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輸液的危害和風險
06-22
據統計,中國人均的抗生素使用量是國際水平的10倍以上,中國成了世界上名副其實的〝注射大國〞。但是90%的患者不知道輸液的危害。輸液的危害有些人吃兩天葯不見好,馬上要求醫生給他輸液,頻繁輸液所造成的耐藥性,讓很多人成了輸液室的〝常客〞,一生病就不得不輸液,否則病情無法好轉,已經形成難以控制的惡性循環。 專家指出,藥物通過靜脈注射直接進入血液循環,沒有經過人體天然屏障的過濾,雖然發揮藥效更快,但如果有不良反應,往往也更快,更嚴重。部分患者對藥物會有強烈的過敏反應;藥物在生產、消毒過程中,沒有除盡污染物而引起品質惡化,都是常見問題。一旦發生危險,口服藥可以洗胃,皮下注射的吸收需要一定時間,都能給急救製造一定的條件,但輸液的〝快速便捷〞,卻往往令人失去寶貴的搶救時間。據《2009年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報告》顯示,注射劑占所有不良反應的59%,最主要的方式就是輸液,可以說是最不安全的給藥方式。 輸液本身所帶來的操作問題,也會帶來一定的不良反應。比如滴注過快、液體溫度過低或存在不溶性微粒、輸液器具達不到無菌要求等,嚴重的會導致發熱、心力衰竭、靜脈炎、空氣栓塞以及肺水腫。輸液的藥物直接進入血液循環,沒有經過胃腸,省略了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環節,所以常輸液還會降低人體免疫力。 抵抗力差的病人,在病種複雜的觀察室輸液,易發生交叉感染,可能會引起新病,甚至有人還會出現輸液反應,從而加重病情。輸液真的好的快嗎一般人的印象里,輸液最大的好處就是〝好得快〞,甚至一些醫生也會作出這樣的解釋。其實,任何感冒病情都有它的周期,快的3-4天,慢的一星期,不論你採取什麼措施治療,都不會馬上就好,其實你不輸液也能達到相應的效果,感冒是一種自愈性疾病,不治療一周也能自愈。靜脈滴注好得快,其原因是:藥液直接輸入到血管內,隨著血液循環,直接被人體吸收,讓人感覺好得快,那只是表面現象而已,靜脈輸液不會縮短病程。 在國外,很少有人會為了感冒跑去醫院,即使到了醫院,醫生們的建議往往也是:〝這不是什麼嚴重的問題,不用吃藥、打針,靠你自己的免疫力就能好起來〞。或許有人強調自己還在發燒,醫生會說,要麼在醫院裡,要麼回家,找個冰袋敷在頭上,脫掉衣服安心睡一大覺就能痊癒。只有被診斷為重感冒,病人才會被獲准服藥。 在西方國家,醫生一般都不會輕易給患者輸液,輸液是〝最後的給藥方式〞。只有急救、重症和不能進食的患者,才需要採用靜脈滴注這種開放人體靜脈通道風險較高的方式。所以不要主動要求醫生為你輸液,一定要牢記先吃藥,再肌肉注射,最後輸液的原則。什麼情況下才輸液第一是根據病情的需要,急症、重症該輸液就輸液。比如說發燒,體溫超過39℃甚至40℃,就應該選擇輸液,因腹瀉、嘔吐、出血等嚴重脫水或休克的患者,需要通過輸液達到糾正水和電解質失調、維持酸礆平衡、增加循環血量,維持血壓等目的。 第二是根據藥物性質,有些葯不能肌內注射,所以只能用靜脈注射的方式。比如治療腫瘤的化療藥物,有些會導致組織潰瘍、壞死,因此必須中心靜脈給葯;比如脂肪乳等〝營養葯〞,因為給藥量很大,不可能通過肌內注射實現,補液也是如此;還有臨床上常用的維生素C,刺激性也較大,會腐蝕肌肉,一般會採用靜脈注射。輸液應注意的問題靜脈輸液的速度要由患者年齡、病情和藥物來決定。最好聽從醫生的安排,不要擅自加快或放慢點滴的速度。 別輕易在家輸液。專家認為,輸液屬於有創治療,可能會出現一系列的輸液反應,比如過敏等。萬一出現狀況,家屬根本沒有條件進行應急或搶救。,如果不方便去大醫院,可以到附近的社區醫療機構輸液,最好不要在家擅自操作。 輸液前最好吃點能為身體提供能量、又好消化的東西。輸液前最好去廁所排一下尿,這樣可減少輸液中的移動。在整個輸液過程中,都要注意輸液瓶的高度,即便是需要走動、上廁所,也一定要保證瓶子處於心臟以上的高度。移動過程中,盡量不要出現觸碰針頭、拉扯輸液管等情況,否則都容易導致針頭移位、刺破血管,因此局部皮下出血或水腫。輸液後,一定要用棉簽按壓針眼足夠的時間,一般人需要3—5分鐘,老年人由於凝血功能差,需要6—10分鐘 。專家提醒,對於有些藥物,比如抗生素和降壓藥,輸完後最好留院觀察半小時,不要馬上離開。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每天喝一斤牛奶可減少患糖尿病風險
※睡前吃降壓藥可大幅降低糖尿病風險
※抵扣進項稅額需要防範哪些涉稅風險?
※爭議財位,桃花位,文昌位,官位和明星位的確定與催法,風險
※國家外匯管理局有關負責人就銀行間債券市場境外機構投資者外匯風險管理有關問題答記者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