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論《弟子規》可以休矣!(1)

警惕打著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旗幟

借《弟子規》禍害民族與國家的行為

(之一)

我們每個人都應關注社會的文化現象與意識形態教育領域的動態。

近幾年見社會上《弟子規》在幼兒、學生與企業員工教育培訓中十分熱絡,見之,思之,心中越來越不安與焦慮,對於這種「打著弘揚傳統文化旗幟,禍害民族與國家」的行徑,有必要認真提出與國人說說明白,此乃意識形態領域中的當務之必須了。

此文分下列幾個部分,願與社會各賢達共思。

1、 關於當前以《弟子規》在社會上的教育形勢、使用現狀;

2、 當前全國普誦《弟子規》的情勢是如何形成的;

3、《弟子規》其書,根本不是真正的中華傳統文化精髓;

4、 用《弟子規》教育兒童與青少年是對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對民族的施害行為;

5、用《弟子規》培訓員工,對企業來說,是目光短視的危害企業的自殺行為;

6、搬弄《弟子規》訓民,從目的與動機上說是一種歷史的反動;

7、目前許多寺廟都推行《弟子規》是怎麼回事?佛教真的推崇《弟子規》嗎?有何背後的隱情?

8、中國大陸在此波學讀《弟子規》之前,最後一次大力推行是何時?背景如何?今天是其未盡事業的承傳嗎?

9、警惕某些人骨子裡的不可告人目的,企圖用《弟子規》破壞中國夢的宏偉計劃,破壞實現我中華民族兩個百年雄起的偉大目標。

10、附:說說《弟子規》在台灣社會的影響等等。

一、關於當前《弟子規》在社會上的教育形勢和使用現狀

當前國內有些人以「拯救中華傳統道德與文明」、「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養國民良好社會風氣」……等旗幟的名義,借用《弟子規》這一文化糟粕,以「讀經」形式從兒童到成人,普及與推廣。在執行人群中,有執行中不便明言「明確目標」的自覺行為者,也有追求時髦的追風行為者,還有不予思考的盲目行為者,更有一大批糊塗人士,不深入理究,人云亦云,出於好心的「振興民族精神與道德」的虔誠行為者。

不少幼兒園,從中小班開始訓練強讀硬背《弟子規》,大班更是必背文章。

小學中,以正課和課外活動形式搞讀經活動,強推《弟子規》。

中小學甚至有教育行政單位出面,以拜孔名義,附加《弟子規》課程。

更有許多社會團體,利用寒暑假期舉辦「讀經」班,以公益活動名義普及《弟子規》教育。

企業中,有以《弟子規》為座右銘教育員工的培訓活動,有些還是新晉員工入職教育的必修課程。

有些直銷企業,在他們傳播的網上或直培營運教學中用《弟子規》訓練直銷員。

社會上有些真實做善事的優秀義工社團,為了表現慈善的傳統意義,突出仁愛之名,也風馬牛,不相及地掛上《弟子規》湊熱鬧。

更有許多「傳統文化教育」機構或「書院」,廣招成人與學童(不限年齡的,孩童到大學生)不定期培訓《弟子規》。培養普及《弟子規》教育骨幹。

廣告頁,網路中,微信里,博客上經常可見這種「措辭堂皇」的DM或POP。

當然,這些基本都不是政府行為,但卻是許多法人單位的行為。私下的這種聲勢甚至超過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對新編「中小學生守則」的宣傳。問題在於,我們不是計較這些形式與宣傳力度如何,關鍵在於它的實質是什麼?因為《弟子規》是文化的糟粕,是「毒草」,其毒害的深遠影響是必須關注的問題,聲勢越大,其毒越深,其害越大,越不能忽視。它已根本脫離習近平同志指出的對傳統文化「創造性繼承,創新性發展」的原則了,更是與李克強總理說的「全民創業,萬眾創新」唱對台戲。因為《弟子規》本身有著嚴重的腐蝕當代人靈魂的作用。

已經到了不管,不理論清楚不行的地步。到了每一個有良心的中國人不能不抵制的地步。

必須揭穿《弟子規》的腐朽與毒害,必須挽救那些糊塗跟風推行者和正在受害的學子們。另外,必須正視聽,必須正視企業的科學管理,還企業一個健康正確的發展方向與路徑,這對強我中華,對實現兩帶一路宏圖,實現中國製造有直接的和間接的,當下的與長遠的重要意義。

二、當前全國普誦《弟子規》的情勢是如何形成的

當前全國學《弟子規》的形勢,有如錢塘觀潮的壯觀,可謂「洶湧澎湃」。其來歷如何?如何形成的?

