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高水平的硬筆楷書到底如何去寫

胡玉琢學習硬筆楷書應該從哪入手硬筆書法,不是獨立於整體書法體系之外的另一套體系,它也是在毛筆書法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也可以這樣說,如果毛筆書法寫好了,硬筆稍加練習就能寫的非常好,所以,學習硬筆書法之前如果學習毛筆書法,或者懂毛筆書法那是最好不過了。但話說回來,毛筆書法難度太大,硬筆下一分功夫可以練的不錯,毛筆下十分功夫也不一定練好,這是事實。現在不少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學習毛筆書法,認為毛筆書法藝術性強,更加「高大上」。想法固然很好,但卻嚴重脫離實際。現在社會不比一百年以前,現在的孩子課程太多,學習壓力太大,時間非常有限,毛筆書法如果每天不特別專註地寫上幾個小時,是根本練不成的。即使練幾個小時,也不是十年八載就可以成功的。只怕是到那時候毛筆沒練好,硬筆還耽誤了。毛筆需要專門去練習,而硬筆是在上學時、寫作業時隨時就可以學習,再說硬筆要比毛筆簡單很多很多。所以我主張,切合實際,如果孩子沒有特別的興趣和愛好,或者說沒有那麼多的精力學習毛筆,不妨直接學習硬筆也是完全可以、完全可行的。學習硬筆書法,成年人可以直接臨帖,但想學習、進步更快,最好找一個真正明白、真正懂書法的老師指導;如果是少年兒童,則必須跟老師學習。為什麼要先學習楷書硬筆書法大體上也分5種書體:篆隸楷行草,當然最流行、也是最實用的就兩種---楷書和行書,楷書是基礎,行書是目標。至於其它三種書體,我主張一般人就不要練習了,篆書、隸書、草書幾乎沒有實用性,它們提供給人的幾乎都是純藝術性的東西,可如果講藝術性,有那個時間,我們還不如直接學習毛筆了,毛筆才更有藝術性呢!學習硬筆書法,必須首先學習楷書,楷書寫不好,行書也不可能寫好,因為行書的很多筆法、結構都是在楷書基礎上轉化而來的,沒有楷書基礎,直接學習行書只能是空中樓閣,結果就是白耽誤功夫。硬筆楷書該學誰楷書又稱「正楷、正書、真書」,楷書就是書法楷模的意思。我上面說過,硬筆書法是在毛筆書法基礎上來學習的,因此學習硬筆楷書必須要借鑒古人的毛筆楷書,具體地說,硬筆楷書的筆畫形態與結構都要學習毛筆楷書。但在筆法上,硬筆楷書與毛筆楷書是有很大區別的,執筆方法和筆畫寫法上兩者都有很大不同,但對比來說,硬筆楷書筆法上要簡單得多。說毛筆楷書,我上面說過,古有楷書四大家,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趙孟頫,四大家都是古今楷書界的超一流絕頂高手,前無古人,恐怕也後無來者了。四大家楷書各有其特點,我們在學習的時候,雖可稍許參照借鑒,但不可能全學,因為風格不一樣,全學就亂了。那我們學誰呢?首先說顏真卿、柳公權二位先師的楷書,這二位楷書屬一派,世人稱「顏筋柳骨」,顏體圓潤飽滿,柳體剛勁有力。