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李同安李秀敏花鳥畫展》

《李同安李秀敏花鳥畫展》將於2007年2月28日於嘉興畫院開幕,這次展覽將持續至中國傳統佳節元宵節。展覽由山東省美術家協會,中共菏澤市委宣傳部主辦,由嘉興畫院以及曹州書畫院協辦,屆時,將展出花鳥畫家李同安、李秀敏夫婦二人的工筆、寫意花鳥畫作品六十餘幅,均表達了畫家在近十多年的花鳥畫藝術發展研究中的探索和獨特的理解。李同安 1957年生於菏澤,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山東畫院高級畫師。中國田園畫會常務理事,曹州書畫院專業畫家,展覽部主任。1999年,作品《金秋》獲「建國50周年暨迎澳門回歸全國詩書畫大展」成就獎。 2000年,《金秋系列之一》、《儒生本色》兩幅作品入選「中國美術家協會第十四次新人新作展」。 2002年,《蘆塘秋吟》獲「西部輝煌全國中國畫提名展」優秀獎。 2002年,《凝》獲「奇迪杯,全國第五屆工筆畫大展」優秀獎。2003年,《儒生滋味》獲「第二屆中國美術金彩獎」優秀獎。《春華圖》參加「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00周年全國百名知名國畫家特邀作品展」。2004年,《春滿園》獲「齊白石國際藝術節中國畫提名展。」2005年,《玉顏洗風露》入選 「第十六屆國際造型藝術家協會代表大會,美術特展」。2005年,《清華圖》入選「全國第二屆中國美協會員中國畫精品展」。2006年,《凝香圖》入選「全國第三屆中國美協會員中國畫精品展「曾在山東曲阜、菏澤,河北邯鄲、安徽 ,福建泉州,安徽黃山,九華山,北京炎黃藝術館等地舉辦《李同安花鳥畫展》。作品入編大型專業畫集20餘部,40餘幅作品在專業報刊上發表,出版有《李同安畫集》、《李同安花鳥畫小品選》等六部專著。 李秀敏,山東省美術家協會會員,近年作品甚豐,多幅作品在全國以及省級大展中參展並獲獎。06年《菜鄉情》入選中國美術家協會黃河虎口站中國畫提名站。同年,作品《香風遠》入選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的紀念紅軍長征七十周年中國畫作品展。作品《清幽》獲全國「巾幗杯99』女畫家展覽」三等獎。多幅作品入選中國美術家協會舉辦的「迎澳門回歸全國書畫大展」「世紀。中國風情全國中國畫展」和「第十六屆國際造型藝術家代表大會美術特展」。四幅作品入選「名家畫牡丹」畫庫。作品《清夏》被山東大學收藏。作品《祥雲》(合作)被山東會堂貴賓廳收藏。並有多幅作品入選《山東花鳥百家》。李同安、李秀敏夫婦二人的藝術創作均注重根植傳統文化沃土,同時注重從現實生活中提煉創新,在嫻熟的筆墨以及對構圖形式感靈活運用的基礎上,解放思想,隨時而動,率性而為。同時,兩人對藝術本質又有著不同的理解,李同安先生風格清秀峻古,得法宋元名家而不被古人所困,師古人,師造化,師自心。李秀敏先生則對色彩的把握以及畫面整體的掌控遊刃有餘,暢盡胸中逸氣,具有很鮮明的浪漫主義色彩,二者求同存異的藝術追求相互融合,相互碰撞,必然使得此次展覽呈現出奪目的光彩。高雅出儒生 技長入凌雲 高雅凝練,謹嚴曠達,筆墨嫻熟而有神采,這是李同安工筆花鳥畫給我的總體感受。在當今工筆花鳥畫壇,其創作大致可分為三種:以古意入畫,重傳統筆法,強調高古幽深的意趣、學養進行創造;二用現代豐富的岩彩改良中國畫原有色彩,吸收西方顏色和民間用色,塑物造景,使畫面具有很強的視覺衝擊力;三把傳統手法和現代文化融會貫通,抓住生活這個軸線,以寫實手法,悟化生活,強調作品的文化品味。李同安的工筆花鳥畫創作屬於第三種,他是用現實主義的創作手法,向人們展示了清新美妙,雅趣橫生的花鳥畫世界。同安作品源自對生活熾熱的愛,通過各種表現方法,將自然神韻田園詩般的顯現在讀者面前,給人以童年的追憶,或給人以儒雅文化的思考,似輕音樂般的旋律,帶給人們無限的愉悅和一種春天般積極向上的高潔情懷。這種清茶般爽心純正的風貌,是作者心態在畫中自然的流露。這在繁雜喧鬧浮躁的當下,的確難能可貴。洋溢著生活氣息和現代表現形式,頗具文化內涵,是李同安作品的主要特色,如《家鄉印象》、《儒生本色》、《儒生滋味》等。這些作品更具主題性,具有很強的思想內涵,這在花鳥畫創作中似乎很難,因為花鳥畫的表現易小情小趣,其題材決定了它賦予隱寓性。《儒生本色》等作品則別開生面,他把白菜作為物質,把文字隱寓為精神,又意味的巧妙的組合在一起,給人以強烈的文化感。這些作品,是他才華顯露,風采飄逸的佳構。《儒生本色》等兩幅作品曾入選第十四屆全國新人新作展。《儒生滋味》曾獲第二屆中國美術金彩獎優秀作品獎。