當然有人策劃,但更與一些人對事情的不了解和某些「跟風」習慣有關。更與有些人急切地想做「好事」又不問青紅皂白地「依樣畫葫蘆」有關。

有人說這是中央領導提倡的,那麼我們先說說這個提倡吧。

習近平同志在中央黨校曾經有過一個談話,他說「領導幹部要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要「讀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著作,做好領導工作必需的各種知識書籍,古今中外優秀傳統文化書籍」。「要通過研讀優秀傳統文化書籍,吸收前人在修身處事,治國理政等方面的智慧和經驗,養浩然之氣,塑高尚人格,不斷提高人文素質和精神境界。」

根據這一講話精神,中央黨校有一個很年長的任登弟教授在一次發言中說:「從這個角度看,我認為(他一連用了幾個我認為)各級領導幹部應該讀讀《弟子規》。《弟子規》1080個字,本是童蒙養正寶典,看似一本不顯眼的小書,實際上裡面蘊含著做人做事做學問的大智慧。」這篇講話後來發表在2009年7月《北京日報》上。

這是來自中央黨校的信息,當時正是國內復興傳統文化,許多人熱心從「國學」尋找「思想武器」的方興未艾時候,CCTV的《百家講壇》也適時專做了一期《弟子規》節目,當然這種影響與號召力是極其巨大的。

復興傳統文化是大好事,怎麼做?也正是許多人思考的問題。任登弟在發言中說到:「學好《弟子規》,對於「知廉恥、明是非、懂榮辱、辨善惡,培養健全的道德品質」,具有重要意義。十年「文革」浩劫中,作為孔孟思想的重要內容,《弟子規》遭到無理批判。今天我們應該重新談談《弟子規》的積極一面了。」這樣一個提到政治高度的問題,而且與「十年動亂」聯繫在一起,讓人們想到很多。尤其是有人想到當時的中國,「只有台灣未經文革動亂」,說「只有那裡還保存著完整的中國傳統文化的根」。大陸「沒有了傳統文化」,趕快向外找吧。在一些人眼中,那些新加坡、馬來西亞……等華人聚居人數多的地域都成了取經的寶地。連那裡有些寺廟的法會,都成了「留學中華傳統文化」的課堂。

我們在台灣見識過,各種小孩子的讀經班與學校,有如各種課外補習學校那樣密集與普遍。又加上一大堆形形色色信仰類的活動形式,照著他們樣子抄寫,那些模式由外到里地在大陸傳開了。

讀經班搞,企業搞,林林總總的「傳統文化研究會」更是爭先恐後地搞,在東北有些城市,如撫順等地,有的甚至由市委副書記親自抓,指示要求教育行政部門創導「千人背誦、萬人詠誦」運動。他們總結經驗是「持之以恆」,「推廣普及」,「學習踐行」,取得了「與經典同行,與聖賢為友」的輝煌成就。

《弟子規》學習,竟然成為了一種運動,這運動到底如何,並沒有更多的人精心思考,習近平主席講話的精神與這場運動有無特定意義的聯繫也不太有人研究,任登弟那幾個「我認為」成了依據與「紅頭文件」。上行下效的運動風氣,造成「龍蝦俱下」的局面,外來的,本土的,無法甄別的真偽與價值只是在「人云亦云」洪流中被渲染、放大、變味……正常的思想教育活動受到質疑與干擾。造成了唯《弟子規》才是殷才教育,才是真正的聖賢教育的認識,甚至抬出了一種說法:「《弟子規》是國學、是儒家孔孟傳統的『基礎』書本。」

我國多年來的習慣「上有一些意思,而『下必有甚焉!』」,是我們當前某些運動類現象形成的一個重要原因。

上在做,下在做,大陸人在做,國外的高僧、大德也被請來,或者他們主動尋來進行講座、開示……。其中有許多是真正的憂國憂民,圖振中華的仁人志士,也有不少是化了裝、心懷叵測的跳樑小丑。

全都是一個追求,爭取佔領思想教育的陣地,爭取推行一種教育的主導地位與話語權。

《弟子規》熱潮已經有十多年了吧,今天形勢要求,到了問題應當說明與澄清的時候了。

三、《弟子規》根本不是真正的中華傳統文化精髓,其書有害

《弟子規》一書的來歷,性質與價值如何?水平怎樣?它與中華傳統文化的儒家精神的距離有多遠?古今聖者、大德們對他反映如何?對現今社會有多大意義和利弊?等等問題應當有個基本了解,以利大家判斷!反過來以對它的態度,特別有利甄別那些對《弟子規》有研究的人(不是跟風者)的心理意圖和動機。識別有些人的不可告人之目的,他們絕不是任登弟教授和一些真正想弘揚中華文化的那種善良想法。尤其對那些外地傳入或取經回來的人,不排除他們是某一企圖的幫凶。

本段文字先對《弟子規》一書作簡單總述,有些內容將在下面章節里說及。

《弟子規》是在一個什麼樣的歷史條件下產生的呢?

《弟子規》產生在清代康熙年間,是一個名叫李毓秀的一直都考不上舉人的窮秀才所寫,是一個粗劣十分的作品,現在讓人們當聖賢書來讀,作為中國人從小學習國粹的經典來學習,很可怕了也太荒唐了。

這位李秀才考不上功名,從《弟子規》一文來看,這是必然的事。那時的科舉考試,思想內容當然是考儒家思想,文筆則是八股經略文章。李毓秀他為什麼累累落榜,不能中第?《弟子規》一書的本身已經為此作出註解。先從對孔孟精神的掌握來說,李秀才完全是離經叛道,一竅不通,偷換概念,打著一些經論旗號,販的是他自己的私貨;再從文字功夫來看,則是更荒唐了,1080個字,三字一逗的磕打句,語病百出,當然永遠考不上嘛。

《弟子規》出自此人之手,思想不是孔孟的,文字是嘮叨幫子,它能會是儒家基礎經典?夠格與聖人「訓」排在一起?