但顏體、柳體不太適合作為硬筆楷書學習,不是絕對不可以,而是顏體、柳體變化成硬筆楷書之後,結構略顯鬆散,寫出來給人感覺「胖大傻」,不怎麼好看,所以至今練習顏體、柳體硬筆楷書的人很少;趙孟頫體楷書特點是寬博沉穩、酣暢圓潤、靈活多變,硬筆楷書學習趙體是可以的,但初學乍練不適合,趙體楷書有一個特點和歐顏柳三體不同,趙體有行書的意味,就是有要連筆寫的意思,初學者不好掌握,處理不好會給人「油滑」的感覺,故此初學者最好先不要學習,如果硬筆楷書有了一定基礎之後,趙體卻是必須要學習的;最後就剩下歐陽詢了,對,我們學習硬筆楷書首先就是要學習歐陽詢體的楷書,簡稱「歐體」。學習硬筆楷書的誤區我們寫楷書,會經常碰到一些人問:你寫的是啥體呀?是歐體、顏體還是柳體呀?其實這樣問的人大多都不是很懂書法的人。很多人以為,寫楷書,要麼歐體,要麼顏體、柳體或趙體等等,寫的不像其中某一家就被認為寫的不好,其實這是很多人抱殘守缺、學養淺薄、審美能力差、學習「偏科」等等原因對硬筆楷書認識上所形成的誤區。既然有誤區,可能有人就問了:那到底什麼樣的硬筆楷書才是最好的硬筆楷書呢?或者說啥樣風格的硬筆楷書才是高層次、高境界、高水平的硬筆楷書呢?這個問題問得好,這個問題也相當重要!也確實,學習硬筆楷書還真得首先把路線、目標確定準了然後再學習。不然的話,目標不明確,其結果往輕了說,這輩子恐怕都寫不好硬筆楷書了,往重了說恐怕南轅北轍、越寫越差。其實,現在的硬筆楷書就是兩個字的矛盾:「死與活」,那麼,啥是「死」、啥又是「活」呢?請聽我慢慢道來。首先學習歐體學習硬筆楷書首先要學歐體,學歐體的目的也主要是學習歐體的結構與筆畫形態。結構安排上,歷來公認歐體是最完美、最無可挑剔的。有人說,歐體是古今楷書第一,此讚譽確實不誇張。又有人說歐陽詢是「榫卯」大師,這個比喻也確實恰當。可能有人會問:把字寫得或古拙、或俊俏、或莊重、或飄逸、或豐偉、或瀟洒、或肅穆、或飛動等等,哪種風格不行呢?為什麼初學硬筆楷書非得從歐楷入手呢?這個問題我要仔細談談。因為從歐楷入手學習硬筆楷書,有法可依,能把筆畫寫得方中矩、圓中規、直中繩,長短合度、輕重合宜、結構穩健,從而為後來的更高層次硬筆楷書奠定堅實的基礎。再說初學者為了避免結構鬆散的毛病,剛開始更應該求結構的工整規矩,這正如唐代書法家、書法理論家孫過庭所說:「初學分布,但求平正。」初學楷書不學結構,不把字寫平正、寫平衡、寫穩定了,字就會左右歪斜。當然,如果把字寫的太過於平正也不行,因此孫過庭又說:「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既能險絕,復歸平正。」意思是說,如果字寫得過於平正,又會出現呆板而無生氣,所以又必須追求險絕;險絕過甚,又會狂怪無態,因此又要歸於平正。這就是學習書法循環往複、不斷升華的一個過程。說到平正,歐楷當之無愧!關於學習楷書是先學法度森嚴的還是先學自由放縱的問題,唐代書法家徐浩在《論書》里說:「初學之際,宜先筋骨,筋骨不立,肉何所附?」這話很有見地。就歐陽詢楷書用筆樸厚凝重又挺拔勁健,結體平穩中而又追求險勁的風格,清代晚期書法家楊守敬說:「歐陽詢楷書是楷法極則!」 清代書法家梁巘在《評書帖》中也有一段非常著名的書論,說的是「晉人尚韻,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態」。其中「唐人尚法」是說唐代書法家最重視書法的法則,書法的法則也基本都是唐人建立的,而歷來人們又認為歐陽詢是楷書之冠,因此,我們學習硬筆楷書必須先從歐楷著手。歐體楷書的特點是:嚴謹工整、平正峭勁、一絲不苟;字形上下略微稍長,但整齊嚴謹,中宮緊密,中宮緊密就是整個字中間相對寫的緊密,四周略顯放鬆。