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地震照片相冊-奮起篇【組圖17】

5.12地震照片相冊-奮起篇【組圖17】2008年06月12日 11:13:10  來源:新華網/中國新聞網

6月11日,在北川縣中學內,一束菊花擺放在廢墟前。四川大地震令該校1300多名學生和40名老師遇難。中新社發 劉新 攝

7500面五星紅旗青川飄揚 賑災士氣備受鼓舞[圖]

在四川青川縣板橋鄉,救災部隊幫助鄉里搭建了帳篷學校,學校周圍插滿了五星紅旗(6月2日攝)。

青川是大地震中受災最嚴重的地區之一。地震發生後,青川縣專門購置了7500多面國旗,下發到每個安置點和每家每戶。到處飄揚的五星紅旗極大鼓舞了人們抗震救災的士氣。 新華社記者 楊金志 攝

6月11日,四川大地震震中北川縣中學內,一張學生用的課桌上擺滿了家長祭奠遇難學生的食品。中新社發 劉新 攝

心手相牽 揮淚向前[組圖]

5月19日,北京天安門廣場的群眾在默哀後齊聲高呼「中國加油!」「汶川加油!」。 新華社記者 汪永基攝

這一刻, 全國同哀悼[組圖]

5月19日14時28分,救援人員在四川省漢旺鎮一片廢墟前默哀。 新華社記者 王建華 攝

堅持,信念!震不跨的英雄氣[組圖]

5月16日,子弟兵將一名倖存者運離北川縣城。

每當災難降臨,我們都能欣慰地看到那不倒的英雄之氣,洪水、冰凍都不能打倒堅韌的我們,因為我們總在為民族的凝聚一心而感動,為能一起共渡難關而倍感溫暖。新華社記者 楊世堯攝

廢墟前的哀悼——為了凋零的196朵「鮮花」

5月21日,一名武警戰士胸前插著菊花在東汽集團英語實驗學校廢墟前靜默致哀。

當日是汶川大地震「全國哀悼日」第三天,正在四川安縣執行搜救任務的廣東邊防七支隊派代表來到綿竹市漢旺鎮東方汽輪機集團英語實驗學校,為196名遇難學生靜默致哀。該支隊曾於5月13日至16日在這裡救出46名學生。 新華社記者 周文傑 攝

廢墟上堅強的人們樂觀面對生活[組圖]

5月24日清晨,在四川地震重災區什邡市紅白鎮一個受災群眾安置點,人們清洗衣物。 新華社記者 才揚攝

5月21日,一名武警戰士肩上插著菊花在東汽集團英語實驗學校廢墟前靜默致哀。新華社記者 周文傑 攝

志願者在災區,奉獻並快樂著[組圖]

5月16日,一名志願者在綿陽市九洲體育館幫助運送社會捐贈物資。新華社記者 趙穎全 攝

都江堰聚源中學哀悼遇難師生[組圖]

5月19日,一名日本友人(右)向聚源中學遇難學生家屬表示哀悼。 5月19日是全國哀悼日第一天,都江堰市聚源中學舉行哀悼儀式,向地震中遇難的師生表示哀悼。 新華社發

把眼淚擦乾 我們重新開始[組圖]

5月16日,一名四川省北川縣男子在北川曲山小學因失去孩子而流淚。 新華社記者 高學余攝

5月21日,武警戰士將菊花放在廢墟前的學生課本上以表達對死難學生的哀思。新華社記者 周文傑 攝

5月18日,汶川大地震災區都江堰的一處廢墟,一個時鐘永遠將時間定格在14時28分。 新華社記者 陳燮 攝

5月13日,寧夏肢體殘疾人協會的殘疾人為地震災區募捐。 新華社記者 王鵬 攝

5月13日,救援人員繼續在四川都江堰市聚源鎮聚源中學冒雨進行救援工作。這是一名等待孩子消息的家長看到遇難學生的遺體被抬出後,拚命向前沖。 新華社記者 王建華 攝

5月13日,救災官兵在北川縣冒著遭遇塌方和餘震的風險,克服重重困難搶救受傷百姓,形成一道閃光生命搶救線。 新華社記者 楊磊 攝

5月14日,張關蓉在擦拭丈夫譚千秋的遺體。受汶川地震影響,四川省德陽市東汽中學教學樓坍塌。在地震發生的一瞬間,該校教導主任譚千秋雙臂張開趴在課桌上,身下死死地護著4個學生,4個學生都獲救了,譚老師卻不幸遇難。 新華社記者 王建華攝

5月16日,汶川地震震中區映秀鎮數百名受傷災民乘軍用直升機撤離,前往成都大醫院接受救治。這是一名解放軍戰士奮力奔跑往直升機上送兩名受傷兒童。 新華社記者 陳樹根 攝