台灣島,有些人說那裡才是中國傳統文化沒有斷層的地方,日據半個多世紀,今天還處在變味的「島國氣質」文化氛圍里,說到啟蒙的中華文化讀物,他們也還是將《三字經》《千字文》《百家姓》排在前面的,而不是《弟子規》?

《三字經》遠比《弟子規》高明,它體現的是孔孟儒經,它做到了「教育無痕」,而且全篇找不到一處語病。道統、人文、哲學、歷史、算術、天文、地理知識……全統其中,而《弟子規》呢,無一處可比,如果我們給《三字經》這一兒童讀物打90分,那《弟子規》連十幾分都打不到,它就是這麼個低水平的作品!一個這樣水平的作者,在當時要是能科考及第,那倒是天方夜譚的事了。再說這個李某人自己按他寫的《弟子規》做了嗎?憑他出錢套購買官等事就知道是怎麼回事了吧。

問題是這本東西如何成了當前大陸兒童,甚至許多「中華傳統文化研究會」的「聖經」了呢?成了許多企業家老闆教育和培訓員工入門必讀之物呢?這是值得研究的。

下面我們先粗看一下《弟子規》書文。

《弟子規》開篇,「弟子規,聖人訓」兩句,就有問題!文章是李毓秀寫的,還沒開始就給自己冠上一頂帽子「聖人訓」。有這樣標榜自己的嗎?聖人是誰?就是毛主席當年也從來沒這樣說過「下面我發表一點意見,可作最高指示」吧。這是李毓秀的邏輯錯誤還是文筆錯誤?今天我們讀儒家文章時,不要看見聖人二字就想叩頭。孔子之後,一分為八個體系,都是真傳弟子,卻各有千秋,這是孔子所期望的而且努力教育出來的結果。就算你後來讀到漢朝把儒作為正統,那仲舒夫子說法只是「罷黜百家,獨崇儒術」,一個「術」字,道出了多少文章!凡讀這類經典,要字字細扣,不可囫圇吞棗。

弘揚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如果連什麼是優秀文化都分不清,那何談弘揚呢?近20年來,台灣的王財貴、蔣慶、南懷瑾等人都主張兒童讀經,想以此復歸傳統文化。但是他們都沒有提出要誦讀《弟子規》。細查查各位知名的仁師大德,有哪位推薦過《弟子規》?像受人們尊敬的南懷瑾,他還一再在他的講課中明確提出:「我們不要搞《弟子規》那一套」(見南懷瑾在太湖大學堂開示)。

胡錦濤與習近平,作過多少關於如何承傳中華傳統文化的講話,我想提醒大家的是,為什麼許多人聽不明白或聽不進去呢?

有人可能要問,那麼蔡禮旭不是在講「弟子規細說」嗎?提到此,我倒想問問,你仔細聽過蔡教師的課嗎?他那種總是用《弟子規》中那百分之幾有一定警示意義的文字,打開或挑起一個話頭,下面講的都是其他內容。這方法,很耐人尋思,我們沒機會問他為何要用這樣的教學方式,但是,他宣揚的已經基本不是李毓秀那一套,他把握了大方向。

《弟子規》打著儒家旗號,但是講的卻不是真的儒家思想,販賣的是自己的私貨。他有政治目的,為的是邀取當時統治者的肯定,考不取科舉,用這種方式「堤內損失堤外補」。抬高身價往上爬。

《弟子規》冒用聖人名義,摒棄聖人心法,以一錘定音的方式生硬說教、臧否萬行,借聖人之尊自立章程,違背了聖人教之信、解、行、證的次第。

《弟子規》誕生之後,我們看看他同朝的儒家大學問家紀曉嵐、劉墉、民國時的印光大師、虛雲大師、後來的著名的民間教育家王鳳儀是什麼態度?現代的南懷瑾,講中庸,講大學,講論語,但是對弟子規卻持的是反對態度。

《弟子規》問世到現在是三百年,沒有看到一個真正的大德推崇過它。《弟子規》根本挨不上儒家經典的邊。任何人見了都會覺得非常可笑,開張就自封「聖人」。

簡單地說,《弟子規》至少有幾大問題明擺著。

1、文字粗燥,不能作為學習例范。尤其少年兒童接觸,百害無利

簡單舉幾例吧:「人問誰,對以名,吾與我,不分明」,這是什麼語句?表達肯定有問題,這叫語病。「吾與我,不分明」,說的什麼意思?吾即是我,我就是吾,何謂「不分明」?這個「不分明」與前面的「人」和「誰」的關係?邏輯是什麼?典型的語病。

再看,「聞過怒,聞譽樂,損友來,益友卻」應該如何?「聞過怒」對不對?而「聞譽樂,損友來,益友卻」到底要表達什麼?「聞過怒」不說清。聞譽樂也不說清,下面接著來六個字「損友來,益友卻」這是什麼邏輯關係,左右都靠推敲。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都知道,作為教材語言的準確性是第一位的。這種語言怎麼能作為典範教給孩子們?這是誤人子弟。「聞過怒,聞譽樂,損友來,益友卻,聞譽恐,聞過欣,直諒士,漸相親」。文字如此拗口,給誰讀?