主筆伸長,每個字都有一個或兩個筆畫相對非常主要,起到支撐整個字的作用,稱為主筆。歐體主筆寫得都相比其它筆畫長,主筆盡量放開了寫,整個字會顯得氣勢奔放。具體主筆問題,以後講結構的時候我再重點去說。另外歐體有疏有密,疏密得當,四面具備,八面玲瓏,氣韻生動;分間布白、點畫配合、結構安排恰到好處;歐體楷書結構上,字體大都向右伸展,但中心依然平穩,沒有東倒西歪之感,卻有險中求正的俏麗之美。清代那個倡導碑學最賣力的、也是前人書法界裡面最能吹牛B的包世臣就說「歐字指法沉實,力貫毫端,八方充滿,更無假於外力」,就是說歐體字強調指力,筆畫結實有力,骨氣內含,既不過分瘦勁,又不過分豐滿。每一個筆畫都是增一分太長,減一分太短,長短適宜,輕重得體,恰到好處;歐體楷書法度森嚴,筆畫有方有圓,結構嚴謹,局部險絕而整體端莊,沒有一處紊亂,沒有一處松塌。宋元明清幾代都有」無歐不點元「的說法,就是說那時候高考,如果考生的歐體寫不好,想當狀元嗎?門兒都沒有。別說狀元了,歐體寫不好,秀才、進士、舉人通通當不上!因此,宋元明清的學子們練歐體都練瘋、練傻了!歐體楷書在明代叫「台閣體」,清代叫「館閣體」。介紹一下歐陽詢我們既然首先學習歐陽詢,就有必要詳細了解一下歐陽詢。歐陽詢祖籍湖南長沙,公元557年生於湖南衡陽,641年去世,享年85周歲,是個長壽的書法家。歐陽詢的爺爺歐陽頒,是南梁直閣將軍;父親歐陽紇(讀音和),跟孔子他爹重名。曾是南陳廣州刺史和左衛將軍,後來反陳被殺,全家遭殃。所幸歐陽詢被他父親的一個朋友給收養了才幸免於難。這裡要插一句,我們還真要感謝歐陽詢父親這位不知名的朋友,如果不是他救了歐陽詢,我們學習楷書都不知道學誰了!隋朝時候,歐陽詢當的官叫太常博士;歐陽詢和李淵是朋友,入唐朝後官至銀青光祿大夫、給事中、太子率更令、弘文館學士,封渤海縣男,也稱「歐陽率更」。與同代另三位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並稱初唐書法四大家,他與虞世南都是以書法馳名初唐,並稱「歐虞」,他兒子歐陽通也好書法,所以人們又稱歐陽詢為「大歐」他兒子為「小歐」。歐陽詢楷書好,主要好在結構上,歐楷法度之嚴謹,筆力之險峻,世無所匹,被稱為唐人楷書第一。後人說歐陽詢楷書是「於平正中見險絕」,因此後人都習慣稱歐陽詢的楷書為「歐體」,是最有利於初學者學習的楷書。歐陽詢書法最初學的也是王羲之,後來雖然獨闢蹊徑自成一家,但風格還屬於王羲之一派。唐代有個叫張懷瓘的人寫了本書叫《書斷》,《書斷》里說:「詢八體盡能,筆力勁險。篆體尤精,飛白冠絕,峻於古人,擾龍蛇戰鬥之象,雲霧輕籠之勢,幾旋雷激,操舉若神。真行之書,出於太令,別成一體,森森焉若武庫矛戟,風神嚴於智永,潤色寡於虞世南。其草書迭盪流通,視之二王,可為動色;然驚其跳駿,不避危險,傷於清之致。」虞世南更說歐陽詢是不管使用什麼筆什麼紙都寫得好。歐陽詢不僅是一代書法大家,而且還是一位書法理論家,他在長期的書法實踐中總結出練書習字的八法,即:「點如高峰之墜石、橫戈如長空之新月、橫如千里之陣雲、豎如萬歲之枯藤、豎戈如勁松倒折、落掛石崖、折如萬鈞之弩發、撇如利劍斷犀角、捺如一波之過筆」。歐陽詢所撰《傳授訣》、《用筆論》、《八訣》、《三十六法》等都是他自己學書的經驗總結,比較具體地總結了書法用筆、結體、章法等書法形式技巧和美學的要求,是我國書法理論的珍貴遺產。