負擔等於2000年的2.5與4.3倍;由於子女短缺,造成2030、2050年獨居老人比例等於2000年的2.4與4.1倍。

    按1.5生育率,依據六普數據,原新認為2025年前峰值到不了14億,然後就往下掉。到2050年,總人口只剩12億,2100年,總人口不到6億。2200年,總人口掉到2.5億。隨之,人口結構比越來越不合理。到2050年,少兒人數只及65歲以上一半。

    按照陳友華的預測(見附圖),1950-2100年前後150年時間內中國總人口的運行軌跡就如同過山車。即便按照樂觀的估計,到2100年時中國總人口規模也將縮小至7.5億以內。

    王豐的測算將期望壽命延長到女性85歲,男性82歲,如果生育率是1.4到2030年的話,60歲以上老年人口,會超過四分之一;如果1.4繼續下去,到2050年,60歲以上的人口,會超過30%;中位數年齡,2020年39歲,2030年43歲,在本世紀中的時候,中位數年齡會達到52歲,一半以上的人,會是在52歲以上,而2000年,中位數年齡是29歲,現在日本的中位數年齡是44.6歲。

    「我們在2000年的時候,有將近6個20-59歲的人納稅供養1個60歲以上的人,這個數到2030年就會變到將近只有2個。在那個時候,印度還有4個半。印度現在有7個,中國現在已經到了5個了。」王豐說。

    他們的預測均依照前述人口學常用方法,顯示無論1.6、1.5,還是1.4生育率,中國皆會陷入「少子、老齡化」陷阱,只有時間和量的區別。「現在的預測也不完全精準,實際人口的變動趨向不是跟預測一樣,而是由假設婦女生育率與實際生育率的差距大小來決定。」陳友華說。

    來自東京的那位研究員的觀察,與教育部門的統計也相吻合——從1990到2008年全國60%的小學被關掉了;2010年8月,教育部發布《2009年全國教育事業統計公報》稱,截至2009年底,全國小學和初中學校數量及在校生規模比上年都有所減少,其中小學數量一年銳減2.07萬所,在校生減少260.04萬人。

    他說:「到日本去的話,跟80歲、90歲的人打招呼,都是三句話——第一句話對不起,第二句話我今天80歲,第三句話我活得太長了。日本的老人多數還在幹活,很自立。在日本現在70歲養90歲的人,比比皆是。」如果中國超低生育率維持下去,這辛酸的一幕,未來會否在我們身邊上演?


    推薦閱讀:

    男人會娶沒有生育能力的女生嗎?
    不結婚作為單身人士在中國可以生一個合法的孩子自己撫養嗎?目前這方面的法律有沒有在進步完善呢?
    如果我爸體內另外一個精子和我媽身上另外一個卵子結合,生出來的還是我嗎?
    實施促生育計劃見效 俄出現人口凈增長
    我是一個17歲的女生,我媽媽現在懷孕了,我很糾結怎麼辦?

    TAG:中國 | 生育 | 生育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