「過能改,歸於無,倘掩飾,增一辜」。

么叫「歸於無」?實際上我們能猜出他的意思,改了過錯就等於沒有犯錯,這怎麼叫「歸於無」呢,這樣組織文字?李毓秀不是中國人嗎?講不通!處處語病。至於「增一辜」,更是講的鬼話。

不信你試試看,要是現在的六年級孩子寫出這樣的東西,小學都不可能畢業。

總之,《弟子規》的文字燥得沒法評說,難怪他考不取功名。

2、立意錯誤,幾乎通篇宣揚的都是孔子嚴厲批判的「鄉愿」觀點,背離了真正的孔孟儒道。叛離了中國的傳統儒學精神。

如果說《弟子規》說的內容很重要,是經典的基礎,那麼就應該是由孔子來寫,但是孔子沒有寫。在《論語》當中根本沒有說到類似《弟子規》的話。那麼曾子應該寫,曾子沒寫。至於孟子,根本就沒有想到要寫這些東西。照理說董仲舒應該寫的吧,可也沒有寫。朱熹是儒家禮學集大成的學者,他也沒有想過要寫。

偏偏在康熙年間,由連一個舉人都考不上的秀才,造句都滿紙語病的李毓秀來寫呢?而且被凈空等人抬到了經典與儒學基礎的高度,這不值得思考嗎?

好,我們不談資歷,只看事實好了,要是孔子在,定會批它個體無完膚。

《弟子規》在總序中說「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這段總敘,是李毓秀拿來的大旗,先披上的哄人虎皮。它源於《論語》「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李秀才在此犯了個大錯,用斷章而取的辦法,並不加邏輯定位,顛倒了「仁」為儒家根本的關係。

《弟子規》的作者把「孝」「悌」「信」「愛」與「仁」割裂開來,提出人先力行「孝」、「悌」、「信」、「愛」之後再去親近所謂「仁人」。

前面說過,中國古文,字詞與次序,是不可馬虎的,能寫書的李秀才當然明白,這一邏輯體現的正是作者的思想與表達要點。他的這一安排,是專為他後面提倡孔子批判的鄉愿鋪陳與服務的。看得出,李毓秀造句能力不怎麼樣,偏愛賣弄造病句,但對文章的啟轉承合等體例關係是很有研究的,因為這是他參加科考的必修功夫。

否定「仁」為核心,是儒學發展到明、清,被修正主義閹割的顯著特點。孔子說:「仁遠乎哉?我欲仁,仁斯至矣。」這表明對人來說,「仁」是無需外求的。《弟子規》從一開始就避開這一核心,不揭示「孝」「悌」「信」「愛」的「仁」本質,我們不信李毓秀根本沒有認識到「孝」「悌」「信」「愛」就是「仁」之所在。他故意為之,這標誌著,《弟子規》離儒家思想本真很遠,沒有充當弘揚儒學的資格,更談不上是「經典」的基礎。凈空與中國教育學會的某大員一些人,如此鼓動《弟子規》學習運動,他們如果不是別有用心,那就是對弘揚傳統文化不負責任。

凡力捧《弟子規》的人,吹它為儒學經典基礎的人,絕對是自己都認為對孔子儒家思想有研究的人吧,那麼肯定對孔子一生狠批,最痛恨的「鄉愿」也絕對不會陌生。如果在自己讀《弟子規》時沒有發現李毓秀行文中的鄉愿思想與主張,甚至是「教誨」,那是不可能的。而發現了還極力吹它,堅守它,那就是與孔子教導對著干,是用李秀才的這個思想,用他們自己語言強姦孔子的儒學精髓,這算怎麼一回事?這些人敢回答與說清白這個問題嗎?

很明顯,借用聖賢的光環,販賣自己黑貨。這個搞法在歷史上並不少見,現在的《弟子規》倡導者骨子裡想說什麼,不用自己坦白,人們也基本能猜到了。所謂弘揚優秀中華傳統文化,實質是要破壞這個優秀傳統,難道不是嗎?

這肯定也是好心的盲從者應當了解與自省的問題!