歐陽詢最大的貢獻,是他對楷書結構的整理。歐陽詢楷書結構嚴謹,筆勢開張,筆法穿插挪讓極有法度。後世所傳「歐陽結體三十六法」,就是從他的楷書筆法中歸納出來的結字規律和方法,對後世有相當大的啟迪。相傳歐陽詢總結的有關楷書字體的結構方法共三十六條,名為「歐陽詢三十六法」,此法雖然摻入了後人所作的若干解釋或思考,但其中肯定有很大成分理念依然是歐陽詢的,他的研究已經完全擺脫了不穩定的字形的無規律性的變化,而進入了造型分析的層次,書法結構的成熟觀念,至此才算是真正的成立。歐陽詢傳世著名的碑刻有《九成宮醴泉銘》、《化度寺碑》、《皇甫誕碑》、《虞恭公碑》、《溫彥博碑》等。墨跡有《張翰》、《卜商》、《夢奠》、《正書千字文》、《行書千字文》等貼。他還編了《藝文類聚》圖書系列一百卷。關於歐陽詢的書法還有很多故事,不妨也在此說一說。據說歐陽詢學習書法幾乎達到痴迷的程度。有一次歐陽詢騎馬外出,偶然在道旁看到晉代書法名家索靖所寫的石碑。他騎在馬上仔細觀看了一陣才離開,但剛走幾步又忍不住再返回下馬觀賞,讚嘆不已,而又不願離去,便乾脆鋪上氈子坐下反覆揣摩,最後竟在碑旁一連坐卧了3天才離去。另外據史書記載,歐陽詢的相貌很醜,長得挺磕磣,但他的書法卻譽滿天下,人們都想得到他親筆寫的字,一旦得到就視作至寶,作為自己習字的範本。高麗國(也就是朝鮮)都特地派使者來長安求取歐陽詢的書法。當時唐高祖李淵就逗歐陽詢:「沒想到你小子長這麼磕磣,名聲挺大呀!連韓國朝鮮都有你的粉絲。估計他們認為你書法寫得好,也可能以為你小子也一定漂亮,是個小鮮肉、美男子呢!哪知道你長這熊樣,聽說那邊整容很有兩下子,不如你乾脆去那邊整整算了!」專學歐體一家絕對不行說完了歐陽詢的簡歷之後,現在的問題是,如今很多人學習硬筆楷書只學歐體,這是絕對不行的。歐體雖好,但用現在的審美來看也有缺陷,主要缺陷就是歐體的僵硬、板滯,歐體楷書最易寫「死」,這一點恰恰是現在很多人學習硬筆楷書的通病。其實,歐陽詢可能也意識到了自己的楷書有些「僵硬」,因此他在其楷書中也使用了大量「楷書行化」的寫法,其目的就是想「變死為活」,但結果遠遠沒有「活」起來。(具體什麼是「楷書行化」,以後有機會還要細說。)現在絕大部分人寫的硬筆楷書都像殭屍一樣呆板、不靈活,其原因就是專練歐體一家所造成的。現在不光一些業餘寫硬筆楷書的人,還有絕大多數的書法教師,甚至很多所謂硬筆楷書名家演講的視頻、出版的字帖很多也都有這個毛病,可以說,這個毛病帶有相當的普遍性。啟功先生曾說:「行書宜當楷書寫,位置聚散始不失度;楷書宜當行書寫,點畫顧盼始不呆板。」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寫行書要用寫楷書的思維與方式方法來對待,點畫安排上是疏是密、是長是短、是高是矮、是遠是近等等都要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不能胡寫亂寫;反過來,寫楷書要有行書草書的筆意,點畫要活起來,這樣寫出的楷書才不顯得僵硬、死板。可以說,啟功先生這兩句話是學習硬筆書法的至理名言,是我們每個學習硬筆書法的人都應該時刻銘記在心、並且是必須遵循的法條。還要學習趙楷那麼,怎樣來克服「僵硬、呆板」這個毛病呢?辦法就是我們在學習歐體有了一定基礎之後,必須還要學習其它楷書書體,誰的書體靈活就選擇學誰。誰的楷書靈活呢?