5月13日,在河北省血液中心設在石家莊火車站的獻血屋內,剛舉行完婚禮的新郎薛旭、新娘卜碩斐攜手為四川地震災區獻血,奉獻愛心。 新華社發(尉戰魁 攝)

5月16日凌晨,在汶川縣映秀鎮搶險救災的解放軍戰士在馬路上「酣睡」,迎接他們的將又是戰鬥的一天。 新華社記者 陳凱 攝

5月13日,四川綿竹市漢旺鎮一所在地震中倒塌的中學廢墟中,一位母親在呼喚儘快救出埋在廢墟中的兒子。 新華社記者 李曉果 攝

5月15日,在四川省什邡市紅白鎮中心小學廢墟旁,搜救人員將找到的孩子們的書包整齊排放,等待家長認領。 新華社發(張曉理 攝)

5月15日,解放軍官兵在岷江汶川縣映秀鎮至都江堰段使用大型水上運輸裝備轉運群眾。 新華社記者 查春明 攝

5月13日,在四川省北川縣地震災區,一名北川中學學生在為壓在瓦礫堆中的同學輸液,這名同學最終獲救。 新華社記者 陳燮 攝

5月16日,在四川省廣元市通往汶川地震重災區青川縣的途中,馬鹿鄉沙石村不少孩子們手舉感謝標語,在路邊向前來救援的人們致謝。簡單一句話,震撼萬人心。 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地震,南充震感明顯,南充一家醫院將新生兒轉移到空曠地帶避險。 新華社發(成潮生 攝)

5月15日,在四川安縣,三位男人困在大山裡三天,翻山越嶺,艱難跋涉三十多公里終於走出大山後,情不自禁地抱頭痛哭。新華社記者 李曉果攝

5月20日,鄧黎華(中)在炊事班裡為戰士盛飯。自汶川地震以來,四川省遂寧市船山區武裝部的抗震救災棚里就活躍著一位組織派來的志願者--四川天一學院07級國際貿易一班的鄧黎華,白天她在戰士的抗震棚里打掃衛生進行防疫;中午、晚上幫助戰士做飯、洗碗,並打好洗臉水等著救災戰士們回來,她的工作感動著每一個戰士,稱她為「陣(震)中一支英雄的小花」。 新華社記者 何俊昌 攝 災難讓眾多從廢墟中站起來的災區的孩子學會了分擔大人的憂傷、學會了把痛苦和悲傷丟到腦後,把不幸和憂愁踩在腳下,人們為這些將在抗震救災中迎接六一國際兒童節的孩子們送來深深的祝福:綻放純真的笑容,孩子們,節日快樂!

5月29日,在北川縣香泉鎮黃江村安置點,一名小女孩跟著母親排隊領取飲用水。 新華社記者 岳月偉 攝

在北川縣擂鼓鎮安置點,一名小男孩在泥濘的道路上搬運磚頭去鋪路(5月29日攝)。 新華社記者 岳月偉 攝

在江油市九嶺鎮中河村安置點,13歲的蘭林祥幫助母親做飯(5月29日攝)。 新華社記者 朱崢 攝

在北川縣香泉鎮黃江村安置點,一名小女孩提著玩具從帳篷附近走過(5月30日攝)。 新華社記者 岳月偉 攝

在北川縣香泉鄉黃江村安置點,兩名女孩來領取食品(5月29日攝)。 新華社記者 朱崢 攝

在北川縣香泉鄉黃江村安置點,兩名年幼的孩子在搭建的帳篷附近玩耍(5月30日攝)。 新華社記者 岳月偉 攝

5月29日,一名兒童和大人一起搬運磚頭。因持續降雨,四川北川縣擂鼓鎮一個受災群眾安置點帳篷周圍泥濘不堪,安置點內的30多名孩子紛紛行動起來,與大人們一起使用倒塌房屋的磚塊修建簡易通道,方便人們通行。 新華社記者岳月偉攝

5月29日,孩子們和大人一起傳遞磚頭。 因持續降雨,四川北川縣擂鼓鎮一個受災群眾安置點帳篷周圍泥濘不堪,安置點內的30多名孩子紛紛行動起來,與大人們一起使用倒塌房屋的磚塊修建簡易通道,方便人們通行。 新華社記者岳月偉攝

5月24日,10歲的王永霞在北川縣地震災區臨時安置點內生火做飯。王永霞的學校在地震中被毀了,無法繼續上課,住在臨時安置點的她就幫著大人干點力所能及的活,成了父母的好幫手。 新華社記者 郝同前攝