3、《弟子規》一書被吹捧是不正常的歷史現象

《弟子規》不過是李毓秀只是拿了《論語》中的一句話闡釋成一個小學生守則而已。本來,小人物寫個小書,即使很錯也並不值得怎麼重視它,提及它,更不值得花時間進行批判。問題是現在我們必須注意到一個現象:為什麼當今《弟子規》會大行其道,從早期的湮滅無聞,到近二三十年到近十年被捧上了天,這個現象的後面反映著我們的文化是否出了什麼問題?對當今的中國和今後會造成什麼影響?這一些在此暫不細述,下文將陸續涉及。總之今天過分宣揚它,干擾與破壞的是我們努力落實與踐行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4、《弟子規》一書搞的是違反具有辯證思想儒學的一點論

真正的儒家與佛學都是具備辨證思想的,能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孔子與他的那些賢聖弟子都是這方面的典範,孔子那些因人而教的範例都是這辯證思想的例證。儒、釋、道之所以能成為我們傳統文化的核心,關鍵也是在於他們的辯證思想。而《弟子規》所持的是一點論。

胡錦濤與習近平,這多年一直很注重傳統文化的承傳,弄明白並識別什麼是優秀傳統文化,對如何弘揚與繼承它們都有許多指導談話,堅持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才能正確吸收傳統文化的優秀營養。而《弟子規》搞的正好反對辯證法觀點,

學習《弟子規》,今天人們的意願是用來教育後一代,或在企業管理中建設傳統文化的管理平台。如果像蔡禮旭和許多培訓師那樣,只是利用一下《弟子規》當前的勢能,那還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若視《弟子規》為經典實踐依據,那危害的將是國家大計與民族前途。目前這種極端的事例,歷史上發生過的已經不是一例兩例了。

四、用《弟子規》教育兒童與青少年是對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民族的施害行為

學《弟子規》能立竿見影地培育出「聽話」的,貌似乖乖的小綿羊。但成的是什麼「才」?應引人深思!

在兒童教育上,我們要為我們祖國、為我們民族的發展和未來負責。在弘揚祖國傳統文化上有兩條道路,兩條路線。一條是利用國學的精髓往前走,另一條是打著弘揚傳統文化的旗號讓民族倒退。這是兩條完全不同的路線。

我作為一個早年就從事兒童教育的人,對這一點特別敏感與關注。

有人說,今天推行學習《弟子規》是專家大師、高僧大德推崇出來的,他們不算先哲聖人,也是社會名流。名人說的焉能有錯?如果這樣看問題,是一種盲目。如果你是強調「今天的大德」,那正是要討論了:為何以前歷史上的儒學大師、大德沒有人推薦它。其實是誰推的不重要,關鍵是看動機與效果。看是引社會向前還是使民族倒退。他們各人的目的與態度不同。

例如,南懷瑾說:「我們不要搞《弟子規》那一套」。而凈空卻是極力到處推廣。他倆就是各人的使命感與目標不一樣。

力推《弟子規》的人要將我們的青少年訓成什麼樣的人,這有他們的目標。這目標不用他們說,可以從《弟子規》的內容與教育的落腳點上去判斷。因為大家都知道,社會承認的是「動機與效果的統一論者」。

分析幾段文章,便知結論:

「弟子規,聖人訓」,首先劃定一個框,高高在上地告訴你,我的話必須聽,因為我是聖人訓。這已經超出了師道尊嚴的標準,我們看看幾年9月10號表彰的那一些最美教師,哪個是這樣的口氣?他們哪一個符合《弟子規》?看看新頒發的《中小學生守則》9條,有不有半點這樣的專制?縱觀世界其他國家的學生守則——美國的12條;英國的10條;法國的三個部分21點;日本的7條……哪一家是這樣對待孩子的?難道武斷,用下馬威的方式,讓孩子只能跪地仰視就是我們文化的特色?這就是傳統文化?難怪下面的1000多字都是用這個態度說話的了。都知道形式是為內容服務的。那我們找些內容看看吧。請你邊看邊想,如果孔丘和孟軻在,他們會同意這些嗎?

首先,有許多是根本不能使用或不必說的廢話規則。「親有疾 葯先嘗」,「或飲食 或坐走 長者先 幼者後」,「路遇長 疾趨揖長無言 退恭立」,「朝起早 夜眠遲」,「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輒凈手」之類,都是不能使用或不必勞「聖人訓」的事。早晨起床未必有人不讀弟子規會不洗臉漱口,有不知道去如何尿尿的。

「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親所好 力為具 親所惡 謹為去 身有傷 貽親憂 德有傷 貽親羞」等等都是告訴我們以父母主意喜好為意志。這培養出的是什麼奴才?壞父母並不鮮見,人格分裂的人父人母也多的是,過去是保證壞人壞事壞風氣的承傳,今天則是抵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教育人,首先要緊的是價值觀,孔子抓的是「仁」,《弟子規》卻抽出這個觀念,否認儒家核心,給出的是盲目言聽計從。他要培養的是由不準辨別是非善惡的,到不敢、不能辨別是非善惡的奴才。要的是一種帶有壓迫性的、迂腐的尊上卑下的、惟命是從的等級規範。

「彼說長 此說短 不關己 莫閑管」,「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說」,「非聖書 屏勿視 蔽聰明 壞心志」這些是不是已經讓你想起以前冷漠的中國人了?這赤裸裸宣揚的就是那臭名昭著的「鄉愿」,是《弟子規》公然對著孔子進行批判與鬥爭的了。它是哪一家的聖人訓不是太明顯了嗎?這樣的孩子,將來能是祖國大業的接班人?上面引出的那後十六個字,簡直就是主張一個新時代的「焚書坑儒」罷了。它這裡的「聖書」絕對不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因為他們本身提倡的是鄉愿,那麼,聖書也只是此《弟子規》類種種的罷了。

《弟子規》中上面這些話,還特別告訴人們不要關心國家大事與社稷,要讓我們的後人成為小家子氣的、規規矩矩的小生產者!

