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老漂族:被隔代養育壓垮的晚年

   

前段時間,澎湃新聞的一篇報道《山東一老人幫女兒三年連帶兩娃,暴瘦十多斤患上抑鬱症》,讓「老漂族」成為新聞熱詞。

   

所謂「老漂族」,指為支持兒女事業、照顧第三代而背井離鄉,來到子女工作的大城市居住的老年人。

   

隨著國家二孩政策的全面放開,越來越多的退休父母不得不擱置醞釀已久的退休計劃,遠離故土,成為隔代養育的主力軍。

   

根據國家衛計委公布的《中國流動人口發展報告2016》顯示,2015年戶籍不在原地且離開戶口登記地半年以上的60歲及以上的流動老年人口數量接近1800萬,為照料晚輩而流動的老年人口占流動老年人口總數的43%。而到了2016年和2017年,這個數字還在攀升。

   

這些被連根拔起的老人「空降」在陌生的城市裡,既要適應環境,與兒女的小家庭產生各種磨合,同時又兼顧著高強度的養育工作。

   

這樣的晚年常常心有力,而力真的不足,更與天倫之樂相去甚遠。

   

走近「老漂族」,便觸碰到一曲更新更無奈的老年悲歌。

   

01 含飴弄孫還是含辛弄孫?

   

在《山東一老人幫女兒三年連帶兩娃,暴瘦十多斤患上抑鬱症》這則新聞中,主人公63歲李阿姨是山東人,退休後她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充實而輕鬆:白天在老年大學上課,晚上去跳廣場舞,周末就和老朋友約著出去旅遊。4年前,大學畢業留在武漢成家立業的女兒生了大外孫,李阿姨便從山東老家去武漢幫女兒帶外孫。大外孫上幼兒園後,女兒又生了小外孫,小外孫3個月時,女兒上班了。一個人既要管娃,又要忙家務,李阿姨每天累得腰都直不起來。外孫晚上跟著她睡,她經常剛睡著就被孩子鬧醒,晚上也不敢睡得太沉。而最讓李阿姨感到憋屈的是,常常因為育兒問題跟女婿起爭執。

   

由於常年得不到休息,內心情緒又得不到釋放,老人最終患上了中度抑鬱症。

   

這樣的例子,似乎我們身邊也有。

   

隋昕在北京某高校做老師。她晚婚晚育,兒子童童出生時,隋昕的爸媽已經70歲了。由於公公婆婆都不在了,帶娃的任務自然落在隋昕爸媽的身上。

   

於是,兩位老人從鞍山老家來到北京。至此,他們的生活節奏全變了,再也無法像從前那樣會會老友和一起出去爬山、打拳。在人生地不熟的北京,他們每天忙著做飯、看娃,用隋爸爸的話說:「偶爾在沙發上打個盹兒都是很奢侈的一件事。」

   

童童在4個月時患上了肺炎,老兩口外加隋昕夫婦輪流值班,一個星期後,童童出院,隋爸爸卻轟然病倒——腦出血。儘管搶救很及時,但康復後,老人只能靠輪椅出行了。既要照顧孩子,又要照顧老伴,隋媽媽以70有加的身體支撐著這個家,天天告訴自己千萬不能倒下,否則女兒身後就無人支援了。

   

2017年9月1日,童童終於上幼兒園了。早晨,把女兒和童童送到樓下,隋媽媽轉身剛要上樓梯,整個人就昏倒了,還是鄰居給叫的救護車。經查,隋媽媽已經是胰腺癌晚期。

   

可想而知,老人是怎樣苦苦克服身體的諸多不適,幫女兒支撐到娃上幼兒園這一天。一想到這裡,隋昕的自責便讓她痛不欲生。

   

隋昕一直對自己說:等孩子大點兒,自己有時間了,一定要好好孝順父母。可是,父母的晚年卻在力不從心的帶娃中艱難地度過了,連起碼的健康都透支殆盡。

   

隋昕問媽媽:「你有什麼願望?」

   

老人沒有說想去一直沒有時間去的故宮和長城,而是含著眼淚對隋昕說:「我和你爸做夢都想回老家,但我們好像都回不去啦。爸爸媽媽本來想幫你,但現在看來,我們成為你的負擔了。」

   

本應含飴弄孫、頤養天年的年紀,卻有多少中國父母告別故土,漂在兒女所在的城市裡,辛苦地養育孫兒,艱難地面對精神與體力的雙重困境呢?