5月24日,在四川地震重災區北川縣曲山鎮的一處受災居民臨時安置點,一名兒童帶著水桶去打水。新華社記者 才揚攝

5月24日,在四川北川縣曲山鎮一處受災居民臨時安置點,孩子把手中的麵包遞給母親。 新華社記者才揚攝

5月28日,四川省汶川縣漩口鎮一名小男孩騎著自行車將一些日用品送到親戚家。 新華社記者 藺以光 攝

5月28日,四川理縣甘堡鄉的藏族小朋友楊剛(中)與小夥伴一起搬救災物資。 新華社記者 李健 攝

5月28日,在四川省汶川縣姜維城受災群眾安置點,一名小男孩準備去送水點打水。 新華社記者曾毅攝

5月20日,躺在廣元市中心醫院病床上的何翠青露出笑容。

5月12日地震發生時,四川省青川縣木魚中學初一13歲的女生何翠青本已走出宿舍,當她意識到發生了地震,不是迅速逃生,而是跑進宿舍,將十多名還在午休的同學從床鋪上搖醒逃生,自己卻失去最佳逃生時間,被壓在廢墟下。50個小時後,她憑著巨大的求生慾望和驚人毅力,在救援人員的幫助下獲救。

何翠青是木魚中學最後一個被救學生,由於重物長時間擠壓肌肉組織壞死而永遠失去了右腿。記者問這位堅強的女孩「你後悔嗎?」她搖著頭哽咽地說:「不後悔,後悔的是我沒有能救出更多的同學」。 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5月20日,段志秀在用筆與第四軍醫大學唐都醫院醫療隊的醫生交流。

段志秀是解放軍某部官兵從北川中學的廢墟中救出的有危重傷情的女孩,經過第四軍醫大學唐都醫院醫療隊5天的搶救和精心照料,目前她已神志清醒,各項生理指標正在好轉。

清醒後的段志秀得知自己左腿被截肢後,意志非常堅強,沒有流一滴眼淚,該醫療隊的醫護人員都叫她堅強女孩。 新華社記者 楊世堯攝

綿陽災區九洲帳篷學校開課

5月20日,來自北川的一年級小朋友王佳雯正在聽課。

當日,四川綿陽災區九洲帳篷學校在綿陽地區最大的災民安置點――九洲體育館內正式開課。學校目前吸收了北川及安縣等地的小學至初中年級學生共計2485名,澳門企業為學校捐贈了價值70萬元的教學帳篷,綿陽外國語學校和綿陽中學300多位老師將擔任帳篷學校的臨時教師。 新華社記者 裴鑫 攝

5月20日,學生們在聚精會神地看著老師展示的抗災照片。當日,四川綿陽災區九洲帳篷學校在綿陽地區最大的災民安置點――九洲體育館內正式開課。新華社記者 裴鑫 攝

5月20日,學生們在課堂上踴躍舉手發言。當日,四川綿陽災區九洲帳篷學校在綿陽地區最大的災民安置點――九洲體育館內正式開課。 新華社記者 裴鑫 攝

「帳篷小學」正式開課

5月20日,災區孩子在「帳篷小學」上課。當日,由濟南軍區某紅軍師官兵創建的「帳篷小學」正式開課,這所簡易學校名為「鐵軍抗震學校」,40多名學生都來自災區都江堰市青山鎮泰安村。在此次地震中,孩子們的學校倒塌了,官兵們將孩子們集中起來一起上課,讓孩子的家長騰出更多的時間進行抗災自救。 新華社記者 李剛 攝

北川中學高三學生複課

5月19日9時30分,在汶川大地震中受災嚴重的北川中學高三學生在位於四川綿陽市的長虹培訓中心舉行複課儀式。

5月12日下午,汶川大地震發生後,北川中學主教學樓塌陷,上千名師生遇難,所幸高三年級學生508人獲救,並被轉移到綿陽。據悉,複課師生使用的教具和教材已齊備,教室臨時設在長虹集團培訓中心。 新華社記者 楊磊 攝

5月19日,北川中學高三年級學生進入教學點上課。新華社記者 趙穎全 攝

5月19日9時30分,在汶川大地震中受災嚴重的北川中學高三學生在位於四川綿陽市的長虹培訓中心舉行複課儀式。 新華社記者劉書雲攝

映秀鎮中學生在成都複課

5月19日,映秀鎮漩口中學初三年級的王霞(左一)正與同學在成都醫學院的臨時宿舍內聊天。

5月16日,汶川縣映秀鎮漩口中學的近300名師生及其家屬徒步撤出災區。目前,漩口中學初中部的111名學生住進成都醫學院準備的臨時宿舍內,老師和同學都領取了醫學院為他們準備的衣服鞋襪以及各種生活用品,生活得到妥善安置。據了解,映秀鎮的這些學生被分成10個班,每班還配備了兩名志願者進行心理輔導。 新華社記者 陳凱 攝

