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i 綜藝經濟賬:衛視8成虧錢,網綜7成賠錢,明星是大贏家
文丨瑞豐 來源丨傳媒頭條(ID:cmtt6636)
部分資料來自北京日報、北京青年報等
近日,在上海電視節某論壇上,世熙傳媒總裁劉熙晨透露,各個衛視平台的廣告經營都有非常明顯的下降,使得某一線衛視去年80%的綜藝是虧錢的,2017年甚至會比2016年更嚴峻。
關於衛視綜藝賠錢不是劉熙晨一個人的論斷,業界多名人士和多篇文章都指出一線衛視綜藝大幅度賠錢的現狀。
之前一篇文章《明星拿走真人秀成本的三分之二,然而電視台已經開不出工資》尖銳地指出提到:有些電視台終於提出不招到商不能開錄,有個衛視大部分真人秀都是「裸奔」,邊錄邊找客戶爸爸,某個排名前五的衛視已經要開不出工資了。
除了電視綜藝,視頻網站的網綜似乎日子也不太好過。《十三億分貝》製片人馬力曾表示:「估計網綜70%都是賠的。」有導演在接受採訪時表示,150檔網綜有100檔是在貼錢做,大量節目都賠錢。
在日前舉辦的愛奇藝網路綜藝高峰論壇上,愛奇藝首席內容官王曉暉分析,造成網綜早衰的原因有三點:
第一,整體經濟形勢的下滑,廣告商收緊了錢包。
第二,數量不斷擴充,同質內容過多。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範圍網綜節目264檔,中國網綜就佔到了98檔,「其中雷同現象很多,比如77%要依賴大明星,80%依賴國外模式。」
第三,節目的成本不斷上漲,主要是藝人費用上漲過快,製作方追求大製作。「有時候我們製作大綜藝方面,調動攝像機之多,調動的工作團隊之多,出乎意料。但是,大眾拿小屏觀看時,可能並不需要這種大片式的技術展現。」
王曉暉認為,網綜並沒有顯示出和電視綜藝本質上的區別,「整個網綜表現的是電視手段過多,沒有體現互聯網的鮮明特點,大家可能看了假網綜。
先前,湖北衛視《非正式會談》停更的消息爆出,引起了人們對於優質但窮困的節目如何留人堅守的思考,微博@電視民工阿湯哥曾總結分析這些年延播、停錄和流產的節目名單,在分析原因的同時,指出延播、停錄和流產的節目資金問題是最大問題,無冠名或冠名商突然撤資。
既然某一線衛視去年80%的綜藝是虧錢的,而網綜70%不賺錢,那麼錢都到哪裡去了?很多分析指向了藝人。
據星馳傳媒朱化凱團隊對於成本的核算髮現,一個傳統衛視綜藝項目的藝人成本,最多能佔到項目投資的60%,製作成本佔30%,剩下的5%~10%會用於宣發、廣告。
上海劇星傳媒董事長兼總裁查道存在澳門國際廣告盛典也指出,明星成本在快速增加,很多明星的價格已經占製作成本的一半。
在注意力日益被瓦解的當下,廣告主投放成本快速增加,項目風險增大,而明星成本的快速增加,讓綜藝節目的成本也上升。
一方面,傳統電視台處於下行趨勢,綜藝因其吸附廣告能力強成為電視台的廝殺的重點,另一方面,視頻網站在綜藝方面新的營銷渠道和植入成新的趨勢和方向。
之前的6月1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網路視聽節目創作播出管理的通知》,對網路視聽節目的創作播出提出進一步要求。
此次總局的《通知》多處涉及網綜,網綜在經過野蠻無限的生長後,將進入嚴管時代,部分爆款網綜或迎變數,親子綜藝和部分脫口秀綜藝也或多或少受影響。
而中國的模式節目在經歷了備案制、限制新引進到強調自主知識產權,綜藝節目對於原創精品節目更加註重。
2016年,中國擁有電視節目製作許可證的公司一下子增加了4000家,很多電視台深耕多年的導演開始出走自主創業,在樂正傳媒聯合創始人、副總裁彭侃看來,很多在電視台做出了成功節目的導演,在創業後並沒有那麼快適應市場,所以可能很難發揮創作才華。
「根據CMS71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並未出現收視過2的季播綜藝節目,類似當年《中國達人秀》的爆款模式缺席」。
在政策趨嚴、明星成本過高、爆款綜藝匱乏、注意力成本日益高漲的當下,綜藝高度依賴廣告的單一模式的弊病凸顯出來,不難看出,中國綜藝市場已經走出了最初的市場紅利期,開始有逐漸轉冷的跡象。
關於如何做節目,視頻節目策劃研發專家冷淞建議:宣傳推廣比內容製作重要;頂層設計比環節邏輯重要,一句話要能說清而且要有價值觀;人物關係比明星拼盤重要。
而隨著《朗讀者》《見字如面》等一批原創垂直綜藝的崛起,有業內人士指出,同質化的綜藝將會加快淘汰步伐,依靠明星的模式將疲軟失靈,精品的綜藝時代來臨,而越垂直細分越有變現可能。
推薦閱讀:
※迪麗熱巴和Angelababy誰更適合《奔跑吧兄弟》?
※羅娜.貝古姆的頭為什麼會那麼大?
※給明星安檢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范冰冰李晨擼串花式秀恩愛?
※關曉彤和鹿晗的戀情是真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