「稱尊長 勿呼名 對尊長 勿見能」,「路遇長 疾趨揖 長無言 退恭立」「騎下馬 乘下車 過猶待 百步余」,「長者立 幼勿坐 長者坐 命乃坐」等等,這些讓人想起迂腐這個詞。它散發出來的是封建社會末期專制腐朽的道德氣息——是一種對弱者的恣意統治。

在《弟子規》中通篇都是「弟子」的義務,沒有絲毫權利!同樣是啟蒙讀物的《三字經》,就與它完全不同,那裡就有父母和老師的責任。這裡描述的親子關係和其他人際關係全是弱者對強者無道理無條件無原則的依從。不容半點獨立思考!這就是真假儒家思想的一個分水嶺。孔子,教育家,曾紀何時這樣教過弟子?為何會這樣的區別呢,很清楚:教育目的不同。孔子要培養人才!《弟子規》要培養毫無人性的奴才!

凈空說,《弟子規》強調孝,從孝訓著眼。這倒要理論一下了。孔子談孝的地方很多,翻遍《論語》可見到的是「孝敬」「孝養」兩大概念。根本找不到孝順這種字眼,甚至連這樣的意思表述都找不到。孟懿子向孔子問孝,孔子只回答了兩個字:『無違』。應「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其意是尊敬而非順從。從孔子的話中我們可以明了,子輩與父輩是對象性的存在,關係中,子輩是獨立的個體,以「禮」為原則,講的是「孝敬」。

但在《弟子規》中,子輩與父輩是依附性的存在,此關係中,以父母為本體,要講「孝順」。

所以《弟子規》要你「親所好 力為具 親所惡 謹為去」。

所以孔子只會讓你遵循禮樂。

另外,在孔子這『父慈子孝』的孝敬觀念中,還隱含著孝的相對性,即只有在父親『慈』的前提下,子女才應表現出孝的行為特徵。

《弟子規》中的反孔本質,是自然不會,也不願提到這一條的。

《弟子規》不讓人關心社稷,甚至要人別管。他要人們當一個逆來順受的小生產者,乖乖被統治。

而孔子呢?他告訴我們,大丈夫要以仁為己任,要積極參政,身上有一種天地浩氣!

不用思考都能判斷哪一種才是真正的和諧!

說到這裡不必再深入解析了吧!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我們是應聽孔子的教誨,還是應信《弟子規》的胡說呢?只有沒覺悟的人,心懷叵測的人,不熱愛中國和中華民族的人才會選擇後者。不是嗎?

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絕對是必要的,從現在的情況來看一定要解決「教什麼,怎麼教,誰來教」的問題才行。否則根本弘揚不了。

記得我在一個傳統文化課堂中講習《中庸》的第一堂課時,為了樹立一個正確的方法,提出孟子說的「學則必疑」。下課前一位留洋學習《弟子規》歸來的會級領導上台來專門馬上否定應用孟子這一教誨。很長時間我一直沒想明白,傳統文化研究會的會長級幹部,怎麼會這樣對待?現在明白了,她學的是《弟子規》,行的是《弟子規》,中的是《弟子規》的毒,自然要反孟子言論與思想了。

要靠這種人弘揚傳統文化行嗎?不僅他不弘揚,還要以權勢壓制否認傳統文化的正確表達。

在弘揚傳統文化團體的頭目中(留學東南亞的會長級)學《弟子規》尚且學成這種結果,可想在青少年中會引發怎樣的現在與將來的後果?

在《弟子規》的作用下,已經產生了許多血的教訓啊!前不久有個叫王安的年青人,在某市中級法院受審,平日他是很聽話老實的兒子和員工,卻犯了故意殺人罪。王安在法庭自供是因為學了《弟子規》,看到同母異父的弟弟老玩遊戲不長進,批評了兩句就頂嘴,心裡很氣,所以才從床下拿出一根鐵管出手「教訓」他。結果打死了。法庭對王安的行為能力進行了鑒定並按新的刑訴法出庭作證,繼父因他打死了自己親生兒子,已經提出要王安100多萬元的民事賠償……

不管這個審理中的案子將如何了結,王安的刑事與賠償判定對王安這一生算是難以復原的打擊了吧!帶王安嫁到繼父家來的母親,親兒子打死了親兒子,給這個家庭帶來了什麼災難?究其原因,就是因為學校和王安所在的企業學習《弟子規》,而他是身體力行努力做得很好的!

曾在央視《百家講壇》解讀過《弟子規》的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錢文忠,在第三屆新東方家庭教育高峰論壇上說,按《弟子規》《三字經》的標準培養出來的孩子,到社會上90%是吃虧的。這種守規矩的孩子,到社會上做事,馬上就被人擺平。更不能創新,有什麼造就。

不難想像,這樣的後代出來,何堪重任?

