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已「變身」錢包 如何讓移動支付更安全

如今從打車、買菜、轉賬、繳水電煤氣費到購買理財產品,移動支付正逐漸取代人們的錢包,變得無處不在。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的移動支付業務達到257億筆,金額達到157萬億元人民幣。然而伴隨著場景的豐富和線上線下的打通,移動支付安全風險也在不斷上升。那麼移動支付的安全如何保障呢?消費者使用時又應該注意什麼?

盡量不使用免密支付功能

外出吃飯、打車使用小額免密支付時,由於不需要輸入任何密碼輕鬆完成支付,很多消費者覺得使用起來很方便。而隨著移動支付安全技術的不斷提高,使用過指紋識別方式的比例已經高達46%,這一生物識別驗證方式有望成為移動支付中的主要驗證方式。

有數據顯示,去年93%的釣魚網站、34.8%的惡意程序以及超過70%的詐騙簡訊都「瞄準」了以手機為主的移動支付。雖然小額免密的功能也可以自由選擇開啟或關閉,但為了保障綁定的銀行卡賬戶安全,專家建議是儘可能在APP內開啟指紋等生物識別技術支付,關閉免密碼支付。

目前,支付寶、微信支付等都有生物特徵驗證體系,可以方便開通,但需要注意的是最好把支付用的指紋與開機指紋分開。

另外,從系統角度來看,下載帶有支付功能的手機APP一定要從正規渠道下載,同時要在手機上儘快安裝安全軟體,定期檢測手機系統安全。此外,因為新版本是在舊版本上的進一步修復和優化,所以手機系統及APP出現新版本應儘早更新,保障系統安全。

別用免費WiFi登手機銀行賬戶

近年來,非法複製手機 SIM卡、個人敏感信息泄露、釣魚信息屢禁不止等安全問題頻發,讓有的消費者對手機銀行持謹慎使用的態度。

據悉,銀行對手機銀行的保護,除了加密技術、動態密碼驗證等外,近年來銀行業還興起了基於大數據分析的「電子銀行風險監控」,實現了對包括個人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網上支付等渠道在內的7×24小時的實時交易風險監控。一旦發現銀行卡有出現異常的苗頭,銀行客服人員都會通過客服電話提醒客戶通過修改密碼等方式進行防範。

同時專家提醒,市民一定要在確保無線網路安全的情況下才能登錄者手機銀行。如果使用手機銀行轉賬,建議使用手機U盾,可以將手機銀行的轉賬額度大大提高,如工行、農行通用K寶客戶,日累計支付限額均可達到500萬元。同時,用戶還可以在使用手機U盾提升安全性的前提下,將轉賬或消費額度降低。

建議使用備用手機號

一部手機就能滿足消費者衣食住行的所有生活需求,但如果一旦遺失也是賬戶資金安全的最大威脅。如果真遇到這樣的情況,專家表示,第一時間就要致電運營商掛失手機號。緊接著就是打電話給所有支付功能的APP內綁定的銀行卡客服,對手機銀行、網銀進行凍結;並且將銀行卡與之解綁,同時關閉「小額免密支付」功能。

值得關注的是,當手機問題解決後,要恢復以上賬戶、銀行卡、支付軟體的使用,也會十分繁瑣。也有業內人士表示,為了避免以上情況的發生,可以申請兩個手機號,將日常手機的使用與銀行或支付賬戶二者的功能分開操作,一個手機號專門用於通話、接收簡訊、日常使用等,另一個手機號則專門用於綁定手機銀行或支付賬戶。這樣在日常使用的手機遺失後,不會對銀行或支付賬戶造成任何影響;同時也能避免接收到偽基站或釣魚網站發送的信息。

(沈婷婷)

推薦閱讀:

互聯網金融系統的功能設計系列-對賬差異處理的方式
支付平台系統優化方法
第三方支付動了誰的乳酪?
支付路由管理
做支付怎樣?賺錢嗎?

TAG:安全 | 手機 | 移動支付 | 支付 | 錢包 | 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