找來找去,我們發現楷書四大家當中只有趙孟頫的楷書最靈活。因此接下來我們就要學習趙孟頫體的楷書,學習趙體的目的就是要獲得趙體的鮮活與靈動。介紹一下趙孟頫想學習趙孟頫,我們就要仔細了解一下趙孟頫這個人。趙孟頫生於1254年,卒於1322年,字子昂,號松雪,松雪道人,生於吳興,也還是今天的浙江湖州。他是宋太祖趙匡胤的第11世孫,當時的秦王、也就是八王趙德芳的後世孫子。他的父親叫趙與告,官至戶部侍郎兼知臨安府浙西安撫使,善詩文,富收藏,可以說父親在書畫方面給了趙孟頫以很好的文化熏陶。趙孟頫一生雖為貴胄,但生不逢時,青少年時期自己家的南宋王朝倒台。宋滅亡後,歸故鄉閑居。到了元二十三年,也就是1286年,一個叫程鉅夫的大臣拿著忽必烈聖旨到江南一帶尋找宋朝遺留下來一些有水平的文人墨客,包括趙孟頫等十餘人被選中,就這樣到了京城。趙孟頫立即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接見,忽必烈讚賞趙孟頫才貌雙全,兩年後任從四品的集賢直學士。到了元二十九年,也就是1292年出任濟南路總管府事;元貞元年,也就是1295年因元世祖去世,元成宗需修《世祖實錄》,趙孟頫又被召回京城。其實,趙孟頫因為自己是宋朝老趙家的子孫,如今服務於滅了自己祖宗的元人,還被很多人稱為「二臣」,因此內心充滿了複雜的矛盾與榮華尷尬,當然極不舒服,但也沒什麼辦法。這時候元廷內部矛盾重重,有自知之明的趙孟頫順便借病還鄉。至大三年,也就是1310年,趙孟頫的命運又發生了變化,皇太子愛育黎拔力八達在儒師太子副詹事王約的影響下對他發生了興趣,又把他召到京城。延祜三年,也就是1316年,趙孟頫官居一品。夏文彥《圖繪寶鑒》盛讚他「榮際王朝,名滿四海」。趙孟頫這時候可以說是名滿天下,在元朝文人中最為顯赫。至治二年,也就是1322年的農曆六月十六日趙孟頫病逝,享年六十九歲。據說趙孟頫逝世之日,仍觀書作字,談笑如常,至黃昏,逝於吳興。趙孟頫精通音樂,善鑒定古器物,其詩清邃奇逸,書畫尤為擅名,篆籀分隸楷草書俱佳,以楷書、行書造詣最深、影響最廣,趙孟頫是元代最有影響的書法家。據明人宋濂講,趙孟頫書法早年學「妙悟八法,留神古雅」的宋高宗趙構的書法,中年學「鍾繇及羲獻諸家」,晚年師法李北海。明代文學家、史學家王世懋稱:「趙孟頫書法書從王羲之、王獻之中來,其體勢緊密,則得於王羲之;姿態朗逸,則得於王獻之。此外,他還臨過元魏的定鼎碑及唐虞世南、褚遂良等人;篆書,他學石鼓文、詛楚文;隸書學梁鵠、鍾繇;行草書學羲獻,能在繼承傳統上下苦功夫。誠如元代著名學者、詩人虞集稱他:「楷法深得《洛神賦》,而攬其標。行書詣《聖教序》,而入其室。至於草書,飽《十七帖》而度其形。」他是集晉、唐書法之大成的最有成就的書法家。同時代的書家對他也十分推崇,後世更是有人將其列入楷書四大家:「顏、柳、歐、趙」,明代書畫家董其昌認為他的書法直接晉人。趙孟頫善於吸取他人的長處,因而在書法上獲得極大的成就。尤為可貴的是宋元時代的書法家多數只擅長行、草體,而趙孟頫卻能精究各體。後世學趙孟頫書法的人極多,趙孟頫的字在朝鮮、日本也非常風行。趙孟頫不但自己書法、繪畫方面厲害,全家老少在這方面都厲害。趙孟頫的妻子管道升也是著名書畫家,在古代女書法家中地位僅次於王羲之老師衛夫人,是排行第二的女書法家。長子趙亮,次子趙雍,三子趙奕在當時也都是著名的書畫家。