透析他的《儒生》系列有兩大特點:即用細膩的表現手法與傳統的線裝書字裝飾手法相結合,精心布構,使畫面形成獨特的形式美。二立意新穎,他以「百菜唯有白菜美」眾人喜悅的素心之象,引發為君子之情。《文心·原道》曰:「文之為德也大矣」,德以清心為性靈所衷,實儒生之心,「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這大概即是儒生系列德深層含義,它傳遞給我們的是一種「清風出岫,明月入懷」的意境,這種氣息清和的表現不僅平添了生活的意味,更覺有一種文化的期待。透過李同安作品的的清心雅意,可看出他對生活和自然的理解、把握和整合能力。其作品大致可分牡丹、荷花、葦草、稻穀、繡球、紫藤、梅花等或寓情於意境之中,或將傳統載於現實之中。如同《葦塘拾趣》系列,在淡青色的葦塘中那隻鳥兒棲息枝頭,清風徐來,它是何等的悠閑自得。再看那隻紅蜻蜓,再葦塘和落日的映照下,是怎樣的嫻靜。在這寧靜清雅的花鳥世界裡,寄託了李同安對自然的嚮往和憧憬,對生靈的愛,以及對環境的憂慮。他筆下的生靈,是如此的自由和自得,他筆下的花卉,表現的是如此的靜雅和清新,沒有深厚的傳統藝術功底,是不能為之的。李同安在對客觀世界的生命情感的拓展中,滿懷熱情的與之對話交流,深入的進行文化層面的思考,並追逐這某種現實思想,而這一切,是在自然而然中達到完美的親和與充分的表現。「畫家以生活為營養,生活籍畫以顯精神,畫者當吃進生活後突出藝術,若牛吃草而產乳也」。李同安就是這樣思考和創作的。藝術作品的精神力量,在於文化的涵量,文化涵量來自作者綜合全面的修養。同安是一位勤奮而善於學習的畫家,也是一位善於不斷總結自己並注重理論思考的畫家,這從他大量的學習心得和部分題畫跋語中即可看到。我之所以喜歡他的《窗前即景》系列,是因為他在那些畫作上表現出自己的心聲,表現了自己的思想。這些通過實踐的來的體會,從理論的高度去總結和指導自身創作,這是聰明的畫家更是歷代大家所為之所注重的。李同安在這方面心有靈犀不同尋常。「與生活為徒當觀其章,與古為徒當觀其變,物為源,古為流,當開源以導流,順流而探源,如是源源不絕,長流不息矣」。「畫之形象必可視可想,方可謂藝術之詩意形象,可視以通真,可想以通神」。這些題跋中顯示出畫家對傳統,現代,創作等領域的思考,由此可見李同安在理論上視下了一定功夫的。李同安的另一類作品是他的荷花《清華》系列,清雅的池塘大荷葉襯托著幾朵耀眼的荷花,潔白如玉。這使我想起《愛蓮說》,荷花為花之君子,李同安只所以愛畫荷花,這與他的個性特質有關。李同安出生在久賦盛譽的牡丹之鄉,古雷澤湖畔。黃河文化,牡丹文化的陶冶,愛蓮之心,君子之風隨之滋養。荷花創作在李同安的的花卉創作中佔有很大比例,這些荷花作品比李同安的其他作品略顯厚重,曠達,他在吸收宋人花鳥和暉南田手法的基礎上跋點染、積彩、沒骨、構染等方法靈活運用,自然融合使作品變化豐富,整體統一,似有「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之境界。他的牡丹畫也同屬此類,與荷花不同的是他跋主題牡丹的刻畫溶入整體精緻之中,把葉子統一到大的色調之內,使易畫媚俗之卉,得以升華,既達高雅富貴之氣,巧妙的處理了牡丹既富貴又忌媚俗之矛盾。他的另一類牡丹是把意筆的線條豐富到工筆白描的表現中,再運用一些寫意畫的苔點使之工整中有意寫,意寫中存工整,大大增加了工筆畫的厚重感,這是他寫意畫功夫的體現,也是他再工筆畫創作中的一種拓展和創新。心不清則無以見道,清心靠靜養,靠多年清茶般的浸泡和書卷的滋養,它是一種終生性情的修鍊。李同安深知此理並得此中之奧,這從他的作品中能夠讀得出。李同安是位性情淳樸的畫家,這與他長期的農村田園生活有關,鄉間的葦谷、荷塘、鴨雀、麥垛是他熟的布能再熟的生活素材,他對家鄉的一草一木的愛,都傾注在他的作品中。我清晰的記得《家鄉印象》系列中,《記憶童年》那幅畫。在枯黃的泥垛牆上那道道牆縫,似乎印記著他的童年,似乎又像是父母終日操勞所留下的皺紋,與其說是童年的追憶,不如說是對家鄉親人的思念,畫面中的那個老屋的「年輪」,印證著幾多心酸和滄桑,更印證著一個畫家走向成功的腳印。當年那個擁抱太陽的男孩是李同安的自畫像,他憧憬著未來和希望。如今他已經成為一位知名畫家,李同安近幾年來在藝術上創作頗豐,碩果累累,成績斐然。作為中國美協會員又晉陞為國家一級美術師,我們期待著他佳作疊出,再創輝煌。 上官超英 2005年4月28日於480次列車上(上官超英,山東省美協副主席,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協會員,先後有10萬餘字藝術理論研究成果)
推薦閱讀:

吳純強山水畫展
中國美術館陳鈞德畫展:用文人性情接續了三十年代的油畫傳統
文藝復興時期真跡來中國,這個展必須得約啊!
詩性工筆一張偉民花鳥畫展回顧

TAG:畫展 |