   

02 沒有自私的子女,就沒有崩盤的老人

   

騰訊《大家》欄目在讀者中做過一個調查:《孩子自己帶,還是交給父母帶,你是如何選擇的?》其中12%的人選擇靠父母,40%的人選擇自己帶,18%的人選擇想其他辦法如請保姆,而27%的人怕麻煩,拒絕生孩子。

   

不管怎麼說,由父母幫忙帶孩子依然是眾多家庭從經濟到安全所考慮的最佳方案。

   

對於1800萬「老漂族」來說,隔代養育不僅是體力上的支出,也是精神上的移民。背井離鄉「空降」在兒女家裡,他們一直有「夢裡不知身是客」的寄居感,而育兒觀念與生活習慣的衝突,常常令他們的精神世界面臨崩潰。

   

在大連高新園區弘基書香園小區,筆者見到了眾多「老漂族」。由於臨近軟體園,該小區絕大多數住戶都是在軟體園工作的外地人,而這些「老漂族」大多是來幫他們帶孩子的。

   

談及自己的晚年生活,每一個「老漂族」都有一肚子的話要說。而他們卻把話語權交給了郭阿姨,因為她的故事最典型,幾乎囊括了「老漂族」的所有辛酸。

   

郭阿姨退休前教高中地理,老伴是公務員。5年前,兒媳生完孩子3個月後,由於沒有奶水就去上班了。孫女樂樂交給了從老家趕來的郭阿姨和老伴。兒子和兒媳都是甩手掌柜型的,從此,家裡的吃穿用度都由郭阿姨和老伴來支付,常常是飯菜一不合口,兩人就放下筷子出去吃。至於孩子,他們只負責偶爾逗一下,其他時間都交給父母。

   

一次,郭阿姨感冒,怕傳染給孫女,就將孩子交給了兒媳。結果孩子半夜哭鬧,兒媳直接給送了回來:「她不跟我,鬧得煩死了。」誰知,孩子第二天就開始發高熱,這下,兒媳開始怪罪郭阿姨:「你就是生活習慣太差了,不然不會傳染給樂樂的。」

   

一句話,把郭阿姨的心堵得死死的。

   

孩子生病一周,兒媳各種抱怨。郭阿姨忍不住跟小區里同樣帶孩子的老夥伴們吐了個槽,結果傳到了兒媳耳朵里,兒媳沖她大發雷霆,老伴氣得一個人回了老家。

   

郭阿姨放心不下老伴,想帶著孩子一起回老家,結果兒媳說:「你要走就一個人走,而且,你走了,以後你們就跟我們這個家一點關係都沒有了,你們老了,也別指望我們給你們養老。」

   

為了減輕兒子的負擔,郭阿姨含淚留了下來。老伴也跟兒媳相處不好,他們就忍痛在兒子小區附近租了套一居室,白天在兒子家帶孩子,晚上做好飯,伺候兒子兒媳吃好收拾好後,帶著樂樂回到他們的蝸居。

   

即便如此,依然無法相安無事。兒媳就樂樂的教育問題跟公婆衝突不斷,最激烈的一次爭吵後,郭阿姨和老伴收拾東西回了老家。可是,剛到家一天,樂樂就打來電話,一哭就是一個小時,無奈,郭阿姨一個人又從老家回到了大連,但老伴再也不肯回來了。

   

就在前幾天,樂樂去了姥姥家,郭阿姨趁機回家看看老伴。可是,令她崩潰的是,自己家裡卻多了一個「外人」。老伴對此的解釋是:「人老了,一個人住太危險,死了都沒人知道,飯也吃不上熱乎的。」

   

郭阿姨哭著回到大連,這件事,她打死也不能對兒子和兒媳說。

   

「老了老了,老伴沒了,老家回不去了,兒子家根本就不是自己的家。我永遠都想不到,自己的晚年會活得這麼沒質量、沒尊嚴,就跟崩了盤似的。」

   

說這些話時,郭阿姨哭得站不起身來。她泣不成聲地說:「如果不是為了樂樂,我早就跳海了。」

   

筆者無言相慰。

   

採訪的整個下午,筆者被「老漂族」的故事堵心。他們有那麼多話要說,可是,他們沒有時間說,也沒有人願意聽他們說。

   

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大叔的話:「這兩天看新聞,說大爺大媽成了KTV下午場的主力。真羨慕他們啊!」

   

人說,老有四寶:老窩、老伴、老友、老底。

   

可是,對於很多「老漂族」來說,這四樣幾乎紛紛、統統失去了。

   

這樣的晚年,何談幸福?

   

作家、媒體人德尼羅說:沒有自私的兒女,就沒有崩盤的老人。

   

德尼羅的兒子出生後,也是由他母親來幫忙帶的。對此,他和妻子有過很認真的協商與規定:即使在妻子坐月子期間,也讓母親中午可以睡午覺,晚上可以出門跳舞,保證她的私人休息和放鬆時間。

   

03 盤剝時間和精力是更可怕的啃老

   


推薦閱讀:

越沒出息的爸爸越干不好這3件事,希望你家沒有!
給每個孩子100%的愛 二胎家庭如何養育兩個孩
養育男孩,父親應該知道的10個秘密
寶寶愛生病,從養育方式上找找原因(二)
特別適合中英雙語養育家庭看的動畫片?——?Caillo

TAG:養育 | 晚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