五、用《弟子規》培訓員工是目光短視的危害企業的自殺行為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形勢變化很快,除那些大型的國有企業外,中小型企業前十幾二十年一直都是每日以萬計的數量在更替著,不斷有新的企業開張,同時也不斷的有許多在倒閉。這現象除了商品市場淘汰原因之外,相當一部分是管理造成的,當然不少在競爭中被淘汰,也與管理有關。於是如何管理中小企業成了一個課題。於是管理培訓行業隨之興旺起來,五花八門的大師帶來了五花八門的模式。什麼歐美的項目模式來了、東南亞的抽屜模式來了,6Σ,5S管理方法來了,我們自己的成果「華天現象」、「海爾經驗」也推廣著。這其中有一個現象讓眾多業主最關心,那就是勞資關係和市場營銷。一要在市場經濟中如何盡量壓縮人力成本,讓員工聽話減少麻煩。另一方面如何開發新客戶與鞏固老客戶。本來這些在成熟的美英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市場運作中都由「公共關係學」解決問題。但是在「四小龍」的發展中他們發現公關的運作成本仍相當高並且太人性化,西方的民主給員工很多話語權,讓管理者經常要耗費大量的精力。削弱了「管理者的權威統治」。

企業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就是搞好「企業文化」建設。而「四小龍」的經驗是需要找到培訓「馴服工具員工」的辦法。

地處亞洲的他們,文化中有豐厚的中華封建文化基因,這在南韓、台灣、新加坡很方便就找到了這個合用的東西——《弟子規》,其中宣揚的奴才、奴化思想與教育方法很對口味。而日本人,「入歐」政策搞了多年,二戰前國力因此強盛了,文化卻成了法西斯與封建的雜合體。忠於天皇及在他人的血泊與痛苦中建設自己美好生活的法西斯劣根性成了日本人的內心頑疾。《弟子規》對他們來說不是新鮮事,是早在侵華戰爭的上世紀40年代,就已經運用的,是一個殘害中國人民的戰略工具。

這就是為什麼上世紀80年代,90年代中國民工在台資、韓資、日資、這些公司打工的那個共同深刻體會的產生原因:「老闆好摳,好凶,不講理!」。對員工虐待與無理壓榨事件也經常發生在這些公司。根源就是《弟子規》。

當大陸民營的中小企業大量發展,老闆尋求企業文化建設時,正好趕上社會上有人反思,境內的、境外的、社會面上的、民間深層的、文化界、宗教界,思想界等各說紛紜。其中這個掛著「中華傳統文化牌子的《弟子規》」所建立的企業文化無疑會最受某些企業老闆的歡迎,因為它把老闆抬到了「君」的位置,所有的員工都必須無條件,不分青紅皂白的服從,要忠於皇帝似的忠於老闆,把那套「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放到企業中來比擬勞資關係……,到企業做工,首先就要感恩,沒有老闆的企業,就沒有你的崗位,就沒有你的飯碗,你要感恩老闆,理由是「因為有了他你才能有機會活著」。

於是才有了某員工工作失誤,自抽200—500個耳光的經典案例。

於是才有了某主管逼著犯規員工當眾檢討後喝尿的事情。

於是才有了某服裝廠全體員工一天不許吃飯夜晚集體跪大半夜的事件。

於是才有了某企業員工因人格受辱與管理人員產生巨大矛盾,發生群斗受處理被無條件扣工資開除的事情。

……

於是才有了2015年9月初,在某火鍋店公司的員工大會上,全體員工齊刷刷地向端坐前上方的老闆,叩首感恩,高唱讚歌的場面(這些沒讓你想起黑社會那幫會堂上,胞哥接受弟子朝拜的場景?這沒讓你想起舊時那文武百官,上下朝臣,朝賀天子時,跪滿一地,山呼萬歲的場景?)

這些就是《弟子規》企業管理培訓追求的最高形式與效果。不要以這就是紀律,這就是規範,這種聽話和見了老闆就站一旁低頭讓路的東西,與海爾的員工在廠區行走,三人以上自動成行完全是兩回事,這跪在地上向老闆感恩與海爾的員工每道工序的0誤差規範也完全兩回事。在海爾能因你改進一下槌子而獲得自己命名的專利,而在那個喝尿的員工和跪地紅著眼含淚行禮的員工能為企業創造出什麼「新」來!

前不久,某企業要求員工背誦《弟子規》後寫一篇文章,主題是《談弟子規與雷鋒精神的根源》。很奇怪,有人審了半天題,搞不清是想借雷鋒的高尚美化《弟子規》呢?還是想說「雷鋒因沒學過《弟子規》才成長為雷鋒的呢?」(雷鋒絕對沒學過《弟子規》是事實)。

這能培養出好的企業文化?在一個老闆是君員工是臣的企業里,會有活力嗎?在李克強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指示後,這個能使企業可持續地優良循環發展的方法,短短時間就孵化出了多少萬家生機勃勃的優質企業和高科技公司,但是我們聽到有哪家一天到晚背誦弟子規的,跪拜老闆的企業有幾家有的長足進步和新思路出現!禁錮在木框內的算盤子老闆不撥誰敢動,誰能動,誰會動。

