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民國男裝講述他年風情

中國服飾文化歷史悠久,各個時期的服裝變化是與時代緊密相連的。辛亥革命在中國歷史的長河中,有著非同凡響的意義,國家政體得以脫胎換骨,也讓中華服飾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其中,民國男裝對後來的影響很大,從西裝的全民普及,中山裝為正裝,到現在長衫還是傳統相聲的服裝,一領一袖,一針一線,依然能窺見那時衣衫舊影。

辛亥革命之前的男人大多以長袍馬褂為主,辛亥革命之後,為了體現共和思想,服飾革新勢在必行。當時確立了兩種日常服飾方案,一種主張沿襲傳統服飾基本不變,但要以國貨為主,無論長袍,馬褂,布衫,布料要用國產的。一種主張說既然推翻舊帝制,就要體現新思想,新開始,所以應採用西服。 民國初期的長袍馬褂,已經沒有了晚清時期那種炫耀的顏色,顏色多素雅的黑、灰、藍、白色系,傳統的長袍馬褂適合在比較隆重的場合穿,少了「辨等級,辨貴賤」的限制,人們穿著的自由度增加了,款式與前清有所不同,馬褂對襟窄袖,下長至腹,前襟釘5粒紐扣,一般以黑色絲麻棉毛織品為之。長衫一般是大襟右衽,長至踝上兩寸,在左右兩側的下擺處開有一尺左右的小衩,袖長與馬褂齊平。

改良後的中式長衫則就比較隨意了,設計合體,瀟洒飄逸,成為當時知識分子的最愛,內襯西裝褲,腳著西式皮鞋,戴金絲眼鏡,一條長長素色圍巾,肘邊夾幾本書,是最標準的「民國風」,謙謙公子,溫潤如玉,咱們腦海中浮現的民國文人形象大抵如此。

西裝的流行是從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開始的,最初的影響範圍一直不太大。國人習慣了中式服裝的舒服隨意,不太適應西裝貼身緊緻的裁剪,最現實的問題是西裝的造價昂貴,再加上襯衫、領帶,這一套行頭置辦下來,價格不菲,一般人家承受不起的。 1912年10月,政府正式頒布男女禮服,讓西裝「合法地流行起來」,規定,男裝分為大禮服和常禮服兩種。大禮服也就是西方禮服,有晝晚之分「晝服長與膝齊,袖與手脈齊,前對襟,後下端開衩,用黑色,穿黑色長過踝的靴。晚禮服似西式的燕尾服,而後擺呈圓形。褲,用西式長褲。穿大禮服要戴高而平頂的有檐帽子,著晚禮服則可穿露出襪子的矮筒靴」。「常禮服兩種:一種為西式,其形制與大禮服類似,惟戴較低而有檐的圓頂帽;另一種為傳統的長袍馬褂,均黑色,料用絲、毛織品或棉、麻織品。」穿西裝、戴禮帽、蹬皮鞋,也成了當時新派人物的時尚打扮。

中山裝是中西合璧的服裝,孫中山先生是中山裝的設計者和倡導者。孫中山曾多次流亡日本,所以就有了中山裝以日本陸軍士官服為藍本的說法,也有人說孫中山和南洋的華僑聯繫密切,中山裝起源於南洋華僑的企領文裝。民國官員都愛中山裝,後來被規定為禮服之一。它造型簡單,規整挺拔,更凸顯出男人的成熟幹練。還「適於衛生,便於動作,易於經濟,壯於觀瞻」。1929年國民黨制定憲法時,規定特任、簡任、薦任、委任四級文官宣誓就職時一律穿中山裝。至此,西裝,長袍馬褂,中山裝,三足鼎立,引領民國男裝潮流趨勢。

當時的演藝界,還流行效仿美國明星的裝束,以中分頭和吊帶褲為時尚。南京的「李順昌」、「老久章」,北京的「榮昌源」,上海的「榮昌祥」、「培羅蒙」等都是民國時期高大上的服裝品牌。 刻著時代的年輪,一件衣服,講述著一個故事,追憶民國舊夢,他年風情,溫婉而又動聽。 
推薦閱讀:

西服面料選擇—進階篇
水貂絨男士睡衣睡褲-附男裝原型和裁剪圖
做一件地道高級定製男裝
男裝要分清場合來搭配
男裝裁剪圖,海量啊海量

TAG:男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