趙體楷書以風流著稱,用筆圓轉,清腴華潤,端正嚴謹,又不失行書之飄逸娟秀,趙孟頫的楷書集各家之長,講究用筆,結構謹嚴。行筆婉轉流暢,結體骨肉停勻,深受人們的喜愛。古今學習書法的人當中,除了王獻之,趙孟頫是最得王羲之書法神韻的第一人。趙孟頫晚年的書法,可以說已經達到「人書俱老」的境界,書風變得蒼老而洒脫,筆力愈加深湛,結體章法直入化境。最後學習《靈飛經》回過頭來,我們再說硬筆楷書。硬筆楷書在學習了歐體和趙體之後,我們就會發現「字」不像從前那樣「僵」、那樣「板」,而是「活」起來了。那麼,「字」寫到這個份上是不是就可以了呢?NO!字雖然「活」起來了,但還不夠,因為我們又發現,歐體、趙體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整個字體略顯收斂,筆畫總覺得沒放開、沒到位,有一種給人「憋得慌」的感覺,缺了那種「大方、舒展」的意味,怎麼辦?這時候我們就要再找一家筆畫「放」得開的書體來學習。找誰呢?對了,就找鍾紹京的《靈飛經》,《靈飛經》特點恰恰是筆畫的舒展大方。介紹一下鍾紹京說到鍾紹京,就非常有必要把鍾紹京仔細介紹一下,因為鍾紹京以及他的《靈飛經》對於我們學習硬筆楷書簡直太重要了。鍾紹京於公元659年3月3日出生在江西省興國縣清德鄉上社村,字可大。他是一代楷書宗師鍾繇的17代孫子,因此歷史上我們把鍾繇稱「大鐘」,鍾紹京稱「小鍾」。武則天改唐為周時,鍾紹京在長安為司農錄事,因其字寫得好,唐景龍年間,也就是公元707年到710年為專職書寫。那時候,朝廷宮苑幾乎所有的匾額聯語都出自他的手筆,也因此升為苑總監,專管宮廷內外花鳥禽魚、園林綠化,所以鍾紹京又是唐代著名的園林藝術家。公元710年6月21日,在平息了一場危及李唐王朝生存的「韋氏宮延之亂」之後,重新登上政治舞台的唐睿宗李旦,五天之內連下三道「聖旨」,給在平亂鬥爭中功勛卓著的鐘紹京,封中書令、越國公、享一品。這個要比後來在唐玄宗開元二十二年,也就是公元734年封中書令的廣東曲江人張九齡早24年,所以史稱鍾紹京為「江南第一宰相」。據說鍾紹京小的時候,其志就不凡。他在離上社東北十五里的山中尋得一讀書勝地名叫東龕寺,乃在山中結茅廬為舍,讀書寫字。山中有一水池,鍾紹京練字常在此洗筆,幾年下來,據說池水常年皆黑。他在山中發奮讀書寫字的事迹遠近聞名,宰相裴行儉聽說之後才將他薦於當朝。後來此地被改稱「讀書岩」直到現在。公元746年2月16日,這位贛南客家歷史偉人死於長安,活了87歲,當朝以「忠孝通博崇祀鄉賢」准予葬其在故鄉興國縣殷富崗(今高興鎮境內)。清乾隆十三年和民國初年,曾對鍾紹京墓重修過兩次,後來年久失修,今已蕩然無存。但鍾紹京發奮讀書,敏求上進,在興國傳為佳話。《靈飛經》好到什麼程度鍾紹京的《靈飛經》被稱為是古今天下第一小楷,《靈飛經》好到什麼程度呢?咱舉一個例子,趙孟頫厲害吧?可他臨了一輩子《靈飛經》,但用明代書法家董其昌的話說,趙孟頫也只得到《靈飛經》功力的三四成。當代書法家啟功先生的書法裡面就有《靈飛經》的影子。這麼說吧,自唐以後,幾乎所有搞書法的人都把《靈飛經》奉為圭臬,神靈一般地對待它,也幾乎都臨摹過《靈飛經》,但能寫出《靈飛經》神韻的幾乎一個人都沒有。有句話說得好:小楷不臨《靈飛經》,寫得咋好都是扔!學習硬筆楷書更是如此,如果你不學習《靈飛經》,可以說你的硬筆楷書就永遠到不了高層次。那麼,《靈飛經》的特點到底是什麼呢?