企業文化循《弟子規》去建設,那是短視病,是一種對事業不負責任的自殺病。一個企業要的絕不能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有人解釋這八個字是各司各職,盡職在自己的崗位。就算是用這樣解釋標榜自己,用聯繫著君臣關係的傳統文化而進行狡辯,那《弟子規》思維卻是連這個君臣父子都沒達到呀,它那是奴才!《弟子規》根本不能建設企業文化。

什麼是企業文化,通俗地說,就是企業中人們共同認可和踐行的價值觀與行為規範。當今企業要認真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才對,至於行為規範必須要強調幾個意識。如主人翁意識、禮貌紀律意識、勞動創新意識、公關意識、服務意識……等,什麼是意識?意識就是慾望!如果全體員工在上述方面都有一個強烈的慾望——當家作主的慾望、講禮貌的慾望、認真做事用心做事的慾望(創新)……這個公司會有太多的問題?而這些,哪一個是《弟子規》贊成與要做的?他最多給你培養出一些聽話的「算盤子乖乖」,那種有餘力才學點文而且非聖書不許讀,能提高員工的素質與學識?那種不關己莫閑管的教育,你公司會出雷鋒?《弟子規》教育的是:你有地位,我服從你,你是領導,我討好你……,如果你的企業充滿這種氣氛,能出成果?

退一萬步講,《弟子規》是教育企業員工大家都做恭順的老好人。民族要是這樣肯定會滅亡,你企業如果這樣,就等著某天散夥關板子吧。再說這又是孔子所痛恨的鄉愿,你又是在與優秀中國文化唱對台了,是你自己矛盾,還是你自己想扼殺自己呢。

這性質與結果是《弟子規》性質決定的,當年他就是為乾隆代表的統治階級服務,在尋找鎮壓民族壓迫和階級壓迫中反抗者的工具時,清政府相中了《弟子規》,目的就是要漢民族好好當奴才,不能反抗。

其實《弟子規》出籠後,教的人不少,叫好的人也不少,卻三百年來沒一個人能做到,就算勤奮的乾隆,敬業的雍正,李毓秀本人都沒有按寫的做,就是成功企業家,坐在前面受朝拜的火鍋店老闆,那些幫你搞培訓的教授,叫喊別人要學好《弟子規》的大德們,當今傳統文化弘揚團體的頭目們,也都沒一個人能做到,會做到,真正打算要做到,都在說假話!

真正的君子是不說假話的,曾國番,林則徐,弘一大師李叔同,印光大師,虛雲大師都不提倡《弟子規》。(為了說服力,這裡我不說毛主席、魯迅他們,有人肯定認為不能用他們舉例,因為他與某些人在說這些時先排除了毛主席他們是君子的資格)那南懷瑾是人們尊敬的國學大師,他也在大眾的講堂上說,不要搞《弟子規》那一套。

情勢就是如此,企業搞《弟子規》是糊塗的無智識行為,從目前來說是短見,從長遠來說是自殺。這類老闆如果不是鐵了心自殺的,一定是受了騙與蠱惑。

這裡我們要指出一點,倒是那些培訓師,除了後來鑽出來虔誠用《弟子規》的一些義務的傳統文化教授之外,幾乎所有培訓公司開發內訓與外訓課程的講師們,經驗豐富的他們,更多地是考慮培訓實效與商業利益,所以他們課程中宣揚《弟子規》消極面尚少一些。他們很多只是挑選一些《弟子規》字詞,擴展開去,完成的是課件上計划了的課程。可幹嗎一定要掛《弟子規》呢?沒問過,也許是一種廣告的「時髦」,攬生意,投市場所好,多做培訓業務多賺錢。反正人們也搞李毓秀的不清。

有一些帶有宗教色彩的人物,甚至有自己的營銷團隊,甚至還會在網路課堂的大會上(自己在QQTM上組織,多數未經網警審批)發言,因為這都是屬於營銷性質,經常抓的是「泛愛眾」這類的話宣講,強調以愛傳遞給顧客,打動顧客。目的是用「愛」的意思感動受眾,煽情,穩住他的團隊,開發消費隊伍。其實他們也並不是真正弘揚《弟子規》。

有些保險公司的晨會、甚至有些傳銷組織,他們也會利用這個調氣氛,讓成員凝聚與瘋狂。因為他們雜以許多經濟功利在其中,《弟子規》並不會真讀真誦,雖沒認真搞《弟子規》,卻在擴張《弟子規》的影響和迷惑力。事實上他們也是想借《弟子規》的流行能量。但趕這一點時髦也是可怕的,因為《弟子規》的普及是我們的文化生長的「毒瘤」。影響的是中華民族當代與後世。

謝謝閱讀與瀏覽!此為本文之一部份。包括五個小標題。請找後續的之二瀏覽,之二亦包括五個小標題內容。


推薦閱讀:

《弟子規》與古蘭經,聖訓對照會通(出則悌篇)【轉】
如何在學校實踐《弟子規》--學佛網
《弟子規》與佛法修學20_人無信不立,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細講《弟子規》24_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弟子規(行有餘力自測表)

TAG:弟子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