5月19日,映秀鎮漩口中學初三年級的學生正在成都醫學院的臨時宿舍內進行個人信息登記。新華社記者 海明威 攝

5月19日,映秀鎮漩口中學初三年級的學生正在成都醫學院的食堂內就餐。新華社記者 陳凱 攝

都江堰向峨鄉海虹小學複課

5月19日,都江堰向峨鄉海虹小學的兩名小學生正在討論問題。

都江堰向峨鄉是汶川大地震的重災區之一,有300多名中小學生在地震中死亡。海虹小學是該鄉的一所新建學校,在地震中沒有發生垮塌,學校上百名師生無一人傷亡。為了讓學生不因災荒廢學業,該校17日開始在一個帳篷里複課。 新華社記者 侯大偉 攝

5月19日,都江堰向峨鄉海虹小學的一名學生在寫作業。新華社記者 侯大偉 攝

北川縣107名學生異地複課

5月19日,語文老師在輔導二年級的小學生。

當日,從地震重災區北川縣徒步轉移到綿陽市南山中學的107名小學生全部在帳篷學校里複課。 新華社記者 袁滿 攝

5月19日,語文老師在給二年級學生上課。 新華社記者 袁滿 攝

5月19日,南山中學高三年級的學生王道德(左)在帳篷學校里與同學研討練習題。

當日,四川綿陽市南山中學組織部分無家可歸的在校學生和接收的北川縣轉移而來的學生共計200餘名,在學校操場臨時搭起的帳篷里開始地震後的第一堂課。 新華社記者 袁滿 攝

5月19日,南山中學老師在帳篷學校里輔導高三年級的學生。 新華社記者 袁滿 攝

5月16日,隴南市一中的高三學生在帳篷中上課。

當日,受汶川地震嚴重影響的甘肅省隴南市的高三年級學生在帳篷中複課。與此同時,隴南市的中小學也在抓緊搭建簡易帳篷,為全面複課做好準備。 新華社記者 連振祥攝

5月16日,受汶川地震嚴重影響的甘肅省隴南市的高三年級學生在帳篷中複課。新華社記者 連振祥攝

18日,在四川青川縣,8歲的丁春華(左一)在臨時搭建的帳篷前教小朋友識拼音。新華社發

「弟弟妹妹們,這節課我們來複習一下散文《背影》,請問你們誰能說出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彭州致和鎮小學的災民安置點,在簡易的防震棚里,一個滿臉稚氣的女孩子正在給十幾個聚精會神聽講的初一學生上課。

這位講課的「老師」是彭州中學高中二年級的高嬋。災難發生後,不能到校上課的高嬋一心想為災區人民做點事情。13日,她瞞著父母到位於蔬菜批發市場的災民安置點當了一名志願者。14日,高嬋在致和小學災民安置點看到,這裡有許多低年級的娃娃,高嬋於是與安置點的工作人員聯繫,表示願意用自己掌握的知識給他們補習功課,使他們不會因地震而影響學習。在大家的幫助下,臨時課堂的棚子搭起來了,課桌和板凳擺好了,高嬋鎮定的走上講台,在一塊只有一平方米的小黑板上認真板書,開始給「學生們」上課。

幾天下來,學生們和他們的「小老師」高嬋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同學們課餘時間拉著她一起做遊戲。來自小魚洞鎮中壩村正在讀初一的張靜和太子村初一學生王慶告訴記者,高姐姐對她們非常好,問她問題不管多少次都很有耐心,反覆講解。

高嬋的父母知道了女兒為災區學生上課後十分支持,叮囑高嬋,早晨和晚上在家吃飯,不要吃救濟災民的食品,因為他們更需要這些東西。中午不能回家,高嬋就在安置點吃幾片自己帶來的餅乾麵包,喝點水,就又為孩子們上課去了。

小魚洞中壩村70歲的呂廷進老人看到高嬋為孩子們上課的情景後,賦詩一首:「學生走進學校門,尊師勤學是根本。黃金時刻不可誤,將來才是有用人。小小學子當老師,知識傳給同齡人。晚輩更需爭上游,學好本領建家園。」
推薦閱讀:

20張不可思議又有趣的婚禮照片 | 新鮮事網
不老傳說趙雅芝青少年時期30張罕見照片曝光(圖)
哈勃望遠鏡大修後首批照片公布
提出騙照類問題的人是什麼樣的一種心態?
【神奇】靜中有動的照片, 太神奇了!

TAG:地震 | 照片 | 相冊 | 組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