它的特點可以說是:點畫上豐富多彩、方圓並用、均勻秀勁、舒展大方;運筆直抒胸臆、信筆揮灑、行筆飛動、靈活熟練;輕重適宜、提按頓挫;細勁流暢、起承分明、氣勢連貫;尖鋒入紙、收筆回鋒、橫波豎滯、輕撇重捺;用筆上更是精妙絕倫,造詣精湛。橫勢起筆露鋒、穩健自然、遒逸靈巧、樸實直率,無點滴油滑輕浮之感和刻意張揚外露之態;結構與章法及分行布白處理上,工整茂密、疏密有致,字形方扁、參差錯落、跌宕起伏、風吹草低、撲朔迷離、字字獨立,真好比涼州大馬,橫行天下。可以說,鍾紹京在日日的墨海筆耕中,形成了特有的帶有西部色彩的書風,《靈飛經》既有塞外強悍雄風,又有西涼樂舞風姿,處處洋溢著清新空靈、古樸可愛的氣息。我們從《靈飛經》中可充分領略和感受到王羲之書法的氣度和神韻。鍾紹京的審美境界追求的是一種法度嚴謹的造型之美,點畫周到、結體熨貼;用筆精嚴、一絲不苟、巧密精思、端莊勻稱;以工整為法,以功力見勝,以熟練為能,以尖度為尚,從而表現出一種端莊嚴肅的意境。試觀《靈飛經》小楷墨跡,遒勁端莊,結字疏展,工整精細,篤守楷法,其分行布白,能於勻稱整齊之中有參差錯落的變化,其結構字勢,能於法度嚴謹之中有奇正姿態的變化,乃小楷中之極品,因《靈飛經》以法度立極,因此歷來是學習硬筆楷書的最佳範本。三者結合 方入高端因此,想把硬筆楷書寫好,不需要過多臨摹或者學習其它書體,只要把歐體、趙體、《靈飛經》三體的精髓悟透、掌握了,最後把三者融合在一起,取長補短,相互借鑒、相互制約。取歐體做骨,取趙體做肉,取《靈飛經》做四肢。如此寫出來的硬筆楷書就有了如下特點:中宮緊湊、四至外拓、挺秀險絕、氣韻生動、點畫靈活、瀟洒飄逸。可以說這時候的字算是徹底「活」了,而且「活」得更漂亮了。如果悟性好、肯下功夫,這一路學習下來,硬筆楷書就完全「熟」了!如何把握硬筆楷書的「度」可能有人問,臨寫趙楷和《靈飛經》過多,是否寫出來的字就不是楷書而是行楷書了呢?非也!行楷書的筆畫有「連屬、映帶」的特點,也就是說,很多的行楷書筆畫是連在一起寫出來的,趙孟頫的楷書以及《靈飛經》裡面確實都有這樣的寫法,而且行楷書的「味道」還特別嚴重。其實,在最「正經」的歐體楷書個別筆畫當中也有行楷書的特徵,我上面說的歐體「楷書行化」就是這個意思,因此高水平的楷書有一點行楷書味道是可以的,也是古法上允許的,不但允許,而且是可行的;不但可行,而且還必須應該這麼去踐行的。雖然允許,但在實際書寫實踐中,還是要盡量把握好「度」,避免「行楷書」味道太重。其實我上面說過的要「相互制約」就已經說明了、或者說解決了這個問題。我們所提倡的硬筆楷書既不能像歐體那樣太死板,但也不能像趙體、《靈飛經》的某些方面太放肆。最好的結果是,既要點畫靈活,又不能、或者盡量少讓本來應該分開的兩個筆畫連在一起寫出來,還是要盡量做到筆(畫)筆(畫)獨立,這樣就避免了楷書變成行楷書的嫌疑,因此我們把這種楷書體也叫做「歐趙鐘體」。可以說,最終的「歐趙鐘體」硬筆楷書才是高層次、高境界、高水平的硬筆楷書。(本文摘自《胡玉琢硬筆楷書技法通解》部分章節)
推薦閱讀:

科學家研究了12種不同的方法,來幫助人們降低血糖水平!
國產陀飛輪手錶 中國製表業的最高水平
不停地跟孩子說話,這是提高孩子認識水平和語言能力最有效的途徑
周恩來的英語水平考

TAG: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