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PNF治療技術(下)

神經生理學方面的理論基礎

(1)交互神經支配:主動肌收縮時,肌梭將興奮傳送到運動神經元,同時將抑制信息傳送到拮抗肌。交互神經支配是必要的組成部分。

(2)連續性誘導:在主動肌強烈興奮過後可以引起拮抗肌的興奮。

(3)擴散和強化:擴散是指肌肉組織受到刺激後所產生的反應擴散至其他肌肉組織的現象。強化是通過對較強肌肉活動阻力的施加,使其所產生反應的強度增加或影響範圍擴大。

(4)後續效應:停止刺激後,其反應仍會持續。隨著刺激強度及時間的增加,後續的作用也隨之增加。

(5)時間總和:在特定的時間內,連續閾下的刺激的總和造成神經肌肉的興奮。

(6)空間總和:同時在身體的不同部位給予閾下的刺激,這些刺激可以相互加強引起神經肌肉的興奮。

1

運動模式

(1)PNF的運動模式是在三個層面同時發生的組合運動模式,即在矢狀面實施肢體的屈曲和伸展,在冠狀面肢體的外展和內收,在橫斷面實施肢體的旋轉。可稱之為「螺旋對角交叉」模式,由於有交叉運動成分,其活動必須跨越人體的中線,從而促進了身體兩側的相互影響和認知。

(2)PNF模式是根據肢體近端關節的運動命名的。分為D1模式和D2模式,每一個對角線又由兩個互為拮抗的運動模式所組成,並以近端關節的運動命名,對四肢來說,每個肢體總共就有D1屈曲,D1伸展,D2屈曲,D2伸展 。

(3)PNF模式對於肢體近端和遠端關節的位置有嚴格的要求,因為只有這樣,肌肉的收縮才能最為有效,而對中間關節則無特別的規定,屈伸均可。

(4)PNF模式正常運動的節律。①遠端部分(手,腕和足,踝)首先通過全範圍運動並維持相應位置。②緊接著肢體其他部分平衡的運動並完成整個活動。③旋轉是運動的關鍵,應始終給予抗阻。

01

上肢模式:

上肢抬高超過頭部動作被稱為屈曲模式;反之,則為伸展模式,每一模式根據運動的方向和結束的位置進行命名,某一模式的結束位置便是其拮抗肌模式的起始位置。以肩關節為軸心,上肢有四種基本模式。

1.D1F屈:屈曲——內收——外旋

2.D1E伸:伸展——外展——內旋

3.D2F屈:屈曲——外展——外旋

4.D2E伸:伸展——內收——內旋

02

下肢模式

以髖關節為軸心,下肢亦有四種基本模式:

1.D1F屈:屈曲——內收——外旋

2.D1E伸:伸展——外展——內旋

3.D2F屈:屈曲——外展——內旋

4.D2E伸:伸展——內收——外旋

具體操作

1.上肢D1F屈曲。

肩胛骨:上抬、外展、旋轉;肩:前屈、內收、外旋;肘:屈伸;前臂:旋後;腕及手指:腕橈側偏,拇指內收,其餘手指屈曲內收。功能活動如進食是手指伸到嘴邊,梳對側頭等。

2.上肢D1E伸展。

肩胛骨:下降、內收、旋轉;肩:後伸、外展、內旋;肘:屈伸;前臂:旋前;腕及手指:腕橈側偏,拇指外展,其餘手指伸直、外展。功能活動如打網球時的正手抽球,從汽車內打開車門。

3.上肢D2F屈曲。

肩胛骨:上抬、內收、旋轉;肩:前屈、外展、外旋;肘:屈伸;前臂:旋後;腕及手指:腕橈側偏,拇指伸,其餘手指伸、外展。功能活動如梳同側頭,仰泳時的上肢擺動。

4.上肢D2E伸展。

肩胛骨:下降、外展、旋轉;肩:後伸、內收、內旋;肘:屈伸;前臂:旋前;腕及手指:腕尺側偏,拇指對掌,其餘手指屈曲,內收。功能活動如用手摸對側膝。

1.下肢D1屈曲。

髖:屈曲、內收、外旋;膝:屈伸;踝及足趾:踝背屈、內翻,趾伸。功能活動如用足內側踢足球。

2.下肢D1伸展。

髖:後伸、外展、內旋;膝:屈伸;踝及足趾:踝跖屈、外翻、趾屈。功能活動如穿褲子時將腿伸入褲中。

3.下肢D2屈曲。

髖:屈曲、外展、外旋;膝:屈曲;踝及足趾:踝背屈、外翻、趾伸。功能活動如蛙泳中的蹬腳。

4.下肢D2伸展。

髖:後伸、內收、外旋;膝:屈伸;踝及足趾:踝跖屈、內翻、趾屈。功能活動如行走時足跟離地。


推薦閱讀:

日誌《結石的治療續》
治療糖尿病的十三種葯粥
國醫大師呂仁和:糖尿病治療的「二、五、八」方案
糖尿病的治療偏方大全
老爛腿、糖尿病足、褥瘡的治療

TAG:技術 | 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